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競賽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8 13:54: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學科競賽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學科競賽課程改革論文
一、課程結構與學科競賽
目前各大院校出臺了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提高創新能力的相關文件,但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次數仍然不如預期,存在著一定差距。分析其原因除了有教育資源的匱乏、軟件及硬件資源不足、宣傳力度不夠等因素,還存在對學生意識上引導不足的情況,很多學生對比賽結果看得很重,將沒有取得成績的比賽看作失敗,這種現象與教育部鼓勵學生參與競賽的初衷是相背離的,教師應該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1.學科競賽。學科競賽由賽事組織者給出競賽題目,學生單一或組隊,在一定時間內以競賽的方式,用課內外知識解決問題,完成賽程目標任務的活動[2]。大學生學科競賽側重于實踐能力、運用理論知識進行技術創新,作為課程分目標可以將學生放在接近真實職業項目的環境中,學習目標更加明確。2.課程結構。課程目標是各門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優化結合部,是教育實踐活動的直接目標[3]。各門任課教師了解自己所任課程在課程總體系中的具體位置,從整體優化的觀點出發來安排本課程,將課程體系內的單項目標達成一致才能使整體目標最優化。國家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出動手能力強、職業素養高、創新能力好的專業人才。但傳統的藝術設計課程目標過于強調學科,使學生無法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知識,無法融會貫通各門課程所學,課程目標比較模糊,難以適應社會需要。課程結構與PDCA管理模式相似。PDCA指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改進(action),通過計劃、執行、檢查、改進四個步驟的循環來保證質量的現代管理方法。學科競賽機制應用在課程改革中,具體可分為計劃、實施改進、考核、四個階段步驟。
二、學科競賽機制在高職高專公共雕塑課程PD-CA中的運用
1.學科競賽為課程項目構建計劃。在制訂課程計劃時,將項目課程中管理、研發、培訓的具體機制與學科競賽內容、要求、賽程相結合。課程中,學科競賽作為課程項目,教師和學生在具體理實一體化的教學中,通過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實施一個完整的學科競賽。這種授課計劃,改變了課程實踐內容固化、缺乏實際創新及設計能力培養的現狀,增加了互助學習、團隊協作意識的培養內容。課程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可以利用“四化長效機制”中的平臺化、體系化機制,如學校、院系的競賽保障制度及激勵機制,激發學生對此門課程的熱情。在課程設計時應選擇合適的學科競賽,在企業深度合作的基礎上,理解用人單位的用工需求。根據學生本身的特點選擇符合市場需求的學科競賽融入課程設計中去。2.學科競賽運用于課程實施和檢查。學科競賽運用于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對學科競賽的執行過程進行兩方面的檢查,首先是檢查學生的執行情況,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學生提出的疑問及時糾正、解答。其次,保證學科競賽過程中的公平公正與競賽組織方經常溝通。實施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堅持完成項目內容,同時以學科競賽為平臺,在同類院校之間對同類課程進行交流和切磋,交換經驗。加強學科比賽的宣傳,讓學生了解競賽對職業能力及就業的好處,激勵學生進行個人或組成參賽團隊參加比賽。3.學科競賽運用于課程考核。學科競賽運用在課程中,在課程進入到最后階段時,教師需要嚴格執行“四化長效機制”中的“學分化機制”,根據學分化要求、獎勵學分化、過程學分化機制的具體內容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學分上的激勵。同時與相關競賽組織規則,按照預定標準和競賽規則對課程結果進行考核,公布競賽結果,并針對考核結果以獎金或證書、公開表彰、學分等方式進行獎勵。另一方面將考核結果與課程分數與評價掛鉤,同時,表現優秀、參賽積極的學生即使沒有取得名次,也應給予相應的考核分數,提供物質獎勵。課程結束時,讓較好的學生有信心進一步參與競賽,表現不佳的學生明白自己的問題所在,才能激勵他們更好地參與今后的競賽項目。對于課程計劃,也應在課程結束時做好數據管理。將數據錄入數據庫,便于數據的技術分析、比較、總結。4.實施應用效果。以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公共雕塑課程為例,將學科競賽運用到課程前后,如表1學生參與比賽的次數及人數迅速擴大,學生藝術設計創新的參與度得以提升。在實施競賽與課程相結合的過程中,課堂發生了翻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創新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鍛煉,有了很大提高。同時,學生自己嘗試分析資料,總結專業技能經驗,提出針對目標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對課程的知識內容進行了總結并靈活運用在競賽項目中。