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護評估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0 04:35: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文物保護評估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文物保護評估

文物保護項目規章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切實加強文物保護力度和合理利用的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和中共**省委《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決定》、《**省文化保護工程》等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文物保護利用示范項目是指工程方案經國家文物局或省文物局批準實施,并經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利用情況良好、管理規范,通過正式評估的、對相關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具有示范指導意義的文物保護單位重點保護項目。

第三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省級以上(含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項目申報成為文物保護利用示范項目的預選項目和正式項目的實施管理適用本規定。

第四條**省文物局負責文物保護利用示范項目的指導、監督和管理工作。各相關市、縣(市、區)文物主管部門負責文物保護利用示范項目的具體實施和管理。

第二章預選項目申報與實施管理

查看全文

出土文物保護審批流程與修復事項分析

[摘要]2019年10月,河北省響應中央號召,正式開始運行政務服務大廳,為人民群眾帶來便利。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也有瑕疵。在文旅產業發展的今天,河北省出土的地下文物對其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基于文旅產業發展,本文致力于探討在業務實踐中地下出土文物的保護和修復流程與政務服務大廳的服務流程如何有效結合,提高審批效率,提升服務質量。

[關鍵詞]旅游行業;文物部門;文旅資源

2019年10月16日,河北省政務服務大廳正式運行(見封底圖1),標志著河北的行政審批工作邁入新階段[1]。這種新模式對辦事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實現“最多跑一次”的目標,需要制定完整易懂的服務指南,將每一個事項的設立依據、辦理條件、申辦材料要求、辦事流程和辦理時限準確傳達給申請人。但是,在服務指南的編制和實際應用過程中,由于其更側重宏觀指導,并受到篇幅限制,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導致申請人僅通過通讀辦事指南,往往很難掌握所有的要點和細節,無形中降低了效率。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們發現每一個事項都存在一個或幾個要點盲區,需要反復向申請人指導和強調,為此,我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將這些要點盲區列出,對已經制定的服務指南做有益的補充[2]。涉及河北省文物局的行政審批事項共包括36個主項、47個子項,其中行政許可(包括初審轉報)事項共20個主項、28個子項,其他行政權力事項共16個主項、19個子項。在日常工作中,大部分事項是很少涉及的,大廳運行一年來,所有辦件僅涉及14個主項,而在這14項中,被高頻率申請的事項只占一半,有些事項一年僅被申請兩三次,辦件所涉事項相對集中的特點非常明顯[3]。經過一年的統計和總結,現將辦件數量居前并容易出現錯誤的四個事項作為高頻事項重點介紹。

一文物保護單位及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修繕許可

該事項為河北省文物局歷年行政審批辦件數量之冠,每年的辦件數量都占全年辦件總量的一半左右。該主項共分為4個子項,河北省文物局接受2個子項的申請,分別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修繕審批”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修繕審批”。該事項辦理過程中,容易出錯的有如下幾點。第一,該事項的申請人應為項目所涉文物保護單位的所有者或當地文物部門,如當地文旅局或文保所,不能由施工單位申請;第二,申辦材料中的“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監理單位名稱”,對省內省外施工、監理單位所要求的材料不同。對于在河北省注冊的施工、監理單位,由于省局已掌握所有資質單位的詳細材料,申報時,只需提交施工、監理單位的名稱即可。對于省外的符合資質要求的單位,除上述材料外,還需提交資質證書和年檢合格材料復印件,并加蓋單位公章。需要注意的是,施工、監理單位所接工程的級別和類型要與其資質相符,否則,不予受理。除以上正常情況外,有一種特殊情況需要特別指出。根據國家文物局文物保發〔2014〕13號,《文物保護工程施工資質管理辦法(試行)》的附件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等級分級表規定,保養維護和搶險加固工程,施工資質可以向下浮動一個級別,即文物保護工程施工二級資質單位可以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搶險加固工程。第三,申辦材料中的“項目負責人具有同級別、同類型相關工程業績說明材料”。該材料出錯率很高,一般是由于對“同級別、同類型”關注不夠。常見的錯誤主要是級別和類型不能同時符合要求,如項目負責人曾擔任過古建筑類國保單位和石窟寺及石刻類省保單位修繕工程的項目負責人,則不符合要求。

