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藝術專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0 13:15: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影視藝術專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影視藝術專業

影視藝術教學模式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影視藝術教育是當代中國高等藝術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期中國高校本科教育與時俱進的一個側面和縮影。隨著高校專業社會化、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影視藝術專業在全國各高校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建立。綜觀中國影視藝術教育的現狀,其發展進程中的問題伴隨著“火熱”的影視藝術教育也越來越顯突出,促使我們分析影視教育教學存在的“疾癥”,探尋影視藝術教育本質和教學規律,思考影視藝術教育和教學的未來模式。

【摘要題】學術平臺

【關鍵詞】中國/影視藝術教育/建構/教學模式

【正文】

影視藝術教育是當代中國高等藝術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代中國的高等教育結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成為新時期中國高校本科教育與時俱進的一個側面和縮影。隨著高校專業的社會化、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影視藝術專業在全國各大高校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建立。綜觀中國影視藝術教育的現狀,其發展進程中的問題,伴隨著“火熱”的影視藝術教育也越來越顯突出,促使影視教育者去分析“火熱”的影視藝術教育背后所存在的“疾癥”,去探尋影視藝術教育本質和教學規律,去思考影視藝術教育和教學的未來模式。因為,今天的影視教育和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下一個時期中國影視娛樂和影視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水平。直面今日中國高校的影視藝術教育,探尋影視教學的規律,建構影視藝術教學模式,是影視藝術教育者不可回避的課題。

一現狀分析

查看全文

影視藝術教育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影視藝術教育是當代中國高等藝術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期中國高校本科教育與時俱進的一個側面和縮影。隨著高校專業社會化、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影視藝術專業在全國各高校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建立。綜觀中國影視藝術教育的現狀,其發展進程中的問題伴隨著“火熱”的影視藝術教育也越來越顯突出,促使我們分析影視教育教學存在的“疾癥”,探尋影視藝術教育本質和教學規律,思考影視藝術教育和教學的未來模式。

【摘要題】學術平臺

【關鍵詞】中國/影視藝術教育/建構/教學模式

【正文】

影視藝術教育是當代中國高等藝術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代中國的高等教育結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成為新時期中國高校本科教育與時俱進的一個側面和縮影。隨著高校專業的社會化、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影視藝術專業在全國各大高校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建立。綜觀中國影視藝術教育的現狀,其發展進程中的問題,伴隨著“火熱”的影視藝術教育也越來越顯突出,促使影視教育者去分析“火熱”的影視藝術教育背后所存在的“疾癥”,去探尋影視藝術教育本質和教學規律,去思考影視藝術教育和教學的未來模式。因為,今天的影視教育和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下一個時期中國影視娛樂和影視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水平。直面今日中國高校的影視藝術教育,探尋影視教學的規律,建構影視藝術教學模式,是影視藝術教育者不可回避的課題。

一現狀分析

查看全文

影視藝術教育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影視藝術教育是當代中國高等藝術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期中國高校本科教育與時俱進的一個側面和縮影。隨著高校專業社會化、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影視藝術專業在全國各高校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建立。綜觀中國影視藝術教育的現狀,其發展進程中的問題伴隨著“火熱”的影視藝術教育也越來越顯突出,促使我們分析影視教育教學存在的“疾癥”,探尋影視藝術教育本質和教學規律,思考影視藝術教育和教學的未來模式。

【摘要題】學術平臺

【關鍵詞】中國/影視藝術教育/建構/教學模式

【正文】

影視藝術教育是當代中國高等藝術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代中國的高等教育結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成為新時期中國高校本科教育與時俱進的一個側面和縮影。隨著高校專業的社會化、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影視藝術專業在全國各大高校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建立。綜觀中國影視藝術教育的現狀,其發展進程中的問題,伴隨著“火熱”的影視藝術教育也越來越顯突出,促使影視教育者去分析“火熱”的影視藝術教育背后所存在的“疾癥”,去探尋影視藝術教育本質和教學規律,去思考影視藝術教育和教學的未來模式。因為,今天的影視教育和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下一個時期中國影視娛樂和影視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水平。直面今日中國高校的影視藝術教育,探尋影視教學的規律,建構影視藝術教學模式,是影視藝術教育者不可回避的課題。

