哲學教育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4 19:13: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哲學教育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教學論文寫作技巧
眼下,教育漫筆的寫作非常繁榮,應該說,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漫筆簡略、隨意、選材便利、形式生動,寫起來又不必占用很多的時刻,非常合適處在第一線的教師寫作。漫筆的寫法靈活多樣,好像很難用一個固定的程式來歸納,但通過很多閱覽時下教育類報刊的漫筆,咱們仍是能夠歸納出一些基本思路。或許說,這種基本思路是符合一般的思維習慣的。一般為以下幾種:
敘說案例引出主意
教育漫筆往往是由一個詳細案例作為由頭。對這個案例的要求是:實在、生動、有新意。實在,就是案例有必要是日子傍邊的確存在的,是自己所見所聞乃至是經歷過的,而不是隨意偽造的,或許道聽途說的;生動,是指案例有必定的故事性,并且比較風趣,或許有經典細節的,可讀性較強,不是那種平淡無奇的陳詞濫調;有新意,指的是案例能折射出某種新的意向、新的認識,或許是一種新的現象的端倪。例如下面這個案例:
這是一次區級優異小學語文教師語文教育課堂展現活動。第三位上場執教的是一位年青的女教師。她執教的課文是《捐軀炸暗堡》。由于是借班上課,上課伊始,教師為了調集情緒,生動氣氛,她問學生“:你們最崇拜的是誰?”學生紛繁舉起了手,有的說崇拜球星羅納爾多,有的說崇拜影星趙薇,有的說崇拜棋王聶衛平……待學生講了一些崇拜目標后,教師反詰:“你們猜,我最崇拜誰?”話音剛落,學生們簡直異口同聲地說“:教師崇拜。”一聽這么規整的答復,坐有近百位聽課教師的多媒體教室里登時爆發一陣哄笑。教師們為什么笑?笑學生答復得奇妙?笑學生答復得規整?恐怕都不是。本來,教師也許是要說崇拜的,但是,這一陣哄笑,使教師為難了,語塞了,她供認不行,不供認也不行。
這個案例無疑是新穎而有新意的。案例的敘說應該簡練而不大略,詳細而不煩瑣,不要用抽象的歸納,也不要用細膩的描繪。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在很大程度上決議了漫筆的價值。因此,精心選擇案例是寫好漫筆的第一步。引出案例后,能夠說說自己的感觸和主意。
引經據典深入剖析
人文社會科學與科學建設論文
一、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發展迅速。
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群中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數十個省級重點學科;有3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6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一些學科和研究領域已經或正在全國產生重要的學術影響力。中國古代文學、歷史地理學、中國古代史、歷史文獻學、中國少數民族史、中國哲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宗教學、民族學、教育學原理等多個學科已建成為特色學科。
二、人文社會科學的人才隊伍建設卓有成效。
在人才隊伍方面,學校已經擁有一支年齡與職稱結構合理、學緣關系好、創新能力強、學術視野開闊、事業心特別強的文科教師隊伍。目前,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擁有3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位“國家千百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古典文學家霍松林教授、民族學家周偉洲教授當選為陜西省首屆社科名家,歷史學家趙世超教授現任陜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尤西林、郝文武等教授入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100多人在全國性或陜西省各類學術組織中擔任理事以上學術職務,其中擔任會長、副會長或秘書長20余人。一大批“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入選者等中青年教師已在學術界脫穎而出。
三、學術影響進一步提升,在科研項目、經費、成果等方面獲得長足進步。