二文物保護單位建設控制地帶內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審核

查看全文

文物普查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精神,進一步摸清我縣現存的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的現狀,全面掌握我縣文物資源、數量、分布及保存的基本狀況。經縣政府同意,決定在全縣范圍內認真開展一次文物實地普查。現將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大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構建科學有效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提高全社會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充分發揮文化遺產在傳承中華文化、提高人民群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二、主要目的

(一)摸清家底,增強文物保護工作的有效性。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好文物資源,促進我縣三個文明建設。

查看全文

加強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意見

為貫徹落實關于文物保護工作的系列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動市文物保護利用工作高質量高水平發展,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18〕54號)及中共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工作方案》精神,參考《省文物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經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2021〕100次研究同意,現就進一步做好新時代全市文物保護利用的各項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領會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深入落實關于文物工作的系列論述精神,緊緊圍繞省委、市委的戰略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文物安全為底線,以科學保護為前提,以合理利用為導向,改革創新強基礎,攻堅克難補短板,奮發有為蹚新路,堅定自信爭一流,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市情的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之路。

二、基本原則

——堅持屬地管理原則。認真貫徹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全面落實文物保護的主體責任、監管責任和直接責任,上下聯動,左右協調,齊抓共管,形成政府負總責、文物部門監管、有關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的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新格局。

——堅持分級分類保護。統籌謀劃,合理布局,分級分類,精準施策。推動從搶救性保護向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并重轉變、從文物本體保護向文物本體保護和周邊環境保護并重轉變、從單一文物點狀保護向單一文物點狀保護和線性與片區文物整體保護并重轉變,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的保護管理。

查看全文

文旅局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

一、2020年工作總結

(一)文化方面

1.全力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召開全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培訓會,14個鄉鎮分管領導、綜合文化站站長、文物網格員代表、“三區”文化人才、群眾文化服務品牌負責人、鄉村文藝隊伍負責人、鄉土文化能人藝人、鄉村文化帶頭人參加培訓。報送《杏則村打造田園式閱讀空間》《杏則村打造分布式露天小舞臺》《土沃村創新非遺傳承模式》《交口村打造“文化+文物+旅游”新模式》《傳統廟宇變身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個示范區創建創新案例。協助省廳對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領域重點改革任務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評估驗收。

2.規范基層建設,豐富文藝作品。深入全縣鄉鎮,規范、完善村級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基本實現全縣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豐富文藝作品,創作了歌曲《喜氣洋洋》、音樂快板《奮進新時代》、歌舞《錦繡飛旋》、情景劇《扶貧路上》和MV《之戀》。建成“樹理云”數字文化館和數字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包括讀者指南、講座、展覽、活動、公告通知、數字資源、數字圖書、志愿服務八大板塊,共有數字資源20TB,其中電子書5萬冊共10TB。數字文化館包括精彩資訊、文化品牌、文化直播、業內培訓、數字展廳、惠民院線、文化志愿、非遺傳承八項功能。

3.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對我縣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使用、免費開放等情況進行整改提升。重點打造我縣在太行一號公路沿線點位——杏則村、下沃泉村、土沃村、交口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合理設置并精心打造與周邊環境匹配,便于村民和游客活動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將文旅元素深度融合。

