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5 17:27: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數學課程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職數學課程考試模式改革論文
摘要:高職教育培養的是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深化教學改革是人才培養的保證,而考試模式改革是教學改革的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本文在對高職數學考試模式現狀、改革意義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三種考試模式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高職數學考試模式改革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應用型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成為高教界的共識。新的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更加重視素質教育,在這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下,需要建立一種寬松的開放式的以發展學生能力為主的教學體系,重新認識考試的意義,對考試功能重新進行定位,對考試內容、考試方法、評價體系等進行改革。本文就高職數學課程的考試現狀與模式改革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一、高職數學課程考試模式改革的意義
(一)數學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數學與人類文明、與人類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數學在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中,一直在文化層面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數學不僅是一種重要的工具或方法,也是一種思維模式,即數學方式的理性思維;數學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即數學文化;數學不僅是一些知識,也是一種素質,即數學素質。數學訓練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上,是其他訓練難以替代的。數學素質是人的文化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從數學角度看問題的著眼點、處理問題的條理性、思考問題的嚴密性,這些對人的綜合素質的提高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較高的數學修養,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無論對科技工作者還是企業管理者,無論對各行業的工作人員還是政府公務員,都是十分有益的。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數學更是無處不在。各個領域中許多研究對象的數量化趨勢愈發加強,數學結構的聯系愈發重要,再加上計算機的普及和應用,給我們一個現實的啟示:每一個有較高文化素質的現代人,都應當具備一定的數學素質。因此,數學教育對所有專業的大學生來說,都必不可少。
學校數學課程改革論文
1對實施現行中職數學課程教學目標的思考
美國教育非常重視中小學生的數學活動課。學生的數學知識的獲得是通過游戲、實驗、調查、討論、演講、探索、寫小論文等活動得到的,一堂課中所教的數學知識哪怕很少,但獲得這個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卻不容忽視。美國的數學活動課的設計,在內容的選擇上,遵循趣味性、實踐性、探索性;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以活動為載體、以親身體驗再創造發現為認知途徑;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性。在活動課中,教師更多的是關注解決問題的策略,而不是最終的結論。教師總是設法創設一種愉悅而富有思考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接受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在發展創造性思維的情境中遨游。近年來,我國也在大力提倡“情境教學”,就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投入到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去。把“學”的權力還給學生,把“想”的時間交給學生,把“做”的機會還給學生。只有朝這個方向的數學課程改革,才能真正轉變中職學生的厭學情緒。
2對中職數學教材編寫的思考
如果說中職學生普遍對數學學習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存在厭學情緒,那么應該說教材編寫脫離中職學生實際是一個主要原因。事實上,盡管教材作了多次修改,但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仍基本與高中相當,中職特色不明顯。鑒于進入中職的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差和數學教學課時限制的現狀,現階段教材沒有與初中數學教材相銜接的自然過渡,對中職學生而言缺乏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性,因而數學學習的難度加大。現行教材要求中職學生必修部分內容面廣,未體現出中等職業學校不同專業對數學要求的差異性,因而缺少針對性,是否可以開設類似小學、初中教材,增加符合中職學生心理特征的講故事課、趣味游戲課、思維訓練課、操作實踐課等活動課呢?是否可以在教材里就創設教學情境,以實驗、調查、討論、演講、探索、寫小論文等活動為主線,突出數學思想方法,融入數學知識呢?是否可以改變教材的一副“學究”面孔,增加一些數學史、數學家傳記、數學趣事軼聞等文化內容,編寫得通俗、生動、引人入勝些呢?……這里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下面就“數列”一章提出一個編寫建議(供討論):(1)“世界末日”,介紹數列有關概念,不完全歸納、整體思想等數學方法。2課時。(2)“數學王子高斯”,介紹等差數列有關概念,推導等差數列求和公式,倒寫相加法。2課時。(3)“國王的獎賞”,介紹等比數列有關概念,推導等比數列求和公式,錯位相減法。2課時。(4)“兔子的繁殖”,介紹斐波那契數列,與黃金分割關系,尋找自然界的數列。2課時。(5)“購房貸款”,調查與探索,數列的應用,數列小結。2課時。