近年來,我校獲得國家社科基金立項年均30余項,2014年又有新的進步,全年獲得42項國家社科基金(不含單列學科),居全國第12位次。同時,承擔國家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解決的能力也在增強。2010以來,我校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18項。研究成果產生了良好影響,獲得同行認同,相繼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二、三等獎多項;獲得陜西省人文社科獎第一、二等獎占陜西省的1/3;一些服務社會的成果得到中央領導的批示,有些成果直接被吸收進入政策層面。
德育思想現代化分析論文
一、有關現代德育思想理論的著述
現代德育思想具體體現在有關著述中。由于思想解放和對外開放,在德育思想建設方面沖破了原來的“封閉”狀態,出版了一批西方國家德育理論的譯著和國內學者有關現代德育思想的編著,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翻譯出版了當代西方德育論著作,除80年代初傅統先、陸有銓翻譯出版了皮亞杰的《兒童的道德判斷》(1984)外,有陳欣銀、李伯黍翻譯出版了班杜拉的《社會學習論》(1989),博維利翻譯出版了美國哈什的《道德教育模式》(1989)等;此外還有瞿葆奎先生主編的《教育學文集》(1989)的第二、第七卷均收入了一定數量的德育譯著。我們不敢說翻譯出版的這些著作一定都是符合我們所需要的現代德育思想,但我們首先要了解國外的德育思想成就和理論成果,然后才談得上對其進行分析。第二,許多學者出版了介紹西方德育思想理論的著作,如馮增俊的《當代西方學校道德教育》(1993),魏賢超的《現代德育原理》(1993)、《現代德育理論與實踐》(1994)、《道德心理學與道德教育學》(1995),戚萬學的《沖擊與整合——20世紀西方道德教育理論》(1995),袁桂林的《當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論》(1995),詹萬生主編的《中國德育全書》(1996)中也較為系統地介紹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第三,國內學者還編著了一定數量的有關現代德育論的著作和教材,如朱小蔓著《情感教育論綱》(1993),張志勇著《情感教育論》(1993),戚萬學著《活動道德教育論》(1994),魯潔、王逢賢主編的《德育新論》(1994),班華主編的《心育論》(1994),詹萬生著《德育新論》(1996),班華主編的《現代德育論》(1996),戚萬學、杜時忠編著的《現代德育論》(1997)等。這些編著是近五年來的成果。
二、現代德育思想的精髓
我對德育思想現代化或現代德育思想的理解,在《現代德育論》“緒論”和拙文《世界之交論德育現代化建設》中已有闡述。我的基本思想,是考慮到現時代的社會發展、人的發展,強調了“以促進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現代化為中心”。但未拓寬到生態空間考慮,這是一個不小的缺陷。現代德育不能僅從時間意義上理解,主要應從現時代性質方面理解。“促進人的德性現代化”,這是對現代德育最簡捷的表述,也是關于現代德育的核心思想。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即把人作為道德主體培養,促進人的德性發展。這是現代德育的本質規定,是區別于傳統德育的根本標志,以致在一定意義上我們可以說,現代德育是主體性、發展性德育,即主體—發展性德育。柯爾伯格繼承了杜威發展性道德教育思想,提出“認知—發展性德育”。相對于無視兒童自己思維方式的傳統德育而言,柯氏強調“認知—發展性”把兒童看作“道德哲學家”是德育觀上的飛躍。但忽視了道德情感與道德行為問題,“認知—發展性”的表述是有局限性的。“主體—發展性”德育培養現代道德主體,發展的內容包括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主體—發展性”可以看作是現代德育的精髓,其理由是:1、體現了現代德育目標要求,即培養21世紀道德主體,促使其德性的現代化發展;2、體現了現代德育的個體發展功能,亦即現代德育的本體功能;3、體現了現代德育的內在價值,即現代德育滿足受教育者的需要:發展自己德性,使道德人格得到提升。可以說,“主體—發展性”集中地表現了現代德育與傳統德育的區別。
