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意見

時間:2022-10-08 03:44:41

導語:加強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意見

為貫徹落實關于文物保護工作的系列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動市文物保護利用工作高質量高水平發展,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18〕54號)及中共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工作方案》精神,參考《省文物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經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2021〕100次研究同意,現就進一步做好新時代全市文物保護利用的各項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領會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深入落實關于文物工作的系列論述精神,緊緊圍繞省委、市委的戰略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文物安全為底線,以科學保護為前提,以合理利用為導向,改革創新強基礎,攻堅克難補短板,奮發有為蹚新路,堅定自信爭一流,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市情的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之路。

二、基本原則

——堅持屬地管理原則。認真貫徹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全面落實文物保護的主體責任、監管責任和直接責任,上下聯動,左右協調,齊抓共管,形成政府負總責、文物部門監管、有關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的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新格局。

——堅持分級分類保護。統籌謀劃,合理布局,分級分類,精準施策。推動從搶救性保護向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并重轉變、從文物本體保護向文物本體保護和周邊環境保護并重轉變、從單一文物點狀保護向單一文物點狀保護和線性與片區文物整體保護并重轉變,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的保護管理。

——堅持融入發展大局。以創建省級文物保護利用綜合示范區為抓手,將文物保護利用與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三河一山一嶺”區域經濟發展、全市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鄉村振興、“一名人一館”等工作有機結合,積極整合資源,完善基礎設施,不斷擴大開放,推動文物保護利用融入全國、全省、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堅持合理保護利用。始終堅持在保護前提下合理適度地利用文物,以開放展示促進合理利用,以合理利用反哺保護,形成保護利用的良性循環。逐步實現從單體文物單位利用向線路、片區、類別為主的體系文物單位利用轉變,從單一利用方式向多渠道利用方式轉變,從單一縣域、市域利用向黃河金三角區域協作利用轉變。注重強化文物博物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和社會教育功能,傳承河東優秀傳統文化,真正讓文物“活起來”。

——堅持項目引領發展。以重大文物保護利用項目為引領,立足于國保、省保、市保的保護利用項目儲備,加快縣保以上瀕危文物的搶險步伐,合理布局縣保和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利用項目,力爭以文物保護利用項目的推進為“三高地三強市”戰略目標的實現作出文物貢獻。

三、總體目標

到“十四五”末,緊緊圍繞走出一條符合市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目標,文物依法保護水平顯著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傳承體系基本形成,文物安全形勢明顯好轉,文物機構隊伍更加優化,文物領域社會參與活力不斷煥發,文物工作在堅定文化自信、建設“三高地三強市”、促進轉型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發揮,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眾,文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初步實現,文物工作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實現由文物大市向文物強市的歷史性轉變。

四、主要任務

(一)嚴守底線,確保安全

一是完善文物安全責任體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履行轄區內文物安全屬地管理主體責任。各級文物行政部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對文物安全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其他有關部門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負責各自職責范圍內的文物安全工作。嚴格落實《文物博物館單位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公告公示辦法》,文物博物館單位法人是本單位文物安全的直接責任人;集體所有的不可移動文物,集體組織負責人為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私人所有的不可移動文物,文物所有人及管理使用人為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無使用人的田野不可移動文物,縣、鄉(鎮)人民政府承擔文物安全管理責任。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健全和完善各項安全責任制度,逐級簽訂安全目標責任書,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文物安全責任體系。

二是健全文物安全協調機制。成立由政府分管負責同志牽頭,由公安、市場監管、應急、消防救援、文物、旅游等多部門組成的市、縣兩級文物安全聯席會議。每年定期召開會議,原則上市級層面每季度一次,縣級層面每月一次,以聽取有關情況匯報,研判文物安全形勢,協調解決存在問題,部署聯合巡查行動。同時建立文物與消防救援部門的會商機制,原則上市級層面每年兩次,縣級層面每季度一次,定期就文物安全防范工作交流經驗,分析問題,協調行動。

三是制定完備的文物安全防范制度和巡查制度。要建立健全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文博單位的內部安全防范制度,配備強有力的安保人員,配齊安防、消防、技防設施,完善消防、被盜、反恐防暴、緊急疏散等突發事件應急制度,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活動。要將文物安全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探索網格化保護、文物長保護的文物安全新模式。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組建專業隊伍等多種方式,組織專業和業余相結合的專職巡查檢查隊伍,定期對轄區內的文物安全隱患進行排查治理。