一現狀分析

查看全文

影視藝術教學管理論文

【摘要題】學術平臺

【關鍵詞】中國/影視藝術教育/建構/教學模式

【正文】

影視藝術教育是當代中國高等藝術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代中國的高等教育結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成為新時期中國高校本科教育與時俱進的一個側面和縮影。隨著高校專業的社會化、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影視藝術專業在全國各大高校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建立。綜觀中國影視藝術教育的現狀,其發展進程中的問題,伴隨著“火熱”的影視藝術教育也越來越顯突出,促使影視教育者去分析“火熱”的影視藝術教育背后所存在的“疾癥”,去探尋影視藝術教育本質和教學規律,去思考影視藝術教育和教學的未來模式。因為,今天的影視教育和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下一個時期中國影視娛樂和影視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水平。直面今日中國高校的影視藝術教育,探尋影視教學的規律,建構影視藝術教學模式,是影視藝術教育者不可回避的課題。

一現狀分析

中國的影視藝術教育在短短的十年之內迅猛發展,影視藝術專業迅速擴容,創辦影視專業的院校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沿海到內地、從重點綜合性大學到一般普通院校,從影視專業性院校到大多數院校遍地開花。影視藝術專業已成為各個高校的“香餑餑”。“各級各類學校都借助各種形式介入影視教育的領地,不管原有學校基礎如何,特性怎樣,都似乎響應時代潮流建設影視專業。”[1]這種格局的出現,與時展的文化潮流、教育管理觀念的解放、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在這種現象與社會“關聯”的背后,有著教育產業化、辦學主體多元化的“功利”性因素驅動。影視藝術專業屬應用型學科,進入“門檻”不高、教學設備的投入可大可小、一般基礎性師資轉型相對較快;同時,開設影視藝術專業生源多、收費高,更多的是迎合辦學主體“功利”性的追求和緣于經濟利益的刺激。在這種背景下掀起的影視藝術教育的大潮,必然會出現“經營粗放”、“教學泛化”、“人才檔次不高”、“缺乏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等弊端。認真分析當前中國影視藝術教育和影視教學的客觀現狀,其帶有共性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

查看全文

影視藝術教育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對我國的影視藝術教育的現狀進行了宏觀描述,論述了影視藝術教育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兩個顯著特點,并就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個人看法。

[關鍵詞]

影視藝術;教育;綜合性;實踐性

一、我國影視藝術教育現狀

影視藝術是在影視合流的大背景下對電影和電視藝術的合稱。但就影視創作的現狀而言,影視并未真正合流。筆者認為,影視合流的真正形式是傳統的電影制作機構參與電視節目的制作,而電視節目機構也加入電影故事片的生產發行。至今,中國的各級電視臺并沒有投資電影故事片的生產,據說中央電視臺曾經決策每年投資數千萬元扶持國產電影,但這個決策的執行并不明晰。國家主管部門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將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和北京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劃撥給中央電視臺,但這兩個電影制片廠沒有成為電視臺的電影制作機構,而是演變成電視臺的兩個電視節目制作中心,中央臺通過收購節目的方式對其實施經營管理。國家電影事業管理局下轄的電影衛星頻道節目制作中心(電影頻道),雖對外號稱中央臺六頻道,但與中央臺沒有任何隸屬關系,中央臺只為其提供播出服務。電影頻道成立之初的主要節目是播出各電影制片廠各個時期的電影故事片,隨著頻道運作的成熟和觀眾的不斷要求,電影頻道開始制作一些與電影有關的電視專欄節目。1999年,由于片源日漸萎縮,電影頻道開始投資制作電視電影(一種稱作專為電視臺播放而制作的影片)在電視上播放,同時,電影頻道依靠豐厚的廣告收入獲取了巨額利潤,先后參與投資了《春天的狂想》、《我的1919》、《橫空出世》等主旋律電影故事片。電影頻道的經營可以看作是影視合流的雛形,也許將來會成長為中國電影電視業的巨人,但現階段由于行業法規不健全、行政手段干預等因素,電影頻道還談不上真正意義的電視節目制作機構,也沒有電影故事片的出品權。