三、關于現代德育性質與功能的探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人們對現代德育性質與功能問題的認識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從德育是“階級斗爭工具”轉向德育是促進人的德性現代化的教育,把人的德性發展作為德育的根本。王逢賢教授對德育本質屬性、德育實體性及德育地位等作了系統論述。德育本質是德育理論的最高問題,多年來的一種觀點即對德育本質的認識包括兩個基本方面即德育與社會的關系,德育與人的關系。然而隨著生態倫理學的產生,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提出,對德育應在社會、人、自然這個更為廣闊的背景上認識。現代德育性質是德育本質在現時代的具體展現。在認識德育與社會與人的發展關系方面,我以為有兩點值得重視:一是把德育、社會、人作為三位一體的對象進行綜合考察,即始終聯系社會與人的發展認識德育,而不是脫離社會與人孤立地就德育論德育。二是動態地即在德育、社會、人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分析三者關系,闡明德育現代化問題。用系統整體的思維對德育發生、發展,德育現代化作綜合的動態的考察,其方法是可取的,但我們沒有把自然生態作為整體的一個部分、一個方面,這是一個較大的局限。1994年德育專業委員會的年會上,易連云提交了關于德育生態環境的論文,似乎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在人、社會、自然廣闊的背景上思考德育問題,才是更好地體現現代德育思想的。
成人教育學科體系研究論文
“成人教育學科體系的批判與重構”研究,是目前成人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華東師范大學高志敏教授主持的這項課題已經被立項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后現代主義大師米歇爾·福柯指出:“學科構成了話語生產的一個控制體系,它通過同一性的作用來設置其邊界,而在這種同一性中,規則被永久性地恢復了活動。”開展成人教育學科體系的批判與重構必然會遵循一些科學意識以增強成人教育學科體系的批判與重構的自覺性,保證成人教育學科體系的批判與重構的方向性,從而提高成人教育學科體系的批判與重構的檔次和水平。筆者認為,成人教育理論研究工作者要樹立以下幾個成人教育學科體系批判與重構建的科學意識。
一、成人研究維度
一些學者研究成人教育時自覺不自覺地套用普教研究的觀點、體系、方法甚至結論,教育學中的分支學科有教育社會學、教育經濟學、教育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管理、教學論等,成人教育學的分支學科也就有了成人教育社會學、成人教育經濟學、成人教育哲學、成人教育心理學、成人教育管理學和成人教學論等。似乎只要教育學中有的分支學科,成人教育學都應該有,只不過需要在前面加上“成人”二字。用教育學的理論、概念或方法取代成人教育基礎理論的研究,最終導致成人教育研究主體性失落,使成人教育研究成為實質意義上的非成人教育研究,“一些研究看起來充滿了成人字眼,但卻對成人缺乏深刻的理解,沒有深入了解成人的身心規律、學習特征、內在發展需要,未能注重成人教育獨特性的研究。”追本溯源,這種研究范式的缺失歸咎于研究活動嚴重缺乏“成人”意識,更是遠離了充滿生機的“成人世界”。脫開“成人”與“成人世界”而空談“教育”,往往失卻了研究活動的邏輯起點以及進行深入演繹的邏輯空間。
特色是成人教育學這門學科永葆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是成人教育學得以獨立的法寶。法國社會學家埃米爾·迪爾凱姆指出:“一門科學只有在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個性并真正獨立于其他學科時,才能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一門科學之所以能成為特別的學科,是因為它研究的現象是其他學科所不研究的。”一門科學的產生與否,不僅決定于外界有無客觀需要,而且還取決于其內部有無特殊的研究對象,即研究對象的特殊矛盾性。因此,對于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學科的對象。由此可以推論,成人教育科學研究要想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就必須有自己相對穩定、獨特的研究邊界。中國成人教育研究者的大腦不應該成為中國普教思想、理論的“跑馬場”。相對于普通(基礎)教育學而言,成人教育學理論研究,只有真正擺脫依附、從屬于研究兒童養護、陶冶、訓練、管理的(普通)教育學的地位,建立起以研究“現實中的成人特點和成人學習特點”為對象,而不是以研究者“想象中的成人特點和成人學習特點”的自主研究,才有可能適應以至推動成人教育實踐的發展。面對社會和專家對成人教育學的種種誤解和曲解,我們只有加強對成人教育學的“元”研究,才有可能爭取到成人教育學的學科獨立地位。美國著名成人教育專家諾爾斯將成人學生與一般未成年學生作了比較,提出兩者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他認為: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成人學生是指能夠獨立地指導和控制自己行為和活動的人;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成人學生是具有生活經驗和工作經驗的人;從教育學的角度看,成人學生是學習目的明確、憑借經驗能夠主動學習的人。