3對數學能力培養的思考
課程教學目標在能力培養要求中明確提出:“數學思維能力就是依據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類比、歸納、綜合等方法,對數學及其應用問題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判斷、推理和求解;針對不同的問題(或需求),會選擇合適的模型(模式)。”課程教學目標在教學方法建議中也明確告誡我們:“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從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實際出發,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征,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與保持,學習信心的堅持與增強,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包括思維參與和行為參與,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經歷自身的思維活動,動手操作獲得知識。創設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喚起學生積極愉快的情感,激活學生合乎情理的思維,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多種優良思維品質,也正體現了“激勵、喚醒、鼓舞”的作用。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還應該補充一句“授人以漁不如啟導學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中職數學教育改革更需要啟導學生學的欲望、學的方法,啟迪中職學生的思維更是數學教育責無旁貸的使命。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把數學教育作為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手段,美國把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機領域的人才一起列為高科技人才,奧巴馬總統多次強調要加強數學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甚至在總統競選中公開指責羅姆尼數學太差。日本數學教育改革的方向乃是強調“數學教育必須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結合并發展之,應當賦予學生將來在市民社會中強健的生存實力,數學教育不單是體系、邏輯和知識的教育,也是與人類生存方式相關的教育,它與文學一樣,是人類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可見,對數學重要性的認知國內外都有共識。事實上,已經有人作過調查統計,在今后工作中,用到中學數學知識的人不到30%,而用到數學思想方法的人超過90%。數學教育改革應該突出什么很清楚了。可以設想,在中職教育中,忽視數學能力教育,忽視數學思想方法教育,學生不善于分析歸納,不善于猜測聯想,不善于抽象概括,不善于推理探索等等,這樣的學生的能力是可想而知的,這樣的教育改革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中學數學課程改革論文
隨著《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和《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以下稱《標準》)的全面實施,我國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正在全面有計劃地進行,《標準》在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均有大幅度的改變。這不僅僅體現在教材的變動,而且對從事基礎教育的數學教師帶來了全方位的挑戰。數學課程改革產生的更深層次的變化體現在數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的變革上,提出了更新觀念、更新知識、改革教法的要求。這些變革相應地對培養中小學教師后備軍的高師數學專業提出了新的課題,特別是培養數學教師基本數學教學技能的《中學數學教材教法》(以下稱《教法》)課程必須適應《標準》的要求。然而,很多高師院校數學專業的《教法》課程面對基礎教育的改革卻反映遲鈍,教材內容不能及時更新,課程的教法陳舊,不能及時體現《標準》的新要求,結果是學生學習前對該《教法》課程期望值高,以為能尋求到把握最新數學教育的金鑰匙,但隨著教學的深入,傳統的內容與教法逐漸使他們失去學習興趣,以至于在實習、求職試講中與中學的要求脫節,最終失去課程設置本來的目的。如何改變現狀,順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滿足學生要面對殘酷就業競爭的要求,筆者認為,《教法》要從實際出發,在教學方面不斷地進行探索與改革。
一、開展《標準》專題學習,更新教學觀念
為推動高師數學教育的發展,更好地與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相適應,首先是轉變教師的觀念,觀念是行動的先導,高師院校教師在頭腦中要時刻明確我們的培養目標是新課程的實施者,是高素質的教師,要改變別人,必先改變自己,更新教學觀念。實現教師的自我定位應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應從知識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教學形式從封閉式轉化為開放式的三個轉變,只有進行觀念的充分準備,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和培養目標,才能在教育環境中掌握好方向。其次是組織學生學習《標準》理念、課程目標、評價方式,開設《標準》專題學習并積極開展討論,分析課程改革對數學教師角色、能力、工作方式、教學方式、教學策略的新要求,充分認識數學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關鍵。