與影視制作分割的體制相適應的電影電視教育體制也呈現一種分割狀態。原屬于廣播電視系統的北京廣播學院曾經是中國電視教育的惟一高等學府,原屬文化系統的北京電影學院曾經是中國電影教育的惟一高等學府。廣播電影電視部成立以后,這兩家學院都劃到統一的旗下,但是電影電視教育并無任何交流。1995年,北京電影學院開始醞釀成立電視系,于1996年招收了第一屆電視節目制作本科生,1998年,電視系成立的事擱淺,96級電視節目本科班轉入導演系學習,明確培養方向為紀錄片導演。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負責紀錄片教學的孔都副教授認為:“電影學院導演系增設紀錄片專業,是順應影視事業總體格局演變的舉措”。據筆者了解,近十年以來,國產電影票房直線下降,各國營電影制片廠的生產日漸萎縮,電影學院畢業生求職的眼光從原來的電影廠轉向電視臺和一些民間的影視節目制作機構、廣告公司等。電影學院希望成立電視系,建立電視教育體系,擴大畢業生的就業渠道是在這種背景下采取的措施。雖然成立電視系的愿望落空,但在電影學院導演系,本科生到三年級后分為三個專業方向,一是傳統的故事片導演、二是紀錄片導演、三是電視節目編導。應該說,電影學院已經意識到影視合流的大趨勢,并順應這個大趨勢在專業教學方面作了相應調整。再看看北京廣播學院,這個中國電視人的搖籃,為中國電視事業輸送了大量記者、播音員、主持人、攝像、節目編導、制片人。隨著電視的普及,觀眾對電視節目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在中國,觀眾有收看電視劇的傳統,電視劇的播出量占整個電視節目播出的五分之一強,但廣院電視劇制作人才的培養在這個領域中的影響遠不及電視新聞、播音、紀錄片、專欄節目。究其原因,雖然廣院從1979年就開始招收電視導演專業,但專業培養目標一直不是很明確,凡是與電視有關的導演都納入培養之列,也沒有教師專門研究電視劇導演培養的基本方法和步驟;第二,由于只有導演專業和攝像專業,電視劇制作的其他專業如表演、錄音、美術、制片都沒有開設,學生在校很難進行系統的電視劇制作練習,同時,學生畢業進入社會以后,很難以集團軍的形式集聚創作力量拍攝有影響力的作品。中國電影第五代之所以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廣泛影響,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創作集體的主要成員都是大學同學,觀念容易溝通、創作心態統一,作品也是批量投入社會。與第五代電影導演是同代人的電視劇導演楊陽是廣院79級導演專業的畢業生,1998年因執導電視連續劇《牽手》才在社會上產生廣泛影響,可以說她的成名比第五代電影導演晚了大約14年(第五代的開山之作《黃土地》誕生于1984年)。在2000年1月廣院電視學院影視藝術技術系成立大會上,作為校友的楊陽深有感觸地說,這些年有種單打獨斗的感覺,很羨慕電影學院的同行,他們往往都是同學在一起合作,創作之外的精力消耗就少了許多。看來,以集團軍的方式為培養目標,使畢業生踏入社會后盡快做出成績,從而擴大學校的社會聲譽,是當前影視教育的一個明智之舉。

查看全文

影視藝術教育中文化責任的培養

一、影視藝術教育中文化責任的內涵

影視藝術教育中的文化責任是同時涉及影視傳媒與藝術教育的交叉概念,是影視傳媒的文化責任在高等院校藝術教育過程中的具體體現。作為特殊精神文化產品的影視傳媒作品,盡管已經受到商業化的全面浸染,但其公共利益和文化責任仍然應超越于商業利益之上。而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影視藝術教育則必須肩負起對內培養文化精英、對外推動不同文化與文明相互理解融合這兩種相輔相成的文化責任。影視藝術教育中文化責任的特殊性,就是要將影視傳媒的文化責任貫穿于整體教學過程中,使高等教育的文化責任與影視傳媒的文化責任融為一體。培養出具有文化責任的高素質影視專業人才,有效提升影視文化產業的品質與品格,并使其成為中國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視藝術教育的最終目的。

二、新媒體時代影視藝術教育中文化責任培養與建構的必要性

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尤其是數字化技術的不斷升級,已經大大改變了媒體的格局與影視藝術教育的狀況,技術的力量前所未有地凸顯出來。在這樣的前提下,強調文化責任的培養與建構的必要性何在?