也就是說,成人教育學與傳統的普通教育學之間有著完全不同的研究對象,成人教育學有自己的研究對象為邏輯起點和建立起自己的學科理論體系。只有回歸豐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進繽紛的成人精神家園,才能捕捉到成人生存境遇中的發展需求與發展困境,去思考教育可能提供的支持。“成人教育涉及多種學科,成人教育研究的開展離不開汲取、借鑒其它學科的有關概念、理論和方法論體系。但是,必須強調的是,成人教育研究不能過分依賴于其它學科的理論研究,各種理論都有其特殊適應的對象和背后的基本假設,不當的移植可能會誤用其建立的知識體系和方法和適切性。”
二、弱勢群體的研究維度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成人教育得到快速的發展,但全體受教的權利并沒有很好的落實,教育不均衡明顯。如關注城鎮教育多、農村教育少,關注從業者多、無業人員少,關注定居人口多、流動人員少,關注有償教育多、義務教育少等。表現在我國成人教育招生規模受限;實行考試選拔錄取,開放力度受限;重視脫產、輕視業余;重學歷教育,忽視非學歷教育及在職培訓。于是,社會的弱勢群體還是難有享受成人教育服務,拉大了我國貧富懸殊、地區差距,公民的受教育權、發展權得不到普遍而平等的尊重與保護。這種集中社會有限資源,培育社會急需的高級專門人才,對推動科技發展和國家重點項目建設起到積極作用,但是,它是以犧牲大多數成人的利益和教育需求而換取少數成人的成功來實施的。
大學音樂綜合性教育論文
摘要:本文主要以音樂教育的文化意義為基點,探討綜合性大學音樂教育的文化觀念,針對全國綜合性大學興辦音樂教育的現象,探索一條適合綜合性大學發展音樂教育的新思路。
關鍵詞:綜合性大學音樂教育文化觀念文教興國
中美音樂教育之比較
美國教育界對音樂教育的認識是不斷演化的,上個世紀60年代初它還是主科(如語文、數學等)的“飯后甜食”或“裝飾花邊”。①當時音樂教育在美國并不是處于核心地位,“它比核心科目低上一二英寸”。②但美國音樂教育的地位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穩步提升。以《音樂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音樂教育的基礎和原理》等著作為發端,美國不斷進行音樂教育改革,直至1994年3月克林頓政府承襲布什2000年教育戰略的幾乎所有內容,用立法程序通過了《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該法令對美國藝術教育(包括音樂)給予了史無前例的支持,藝術被法定為六點國家教育目標中第三項所列“核心學科”之一。在這一系列的措施下,美國學校教育已將藝術列為與讀、寫、算并列的四個基本能力。美國2000年聯邦法案已規定藝術為幼兒園至高中畢業的核心課程,而各州大學已將修讀高中藝術課程定為大學入學條件之一。
據上世紀90代初的統計,中國的音樂教師至少缺50萬人。正統音樂教育的缺乏,自然導致許多學生更多地接受娛樂式、快餐式的流行音樂。雖然音樂講究多元化,但單一地接受流行音樂會造成“營養不良”。中國綜合性大學音樂教育的落后也暴露了中國高等教育文化觀念存在著缺陷。人們常說,現在的大學生,學理的就是“一文不染”,而且大部分理科生連論文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別說音樂了。形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之一是應試教育;其二則是因為許多大學生視野太狹窄,偏重專業而忽視博覽百家之長,尤其缺乏音樂藝術方面的素養。
通過對中美音樂教育的比較可以看出,中國的音樂教育還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重理工、輕人文,重專業技能、輕綜合素質,是中國高等教育面臨的嚴重弊端,而伴隨市場經濟而來的實用主義、急功近利的思想,更是高校人才成長的嚴重障礙。
中學歷史教學研討論文
一、人文精神的內涵
“人文”二字,泛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在中國,“人文”一次最早出現于《易經》中“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天下”。人文在《易經》中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中國古代的人文,是指禮教文化,一方面強調內心修養,使人成為有德行有善心的人。另一方面強調掌握禮樂儀文、琴棋書畫等文化藝術形式或技能。在西方,古希臘哲學家認為“人文”指的是教養和文化、智慧和德行、理解力和批判力等理想的人性;在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中,出現了人文主義和理性主義的思考。