競賽結果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競賽過程培養了學生溝通交流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協作精神。5.課程設計方法。學科競賽與課程結合,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應注意時間的把控、課程內容與精彩內容的匹配、競賽難度與學生學情水平相適應。專業課程教學時常與學科競賽持續時間往往是不一致的,教師應關注有固定周期的比賽,在選擇競賽時以課程開展的時間為準,選擇與開課日期接近的比賽,提前做好教學與競賽結合的課程計劃。比賽應與課程教學目標一致,每個工藝美術、設計比賽側重的專業知識與重點是不一樣的,因此在課程計劃中要選擇有針對性、競賽目標與教學目標一致的比賽,競賽應作為課程實踐結合的項目驅動,為了教學目標服務。競賽難度與學生學情相匹配。目前專業競賽可分為以下幾類:政府和下屬部門、協會舉辦的比賽規模大,競爭激烈,水平高;國內外知名企業舉辦的比賽應用性較強;教育部門、院校舉辦的比賽規模較小,以培養學生認知能力為主。教師在選擇比賽規模時,應以學生的學情為參考,以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為主要目標。
三、總結
經過實際驗證,競賽與課程體系相互結合的教學改革方式可以應用在公共雕塑這門課程中,通過市場及競賽的需要確定培養目標,有助于使大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比改革前后的教學成果,可以看出,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學科競賽,激發了綜合思維能力,提高了團隊協作、交流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實訓課程的教學目標實現。經過實踐,在今后的教改中,我們將根據不同的學情,考慮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將學科基礎競賽機制引入課程改革中。
數學建模競賽及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摘要: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和重要平臺。本文構建了大學生創新能力的五個評價指標,包括自學能力、動手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應變能力和表達能力;分析了參加數學建模競賽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影響。通過參賽實踐案例闡明,參加數學建模競賽能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數學建模競賽;創新能力;平臺;實踐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當前高校教育的主旋律,而目前的大學課堂教學過分追求理論的嚴密性,缺乏應用性,忽略了創新能力培養[1]。學科競賽是學生以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為基礎,結合課堂外的實踐活動來開展的學習活動[2]。學生通過對競賽問題的分析和討論,搜集資料,提出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案來解決問題[3]。學科競賽是傳統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從分析問題到發現問題,從搜集資料到解決問題,都能培養學生的洞察力和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而提高其創新能力[4]。近年來,各級教育管理部門都非常重視學科競賽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上的作用,開展了多項學生競賽活動[5]。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創辦于1992年,每年一屆,是首批列入“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的競賽之一,是全國高校規模最大的基礎性學科競賽,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數學建模競賽。競賽題目根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簡化加工而成,有的甚至是當年的社會熱點問題[6],沒有標準答案。競賽鼓勵三位不同專業背景的大學生組成的團隊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建立問題的數學模型,并運用計算機等現代技術手段來求解模型,從而得到問題的解決方案[7]。數學建模競賽為大學生創造了一個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探究性、實踐性平臺,通過該平臺,大學生可以樹立其創新意識,激發其創新思維,從而鍛煉提高其創新能力[8]。本文首先介紹大學生參加數學建模競賽的三個階段,然后分析這三個階段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五個評價指標的影響,最后通過實踐案例闡明數學建模競賽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和重要平臺。
1數學建模競賽的三個階段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于每年的9月份舉行,在競賽之前,要經過培訓,在競賽結束后,組委會鼓勵隊員進行賽后總結。大學生參加數學建模競賽分為賽前培訓、競賽和賽后總結三個階段[9]。
1.1賽前培訓階段
二本院校工科專業畢業設計論文
1二本院校工科專業本科畢業設計面臨的問題
1.1畢業設計選題面臨的問題
目前畢業設計選題主要來源包括以下幾點。
1.1.1教師科研的子項目