1.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當前,影視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全球化的重要表征之一,并且越來越成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代表。近些年,我國的不少影視作品陸續走出國門,但相對于國家文化形象傳播的需求來說,還遠遠不夠。如果影視從業者缺乏自覺的文化責任意識,就會造成中華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版圖中的縮減,對本民族文化的自覺、自信、自強有害無益,更不必說提升本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影響力與競爭力了。

2.提升民族文化素質,影視傳媒在為受眾提供信息資訊、娛樂消遣的同時,還對提高受眾的科技、文化、知識水平,提高國民文化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從文化發生學的角度來看,影視媒體不僅僅是傳播知識文化信息的媒介工具,而且其自身就是文化的創造者、生成者和構建者。影視藝術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文化責任培養,能讓他們在以后的工作中自覺宣傳弘揚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從而為提升受眾的文化素質起到積極作用。

查看全文

影視表演教學信息技術運用

影視表演是一門情境性、實踐性、個體性較強的藝術專業。當前,我國文化事業的大繁榮推動了影視藝術的蓬勃發展,也為影視表演藝術專業帶來了“春”的氣息。現代信息技術引發了人類社會生活中各方面的重大變革,成為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助力,同樣為影視表演教學提供了新的技術和手段。在信息化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大趨勢下,將信息技術引入到影視表演藝術專業教學中來,是提高影視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選擇。

一、現代信息技術的內涵及教學意義

現代信息技術主要指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等為代表的現代科技。歷史證明,技術的重大進步往往會給人類的發展帶來巨大影響。現代信息技術同樣以其它技術從未有過的深度和廣度介入到當今社會的方方面面,并成為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推手。對于影視表演藝術教學而言,信息技術是提高教師的教育執行力和實踐能力、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發展能力,實現藝術教育效果的技術和手段。首先,信息技術是同時結合了聲音、影像以及動畫等聲光效果的技術體系,它將抽象和枯燥的教學內容以文本、圖像、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使有限的課堂時空成一個形象生動、圖文并茂的多媒體學習環境,改變過去教師與學生之間“言傳身教”、“口傳心授”的呆板教學模式,加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有效互動。其次,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個別化的教育特質。教師可以“因材施教”,更多地關注到學生個體,充分開發出學生在影視表演藝術方面的個潛能。同樣,對于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多媒體等進行補救教學。最后,學生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自我學習,搜索和下載學習資源、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自我掌控學習進度和速度,使其更為積極地參與影視表演學習活動,并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各項能力。因此,在影視表演藝術專業的各項專業課程中,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必然會產生積極的教學與學習成果。

二、現代信息技術在影視表演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信息技術在影視表演教學中有著明顯的作用和突出的意義,為更好地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輔助作用,針對影視表演的教學目標要求、教學內容特點以及學生的需求與學習特征,構建合理高效的影視表演教學課堂,教師可以遵照以下幾個原則:

(一)強調實用性

查看全文

職業院校戲劇影視表演藝術教學及建議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精神生活的不斷滿足,藝術類教育愈發被大眾所重視。而戲劇影視表演專業作為藝術類教育的重要構成部分,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當前戲劇影視表演專業發展的背景據統計,全國共有兩百多所高校開設戲劇影視表演專業,專業定位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使其全面發展,既掌握戲劇影視表演理論與實踐知識,具備表演基礎能力,也可以熟練掌握表演的各種素質訓練。但是,由于各大高校實際情況存在差異,教學現狀面臨的問題也各不相同。

藝術類職業院校戲劇表演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目前藝術類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存在著一些共同的問題。就課程設置和結構來說,理論和實踐結合的不夠緊密。另外,大多數院校設置的課程都趨于一致,課程特色不夠鮮明,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難以體現出戲劇影視表演專業學生的特質,很難滿足市場需求。

(二)專業定位不明確

戲劇影視表演專業培養目標是需要具備戲劇、戲曲舞臺表演或影視表演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有豐富地想象力和創造力,具備強烈的表現能力,掌握和具備獨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創造和戲劇表演、戲曲表演及影視表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巧,具有對戲劇影視作品進行鑒賞和進行分析的藝術及思維邏輯能力,具有很好的與他人合作的素質,有整體和大局的意識,能夠適應藝術行業領域所需的實踐型綜合素質強的專門人才。但是據統計,目前國內藝術類戲劇影視表演院校的同質化程度比較高,專業定位不明確。另外,精英式的人才培養方式會造成學生的個性不鮮明,表演特點和表演方式的同質化程度較高。