現代學術界把人文精神定義為依靠社會學科的基礎知識,結合生活實際,通過內心反省,感悟而形成的道德、情感、態度、價值觀、自由、批判及超越精神。和對人生的的意義與價值的批判和思考。它是以對人生的價值的終極關懷和現實關切相結合為原則,以實現完整人性為基礎,以全面而自由發展為目的的一種文化精神和生活方式,它對人的生存發展起著定向或定位的作用。作為人文科學的歷史教育,從根本上講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是通過授予受教育者的歷史知識,使其在認識自我世界,認識和適應社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能力和人文精神等方面得到發展,通過歷史熏陶的與涵化,提高其自身修養與素質。學會做人。
二、中學歷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歷史乃人文之本,作為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歷史教學不但要傳授知識,更要從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穩定的心理素質、良好的人文素養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1、從人的角度重塑歷史教學,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研究人員重復發表現象研究
一、引言
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學術界出現“一稿兩投”一詞,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將英文詞匯duplicatepublication翻譯為“重復發表”[1]。同期同義的詞還有repetitivepublication(“冗余發表”)與redundantpublication(“多余發表”)。1995年,“臘腸切片”(salami-slicing)一詞產生[2]。它指“將同一研究課題的結果總結成多篇論文,先后投寄到多個雜志發表的現象,我國學者據其性質也稱作‘變相重復發表’”[3]。我國學術界不少學者將“一稿兩投”等同于“重復發表”[4][5]。當然,也有學者認為這樣的論點值得商榷,分析“一稿兩投”未必會造成“重復發表”,“重復發表”也未必是由“一稿兩投”導致的,有時候編輯部轉載但未注明也會引發“重復發表”的現象;二者難以對應,理應厘清其界限。北川(M.Kitagawa)和津谷(K.Tsutani)將重復發表定義為:“假說及結果雷同,作者一致,沒有說明為二次出版文獻,沒有交叉引用相關文獻。”[6]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則指出重復發表是同時或先后在不同期刊以不同出版形式發表大致相同的文稿[7]。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在定義重復發表時,存在的問題是內涵過于寬泛,有擴大化的嫌疑,而且“大致相同”也難以操作。本研究認為,一稿兩投屬于投稿階段的學術不端行為,重復發表是發表階段的學術不端行為,二者不屬于同義詞,應該嚴格區分,同時采用北川和津谷有關重復發表的概念。在高等教育領域,普通高校的研究人員因重復發表而被期刊撤稿的事情時有發生。本文對高等教育領域普通高校研究人員的重復發表現象進行研究,旨在分析其特性,為加強學術規范提供政策參考。
二、文獻述評
(一)重復發表的現狀。劉宇等分析了2001—2010年圖書情報學界的198518條文獻,發現重復337篇,累計發表697次[4]。劉宇、鐘鳴宇以1994—2014年理論經濟學的3603617條文獻為樣本,統計出2222條重復,累計發表4979次[8]。李艷紅等以宏觀經濟管理領域為例,對1994—2014年的1080420條文獻進行分析,發現重復1079篇,重復發表2527次[9]。張輝玲等以期刊《廣東農業科學》為例,發現2007—2013年有92篇論文存在一稿多發和疑似自抄等問題,占總發文量的0.97%[10]。湯代國、喻俊以《腹部外科》為例,該雜志2010年收稿485篇,其中32篇屬于一稿多投和重復發表,占總收稿的6.6%[11]。張菊、鐘均行以5種腫瘤學核心期刊2005年發表的所有文章為素材,發現14.8%的論文屬于“臘腸切片”稿件[2]。秦慧娟對1996—2012年SCI收錄的被撤銷論文、撤稿聲明進行分析,發現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和德國的研究者的論文被撤稿的主要原因是重復發表和抄襲[12]。