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哲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5 21:55: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醫學哲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傳統醫學哲學思想和方法論文
摘要:探析傳統醫學文獻中的哲學思想,指出《易經》《黃帝內經》是中醫學形成的哲學基礎,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是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最具影響的哲學思想和方法,天人相應、心身統一、臨床診治整體觀與氣血變化恒動觀是哲學思想的具體應用。認為挖掘和研究傳統醫學哲學思想,對于我國現代醫學人文精神的研究和重塑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醫學哲學;醫學哲學思想史;醫學人文精神
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于戰國至秦漢時期。在“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時代,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得到長足的發展,當時盛行的精氣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產生深刻的影響。中醫學將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作為一種思維方法引入中醫學,與中醫學自身固有的理論和經驗相融合,以說明人體的形態結構、生命過程,以及疾病的病因、病機、診斷和治療。因而形成了古代哲學思想和方法與中醫學固有理論和知識相融合的獨特醫學理論體系。挖掘和研究傳統醫學哲學思想,對于我國現代醫學人文精神的研究和重塑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易經》、《黃帝內經》為中醫學的形成奠定哲學基礎
中醫學的形成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是有理論準備和積淀的。學術界普遍認為,春秋時期的扁鵲秦越人所提出的“信巫不信醫”為“六不治”之一,標志巫醫相混的時代結束,不科學的巫術開始從醫學剝離出去。古人還認為疾病產生于人類“逐欲之道方滋,而五味或爽,時昧甘辛之節;六氣斯,易愆寒燠之宜。”于是“飲食伺釁,成腸胃之眚,風濕候隙,遘手足之災”。還認為“暨炎暉紀物,識藥石之功;云瑞名官,窮診候之術”,才有了中醫中藥。“釋縛脫艱,全真導氣,拯黎元于仁壽,濟羸劣以獲安者,非三圣道,則不能致之矣”,即只有伏羲、神農、黃帝的書才能救助病人,而且許多醫學史書籍也都普遍認為“醫之始,本岐黃。靈樞作,素問詳。難經出,更洋洋”。而《黃帝內經》問世前,醫學理論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哪些人充當醫生,許多文獻所談都過于粗疏。筆者認為在這個時期奠定中國醫學的哲學基礎主要是來自于“六經”之一的《易經》,其充當醫生的人也多來自于早期“儒”的社會職業之中。
“六經”之一的《易經》不僅奠定了中醫學的哲學內容,如陰陽學說、天人合一的理論等,而且在思維模式、方法上也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而后者比前者在支配這一醫學的行為上則更為重要。例如:在思維模式上,《易經》提出了"形而上為之道,形而下為之器"的道器論,在由“器”(物)升華為“道”(意)的過程中,《易經》主張要經過“觀物取像”、“立像盡意”、“以像喻意”的過程,這里的“像”應該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一個特色之處,作為哲學體系,在取譬中,它也成為醫學的思維模式。在方法上,取像類比是典型的《易經》,也是中醫學被廣泛應用的方法。“天人合一”原本是中國先民的重要思維方式,并被《易經》中的每一卦相包含。在中醫學形成的過程中,吸納了這一重大命題,以人取譬于自然,因此就有了“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節;天有寒暑,人有虛實”的對應關系。古人把物質世界的陰陽五行學說運用到醫學的領域,借以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并指導著臨床的診斷和治療,成為中醫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留學生醫學哲學課程建設與實踐