四是建立打擊文物犯罪和文物違法的長效機制。各級公安部門應根據本地文物安全和文物犯罪形勢,定期組織打擊文物犯罪的專項行動,保持長期震懾和持續高壓態勢。規劃與自然資源、城鄉建設、市場監管、文物等部門要各司其職,依法對文物保護單位周邊的建設項目、基本建設工程、文物市場的各種違法行為開展持續不懈的行政執法,防止違法事件發生。檢察機關要充分發揮公益訴訟的法律監督職能,建立國有文物保護公益訴訟案件線索臺賬,堅持一案一登記并定期上報,推動負有文物保護監管職責的行政機關依法履職。

(二)分類實施,做好保護

一是完成省級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到2023年底,依托全市豐富多樣且密集分布的文物遺存,以基本建設考古前置、文物行政執法兩方面工作為重點,為全省探索出一條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新路徑,創建省級文物保護利用綜合示范區。同步完成鹽湖區環鹽湖文物保護利用專題示范區、永濟市蒲津渡與蒲州故城考古遺址公園文物保護利用專題示范區和芮城縣古建筑文物保護利用專題示范區等省級專題示范區創建任務。為未來創建國家級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奠定堅實基礎。其他縣(市、區)也要梳理轄區文物資源,評估文物價值,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制定出符合本轄區“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與黃河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全域旅游規劃相銜接的縣域文物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為轄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二是做好古建筑保護。堅持分級分類保護原則,加強國保、省保、市保古建筑的保護利用項目儲備,組織編制文物保護單位的“一規劃三方案”,力爭更多的項目進入國家、省重點項目庫。結合鄉村振興、“一名人一館”及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統籌安排鄉村縣保及未定級廟宇、戲臺、祠堂類古建筑文物的保護利用。要加快瀕危古建筑搶救保護,實施一批重點搶險項目。貫徹落實《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辦法》,每縣(市、區)每年至少要完成1處文保單位的認領認養工作,使社會力量通過“文明守望工程”真正實現守望文明、造福社會。要做好古建筑的日常保養和巡查監測工作,實現全市所有國保、省保古建筑日常保養維護全覆蓋;市保古建筑搶險加固基本完成,保護性修繕完成60%;縣保古建筑搶險加固至少完成80%,保護性修繕至少完成50%。

積極探索傳統民居的保護新途徑,破解私人所有民居的保護利用難題。將傳統村落、傳統民居、傳統建筑、街區保護與民生改善相結合,與城鎮化建設、旅游業發展相協調,統籌保護,合理利用。出臺《市傳統民居類文物建筑保護利用導則》,加快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整體保護和環境整治,增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業等展示內容,打造具有河東特色、河東風格和河東氣派的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活化利用示范案例。

三是做好地下文物保護。依法做好國土空間規劃和“六部門核查”中的文物保護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市基本建設用地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前置改革實施方案》。各縣(市、區)、各有關部門要本著“既有利于基本建設,又有利于文物保護”的兩利方針,各司其職,密切協同,確保全市基本建設用地考古前置工作扎實有效推進,為全省推進地下文物保護考古前置改革建立標桿。

增加專業考古人員數量,提高考古科研工作能力,提升專業考古水平。與國家、省級有關考古機構密切合作,舉辦“西陰論壇”,進一步提高和擴大考古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配合國內科研院所開展考古研究項目,圍繞“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考古中國”“晉南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研究”等重大科研課題,為中華文明起源提供考古學實證。

四是做好大遺址保護。以蒲津渡與蒲州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為核心,建設大遺址保護利用帶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省級文物保護利用專題示范區,打造黃河文化文旅示范基地,并融入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總體規劃。同時,加強芮城西侯度遺址、夏縣禹王城遺址等其他大遺址片區保護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力爭全市再有一處大遺址能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

五是做好革命文物保護。貫徹落實全國革命文物工作會議精神,以全省紅色文化遺址調查認定工作為契機,徹底摸清我市革命及紅色文物家底,公布一批市、縣級革命文物和紅色文物名錄。推進實施革命文物搶險加固、保護修繕工程,以聞喜縣、夏縣、鹽湖區、垣曲縣、永濟市等地紅色文物和抗戰遺存為龍頭,帶動形成區位優勢集中、生態環境優美、點線面有機結合的革命及紅色文化遺存保護利用新格局。