查看全文

影視藝術課教改

近年來,隨著影視藝術教育的迅猛發展,影視藝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越來越顯突出。如何審視、探究和解決這些問題,已然成為影視藝術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本文以影視藝術教育專業基礎課程《影視藝術概論》為對象,結合教學實踐,分別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考核三方面來探討該課程的教學改革,以期優化該課程教學,促進影視藝術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一、深化拓展教學內容

“影視藝術概論”課程通常包括影視語言基礎及其規律、場面調度基本知識、影視敘事表意及有關影視藝術史論等內容。由于大多數學生入學前一般都接受過相應的專業培訓,對這些內容已有程度不一的初步的接觸和認識,因此,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必須進行相應的深化、拓展,這是“影視藝術概論”課程教學教學改革的關鍵之一。首先,要摸清學生的底子。通過問卷調查,摸清學生對影視藝術的把握狀況,了解其感興趣的和有疑惑的相關問題,從而在備課中有針對性深化和拓展課程內容。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對影視藝術的影像、聲音有一定了解和認識,他們的興趣和疑惑主要集中于作為故事元素的劇作、作為視覺元素的影像、作為聽覺元素的聲音、作為性格元素的表演及其彼此之間的關系等等。通過分析可知,學生渴望在已有接觸的基礎上實現對影視藝術更為全面、系統和更深層次的認知和把握。這便成為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對相關課程內容進行有針對性深化和拓展的重要依據。如圍繞影像,可從透鏡、視點、景別、攝影機狀態、光、色、構圖以及影像的表意等方面來較為全面、深入認知和把握影像,從而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其次,補充完善教材內容。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國內高校還沒有一本通用的“影視藝術概論”的教材。盡管如此,一般情況下,學校還是要求使用教材。因此,補充、完善教材內容也就必不可少。為此,教師一定先要準確理解教材內容和觀點,這樣,才能避免在深化和拓展教材內容時造成思想觀點的混亂,甚至與教材觀點相左的現象。之后,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補充、完善相應的內容,力圖使之達到專業性、前沿性、易讀性,便于學生學習和掌握。如,伴隨著互聯網、數字技術、新媒體技術等一系列高新技術的運用,作為“技法”、“表現方式”、“敘述故事和傳達思想的手段”的影視語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影視藝術的傳播能力和藝術魅力得以不斷增強。因此,“影視藝術概論”課程內容應當將影視前沿動態,如IMAX3D影像及最近興起的關于48幀影像的探討、后技術時代電影藝術“泛美學”傾向等現象引入課堂,以保持教學內容的豐富充實與常講常新[1]。再次,確定難點、重點和疑惑點。教師可在“影視藝術概論”課程教學開始之前或者每一章節開始之前與學生充分交流,進一步了解他們對課程各章節內容的熟悉程度,以確定各章重點、難點和疑惑點。在接下來的教學中,選擇相應的重點、難點問題來進行深度交流,重點突破。譬如,筆者在交流中了解到,多數學生對電影蒙太奇的規則、類型、剪輯方法及聲畫蒙太奇,影像表意,聲音表意、場面調度等章節的內容分辨不太清晰,存有疑惑;而對影視明星與明星制、鏡頭運動方式等內容卻有較好的把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前者自然應做重點難點講解闡釋和把握,后者則只需大體提及有所加深即可。可見,確定難點、重點和疑惑點能夠為深化和拓展課程內容留下時間和空間。