摘要:目的:探索具有醫藥學特色的留學生醫學哲學課程。方法:于2018-2019學年及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分別通過線下與線上正式授課。課后使用調查問卷評估教學效果。結果:全學期授課順利進行。85.71%的學生對課程設置與教師水平表示高度滿意。絕大部分學生表示通過本課程學習,其醫學相關哲學邏輯思辨能力、對中國文化和中國哲學的認識均有顯著提升。89.29%的學生表示該課程讓他們更喜歡中國文化,82.14%的學生認為該課程能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在中國的學習生活。結論:本課程的探索與實踐提示在醫藥類來華留學生教育體系中,圍繞專業特色開設哲學類人文課程對提高學生的哲學邏輯思辨能力、傳播中國文化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醫藥類留學生;醫學哲學;中國文化;邏輯思辨
來華留學教育是發揮大國影響、傳播中國文化的奠基工程。浙江大學醫學部自2006年開設本科留學生項目以來,每年招收近百名外國留學生。但在醫藥類來華留學生培養方案中,開設哲學類文化課程不多。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提出:“醫學家必須同時是哲學家。”每位臨床工作者在面對無數的臨床推理、臨床決策、臨床共識問題中,都需依賴自身的專業知識與唯物辯證思維能力。良好的哲學思辨能力是每一位優秀的醫藥專業學生所需。因此,我們于2018年提出系統性創建面向醫藥類來華留學生的哲學思辨類全英文課程———醫學哲學(MedicalPhilosophy),并于2018-2019學年第二學期正式開課,至今已開課2次,共計38名留學生選課,教學實踐效果良好。學生對課程設計滿意度較高,普遍認為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其醫學相關哲學邏輯思辨能力得到顯著提高。現將我們的實踐報告如下。
1課程定位與目標
首先,本課程定位為醫學辯證法學科的專業基礎課程,面向醫藥類來華留學生授課。基本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醫學相關哲學思辨能力,具體教學目標包括:(1)理解世界哲學發展歷程及其對醫學發展的作用;(2)了解中國古代哲學與傳統醫學和中國傳統文化間的關系;(3)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和健康觀,促進醫藥學專業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養;(4)學習將唯物辯證哲學思想融會于臨床工作思維中。
2教學內容安排
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概況
孫思邈作為我國古代醫學倫理學的重要開拓者,中醫人文精神的倡導者和實踐者[1],其醫德思想對弘揚中醫人文精神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2]。本文以萬方數據庫為文獻來源平臺(截止2017年11月30日),通過查找,以“孫思邈醫德”為主題的文獻有181篇,以“醫學生人文素質”為主題的文獻有1901篇,以“孫思邈”+“醫學生”為主題的文獻進行索引發現,目前有關以孫思邈醫德思想促進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文章非常少,一共只有13篇。從研究進展來看,人們對以孫思邈醫德思想促進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關注度有所上升。搜索結果顯示,2001年有1篇,2008年有1篇,2009年有2篇,2010年有1篇,2011年有3篇,2012年有1篇,2014年有1篇,2016年有3篇。從研究層次來看,還沒有專門關于以孫思邈醫德思想促進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碩博士學位論文。總體來說,現階段對孫思邈醫德思想促進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研究還很欠缺。本文對國內外孫思邈醫德思想和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相關研究進行了論述,旨在為以孫思邈醫德思想促進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提供依據和思路。
1孫思邈醫德思想
騰曉東[3]認為孫思邈“大醫精誠”篇中包含了儒、道、佛三家的道德觀,三者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共同成就了孫思邈的醫德思想。冷其林[4]認為,孫思邈繼承和發展儒釋道思想并作為“大醫精誠”中的醫德戒律,幫助我們認識其醫德思想的淵源和了解他所受儒、道、釋等宗教思想影響的廣度和深度。韓智道[5]認為,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思想,行醫時的體態、風度,行醫的方法三方面對醫師所應具備的醫德作了全面的論述。賴雪平等[6]認為,孫思邈醫德高尚,言行一致;終生專一于醫,不慕權勢富貴;謙虛好學,博極醫藥之源;以濟命扶危為己任,在任何情況下都一心赴救,而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尊重同道,扶掖后學。郭瑞華[7]、周保國[8]從孫思邈熱愛醫學,仁慈為懷;博極醫源,精勤不倦;誓愿普救,勇于獻身;淡于名利,為醫清廉;不畏艱險,一心赴救;不分貧富,普同一等;視人如己,待患如親;省病診疾,纖毫勿失;謙虛謹慎,尊重同道;舉止端莊,談吐適當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具體的論述。