教師科研項目大多為專業領域的課題,課題理論大部分是本科階段的學習所不涉及的內容。學生以這類子項目作為畢業設計選題,將會面臨大量新知識新方法的學習。學生處于就業、考研及畢業設計的多重壓力的環境中,畢業設計完成的質量會受一定影響。
1.1.2學科競賽項目
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摘要:生物產業的發展需要具有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生物技術類人才。為此,廣西民族大學生物技術專業探索了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專業第二課堂課程內容,獲得了顯著效果,極大的提升了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為地方高校專業類第二課堂的開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
關鍵詞:生物技術專業;專業第二課堂;科研創新能力
重視以專業知識學習為主的第一課堂教學是各類高校長期以來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在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卻忽視了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1,2],造成了人才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脫節。隨著我國生物產業的發展,對生物技術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不斷提高,其中科研創新能力已成為了新時期生物技術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
一、專業第二課堂概述及目前存在的問題
專業類第二課堂,有別于學生課余參加的體育、文藝、娛樂等活動的通識類第二課堂,指以學生在課余圍繞專業知識運用而開展的競賽、研究、實踐等各類活動,內容和形式多樣,大大地拓展了學生專業實踐的深度和廣度,對于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方法和途徑[2]。廣西民族大學是地方性高校,負責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各類高素質的民族地區人才。生物技術專業結合廣西區域特色自然生物資源設置課程體系,培養符合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面向東盟、服務于地方經濟的技能型高素質專門人才。廣西具有豐富的自然生物資源,為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響應《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廣西政府特別頒布了《廣西生物技術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5)》,明確了廣西生物技術優化突破的戰略路徑。這一系列的規劃對于具有科研創新能力的生物技術人才的需求無疑更加的迫切。但在近20年的人才培養過程中,該專業仍然停留在第一課堂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層面,雖然也零星開展一些旨在提升科研素養第二課堂的實踐,但是由于內容單一,效果不明顯。為了適應用人單位對人才能力需求的提高,該專業從2012級學生開始,系統探索實施了以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專業第二課堂教學活動。
二、政策保障和第二課堂培養方案的制定
學校教研室工作具體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南,認真貫徹上級有關實施素質教育的精神,按照學校工作思路和目標要求,立足于課堂教學,結合現代教育技術,堅持教研教改為基礎,抓好過程管理,發揮好教研的先導作用,深入開展教學科研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走“教研興教”、“教研興校”之路,努力開創我校教研工作的良好局面,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工作目標
1、做好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研究探索工作,整合學校教育資源,轉變教育觀念,拓寬教學輔助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師的教學能力。
2、做好課改的準備、指導和服務工作,為教師們的課改工作提供條件。
3、做好已申報課題的研究、相關材料搜集、整理工作和結題參評的準備工作。
班主任工作績效考核制度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最基本的組織,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為了更加客觀、科學、真實、全面地評價一個班集體,把班主任的榮譽、待遇同班級管理掛起鉤來,以充分調動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特制定本考核細則,以便促進班級管理工作。
班主任績效考核主要分為月考核和學期考核。
月考核
1.年級部每天組織常規檢查,每周五將檢查結果報德育處。
2.德育處對各班隊進行常規抽查,同時向值周校長、教導處、總務處等了解相關檢查結果。
3.年級部的檢查結果和有關部門的抽查結果相結合(各占50﹪),計算出各班主任的月考核得分(滿分為100分)。
2006小學教學工作總結及工作思路
小學2006年教學工作總結及2007年工作思路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科學、規范的教學教研管理是建立正常教學秩序、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反思一年的教學教研管理,可歸納為四點。