二、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近年來,我國影視藝術教育發展迅速,許多國外先進的教學模式、教學理論被引進,教學方式也越來越多樣豐富。筆者依據學生對“影視藝術概論”課程內容的把握程度,從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入手,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其一,任務驅動教學法。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基本以“呈現任務———明確任務———解決完成任務的問題———完成任務———評價任務”[2]為主要結構。在“影視藝術概論”課程教學中,一開始就應向學生提出這門課程要完成的創作任務,然后圍繞作業創作的問題展開學習。如,教師可將3~4個學生分成一組,要求每組學生攝制一個5分鐘左右的短片,并要求從景別、運鏡方式、構圖、光、色等鏡語方面結合敘事表意來闡釋說明。那么,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后,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解有關理論知識就會有的放矢,抓住學習的關鍵。之后,經過討論、明確分工到創作實踐,完成實踐任務。最后,師生一起觀摩、議論和點評實踐作業。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創造性、團隊合作意識就容易被調動起來,課程也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又比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就某一新近上映的影視作品或者經典作品寫作一篇專業評論。為此,學生先要仔細觀看、研讀文本,盡力捕捉富于個性的感悟、體驗。同時,通過網絡、圖書館搜集相關資料,并運用相關理論來寫作,之后還需要反復修改,最終完成評論寫作,接受教師和同學評閱、討論。在此過程中,學生是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學習實踐相互促進,從而掌握課程內容和相關技能技巧,并提升文化修養。其二,“雙元制”教學法。“雙元制”學習形式是從德國引進的先進的教學模式、教學理論,其核心思想是將“學校和企業兩個學習場所結合起來,把高等教育與企業職業培訓或企業工作相結合,來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以學校為主體,以企業為依托,以實踐為核心,把學校設在工廠里,把教室搬進車間里,學生在老師和師傅的共同指導下,學習理論和專業技能”[3]。貴州民族學院傳媒學院和貴州電視臺、貴州日報、貴陽電視臺、多彩貴州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等一批媒體傳播機構、公司具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它們是我院的重要實習實踐基地,這為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實習實踐的條件。就“影視藝術概論”課程教學而言,教師可根據本課程教學大綱的有關實踐實訓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學生到不同的實習基地觀摩見習,接受一線生產制作者的指導,并逐漸參與具體的制作實踐。以貴州民族學院傳媒學院學生參與貴州電視臺第5頻道的“真情紀事”欄目實習實訓為例,教師事先要讓學生認真觀看該欄目的幾期節目,以形成一種感性的認識。接著,學生跟著欄目組參與該欄目一兩期節目的具體策劃設計、腳本寫作、采訪、攝制以及后期制作等整個流程,這樣就能夠學到大量實際的操作經驗。之后,學生再根據本課程教學大綱的有關內容及要求寫出相應的總結。最后,還要求學生對參與的節目(欄目)進行相應的評點總結,并在師生之間進行深度交流。這樣一來,學生對“影視藝術概論”的“策劃”、“敘事”、“影像元素”、“聲音元素”等課程內容就會有比較深入的體認和把握。顯然,“雙元制”教學法真正實現了“學校與企業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學生與徒弟合一、作業與產品合一、育人與創收合一”[4],達到了“產學一體”的境界。值得注意的是,“雙元制”教學模式只適用于影視藝術教育部分專業課程或部分專業課程的部分內容。其三,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并結合運用無聲言語及其他媒體工具,向學生系統地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發展學生能力的重要方法。它是教學的一種主要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講授并非灌輸,但運用不好很容易成為灌輸。在“影視藝術概論”教學中,諸如影視藝術發展概況、影視藝術藝術屬性與商業屬性的辨析、影視語言的有關原理等內容的教學,顯然離不開教師的講授。如何有效地使用講授法,應著重把握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講授的獨特魅力。主講教師學問大小、水平高低、權威與否固然重要,然而,如果沒有學生聽,學問再好,水平再高,名氣再大,也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在于獨特的講授魅力。而教師獨特的講授魅力主要包括個人的氣質、語言以及講授時的肢體語言等,其中,個性化的講授語言尤為重要。講授的語言宜具有影視藝術的特點,強調形象生動、妙趣橫生,或抑揚頓挫、鏗鏘有聲、充滿激情,或嚴謹周密、深入淺出。這既是基于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學習特點的考慮,也是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師自身優長和特點的考慮。另一方面,是講授的情境性。廣播電視編導教學的培養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情境情感體驗能力,使學生學會并養成在情境中思考的習慣。在理論講授中,要設置相關問題,將理論滲透在問題之中,就在教師依據邏輯結構闡釋理論之時,問題便成為了情境,邏輯便成為了情節。跟隨著教師的思路和分析,處于情境和情節之中的學生自然會主動加強體會、思考、感悟,實現深度互動。其四,討論法。研討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教學中的某一中心問題,在獨立鉆研基礎上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相互啟發、相互學習,以掌握知識的一種方法。討論法的優點在于,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習慣,師生在多元互動中交流認識,由思維的碰撞而產生智慧的火花,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對于“影視藝術概論”課程教學來說,研討法的有效運用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來確定討論主題,它必須具有討論價值。討論主題允許具有爭議性,如“數字技術時代的電影真實性”就符合選題要求。其次,教師要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學習和思考,充分準備討論的意見,擬定發言提綱,使學生擁有討論主題所需要的有關知識和經驗。再次,現場討論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和引導學生深入到問題的實質,并適時、適量地介入討論,以確保討論不離題不走型,注意控制時間、調節好氣氛。最后,教師還要做好總結與評價。要積極肯定學生的發言,對其提出的觀點給予客觀的評價,如有必要,還可就有些觀點和看法繼續研討。同時,一定還要指出學生發言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相應的指導意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它的適用時機和范圍。教師應當依據教學規律和原則、學科特點和具體教學內容、具體的教學目標和任務以及教學條件等因素,來實現教學方法的優化選擇與組合,并不斷調整和校正,以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查看全文