二、結合《標準》改革《教法》教學內容
1.結合課改,吸收和補充新的研究成果
數學和數學教育都在不斷地發展,教法與相關學科和新興學科之間的關系還不很協調,有些教學內容陳舊,未能與當前的思想觀念、生活實際和學科的發展同步,沒有結合當前的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理論脫離實際。因此,在教學中應走出課本,在保持《教法》內容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增加數學教育領域新的研究成果,使學生了解該領域前沿的基礎研究狀況,形成較為先進的數學教育觀念。同時特別要聯系目前的基礎教育數學課程的改革實施現狀,介紹中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對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教法》要在學習《標準》的前提下,開設中學數學發展的專題課程,明確符合時展的課程目標,使學生的學習緊跟時代的要求,實行教學內容和學生主體的開放,建立開放型知識結構。
數學課程改革論文
論文摘要:高中數學試驗教材已于三年前在山西、江西、天津三省市進行試驗,去年高中數學試驗教材又增加了安徽等省市進行實驗。至今,高中數學試驗教材已在全國十一個省市試用。按照國家教育部計劃,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將在2010年在全國實施。作為未實行高中數學試驗教材,福建省將如何作好實施前的準備呢?筆者有辜參加了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班,在培訓過程中,我們對《高中數學課程標準》,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研制工作組制定的《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研制進展狀況》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并對已實施高中數學試驗教材的省市進行調研,提出了課程改革呼喚教師能轉變,旨在于為即將實行高中數學試驗教材的同仁進行共同探究。
中學數學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教育學生:陶冶學生,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數學教育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為適應這種要求,高中數學試驗教材已在全國十一個省市試用。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也在討論制訂之中。但我們知道:從教育的效果來看,課程可分為預期課程,實施課程和實現課程三種。預期課程是由國家政府部門和教育專家們制訂的,而實施課程是教師根據自己對預期課程的理解和自己的主觀愿望所決定的。由此可知,預期課程設計得再理想,如果教師不能按要求去實施,那么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們說:中學數學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數學教師。為使中學數學課程改革能夠深入下去,使新的中學數學課程標準能夠順利實施,并達到預期的目的。筆者認為有必要,根據素質教育目標,新的高中數學教學大綱和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框架,對中學數學教師的角色做認真的研究。
一、課程標準對中學數學教師角色的期待
(一)課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師具有全新的教育觀念
教育不僅具有生產力等經濟功能和價值,而且這種價值和功能要與人的精神世界的豐富,道德品質的提高,人與自然的和諧,人文精神的培養相協調。而我們原來的有些教育方法,對學生個性心理的發展,以及創新素質的培養是格格不入的。針對這一客觀事實,教師的職能應該做相應的改變,由封閉式的教學改為指導學生"開放式學習,"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另外,"雙基"是我們的特長,但"雙基"是隨著時代而變化的,"代數運算的熟練和邏輯推理的嚴謹"雖然是雙基的兩個基本點,但歸納、猜想、創新的思維方式,廣闊的數學視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去應該是"新雙基"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學數學教師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數學課程整合實踐論文
【內容提要】21世紀是信息技術占主導地位的世紀。信息技術將對教育產生巨大影響,并給未來社會帶來巨大變革。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本文就信息技術教育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實踐,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整合
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我國教育部已確定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并強調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把信息技術完美地融入到教學設計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與教學過程渾然一體呢?本文就信息技術教育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實踐,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的整合