4.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成功申報2020年度省群眾文化惠民項目4項。其中,省群眾文化服務品牌1個、省鄉村群眾文藝隊伍(文藝小分隊)35支、省鄉土文化能人藝人17個、省鄉村文化帶頭人35個。開展縣2020年“非遺”、戲曲、圖書流動服務進校園活動,分別走進小學、學校、二中、城鎮初中、中學。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暨文化文明志愿服務文藝、圖書進校園、進幸福大院、進景區、進農村、進警營、進機關、進工地、進社區、進企業、進網站“十進”活動。開展免費送戲下鄉140場,免費送電影下鄉1532場。召開文化人才工作培訓兩場,14個鄉鎮文化分管領導、綜合文化站站長、文物網格員代表、“三區”文化人才、群眾文化服務品牌負責人、鄉村文藝隊伍負責人、鄉土文化能人藝人、鄉村文化帶頭人等300余人次參加培訓,為公共文化服務深入開展提供了人才隊伍保障。

查看全文

遺跡保護制度

第一條為加強對*遺跡的保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遺跡的保護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的*遺跡包括*宮署遺址、南越王墓、*木構水閘遺址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三條*遺跡的保護范圍以省人民政府劃定并公布的范圍為準。

*遺跡的建設控制地帶以省人民政府批準、省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劃定并公布的范圍為準。

*遺跡建設控制地帶的建筑密度和容積率等控制要求由市人民政府根據實際確定。

查看全文

文物保護科技管理制度(省)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有計劃地發展我省文物保護科學與技術事業,加強對文物保護科技項目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國家科研計劃課題招標投標管理辦法》、《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研究課題管理辦法》、中共**省委《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決定》(*委[20**]11號)及《**省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的有關規定,結合我省文物保護科技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指的文物保護科技項目是指考古發掘出土文物、館藏文物的保護、修復、復制,文物的分析、檢測、鑒定技術,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與修復,陳列展覽、考古調查與發掘技術。

第三條為體現社會參與的原則,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提高文物科技經費的使用效益,促進公平競爭,文物保護科技項目主要采取招標方式選定項目承擔單位,招標分公開招標和邀請招標。部分項目可由專家委員會指定具備科研能力的單位或科研基地承擔。

第四條文物保護科技項目以**省文物保護科技的重點和難點課題為研究內容,面向全國文物、博物館單位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招標。項目的招標投標評標工作遵循公平、公開、公正、擇優和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二章組織管理

查看全文

國際法環境下中國文物保護的創新思路論文

摘要:由于意識到文物在塑造共同的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保護文物則體現了對國家、民族歷史和傳統的尊重,越來越多的國家致力于建立文物保護的有效機制,這一點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文物資源豐富且在歷史和現實中遭受嚴重文物流失的國家來說尤為重要。本文對完善中國的文物保護提出了一些思路,例如應建立文物保護的激勵機制,規范文物收藏和拍賣,實施開明的文物出口政策,促進文物保護中的公眾教育與公眾參與并加強文物保護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關鍵詞:文物保護完善策略中國

文物體現了一個國家、民族或群體的成就、價值和信仰,在塑造共同的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保護文物是對國家、民族歷史和傳統的尊重,是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的需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因此,建立文物的保護機制,制止文物的非法流轉,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是在情理之中了。具有五千年璀璨歷史文化的中國蘊藏著豐富的文物資源,中國文物流失的歷史讓人痛心,文物非法流轉的現實讓人堪憂。保護現有的文物,遏制文物的進一步非法流轉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新世紀的中國應在文物的保護方面有所作為。借鑒國際經驗,完善中國的文物保護制度,堅持文物領域的國內保護與國際交流并行,應成為今后發展的趨勢。