影視欣賞教學與人才培訓

本文作者:李靜工作單位:武漢商業服務學院

影視欣賞教學在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中的作用

這些人文藝術的學習是高校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它對豐富完善大學生的文化知識底蘊,提高專業技能和審美能力,培養科學精神和態度,加強身心健康,開發智力和創新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具有明顯促進作用。而影視是以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傳播媒介,通過豐富的藝術語言和新穎的表現形式,把科學文化、文學藝術等知識傳遞給學生。欣賞則把影視的教育、審美、娛樂、認知等功能融為一體,以大學生喜愛的、容易接受的方式,發揮著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的作用,培養學生健全的文化心理結構,開拓學生的藝術審美視野,把影視的文化內涵與學生的人生感悟聯系在一起,從而達到其他教育形式難以企及的作用。(一)影視欣賞可以促進學生掌握科學、人文、歷史等知識影視是科學與藝術的綜合,它是將文學、音樂、戲劇、繪畫、舞蹈、建筑等各種藝術形式所包含的藝術成分進行融匯貫通,通過光學、電子、聲學、化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等多種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的技術成果表現出來的新型藝術。所以,“影視藝術有充分理由成為提高本民族文化修養和藝術鑒賞力的最好途徑之一。”[1]在欣賞影視作品的同時,必然涉及到政治、經濟、歷史、地理、自然、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識,還會接觸到各歷史時期不同題材、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文學藝術作品。通過欣賞不同類型的影視作品,可以促進學生掌握多方面的科學文化知識。從影視作品中的各種藝術元素的創作來說,它又是最能開拓人的靈感與想象力的。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影視技術的基礎知識后,可以從影視作品的創作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將各種科學文化知識和自己的想象力有機融合在一起,通過影視這一媒介來展示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對學生而言,影視欣賞課程的學習不僅僅是對多種知識的掌握,更是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的途徑。(二)影視欣賞可以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對于影視欣賞的觀眾群體來說,大學生是最具有影響力、規模最龐大的觀眾層。創建于1993年的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特色,成為我國參與人數最多的電影節之一,對我國的電影事業和高校文化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正因為影視藝術以這種寓教于樂的媒體傳播方式容易得到大學生的熱愛與歡迎,所以也易對他們的價值取向、理想追求、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學生在大學的學習生活階段是處于向成人•131•轉型的階段,不可避免地會面臨成長過程中的種種困惑和矛盾。通過影視欣賞的課堂教學、各種宣傳教育方式幫助學生優化其個性心理品質,增強其心理調適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能幫助學生預防重大心理疾病的發生,順利度過大學生活,提高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三)影視欣賞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如何把枯燥的德育教學理念轉化成生動形象、可知可感的教育行為,將德育與鮮活的影視課堂教學聯系在一起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優秀的影視作品寓教于樂,以情感人,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們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2]如在欣賞影片《手機》時,我們可以感受到影片對當前社會中價值觀、道德觀淪喪的批判,從影片《可可西里》中,我們感受到對理想的追求,對信仰的執著,對生命的責任。各種影視作品中關于對真、善、美的訴求,對假、丑、惡的抨擊必然深深影響著觀者的心靈。而更多的影片中都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美德,反映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反映了黨的崇高理想信念和優良作風。在對這些影片進行欣賞的同時,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也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受到熏陶和感染,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四)影視欣賞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教育部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強調了美育在推進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指出“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質,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對于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影視藝術在吸收了多種藝術元素后,逐步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審美特征。在觀看各種類型的影視作品時,大學生們不但要從視覺上和聽覺上來捕捉其外在表現形式的美感,還要從影片的情節、主題等內容中感受其思想內涵的美感。這些都需要學生通過審美的教育和學習來不斷加強自己的藝術修養,提升審美情趣。在影視欣賞課程教學中,學生對各種經典類型影片進行觀摩欣賞,實際就是直觀形象地學習知識,也是教師進行情境化教學的過程,在美的作品、美的形象、美的事物的熏陶與感染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會逐漸提高,學生對事物的選擇判斷能力也會逐漸增強,這對于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具有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影視欣賞課程教學的設置

