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科專業群建設研究

時間:2022-07-26 08:50:23

導語: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科專業群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科專業群建設研究

【摘要】為推進工程認證成果導向理念在應用型本科民族院校的實施,本文立足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科專業群現狀,提出在新形勢下加強改善學科專業群建設的基本要素,以期提高校企合作黏性、強化實踐育人,深化學工交替-產教融合、夯實基礎素養,實現應用型高等教育為區域和產業發展提供持續服務的目標,同時也為培養的人才尋求匹配的就業崗位。

【關鍵詞】成果導向;學科專業群;創新;實踐;可持續

1前言

為深入貫徹《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提出的持續推進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的戰略任務,2019年10月教育部發布相關意見,強調加強實踐育人,督促產教深入融合,力爭建設一批對產業發展有保障的應用型高等學校[1]。廣西崇左地處桂西南中越邊境地區,在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有豐富的農副產品、礦產等資源,被譽為中國糖都和錳都。崇左及周邊地區糖化工、錳與稀土礦物化工等傳統優勢化工產業正處于“二次創業”時期,急需“下得來、留得住、用得上”的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專業應用型技術人才。豐富的地方特色中醫藥壯瑤醫藥資源及醫藥現代化建設等急需大量制藥工程專業技術人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是一所新建應用型本科學校,其中,學科專業群涉及多個專業,如化工、制藥、食品、應用化學等專業。專業的全面性理論上可以滿足地方產業對人才類型和數量的需求,但是從近幾年學院輸送到本地企業的人才就業數量來看,形勢不容樂觀。本文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專業群為例,探討分析應用型本科民族院校如何從學科專業群的建設和人才培養角度改善與地方產業鏈的對接契合度,構建區域良性可持續發展體系。

2應用型本科民族院校學科群專業建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確立

工程專業認證倡導高等教育要以“成果導向(Out?comeBasedEducation,OBE)”理念來設計學科總課程體系或設計單科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2],此理念由Spady于1981年在美國率先提出,教學的關鍵之處匯聚于“學生產出”,重點培養學生創新、實踐應用等能力,這一點已被教育屆高度認同[3]。它是圍繞學生的終期“成果”展開教學,以綜合能力為評價指標設計教學過程,協助學習成果有效達成[4]。目前,我國部分高校已開始探索基于OBE的各種教育模式。如汕頭大學基于OBE理念對工程教育模式進行改革[5];大連理工大學提出關于OBE理念的高等工程教育、教學改革,分別從學科導向轉向目標導向、從教師為中心轉向學生為中心、從質量監控轉向持續改進三個方面深入探討[6]。任曉莉[7]針對發酵工程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OBE理念在發酵工程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诖?,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擬將OBE理念貫徹于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專業群建設的始終,以地方企業用人需求和學生個人職業需求的雙向選擇為出發點,制作符合企業滿意度的培養方案(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創新型和實踐應用型能力的專業人才,提高就學就業率為地方企業輸送對口型人才。

3應用型本科民族院校學科專業群建設要素的改善

專業建設是彰顯高校辦學實力的硬性指標,而專業建設的要素可以分流為理論平臺和實踐平臺的建設,建設的扎實程度直接影響著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可持續發展深度和廣度。

3.1理論平臺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生師比超標,教師工作任務繁重,無法實現個性化指導;院內邊疆民族生源較多,學生的基礎或基本能力較弱,課堂吸收能力略低,需要在線資源或在線教學等加持。因此,本著提高信息科學技術與教育教學緊密融合的思想,明確培養目標,修訂教學大綱和教材,建立適合學校生源使用的課程資源庫,創新教學模式以及實施多元化教學手段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1)大綱修訂:根據專業頂層設計的培養目標,分解和細化到具體課程,制定每門課程的課程目標,體現出知識、能力、價值觀、態度等具體要求,確定課程小目標與培養方案大目標的對應關系,明確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的依賴關系,分析課程目標與培養目標的矩陣關聯性和匹配性,細化課程小目標與章節考核內容的關系等,最后對學習產出從三個角度進行評估,如知識、能力及素質。(2)課程資源庫:擬建設院級教學資源庫,基于“教師-學生-企業專家”三方聯動的教學方式,緊貼區域特色糖化工、錳和稀土代表的礦物化工、制藥工程、食品加工與貯藏等,借鑒行業認可的技術經驗,走訪企業并邀請企業專家與雙師型教師深入討論專業理論教材、實訓教材、校本教材,規劃教材、項目化特色教材的編寫或修訂;為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力爭建成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校級優質專業核心課、校級網絡課程(微課,慕課)等,竭力打造學科專業群教學資源庫平臺和網絡教學平臺。(3)教育教學改革: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作為APP一代的高校大學生已離不開網絡,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巨變。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以網載道、以網傳道、創新網絡教學是形勢所趨[8]。以清華大學為首的多所高校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優勢,早已積極嘗試創新網絡教學模式。目前互聯網涌現出20余款教學平臺,各平臺都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如“學銀在線融合雨課堂”和“超星泛雅融合學習通”等,這兩種平臺資源和功能相互彌補,教學活動可通過云端實現[9]、教學過程從各個角度歸類統計[10],能滿足不同類型的學生和教師的需求,將該智能化平臺引入到學科專業群,在OBE理念引導下,借助該教學平臺開啟“智慧教學”。這種“智慧教學”倡導借助線上的優質資源為己所用,但線上資源要依據本校各專業的教學目標進行精心教學設計和教學組織,而且與線下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形成符合個性化的能力,從而取得最優化教學效果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智慧教學”。例如,有機化學課程、分析化學課程、無機化學課程和物理化學課程為四大專業課程,在人才培養途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四大基礎化學課的難度系數高且學時少,決定了該專業課很難做徹底的翻轉課堂,也很難在課堂上讓學生消化完重難點,學生是否獨自完成作業,是否查看相關慕課視頻,無法追蹤、也無法甄別學生更詳細的學習過程。而“線上+線下”混合式“智慧教學”可以解決這方面的困擾,也能輔助性地解決學校師資緊缺的現狀,擬在此方向加大教學改革的投入。