由于教學大綱和教材編寫的限制,當今世界上最鮮活的、具有明顯時代特征的數學學科教學素材和教學內容很難在教材中反映出來。華羅庚曾經說過,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脫離實際。然而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十分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先用計算機展示一幅圖像清晰、色彩鮮艷的秋天風景,并聲情并茂地說:現在是秋天,你們看,秋天多美啊,火紅的楓葉,美麗的蝴蝶,青翠的松樹……來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會發現很多美景。同時,電腦一一抽出楓葉、蝴蝶、松樹的圖案,接著讓學生找出它們的特點。這樣美的畫面和學生生活經驗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起了學生們的審美感,歡悅的笑容在他們的臉上綻開,他們饒有興趣地進入了求知境界。
數學課程標準數學論文
我國數學教育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上教師“重灌輸式講授,輕探究式教學”;重有限知識的“學會”,輕無限知識的“會學”,教師習慣通過大量練習來讓學生學習數學,這是我國數學教學的基本特征。這顯然是一個被動的接受知識、強化儲存的過程,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也就缺乏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國家教育部2003年4月頒布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是高中數學課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對概念、結論和技能的記憶、模仿和接受,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都應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僅涉及具體的學習方法、策略等,還應包括其學習是否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基本特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應是新課程改革的關鍵,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要轉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可以從培養學生“閱讀”、“質疑”、“探究”、“實踐”和“反思”五方面人手。
一、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一提到閱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讀文學著作,其實學習數學同樣需要閱讀,但對于很多學生而言,“上學讀書”已被“上學聽講”所取代。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是將教材中的內容“掰開了,揉碎了”講給學生聽,對學生的“讀書”卻有所忽視。從長遠看,一個人不可能終身依靠教師,教師“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終身學習是時代的發展對我們每一個人提出的要求。因此,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基本前提是要學會閱讀自學。
首先是學會閱讀教材。數學教科書的每一章節,就是一篇邏輯嚴謹的說明文。教師可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并回答問題。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可以嘗試讓學生對課本進行獨立閱讀、思考、完成作業,進而對課本進行質疑、重組、超越,教師只充當點撥、修正的角色。
比如,在學習“邏輯聯結詞”這節內容時,我要求學生先讀書。這一節分四部分內容:命題、邏輯聯結詞、復合命題和復合命題的判斷。我分別請同學來講解、討論和總結。學生通過認真讀書,認識了教材中有關的數學術語,理解領會了數學語言(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表語言),促進了數學語言的內化。在此基礎上,我還進一步鼓勵學生歸納總結數學思想方法、前后內容的邏輯關系,并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充分挖掘內涵。教科書中提到自動控制中有“與門電路”和“或門電路”,有學生提出應該存在“非門電路”。我鼓勵學生大膽設計這三個電路,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在設計的過程中,學生對“或”、“且”、“非”的理解更深了一層。
除了教材之外,可供學生閱讀的數學書籍其實很多。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我結合新教材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薦了大量數學史料書籍、數學名人傳、數學期刊雜志、世界名題與趣題的簡易讀本等,供學生課外閱讀。這些書籍凝聚了眾多數學家、數學教育家及數學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心血,是值得每一個人用心去閱讀的。對于學生而言,要完全理解這些內容是不現實的,但讀書的樂趣、良好數學修養的形成、正確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治學方法、尊重客觀事實的態度及獨立思考的習慣等,往往都蘊涵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知識的增加,隨著閱歷的豐富,學生會逐漸體會到其中的豐富內涵,這將讓學生感到數學不再“面目可憎”,從而愿學、樂學,會學,并受益終生。
數學課程角色轉變管理論文