一、建立文物保護的激勵機制

(一)鼓勵上交新發現文物

根據我國2002年《文物保護法》的規定,發現文物及時上報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護的,將由國家給予“精神鼓勵或者物質獎勵”。盡管法律明確規定對主動上交發現文物者進行物質獎勵,但多數情況下這種獎勵只是“名義上”或者“象征性”的,無法激勵文物的發現者積極上交。在一些國家,例如韓國,根據法律,發現文物也必須上報有關權力機關。對發現者的補償視文物發現地的權屬而定。如果發現地屬國有土地,則發現人獲得的補償數額是文物價值的一半;如果土地屬私人財產,則土地所有人和發現人各得文物價值一半的補償額。根據韓國的經驗,有學者認為,“政府給予發現人較高的價格補償是阻止走私和非法交易的最好方法。”為鼓勵上交新發現文物,應該通過激勵機制向文物的善意發現者支付合理的現金補償。盡管補償金不一定與發現文物的市場價格相同,但如果政府給予的獎勵接近文物發現者可能從黑市交易中獲得的非法收益,文物的發現者也必定樂意上交,因為這畢竟是合法行為。

查看全文

國際法背景下我國文物保護完善制度改革論文

【內容提要】由于意識到文物在塑造共同的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保護文物則體現了對國家、民族歷史和傳統的尊重,越來越多的國家致力于建立文物保護的有效機制,這一點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文物資源豐富且在歷史和現實中遭受嚴重文物流失的國家來說尤為重要。本文對完善中國的文物保護提出了一些思路,例如應建立文物保護的激勵機制,規范文物收藏和拍賣,實施開明的文物出口政策,促進文物保護中的公眾教育與公眾參與并加強文物保護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關鍵詞】文物保護完善策略中國

文物體現了一個國家、民族或群體的成就、價值和信仰,在塑造共同的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保護文物是對國家、民族歷史和傳統的尊重,是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的需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因此,建立文物的保護機制,制止文物的非法流轉,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是在情理之中了。具有五千年璀璨歷史文化的中國蘊藏著豐富的文物資源,中國文物流失的歷史讓人痛心,文物非法流轉的現實讓人堪憂。保護現有的文物,遏制文物的進一步非法流轉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新世紀的中國應在文物的保護方面有所作為。借鑒國際經驗,完善中國的文物保護制度,堅持文物領域的國內保護與國際交流并行,應成為今后發展的趨勢。

一、建立文物保護的激勵機制

(一)鼓勵上交新發現文物

根據我國2002年《文物保護法》的規定,發現文物及時上報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護的,將由國家給予“精神鼓勵或者物質獎勵”。盡管法律明確規定對主動上交發現文物者進行物質獎勵,但多數情況下這種獎勵只是“名義上”或者“象征性”的,無法激勵文物的發現者積極上交。在一些國家,例如韓國,根據法律,發現文物也必須上報有關權力機關。對發現者的補償視文物發現地的權屬而定。如果發現地屬國有土地,則發現人獲得的補償數額是文物價值的一半;如果土地屬私人財產,則土地所有人和發現人各得文物價值一半的補償額。根據韓國的經驗,有學者認為,“政府給予發現人較高的價格補償是阻止走私和非法交易的最好方法。”為鼓勵上交新發現文物,應該通過激勵機制向文物的善意發現者支付合理的現金補償。盡管補償金不一定與發現文物的市場價格相同,但如果政府給予的獎勵接近文物發現者可能從黑市交易中獲得的非法收益,文物的發現者也必定樂意上交,因為這畢竟是合法行為。

查看全文

上半年文物安全工作總結

2013上半年,縣文廣新局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執行新時期文物工作方針,攻堅克難,乘勢而上,以保護傳承為載體,服務經濟社會大局,扎實有效推進各項工作。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詳細制定工作計劃

年初,該局認真分析總結文物工作情況,確定傳承保護為工作主線,深化屬地管理機制,完善縣、鄉(鎮)、村三級管理網絡,制定保護、修繕以及“四有”工作等計劃,進一步推進我縣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走上規范化、法制化軌道,為我縣的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二、文物保護工作贏得較大突破

通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一些散落和遺忘在鄉野的文物不斷被發現,文物遺存總量大幅增加,文物保護工作難度在不斷增強,文管辦積極探索,努力使文物保護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舉辦文物保護工作暨文保員培訓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