3.2實踐平臺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目標是培養創新型和實踐應用型能力的學生,然而實習生因缺乏實際工作經驗難以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企業一般不愿意接受這樣的實習生。要破解這種矛盾,學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以地方企業崗位能力需求為導向,邀請企業人員設置課程體系,同時加強建設校內外實訓實踐基地的硬件設施,制定學生管理制度和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在校企協同育人培養模式下,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崗位能力及創新能力,為企業輸送對口的專業人才。因此,本文的實踐推進工作分成以下幾個方面:(1)分析測試實訓室:我校學科專業群建設圍繞崇左及周邊地區糖化工、錳與稀土礦物化工等傳統優勢化工產業,建設以制糖工業分析、錳和稀土材料工業分析、制藥工業分析、農產品質量與食品安全分析等工業分析實訓室。該平臺的建設以滿足校內工業分析與檢測實踐教學的需要,此外也將為崇左及周邊地區培養擁有較高技能水平和較好服務意識的分析檢驗工程技術人才。(2)化工實驗實訓室:以糖化工生產、錳和稀土等礦物化工生產、醫藥制造等化工、制藥實訓室為輔的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專業群實驗實訓教學中心。該平臺的建設為培養適用地區經濟發展需要的糖化工技術人才、錳和稀土礦物化工技術人才和中藥制藥技術人才提供支撐。(3)虛擬仿真實驗室:建設再現企業生產環境的糖化工半實物虛擬仿真實驗室、鋰離子電池錳系正極材料中試車間、離子型稀土萃取分離車間半實物仿真實驗室等虛擬仿真實驗室。該實驗室的建立可提升教學效果,它以逼真、立體的外在表現將抽象的實驗原理等形象并準確演繹,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操作并提高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生掌握相關內容的難度,創新了實驗教學的思想和理念。(4)協同育人平臺: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制藥工程專業被遴選為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校以此為契機,提高校企合作黏性,強化實踐育人,特凝聚“區級食品藥品分析檢測協同育人平臺”,市校共建的“食品藥品安全檢驗監測中心”、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光化學傳感和區域環境分析實驗室等平臺建設支持,落實“成果導向”的OBE理念,大力發展一流本科后備專業建設點的示范作用,著力推動學校本科教育教學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綜合改革。(5)實習實訓基地:在致力建設好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前提下,進一步深化學工交替-產教融合的育人策略,學校投入近千萬元建設了相應的實驗室和中試車間,與崇左及周邊地方企業如中信大錳礦業有限公司、中鋁廣西國盛稀土開發有限公司、中糧屯河崇左糖業公司、廣西大海陽光藥業有限公司、廣西圣民制藥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業建立校外實踐實訓教學基地。建立穩定學工交替實踐育人平臺、共同培養學生;加強教師職業能力培養,提高教師的技術服務能力,進而應用于教學,形成良性循環。(6)學科競賽:學科競賽活動是課堂教學成果的一種表現形式,課堂教學重在理論傳授,學科競賽重在實踐能力的培養,而通過課堂教學改革能更有創新性地指導學科競賽活動的開展,也更有助于培養各專業學生對理論與實踐聯系的思考和應用。隨后通過深入實訓基地,如糖廠、稀土和錳化工企業、制藥公司、糧品行業等,開展特色培養,甚至訂單培養方式,積極推動并優化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加強實踐能力培養,突出實踐教學,實現工學交替-產教融合,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科專業群培養更多的創新性實踐類人才。

4結語

校本教育以OBE教育理念為指導,按照“地方性、應用型、可持續”的發展模式,積極服務區域產業發展,完善高等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人才培養目標緊貼企業需求。一方面,從多個環節加強理論教學改革,設計教學大綱,優化重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模式,著重抓好專業基礎課,實施現代信息科學技術和教育教學緊密結合,采用適合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手段,增強課堂教育教學改革的實效性。另一方面,以地方企業崗位能力需求為導向,學校邀請企業人員參與課程體系的設置,同時加強建設校內外實訓實踐基地的硬件設施。在校企協同育人培養模式下,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崗位能力及創新能力,為地方企業輸送更多的應用性、創新性人才,實現應用型高等教育為區域和產業發展持續服務的目標,同時也為培養的人才尋求對口的就業機遇。

作者:王麗偉 連歡 諸葛文鳳 郭洋洋 周樹年 唐小強 張翠忠 單位:廣西大學海洋學院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