論文摘要:高中數學試驗教材已于三年前在山西、江西、天津三省市進行試驗,去年高中數學試驗教材又增加了安徽等省市進行實驗。至今,高中數學試驗教材已在全國十一個省市試用。按照國家教育部計劃,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將在2010年在全國實施。作為未實行高中數學試驗教材,福建省將如何作好實施前的準備呢?筆者有辜參加了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班,在培訓過程中,我們對《高中數學課程標準》,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研制工作組制定的《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研制進展狀況》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并對已實施高中數學試驗教材的省市進行調研,提出了課程改革呼喚教師能轉變,旨在于為即將實行高中數學試驗教材的同仁進行共同探究。
中學數學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教育學生:陶冶學生,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數學教育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為適應這種要求,高中數學試驗教材已在全國十一個省市試用。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也在討論制訂之中。但我們知道:從教育的效果來看,課程可分為預期課程,實施課程和實現課程三種。預期課程是由國家政府部門和教育專家們制訂的,而實施課程是教師根據自己對預期課程的理解和自己的主觀愿望所決定的。由此可知,預期課程設計得再理想,如果教師不能按要求去實施,那么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們說:中學數學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數學教師。為使中學數學課程改革能夠深入下去,使新的中學數學課程標準能夠順利實施,并達到預期的目的。筆者認為有必要,根據素質教育目標,新的高中數學教學大綱和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框架,對中學數學教師的角色做認真的研究。
一、課程標準對中學數學教師角色的期待
(一)課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師具有全新的教育觀念
教育不僅具有生產力等經濟功能和價值,而且這種價值和功能要與人的精神世界的豐富,道德品質的提高,人與自然的和諧,人文精神的培養相協調。而我們原來的有些教育方法,對學生個性心理的發展,以及創新素質的培養是格格不入的。針對這一客觀事實,教師的職能應該做相應的改變,由封閉式的教學改為指導學生"開放式學習,"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另外,"雙基"是我們的特長,但"雙基"是隨著時代而變化的,"代數運算的熟練和邏輯推理的嚴謹"雖然是雙基的兩個基本點,但歸納、猜想、創新的思維方式,廣闊的數學視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去應該是"新雙基"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學數學教師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世紀數學課程改革管理論文
論文摘要:高中數學試驗教材已于三年前在山西、江西、天津三省市進行試驗,去年高中數學試驗教材又增加了安徽等省市進行實驗。至今,高中數學試驗教材已在全國十一個省市試用。按照國家教育部計劃,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將在2010年在全國實施。作為未實行高中數學試驗教材,福建省將如何作好實施前的準備呢?筆者有辜參加了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班,在培訓過程中,我們對《高中數學課程標準》,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研制工作組制定的《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研制進展狀況》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并對已實施高中數學試驗教材的省市進行調研,提出了課程改革呼喚教師能轉變,旨在于為即將實行高中數學試驗教材的同仁進行共同探究。
中學數學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教育學生:陶冶學生,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數學教育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為適應這種要求,高中數學試驗教材已在全國十一個省市試用。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也在討論制訂之中。但我們知道:從教育的效果來看,課程可分為預期課程,實施課程和實現課程三種。預期課程是由國家政府部門和教育專家們制訂的,而實施課程是教師根據自己對預期課程的理解和自己的主觀愿望所決定的。由此可知,預期課程設計得再理想,如果教師不能按要求去實施,那么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們說:中學數學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數學教師。為使中學數學課程改革能夠深入下去,使新的中學數學課程標準能夠順利實施,并達到預期的目的。筆者認為有必要,根據素質教育目標,新的高中數學教學大綱和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框架,對中學數學教師的角色做認真的研究。
一、課程標準對中學數學教師角色的期待
(一)課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師具有全新的教育觀念
教育不僅具有生產力等經濟功能和價值,而且這種價值和功能要與人的精神世界的豐富,道德品質的提高,人與自然的和諧,人文精神的培養相協調。而我們原來的有些教育方法,對學生個性心理的發展,以及創新素質的培養是格格不入的。針對這一客觀事實,教師的職能應該做相應的改變,由封閉式的教學改為指導學生"開放式學習,"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另外,"雙基"是我們的特長,但"雙基"是隨著時代而變化的,"代數運算的熟練和邏輯推理的嚴謹"雖然是雙基的兩個基本點,但歸納、猜想、創新的思維方式,廣闊的數學視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去應該是"新雙基"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學數學教師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初中數學課程內容探討論文