1.教學內容的隨意性目前全國各高校影視欣賞課程教學是各自為政,導致教學內容的千差萬別。有的影視欣賞課程講授是針對影視專業學生,理論性、專業性強;而有的影視欣賞課程教學是面向所有不同專業學生,存在授課內容隨意性大的問題,甚至變成了看電影的課程。2.教師知識的欠缺性影視欣賞課程是近年來在我國高校中新開設的課程。大部分高校沒有相關專業的任課教師,授課任務通常由基礎課教師擔任,缺乏專業的、有影視理論基礎的教師隊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自身專業知識的欠缺,加之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或者是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導致欣賞課變成放電影。由此一來,嚴重削弱了影視欣賞課程教學在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方面產生的作用。3.教學時數的有限性由于影視欣賞課程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各高校在開設課程時的教學時數也各不相同。有的高校作為選修課程開設,教學時數只有二十幾個學時,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觀摩影片,又要組織學生討論,還要抽查考核,這就必然導致了教學內容的大量刪減,也無法保證良好的授課質量和教學效果。4.教學設備的落后性當前大部分高校在開設影視欣賞課程時,使用和普通教室一樣的多媒體設備教學,一臺電腦、一個投影、一套音響。從播放效果來看,通常是畫面模糊,聲音不清晰。而從專業課程角度來看,除了配套的基本播放設施外,還應配有教學使用的攝像機、編輯機等專用設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影視制作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二)影視欣賞課程教學的改革首先,影視欣賞課程教學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打破以教師為中心、講授為主線的教學套路,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鑒于現在各高校開設影視欣賞課程的實際情況,應針對不同專業性質的學生統一相對應的教學大綱及教材,將課程目標的設置以影視課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不同的設計與創新。在實際授課中既可以進行對影視作品欣賞的主體性教學,也可以運用各種影視資源,與其他學科教學進行整合。在授課中,學生是欣賞、評價的主體,教師結合專業理論知識與具體作品的內涵對學生的課堂活動加以積極引導,使學生能深入理解與把握影視作品,在欣賞、討論的同時能獲得各種知識。同時有針對性地選擇優秀的影視作品,也是課程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其次,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知識能力,加強師德建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教師是關鍵。而教師是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和研討的組織者,學校能否達到文化教育的目的、學生人文素質水平的高低,都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時的意識和能力影響下的結果。授課教師必須要加強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才能有效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才能不使影視欣賞的課程教學流于形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以外,在授課過程中,也要強化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人文素質的教育。教師不僅僅是教書,更應該是育人。教師在課堂內外通過其有意識的教育活動和無意識的言行都將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往往潛移默化地感染著學生,直接關系到學生的人文素質的高低。所以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人文素質,從自己的治學態度、道德品質、言行舉止等方面去教育影響學生,使他們的知識素養不斷得到提高。最后,建設校園人文環境,發揮校園育人功能。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很大程度來源于自身的努力和環境的熏陶。而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學校應大力倡導學生跨學科、跨專業選修課程學習,開設各種人文講壇活動,鼓勵學生參與企業、社會團體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進行微電影的影視創作,將科學技術與人文理念結合在一起。通過建設校園的文化環境和豐富學生的社團活動,教育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對人文知識的追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最終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影視欣賞在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同時,也會帶給學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強課程教學的建設,對學生的影視欣賞活動進行積極的引導,充分發揮其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優勢,使他們自覺抵制不健康的影視作品的侵蝕,不斷提高審美修養和審美鑒賞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從優秀的影視作品中汲取營養、獲得啟迪、受到教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