拜倫•J•貝利(B.J.BAILEY)以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領域為例,對1977—1988年該領域發表的50000篇文獻進行研究,結論是228位作者以相似的題目發表了938篇論文[13]。杜蘭特(P.Durani)選取2000年整形手術期刊中的431篇論文,結果是27篇論文疑似多余發表[14]。契納吉里(R.J.R.Chennagiri)篩選出1999—2000年發表在《手外科雜志》(JournalofHandSurgery)上的600篇文獻,其中25篇(4%)重復發表[15]。金(S.Y.Kim)以韓國醫學雜志為例,發現2004年455篇文獻中有27篇(5.93%)論文重復發表[16]。(二)重復發表的合理性。就重復發表而言,國內學者爭議較大。有的學者認為,“一稿多發”會浪費研究者的時間、精力,擾亂了正常的學術秩序[17]。還有的學者認為,重復發表會造成編者的重復勞動,增加其他作者的難度系數,侵犯了首發期刊的權利[18]。不過有的學者則持寬容態度,提出“一稿多投”現象存在局部合理性[19]。在國外,“一稿多投”和重復發表都被視為“自我重復、自我剽竊,屬于學術欺詐行為”[17]。它們屬于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將招致學術同仁和期刊的譴責。國內學術界和國外學術界對重復發表的態度迥異,原因是復雜的,或許與國內嚴峻的學術生態緊密相連,故而能夠獲得一部分學者的同情、理解與支持。國內外雖然關于重復發表已經作了一些研究,能夠為本文研究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針對高等教育領域普通高校研究人員的重復發表行為的大規模實證研究仍然闕如,有必要深入追溯,分析其特征和原因,提出建議。
三、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確定和選擇普通高校時遵循的基本原則是:(1)除原“985工程”建設高校和原“211工程”建設高校以外的學校,都被視為普通高校;(2)篩選出首發論文的第一作者的單位;(3)如果一個作者同時有兩個單位,以工作單位為準。以中國知網CNKI為數據來源。2018年3月,本研究在其高級檢索中,選擇文獻分類目錄中的“高等教育”,時間限定為1956年6月15日—2018年3月29日,來源類別選擇“核心期刊”和“CSSCI”。之所以將時間追溯到1956年6月,具體原因是,中國知網收錄的高等教育領域的核心論文最早至1956年,鄭衍杲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上發表了《關于科學研究的方向和在我校開展科學研究的建議》[20]。共檢索到249725篇核心文獻,剔除征稿須知、本刊啟事、學校簡介、總目錄、會議訊息以及無作者的文獻,然后分批次導出參考文獻,以后綴名“.xls”的格式保存到電腦上,篩選出217009篇文獻。本研究運用Excel表格中的條件格式,在其中選擇“突出顯示單元格規則”里的“重復值”,獲得重復值4012條。采用人工的方法,逐一檢查每一條文獻,剔除相同題目但不同作者的文獻、講話稿、連載的論文以及注明轉載的論文等。同時為了保證研究數據和研究結論的可靠性,根據重復發表的含義,將相同作者發表的同一題目的論文的研究結果進行比對。如果結果雷同,就視作重復發表;如果結果不一致,就舍棄。最終獲得高等教育領域普通高校的研究人員的首發論文167篇,重復發表338次。這里需要解釋的是,由于技術限制和工作量巨大,尚難篩選出作者將同一論文修改題目后發表的文獻。雖有不足,但是仍然能夠揭示出目前高等教育領域普通高校的研究者重復發表的情況。
企業信息個人資源管理
一、信息人力資源規則
組織中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必須編制人力資源發展規劃,該規定應解決兩個基本問題,即人力資源的質量和數量。質量是指組織需要什么類型的雇員,數量是每一中類型需要多少名雇員。工作分析、工作祥述是人力資源規劃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對于信息人力資源規劃來說,首先要分析不同類型的信息工作,然后描述信息工作,進而祥述完成信息工作的具體要求,最后在此基礎上擬定規劃。
1.信息工作分析。為了招聘、雇傭到適合某項工作的人員,組織有必要事先了解該項工作自身的需求,這個步驟就是工作分析,它是人力資源規劃的起點。信息工作分析是對組織的信息管理工作進行系統的、全面的分析研究,以確定每一項信息管理工作的性質、特點以及需的技能。在進行信息工作分析時,重點在于明確以下幾個問題:(1)誰來做這項工作?(2)在這項工作中,已經完成了哪些工作?(3)在什么時候完成這項工作?(4)在什么地方完成這項工作?(5)如何完成這項工作?(6)為什么要這樣做?