李迪臣[9]認為,孫思邈是我國醫學史上第一個比較系統地、完整地提出醫學倫理學的概念、規范和要求的醫學家,是我國古代醫學倫理學的奠基人。張禹杰[10]指出孫思邈醫德思想的深遠影響,并呼吁大力宣揚孫思邈的醫德思想以扭轉現今醫德滑坡的現象。張修燕[11]提出把孫思邈的醫德思想作為教材,促進現代醫務人員產生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從而養成不避親疏、不論貧富地全力救治患者的精神。從國內學者對于孫思邈醫德思想的研究可見,學者們多從孫思邈醫德受儒、釋、道三方面融合、滲透的影響,為患者服務的態度及行醫的方法、體態、風度,第一個系統提出了有關醫德的全面論述等其中一方面進行論述,未能從孫思邈醫德的根源、實踐、理論、對后世的影響等方面綜合進行論述,對其醫德思想的理解不夠深入。
2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
2.1國內研究。在新媒體的時代下,醫患關系越來越緊張,作為未來“白衣戰士”的醫學生們,他們的醫德關系著整個醫療行業的環境,因此,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顯得越發急迫和重要。總體來看,學者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于人文素質教育相關概念的研究。趙美娟[12]認為,現代醫學人文精神的內在本質對人的生命及對人類的身心健康與自然、與社會、與人之間的和諧互動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孫英梅等[13]認為,醫學人文精神就是人文精神在醫學衛生實踐中的應用與體現。張艷萍等[14]的醫學人文精神強調臨床的客觀感受,追求醫學的人性化,重視情感因素的注入。二是關于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制約因素、現狀及必要性的研究。如賴雪平等[6]認為基本原因主要有專業設置不合理、教育功利思想較嚴重、教師人文素質不高、醫學生自我人文要求意識淡漠等。而張蕾[15]則認為主要的原因應歸咎于傳統醫學教育過于突出政治、注重技能而忽視人文的結果。三是關于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對策的研究。對于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措施,孟國祥等[16]建議轉變教育思想與觀念,樹立“全人”教育思想。郭永松等[17]、敖慧斌[18]建議加強醫學院校人文課程建設。趙降英等[19]、趙磊[20]建議創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冷樹青等[21]、肖愛平等[22]建議專業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總之,國內眾多學者關于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研究為本文提供了必要和豐富的理論依據。研究主要針對共性問題進行現狀分析和措施探討,但對醫學院校的個性指導的研究不足。本文正是針對以上不足,力求對這一問題進行整體、系統、深入的論述,并結合實際情況力圖有所創新,并提出一些可操作性強的具體方法,為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2.2國外研究。國外人文素質教育理念由來已久。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對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早已形成共識。對于醫學人文教育的目的,國外學者的觀點是:樹立新的醫學觀念,全面認識醫學與社會;培養道德情感,規范道德行為;依靠人文的知識和方法強化臨床醫學生的臨床技能;培養協作精神和社區管理能力。在實踐方面,國外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主要是從加強醫學人文學學科建設入手,在課程建設方面的新舉措是其中最主要的內容。其主要特點是:突出課程的綜合化、縱向“連續性”和橫向“關聯性”,注重教學的實用性、實效性、靈活性及多樣性。綜合西方發達國家的醫學人文教育課程的改革可以看出,其課程的開設始終是緊緊圍繞醫學領域、為醫學服務的,形成了一個環繞醫學并與之相關的醫學人文學科群,主要包括哲學、歷史、宗教、法律、倫理、文學、藝術和行為科學,并以醫學與人文科學相交叉的邊緣學科為核心課程,如醫學倫理學、醫學哲學、醫學法學、心身醫學、社會醫學、醫學心理學、人文社會科學及行為科學等。
3小結
邏輯學論文:希望與責任的對立
自從笛卡爾1644年發表《哲學原理》以來,西方哲學史上以“原理”(principium)為名的著作已非罕見。在眾多的“原理”中,本世紀西方哲學的學海中還有兩部“原理性”著作沒有受到我國學界的注意:第一部是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布洛赫(ErnstBloch)在1954年至1959年期間發表的三卷本《希望原理》(DasPrinzipHoffnung),另一部是德裔美國哲學家·約納斯(HansJonas)發表于1979年的兩卷本《責任原理》(DasPrinzipVerantwortung)。