[論文摘要]對初中數學,就課程內容與教材教法兩個方面加以研究,以提高初中數學教師的課程認知水平。
現在世界各國都普遍重視教師的素養,關注教師在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技能等教師職業素質水平的提高。盡管在大學里,學校十分重視教育理論課程、教學技能課程、教育實踐課程的教與學;盡管在實習中,學生也有一些接觸實際教學的機會,但由于時間極短,所以他們對教育理論課程的認知并不深刻,也無法實現對教育理論課程的內化,換句話說,教師對教育理論課程的深刻的認識與真正的內化,是在較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是在相應的專業化教育與專業化實踐的結合之中,是在積極的職后教育或成人教育之中。在這種意義之下,數學教師對相應的理論課程的深刻的認識與內化,當然應當在相應的數學專業化教育與數學專業化實踐的過程之中,是在針對數學教師成長與成才的職后教育或成人教育之中,尤其是對初中數學教師的培養與提高,更需加強他們的課程認知水平。初中仍屬于義務教育階段,是義務教育的第三學段。對初中數學教師的課程認知,可從課程內容與教材教法兩個方面加以研究。
一、對初中數學課程內容的研究
對初中數學課程內容的認知,至少要從課程內容的構成、選擇、編排和呈現四個方面來進行研究。
(一)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的構成。為了比較,特將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內容與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第三學段的教學內容簡說如下。
傳統的初中數學課程的內容是以數學知識為主線出示的,主要有“數及其運算”、“式及其運算”、“方程與不等式”、“函數初步”、“統計初步”、“平面幾何”,其中包括直線形(平行線、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圓、相似形和解三角形的基本知識。《標準》中所述初中數學課程的內容是以學生的認知結構領域出示的,四個領域的內容標準是“數與代數”(數與式、方程與不等式、函數),“空間與圖形”(圖形的認識、圖形的變換、圖形的坐標、圖形的證明),“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課題學習)。傳統的初中數學課程內容與《標準》中所述初中數學課程的內容,就其知識主線來說,差別不大,但傳統課程內容在大綱中規定較死。《標準》在內容標準中規定了學生在第三學段應該達到的基本水平,這就體現了靈活性與選擇性,而且《標準》并不規定內容的呈現順序和形式,教材有多種編排方式。
數學課程學習改革論文
數學本身具有的應用價值、文化價值和智力價值,確立了它在學校課程中總是占據重要地位。數學學習已成為中小學學生人人面對的一項重要活動。因此,認識數學學習、數學課程的內涵及彼此的關系,顯得極為重要。
一、數學學習
人類的數學學習活動,從最初的結繩記數等自然經驗的積累,演變成以班級授課形式為主的學校數學教育,已有數千年歷史。然而,關于數學學習的基本理論的研究,諸如數學學習的實質是什么?數學學習有何特點?學生在其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哪些心理規律?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因素分析等等,并沒有形成一種共識,亟待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一)數學學習的實質
數學學習的實質,牽涉到兩個更為重要的問題:一是數學學習的對象——數學的本質是什么?二是數學學習作為一類學習活動——學習的實質是什么?前一個問題,是數學哲學的元問題,有著許多不同觀點。如“純數學的對象是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①,“數學研究現實世界和人類經驗各方面的各種形式模型的構造”②,“數學是研究廣義的量(即模式結構形式)的學科”③等等。對數學本質的不同認識,形成了各種數學哲學流派,由于所持哲學立場各異,各派沒有形成共識的跡象。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化,人們看到盡管數學強調嚴密,但只是一種相對真理,大部分內容僅僅滿足了邏輯合理性,與現實真理性有很大距離。
學習的本質問題,則是各種學習理論分野的焦點,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以桑代克、華生、斯金納等為代表的行為主義(或聯想主義)學習理論和以格式塔、托爾曼、布魯納等為代表的認知學習理論。在行為派看來,學習的實質就是學習者通過經典性條件反射或者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形成而獲得經驗的過程,即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在認知派看來,學習過程不是簡單地在強化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結,而是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形成新的完形或認知結構的過程,即學習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內部加工過程。隨著兩大學派的爭論和研究的深入,任何一派都無法涵蓋對方,都無法解釋一切學習。因此,西方心理學界又出現了折中主義的學習理論,將學習分為包括簡單的聯結學習與復雜的認知學習的若干層級,調和兩大學派,試圖說明學習的全部涵義。如加涅最初將學習分為三類聯結學習(信號學習、刺激——反應學習、連鎖學習)和五類認知學習(言語聯想、辨別學習、概念學習、規則學習、問題解決)。后來他又修改為一類聯結學習(連鎖學習)和五類認知學習(辨別學習、具體概念學習、抽象概念學習、規則學習、高級規則學習)。折中主義學習理論吸收了兩大學派的合理成分,但在學習本質的研究上,并沒有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