六是做好可移動文物保護。系統開展全市國有可移動文物病害分析和健康評估,建立基礎資料數據庫?!笆奈濉逼陂g,重點做好書法繪畫、古籍圖書、碑帖拓本、金屬文物、革命文物等易損文物的保護修復,至少完成500件國有館藏珍貴文物的搶救性保護修復。加強館藏文物保護投入和科技支持,注重文物庫房和展示環境的改善,努力實現從被動的搶救性修復向主動的預防性保護轉變。拓寬文物征集、捐贈渠道,豐富藏品體系。切實做好市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物證征藏試點工作。主動服務,探索非國有博物館館藏文物的保護途徑。

七是做好永樂宮文物保護。貫徹落實批示精神,全面加強永樂宮國寶級文物保護工作。開展龍虎殿、重陽殿壁畫保護工程。實施宮門、珍貴石刻、元代琉璃、明代塑像的保護修復。聯合科研單位合作開展木構件、病害、蟲害科技保護研究,編制三清殿泥塑科技保護方案。建立博物院永樂宮壁畫保護工作站,推進壁畫保護科研工作。同時加強國保單位的壁畫保護工作。

八是做好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持續推進“關圣文化史跡”和“關公信俗”兩項申遺工作。聯合有關市縣,協調合作,推動“關圣文化史跡”盡快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聯合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文化機構,借用國外的申遺名額,加快“關公信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遺步伐。依托池鹽文物保護單位,啟動“河東池鹽文化遺跡”申遺工作。

(三)加快開放,促進利用

一是積極推進縣級博物館建設。鹽湖區河東池鹽博物館年內要完成基本陳列,正式對外開放。“十四五”期間,縣絳州歷史博物館、臨猗縣博物館新館、垣曲縣博物館新館要正式建成并對外開放。各縣(市、區)要啟動博物館標準化規劃和建設,全面加強博物館的基礎建設和運行評估,以專業的管理帶動整體水平提升。

二是提升博物館陳列展覽策劃服務。發揮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功能,以原創展覽帶動臨時展覽,推動本地展覽對內、對外交流和線上云展覽以及聯展巡展活動?!笆奈濉逼陂g,市級博物館每年舉辦的原創臨時展覽不少于4個,縣級博物館每年舉辦的原創臨時展覽不少于2個。力爭到“十四五”末,全市至少有1個原創博物館陳列展覽項目獲得“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推進實施革命文物陳列展覽工程,圍繞慶祝建黨100周年策劃推出一批主題展覽陳列,生動鮮活地講好河東革命故事,不斷提升革命文物及紅色文化遺址的保護和展示水平。推動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化,各級文管所要主動走出去,通過展覽展示進社區、進景區、進學校、進研學基地,推進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活化利用。

三是依托重點文物發展旅游產業。融入黃河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以人文和自然景觀為依托的黃河文化遺產旅游廊道;加強早期文明研究和闡釋,推出以夏縣西陰等遺址為脈絡的華夏文明探源旅游線路;圍繞堯舜禹文化遺跡,建設舜帝陵廟為龍頭的德孝文化旅游線路;發揮關公故里資源優勢,建設以解州關帝廟為核心的忠義文化旅游線路;加快池鹽文物保護展示,打造以池神廟為龍頭的池鹽文化旅游線路。同時加快革命文物、宗教文化等旅游線路開發建設。

四是開展社會教育和研學游活動。各級文博單位要以活化文博資源、創建社教品牌為目的,與有關部門緊密協作,圍繞特色文物資源,重點推廣永樂宮壁畫臨摹研學游、芮城古建筑探秘研學游、河東池鹽文化生產運輸研學游、華夏文明探源研學游、后稷農耕文化研學游等特色研學線路與品牌。

五是加快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各級文博單位要深入挖掘特色文物資源,采取合作、授權、獨立開發等方式開展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充分利用多種渠道,開展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方案征集、比賽等活動,推動產品設計成果轉化和應用,努力提升產品設計水平,開發、銷售具有河東文物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要推動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有機結合,創造出無愧于新時代、無愧于河東人民、具有獨特資源優勢、具有獨家生產技術的文化創意產品。