如果我國的哲學工作者和讀者不熟悉漢斯·約納斯,那倒是情有可原,因為他的代表作《責任原理》在1989年才獲得國際和平圖書獎,并被輿論界贊為是一部“劃時代的著作”,他本人也由此獲得“智慧的大師、憂慮的告誡者、偉大的思想家”的稱號。但恩斯特·布洛赫在我國哲學界所遭到的冷遇則令人不解,因為從其思想來說,他無疑是最重要的西方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從其風格來說,他可以算得上是本世紀獨領風騷的幾位哲學大師之一。哈貝馬斯在《理論與實踐》一書中曾將他稱作是“一位馬克思主義的謝林”、“一位思辨的唯物主義者”,也有人說他是“最后一位馬克思主義形而上學家”。
我對布洛赫的關注最初是在1985年剛到聯邦德國之后,首先因為是幾位學哲學的德國同行用布洛赫的名字和著作將我問倒,然后是因為一位學教育學的鄰居將一套《希望原理》半賣半送給我。一年后回國探親,在系資料室發現了此書的北圖影印本,方知國內哲學界已有人對其注意。但看一看國內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種種介紹,竟找不到布洛赫的大名。這一狀況也許與英美哲學界對布洛赫的態度有或多或少的聯系。我讀到過兩本國內出版的關于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介紹,一部是英國人麥克萊爾寫的《馬克思以后的馬克思主義》(東方版,1986年),另一部是加拿大人阿格爾寫的《西方馬克思概論》(中國人大版,1991年)。這兩部著作都將布洛赫放在一邊,置而不論。
布洛赫于1885年8月7日出生在德國路德維希港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他在大學學的是哲學和物理學。畢業后作為自由作家生活在慕尼黑、伯爾尼和柏林。1933年納粹上臺。布洛赫作為猶太學者開始流亡生涯。他先到瑞士,然后一路輾轉,從維也納、巴黎到布拉格,最后于1938年流亡到美國。1949年布洛赫與一批流亡的哲學家一起又回到歐洲。他有意識地選擇了當時的民主德國作為落腳點,接受了萊比錫大學哲學正教授的聘書,在那里工作直至1957年。在此期間,東德政府的政治和政策使他感到失望,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沖突不斷產生。于是,在1961年東德政府筑建柏林墻之前,他又“流亡”到了聯邦德國。在圖賓根大學哲學系的首次講座中他帶著切身感受聲言:“希望會變成失望嗎?當然會!而且會變成那樣深痛的失望!”這個真理對于布洛赫在西德所度過的余生也是有效的。直到1977年8月4日布洛赫逝世之前,他也不曾認為在西德的生活可以算得上稱心如意。
《希望原理》寫于布洛赫在美國流亡期間,從1938年到1947年整整用了10年時間。他在這部著作中所提出的中心命題可以概括為:對更好的生活的向往是人類歷史發展的首要驅動力。因此,人類所具有的最重要的人類學核心特征就在于希望。只要人還活著,他也就在希望著。希望是哲學的根本問題。布洛赫的這個中心命題得到了各方面的論證:從繪畫、雕塑、建筑、音樂、詩歌,到童話、電影、旅游、時裝、櫥窗陳列、舞蹈;從宗教、神話、文學,到節日、假期、集市……通過對這些豐富多彩的人類現象的研究,布洛赫證明,這些現象都是人類希望在社會與政治關系中的各種表達形式。可以說,人類的每一種希望都代表著世界和社會發展的具體趨向。而希望一般則構成人類歷史發展的不變本質。“在烏托邦的方向上所表露出來的各種面孔在每個時代都是不一樣的……相反,烏托邦的整個方向則始終是相近的,并且在這個方向中所隱含的目標也始終是相同的:這似乎是在歷史中唯一不變的東西。”而“在歷史的動力結構中的最終基因”在布洛赫看來則是“由經濟利益所構成的”。換言之,人類最根本的希望是與物質欲望密切相關的。
這里可以看出,馬克思的主張是在經過一定的修正之后才被布洛赫所接受。除此之外,從某種意義上完全可以說,布洛赫的哲學也是一門博大的哲學人類學學說。所以,人們今天將《希望原理》稱之為“人類希望的大百科全書”,布洛赫的哲學思想也因此書而獲得“希望哲學”的稱號
馬赫的研究論文
馬赫在不幸癱瘓之后,并沒有向冷酷的現實低頭,他以頑強的意志和過人的精力與命運抗爭,作出了令正常人也難以想象和完成的工作。在生命的黃昏時分,他的大腦涌現出的新思想,依然光彩熠熠,描繪出一幅“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絢麗畫卷。愛因斯坦在悼念馬赫逝世的文章中,準確而傳神地揭示了馬赫晚年的內心追求和精神境界:
“他對觀察和理解事物的毫不掩飾的喜悅心情,也就是對斯賓諾莎(B.deSpinoza,1632~1677)所謂的‘對神的理智的愛’,如此強烈地進發出來,以致到了高齡,還以孩子般的好奇的眼睛窺視著這個世界,使自己從理解其相互聯系中求得樂趣,而沒有什么別的要求。”
從1898年7月右半身偏癱到1916年逝世,在將近整整18年間,馬赫不僅行動不便,而且不斷遭到其他疾病的折磨。他年事已高,生活無法自理,耳聾,講話聲音含糊,后又患上風濕痛(1903年)、神經疼(1906年)、前列腺炎和膀胱病(1913年)。但是,病魔并沒有制服他。癱瘓后不幾天,他就開始練習用左手掃寫。他不能穿衣、吃飯、洗澡,全靠妻子精心照顧他;他不能走路,就用手杖和輪椅,必要時出動救護車;他不能寫字,就用左手的一個指頭打字;他不能作實驗,他兒子路德維希替他作實驗,路德維希是位醫學博士,他從1880年代后期在布拉格就承擔起馬赫實驗室的主要責任,現在又成了他父親的保健醫生,還要在父親生病時幫助復信和處理諸多事務。因此,布萊克默認為馬赫一生最后18年(在某種程度上是最后30年)的歷史是由馬赫父子—人“共同譜寫的”,路德維希是“幕后的巨人”。