一、抓教學常規工作,重務實,重實效
1、落實常規工作,計劃先行。
預備周,根據市教育局、市教研室的工作部署,結合實際,學校在全體教師就各學期工作展開討論的基礎上,集思廣益,制定學校教學、教研計劃,各學科、各年級組再依據校級各類計劃制定年級、科組計劃,各教師則依據科組、年級組計劃制定個人教學計劃。各級各類計劃制定時均做到有內容、有時間、有專人負責,有措施要求等,實現了計劃的層層細化,提高了其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保證了學校各級教學、教科研活動的有序進行。
2、堅持集體備課。各教研組堅持雙周備課,單周教研活動制度。備課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四統一(統一教學目的、統一重點、統一作業內容、統一教學進度)。按學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動計劃正常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教師應當將備課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確教學目標,理清教材思路,理解教學理念,規劃教學流程,創設問題情境,化解教學疑問,促進學生心智發展上。單純依賴教參,備課就缺少源頭活水。備課應多方擴充信息,不斷充實,完善備課資料,做到與時相和,與時俱進。創新教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擴展思路,加強課改認識,重點反思一節課存在問題的解決。
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研究
摘要:文章詳細介紹深圳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學)學科點如何充分利用地緣優勢和政策機遇,以創新型研究生培養為中心,構建“平臺-技術-評價-協同”四維聯動的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該培養體系為學生與外界交流提供充足的機會和廣闊的平臺,在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同時也擴大學校的國內外學術影響力,實施效果顯著。
關鍵詞:管理科學與工程;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研究生教學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國際競爭呈現出嶄新的態勢。能否迎接新態勢下知識經濟的挑戰,關鍵在于能否培養出大批具有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的人才[1-2]。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而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3-4]。目前,受到地域和資源等因素的限制,國內諸多高校在研究生培養方面存在一系列突出問題[5]。主要體現在:(1)學生對自身研究領域的學術熱點關注熱情不足,研究視野狹窄,創新意識缺乏;(2)教師培養學生的手段單一,合作性、開放性不足。為解決以上問題,本文在深圳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實踐經驗基礎上,提出了一套創新能力培養體系,供其他高校參考。
一、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實施機遇分析
針對上述問題,深圳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學)專業學科點圍繞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了綜合性的改革實踐,充分利用地緣優勢和政策機遇,積極開展了研究生教育教學探索。
(一)地緣優勢分析
數學建模競賽創新分析體系研究
【摘要】數學建模競賽是鍛煉大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重要學科競賽。目前數學建模領域的研究和相關著作對競賽本身的研究仍有不足。本文通過對歷年賽題進行研究和歸納,建設性提出“建模競賽問題分析體系”。在本體系中,題目問題描述和要求之間的關系是遞進關系,參數間是遞進和包含關系,模型間是“基礎”和“能否解決”的關系,問題描述、要求、參數、模型和解都必須符合“出題人想法”。實踐表明,學生們對該理論也具有較高的評價。總之,該體系可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創新能力和學科競賽的競技水平。
【關鍵字】數學建模;問題分析;數學模型;學科競賽
數學建摸是提升大學生創新、實踐等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學科競賽[1],也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平臺[2]。隨著比賽的開展,數學模型研究方法日趨完善,論文寫作日趨規范。盡管如此,當前學生在分析問題這一方面仍存在不足,包括參賽學生對問題認識不清[5],對各問題間的關系捉摸不透等。當前相關參考文獻在引導大學生分析問題這一重要環節卻相對忽略,這恰恰是每個大學生要掌握的重要技能,這也是數學建模競賽設立的初衷。數學建模有方法,創新有方法,那么數學建模競賽是否有方法呢?創新是一個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的一個遞進過程。基于創新的思想,為了能夠解釋出數學建模競賽中問題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分析問題,本文通過對歷年真題進行整理,分析和比較,最終總結出一個具有創新意義的問題分析流程(圖1)。經過實踐,該流程對幾乎所有歷年賽題有效,只要按照這個分析流程分析和解決問題,基本上能達到賽題要求。