六是加強文化遺產研究闡釋。各級文博單位要加強研究闡釋,為“游·讀華夏歷史”做好基礎工作。要組織專業力量開展全市考古成果的內涵挖掘、資料整理和價值闡釋工作,提升文物科研和文物宣傳水平。要認真梳理古建筑、傳統村落民居文物資源,大力推進重點古建筑文物保護單位和晉南傳統村落民居的展示、研究和闡釋工作。加強河東革命文物的研究闡釋,講好河東紅色故事,傳承紅色文化基因。要大力提升全市文博講解員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一批素質過硬的文博講解隊伍。

七是推進文物保護利用體制機制改革。涉旅文物保護單位體制機制改革是省委部署、市委推動的重大改革舉措。各縣(市、區)要充分參照解州關帝廟、芮城永樂宮、萬榮李家大院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改革經驗,因地制宜地探索適合各自特色的改革思路,制定出契合實際的體制機制改革和活化利用方案,力爭在活化利用上有較大跨步,不斷助推市文旅事業融合發展。在改革基礎上,開展專題調研,制定轄區內國寶級文物保護利用專項方案,建立國寶級文物特殊保護利用機制,推動國寶級文物活化利用卓有成效。

科技助推,數字賦能

科學技術是促進文物保護的第一生產力,數字化手段為文物保護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笆奈濉逼陂g,建立本區域文物資源數據庫,并納入同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積極實施文物數字化保護。對全市范圍內所有元代以前(含元代)的木結構建筑進行數字化系統三維建模,做好數字化保護檔案,建設重要文物保護單位的數字化博物館,加強文物數字化保護成果的轉化利用。“十四五”末,完成全市寺觀壁畫彩塑文物的數字化保護任務。加強館藏珍貴文物及古籍善本的數字化保護工作。加快推進“互聯網+博物館”模式,提升各博物館、陳列館的展覽體驗。充分發揮數字媒體資源優勢,打造平等開放的展覽平臺,讓公眾可以足不出戶的看展覽。以陳列展覽為依托,開設網絡直播公益講座,開展網絡宣傳活動,擴大博物館、陳列館在公眾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搭建好文化服務窗口與觀眾的溝通交流平臺,推動文物博物館資源的開放共享,不斷向公眾推出博物館網上展館、數字文物等資源,打通博物館與公眾的“最后一公里”。推動建立區域文物安全智慧監管平臺,利用科技手段助力田野文物安全預防體系。持續進行文物智能安全綜合防護體系建設,到“十四五”末,完成全市所有國保、省保文物智能安全綜合防護體系建設,納入全省國保、省保文物安全數字化監管平臺。利用公安部門的“雪亮”工程等一切可資利用的科技或數字化手段,助力文物保護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十四五”期間,市、縣兩級財政每年列入文物保護專項經費預算應根據轄區文物資源狀況和文物保護的實際需要,保證本級財政預算年度文物保護專項經費不低于2021年的額度,且應隨著財政收入的增加和文物保護的實際需要逐年增加。

(二)吸納培養專業人才

認真落實《省建設人才強省優化創新生態的若干舉措》,多渠道引進培養文博專業人才。對于文博方面的研究生以上學歷人才,人社部門要配合市委人才辦加大引進力度;本科學歷的人才,要通過公開招考渠道納入文物保護機構或博物館;緊缺的專業人才和具備高級職稱的特殊人才,可以通過直接面試考核的方式引進或招聘。注重在職人員的專業培訓和再教育,加強可塑性人才和后備人才的培養工作。適當調高文博單位高級職稱比例,以留用、吸納高素質專業人才,逐步建立市文博系統專家庫。

(三)建立考核監督機制

認真學習貫徹落實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嚴格落實文物保護的主體責任,牢固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結合《省文物專項工作考核辦法》《市文物專項工作考核實施細則》,制定本轄區需要鄉(鎮)政府和有關部門遵循的《文物專項工作考核實施細則》,加強考核結果運用,督促相關單位重視和落實文物保護工作。因不履行法定職責、決策失誤,導致文物遭受破壞、失盜、失火并造成一定損失的,依法依紀追究主要領導和有關人員的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要全面建立文物保護責任終身追究制,加大違法追究力度,強化文物執法督察,切實將文物保護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