馬赫1901年從維也納大學正式退休。他原準備退休后去意大利佛羅倫薩定居,在那里他能夠同布倫塔諾和斯特洛(J.B.Stallo,1823~1900)交談。斯特洛這位當時并不引人注目的德、美哲學家早先就了解馬赫的許多思想。馬赫在《熱學》第二版中提到,他是從羅素《幾何學基礎》(1898年)的參考文獻中注意到斯特洛《近代物理學的概念和理論》(1882年)“這一豐富的、明晰的著作”的,而斯特洛的思想和文章早在1860年代末和1870年代初就發表了。斯特洛的書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為該書德文版(1901年)寫了序,并把他的《熱學》第二版(1900年)題獻給斯特洛。不巧,斯特洛在世紀伊始去世,馬赫也就打消了去意大利度晚年的計劃。
從1900~1913年,馬赫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諸多寫作和出版任務。他修訂了《感覺的分析》(在篇幅上擴大了一倍),刪節并增補了《力學》。給《講演》德文版增補了7章,他把自己的科學哲學講演匯集成一部新著《認識和謬誤》。他連續3年(1901~1903年)為《一元論者》雜志撰寫了3篇論文,從感覺生理學和心理學、歷史和物理學的觀點討論了空間概念的本性、起源和發展問題;他的研究對幾何學的哲學基礎的討論作出了獨特的和不可或缺的貢獻,“贏得了權威性和統帥地位”;這3篇文章的英文合集以《空間和幾何學》為題于1906年在美國初版。他在1913年還完成了《光學》前一半,并為他最后一部著作《文化和力學》收集資料。
在此期間,馬赫還就哲學、通俗科學、科學實驗工作發表了15篇新寫的文章。他的兩篇重要哲學文章很長,1919年以書的形式出版。馬赫還為10多本書寫了序言,并在舊著的新版本中添專門的章節或注釋,為他的思想辯護。此外,他還就科學和哲問題與眾多的學者和年輕人通信。他還參與了許多支持正義和進步事業的活動,他的政治活動在1907年達到高峰。他還在1910發表了《我的科學知識論的主導思想及我的同代人對它的反應》論文,回答了普朗克的挑戰。馬赫多種著作的外文譯本也在這時候相繼在世界各地出版,旅居錫蘭(現稱斯里蘭卡)的生理家比爾(TheodorBeer)甚至在科倫坡看到,馬赫的著作的當地語言文本擺在書攤上。
科學的地位研究論文
談論21世紀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屬于老生常談。發達國家的人類存在完全依賴科學技術的新發展。當然,這些影響是好是壞可以爭論,不過科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健康、工作、通訊、娛樂和交通的事實是無法否認的。
社會中科學知識越來越突出的重要性讓人們相應地對科學證據表現出越來越大的尊重。為了被看作可靠、理性、值得信賴、讓一個主張或者觀點看起來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就非常重要。我們認為由科學支持的觀點比其他主張更可靠,任何一個銷售商,任何一個觀點都要尋求科學證據的支持。
但是,政治、宗教和經濟目前正在就如何正確理解科學而爭吵不休。在當今科學和偽科學無處不在的氣候下,科學家以外的人要弄清楚媒體、健康或者消費領域所謂的科學主張,應該想什么或者相信什么是非常困難的事。現在正進行著一場企圖影響非科學家的公眾觀點戰斗,我們接受或者不接受科學上的可靠性會產生重大后果。
因此,所有人都嚴肅思考科學的本質就顯得更加重要。這并不一定意味著要用深奧的哲學問題讓我們發瘋,或者穿上白大褂戴上并不誘人的眼睛加入實驗室里滿腦子檢驗的科學家群體。但是,它確實涉及對科學證據的一些思考,反思我們尊重科學觀點的理由。真正的科學家歡迎公眾對他們觀點的仔細檢查,而冒牌的科學家就不這樣。認真花些時間和精力探討科學的本質和科學觀點因此成為避免權利被剝奪的簡單方法。或者更坦率的說,思考這些問題會幫助我們防止吃虧上當。
緒論
科學證據在人類文本的任何領域都具有特殊的地位。如果洗發水生產商想說服我們他們的商品值得購買,他們典型的做法是添加這樣一些話“科學研究證明”本產品能夠增強頭發光滑度和彈性。同樣的,濕潤劑經過皮膚病學測試,牙膏被證明可以減少齒菌斑,香水經過臨床證明可以吸引男士拜倒在你石榴裙下。
科學為什么重要?
談論21世紀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屬于老生常談。發達國家的人類存在完全依賴科學技術的新發展。當然,這些影響是好是壞可以爭論,不過科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健康、工作、通訊、娛樂和交通的事實是無法否認的。
社會中科學知識越來越突出的重要性讓人們相應地對科學證據表現出越來越大的尊重。為了被看作可靠、理性、值得信賴、讓一個主張或者觀點看起來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就非常重要。我們認為由科學支持的觀點比其他主張更可靠,任何一個銷售商,任何一個觀點都要尋求科學證據的支持。
但是,政治、宗教和經濟目前正在就如何正確理解科學而爭吵不休。在當今科學和偽科學無處不在的氣候下,科學家以外的人要弄清楚媒體、健康或者消費領域所謂的科學主張,應該想什么或者相信什么是非常困難的事。現在正進行著一場企圖影響非科學家的公眾觀點戰斗,我們接受或者不接受科學上的可靠性會產生重大后果。