1數學建模競賽問題分析體系
本文從問題出發,針對問題及問題要求間關系、問題參數間關系、問題模型間關系和問題解與出題人想法間關系這4個關系對數學建模問題的分析進行詳細的解讀。1.1問題及問題要求間關聯。數學建模競賽主要考察對象是大學生,而大學生正處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初步階段,他們分析和實踐能力相對不足。建模競賽的出題過程也是一個逐步遞進、啟發大學生思考的過程。數學建模一般會以3~4個問題的形式逐步展開。在此,本文以含4個問題的賽題為例,問題1到問題2是一個遞進關系,同樣,問題2到問題3,問題3到問題4也都是遞進關系。所述的遞進關系主義含義為,前者是后者的基礎,而后者是在前者基礎上提出的。在遞進關系中,問題1,問題2,問題3,問題4都是遞進關系,也就是起源是1,終點是4,只要滿足問題4,那么整個建模問題就都會解決。從這個意義上講,該賽題雖然有4個題目,但實際上是一個問題,那就是“題目”。那如何應用該關聯呢?從辯證角度講,可分別從問題1入手后正向推演,或者從問題4入手后逆向推演。1.2參數間關聯。由于問題間的遞進關系,后面的問題往往是在前面問題基礎上生成的,因此需要的參數也是一種遞進關系。后面問題的參數往往又包含了前面問題的參數,這是一種包含關系。如果后面的問題沒有前面問題的參數,這說明兩者間的遞進關系不滿足,這樣的模型基本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需要重新進行校訂和修改。同樣,前面問題中的參數要為后面的問題進行鋪墊,這也決定了前面問題的參數對后面問題有應用價值,否則前面問題就沒有出現的意義,這是由于問題整體性決定的。1.3模型間關聯。由于問題和參數的遞進關系,針對每個問題建立的模型也必然是一種遞進關系,這種遞進關系包含了參數的遞進和要解決問題的遞進,我們把這種關系叫做基礎;反過來,后一個問題的模型往往能夠解決前一個問題。這個邏輯思維在建模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前一模型對于下一問題模型沒有任何作用或者說不是后一個問題的基礎,那么參賽者對于問題的理解是有所偏頗的或者是不正確的。如果后一個問題不能解決前一個問題,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上一問題理解錯了;另一種是當前問題理解錯了。根據上述結論,建立模型時,要先從全局角度進行分析。問題1是問題2的基礎,問題2是問題3的基礎,問題3是問題4的基礎,從這個邏輯看,只要完成了問題4,前面所有問題也就都解決了。因此,建模時要先從全局角度進行建模分析,從最后一問分析入手,先確定所要建立模型的整體結構,然后逐步確定第3問的問題模型,第2問的問題模型和第1問的問題模型。問題模型間的關聯無論從建立模型還是評價模型都有較實際的應用價值,對理解問題也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和實際的指導價值。通過在近3年的教學實踐,學生們對這個觀點也表示認同,并認為對建模實踐非常有可操作性。1.4問題解及出題人想法間關聯。在建模實踐中,模型的解不一定是問題的解。模型中給出一種計算方法,或是給出一個參數值,求得一組數值解。但是出題人的想法可能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也就是需要帶入多組數據進行計算和比較,而這往往是模型本身不能直接反映出來的。因此,在模型求解時,一定要以問題要求和出題人的想法為出發點進行分析。以計算平面折疊桌桌尾曲線題為例,其不僅要給出不同角度的曲線方程,還要根據不同角度將圖形繪制出來。在實際建模過程中,出題人的想法至關重要,他往往超越了模型本身,題目中蘊含了出題人的想法,這恰恰是建模的核心之處。1.5例題講解。以2016年賽題A題為例進行分析。該問題為系泊系統的設計。在問題簡述方面,問題2中“在問題1的假設下”,這是遞進關系;問題2中提及了錨點與海床的夾角和鋼桶傾斜角,而問題1沒有涉及,這也是遞進關系。問題3中水深是一個變量,這是在問題2中定量的遞進;水速和風速從定值變成變量,這也是遞進關系。問題要求中,問題1到問題2,再到問題3,出題人從求解給定數值解到給定范圍解,這都是遞進關系的體現。在參數方面,問題1中的風速、海水密度、水深、重物球質量、錨鏈長度是常數,鋼桶傾斜角度是常數;而在問題2中,重物球質量變成變量,鋼桶傾斜角度也成為變量,這也是遞進關系。反過來,問題2中的參數都包含了問題1中的參數,是包含關系。在模型方面,問題1的模型根據關系求解值即可;在值求解的過程中建立的函數關系對第二問有一定基礎,但由于其增加了參數,因此他并不能解決第二問的問題,所以問題1是問題2的基礎;反過來,問題2的模型,將風速、傾斜角、質量等設為問題1中的定值時,則能解決第1問的問題,就是解決關系。同樣,相比第三問,第二問中水深、水速、風速是定值,它們僅能為第三問提供基礎模型,但反過來,將第三問模型中參數值變成定值,就能解決第2問的問題。這就是解決關系。綜合講,該問題只需1個模型,那就是高校教育第3問的模型。只要第3問模型構建完畢,所有問題都會得到解決。在出題人想法方面,本題希望大學生給出系泊系統中所有參數間關系,并給出特定情況下的具體值。因此,必須有有針對性的進行討論。
2評價與討論
學班主任工作績效考核規章制度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最基本的組織,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為了更加客觀、科學、真實、全面地評價一個班集體,把班主任的榮譽、待遇同班級管理掛起鉤來,以充分調動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特制定本考核細則,以便促進班級管理工作。
班主任績效考核主要分為月考核和學期考核。
月考核
1.年級部每天組織常規檢查,每周五將檢查結果報德育處。
2.德育處對各班隊進行常規抽查,同時向值周校長、教導處、總務處等了解相關檢查結果。
3.年級部的檢查結果和有關部門的抽查結果相結合(各占50﹪),計算出各班主任的月考核得分(滿分為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