2.信息工作描述。信息工作描述在信息工作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它是一份對組織中某一項信息工作的目標、內容、所需技能、涉及的責任、該項工作與其他工作的關系以及工作條件進行描述的局面報告。這份報告常用于新雇員的挑選、信息工作人員定位、信息工作人員培訓和信息工作績效評價等工作。
3.信息工作詳述。信息工作詳述與信息工作描述的關系最為密切。它是描述從事某一信息工作的人員抽應具備的專門資格的書面文件,包括技能、學歷、所需的工作經驗等。它與信息工作描述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強調的是從事工作的人員的素質,而信息工作描述強調的是工作本身的內容。
二、信息工作人員的招聘與挑選
幼兒園教師藝術教育能力提升策略
摘要:幼兒園藝術教育是對幼兒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藝術領域教育大致分為音樂活動和美術活動,其中,音樂活動分為歌唱、律動、打擊樂和音樂欣賞等;美術活動分為繪畫、手工和美術欣賞等。在實際的藝術教育活動中,教師往往著重幼兒技能的培養,比如幼兒“唱的好聽”、“畫的好看”常成為衡量教學效果的標準。這種觀念違背了幼兒教育的本質,也違背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神。如何實現教師藝術教育能力的快速提升呢?我們認為,教師的技能與教育理念必須融合,即,教師必須具備藝術本體知識技能和專業大背景下的學前教育理念與發展思路,并能很好的相互融合與滲透,如此,才是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藝術教育;教育能力
近年來,我們利用承擔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研究的機會,深入全省多家幼兒教育機構展開調研。在隨堂聽藝術教育活動并同時對教師的活動方案進行評析中,我們發現,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更著重對幼兒藝術技能的培養,較忽略教育性。即,更偏重藝術技能的藝術活動,較忽略教育性的藝術活動。其結果是幼兒的技能水平提升了,但審美能力卻沒有得到提升,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如何把幼兒表面的藝術技能轉化為幼兒內在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呢?我們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提升教師的藝術教育能力。那么,幼兒園教師藝術教育能力具體是怎樣的呢?2013年以來,我們在江蘇省先后對60所幼兒園200余名教師展開了藝術教育能力的調研。調研結果主要呈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藝術教育活動中普遍偏重技能的傳授
很多老師認為自身的藝術技能越高越好,大多數教師把藝術知識技能放在了教育能力的首位,而且普遍認為藝術學科間較少橫向聯系,或難以橫向聯系。在教師的藝術教學論文中,教師對藝術學科知識和技能研究的論文占了所有論文內容的七成以上。論文內容顯粗略,極少提及教育學知識,所有藝術教育論文中,提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藝術目標要求的僅不足三成。論文中著重研討藝術技能的講解與傳授,詳盡剖析“怎么做?”,但“為什么這么做?”卻鮮有提及。在教學評價中,也更側重于“唱的好聽”、“畫的好看”等純技能方面的評價,評價維度單一,造成評價效度的缺失。
二、教師藝術技能中也普遍存在偏科現象
語文教育思想探討論文
提要朱自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現代散文作家,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語文教育家。其思想理論體系的構成可以概括為:朱自清超乎尋常地把語文教育的目的確立在使學生了解本國固有文化并且提高學生欣賞文學的能力的嶄新意義上,他鮮明提出作文訓練(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和技術訓練(培養學生欣賞能力)才是語文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雖然講解、分析、辨別、練習早已普遍成為語文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但朱自清則獨具一格地極力倡導“讀”應當成為整個語文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變革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了解與欣賞作文訓練技術訓練精讀略讀講讀誦讀
**
引論
朱自清是中國現代散文領域里成就很高的作家,但我們發現他還是現代中國一位出色的語文教育家。只是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我們總是無法擺脫朱自清是一位現代著名散文家的深刻影響,或者說朱自清大量的文學創作尤其是他在散文創作方面的成就多少有些掩蓋了他實際上相當豐厚細致的語文教育思想。朱自清1920年從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后先后在杭州第一師范、揚州第八中學、吳淞中國公學、臺州六師、溫州第四中學、寧波四中等校任教,1925年-1932年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系主任,1937年抗戰爆發后,隨學校南遷,任昆明西南聯大中文系主任,其教育論著有與葉圣陶合著的《國文教學》、《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標準與尺度》和《語文拾零》等。我們把目光從他的散文作品轉移到他眾多的教育論著,明顯可以看到他的語文教育思想自成體系。我想:站在歷史的長河中,以今天的眼光第一次審視作為語文教育家的朱自清,不斷地從各個方面來加深對他的教育思想的認識,將十分有助于提高我們目前以及將來語文教育發展解決重大問題的自覺性。我們把朱自清關于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方面的獨特主張和論述,總稱為朱自清的語文教育思想。本文不揣冒味,對此作一初步探討。
一、“使學生了解本國固有文化并且提高欣賞文學能力”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哲學與科學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