因此,所有人都嚴肅思考科學的本質就顯得更加重要。這并不一定意味著要用深奧的哲學問題讓我們發瘋,或者穿上白大褂戴上并不誘人的眼睛加入實驗室里滿腦子檢驗的科學家群體。但是,它確實涉及對科學證據的一些思考,反思我們尊重科學觀點的理由。真正的科學家歡迎公眾對他們觀點的仔細檢查,而冒牌的科學家就不這樣。認真花些時間和精力探討科學的本質和科學觀點因此成為避免權利被剝奪的簡單方法。或者更坦率的說,思考這些問題會幫助我們防止吃虧上當。
緒論
科學證據在人類文本的任何領域都具有特殊的地位。如果洗發水生產商想說服我們他們的商品值得購買,他們典型的做法是添加這樣一些話“科學研究證明”本產品能夠增強頭發光滑度和彈性。同樣的,濕潤劑經過皮膚病學測試,牙膏被證明可以減少齒菌斑,香水經過臨床證明可以吸引男士拜倒在你石榴裙下。
科學的重要性
緒論
科學證據在人類文本的任何領域都具有特殊的地位。如果洗發水生產商想說服我們他們的商品值得購買,他們典型的做法是添加這樣一些話“科學研究證明”本產品能夠增強頭發光滑度和彈性。同樣的,濕潤劑經過皮膚病學測試,牙膏被證明可以減少齒菌斑,香水經過臨床證明可以吸引男士拜倒在你石榴裙下。
在更嚴肅的場合,如刑事審判勝訴與否取決于專家的科學證據。如果證人聲稱她看到甲先生殺人,那么這對于甲先生是壞消息,但是如果尸體上和犯罪現場發現甲先生的指紋和DNA結果得到法醫專家的證據支持,甲先生的鵝就被科學煮熟了。科學證據有獨特的,優先于其他任何證據的地位。
這些例子表明科學觀點和證據的特殊作用。科學觀點受到具體條件,測試方式的限制,需要仔細檢驗,更重要的是,如果出現新證據的話需要改變和發展。科學家的證據被認為可靠就是因為它一直受到檢驗而且在每一個階段都進行交叉檢驗。這當然不是說科學觀點就是沒有任何錯誤可能的,因為科學家也可能像普通人一樣犯人的(道德的)錯誤。但是過程標志了科學思維和科學觀點的特殊性,普遍認為比別的主張或者證據更可靠。
科學方法被有些人認為是讓科學成為理性實踐的過程,在實施過程中受到科學界的監督制衡,完全根據證據的可靠性得出結論。但是那種認為存在單一的、確定的科學方法的觀點仍然引起爭議。有些理論家認為沒有這樣一個可以用在任何學科上的單獨的方法,而且科學方法的標準描述與實驗室里的行為沒有多少聯系。
但是科學確實在不斷前進。科學知識在增加,技術上的革新非常迅速許多人根本就趕不上。挽救生命的醫學發展而提高健康標準和生活質量的程度在50年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不管有沒有單一的科學方法,科學家肯定在做一些正確的事情。
醫學人文教育特色研究3篇
第一篇
一、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醫學人文教育相結合的必要性
近年來,醫患糾紛呈逐年上升趨勢,因為服務態度、敬業精神等醫德醫風問題引起的糾紛遠遠高于因為技術原因引起的糾紛。這和我們醫學教育中“專業至上”的思維相關,長期以來,側重于技術層面的訓練,“見病不見人”,相對忽視學生關愛病人、關愛生命之人文精神的培育。黨的十八大報告在第七部分“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中強調“病有所醫”是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并用較大篇幅闡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認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同時,社會和諧的構建和老百姓“中國夢”的實現都要求我們加強醫學生的醫學人文教育,而且思想政治教育是醫學人文教育的基礎,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能促進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的內化與提升,培養醫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醫學人文教育相結合的可行性
1.共同的教育目標。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就明確指出,“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對于醫學職業特點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即是以培養醫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為中心,全面提高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醫學人文教育強調對生命的尊重,倡導人文關懷,提倡“關心病人比關心疾病本身更重要”。2001年7月,衛生部、教育部印發《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醫學研究與服務的對象是人,在醫學教育過程中必須加強文、理、醫滲透和多學科交叉融合,把醫德與醫術的培養結合起來,加強綜合素質培養”。2010年1月,衛生部等六部門聯合《關于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強調“加強醫德和職業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學人文教育的培養目標共同指向全面提升醫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具有一定的共通性,而且思想政治理論能夠有效的指導醫學人文教育。
2.共同的師資隊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是全員育人,主體是全體教職工,醫學人文教育方面的教師是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廣大教師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率先垂范、言傳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個方面。”正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醫學人文教育也不僅僅由相關課程教師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為了增強實效性,也必須融入醫學人文教育內容,貼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客觀上也在進行醫學人文教育。當前,醫學院校在思想政治專業和醫學人文專業方面配備的師資數量不足,充分利用現有師資也成為現實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學人文教育的共通性也為師資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提供了前提條件。(本文來自于《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簡介詳見.)
思想政治和人文教育的關聯性淺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醫學人文教育相結合的可行性
1.共同的教育目標。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就明確指出,“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對于醫學職業特點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即是以培養醫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為中心,全面提高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醫學人文教育強調對生命的尊重,倡導人文關懷,提倡“關心病人比關心疾病本身更重要”。2001年7月,衛生部、教育部印發《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醫學研究與服務的對象是人,在醫學教育過程中必須加強文、理、醫滲透和多學科交叉融合,把醫德與醫術的培養結合起來,加強綜合素質培養”。2010年1月,衛生部等六部門聯合《關于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強調“加強醫德和職業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學人文教育的培養目標共同指向全面提升醫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具有一定的共通性,而且思想政治理論能夠有效的指導醫學人文教育。
2.共同的師資隊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是全員育人,主體是全體教職工,醫學人文教育方面的教師是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廣大教師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率先垂范、言傳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個方面。”正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醫學人文教育也不僅僅由相關課程教師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為了增強實效性,也必須融入醫學人文教育內容,貼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客觀上也在進行醫學人文教育。當前,醫學院校在思想政治專業和醫學人文專業方面配備的師資數量不足,充分利用現有師資也成為現實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學人文教育的共通性也為師資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提供了前提條件。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醫學人文教育相結合的方法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