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7 12:48: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食品安全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食品安全教育教學啟示
近年來,隨著網絡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逐漸被媒體和網絡曝光,例如影響比較大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海南“毒豇豆”事件和河南“瘦肉精”事件等。諸如此類的食品安全事故屢禁不止,對社會穩定以及經濟發展均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由于食品關乎每一個人的生命健康,為此食品安全成為了全民關注的熱點,而食品安全教育更要適應時代所需,逐漸被有系統、有計劃、以后組織的融入到了高校教學當中。本文暢談生物化學本科教學當中與食品安全教育的有效結合啟示,主要目的在于能夠提高高校學生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培養高校學生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識,能夠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進而尋找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培養自身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一、食品安全概述
食品安全(foodsafety)主要是指食品無害且無毒,能夠與應有的營養要求足相符合,對于人體的健康并不會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的危害。針對食品安全,可以說是在當今社會上出現的“食物中毒”、“有害物質影響人體健康”等公共衛生問題出現基礎上而產生,當前已經成為了一門對食品加工、存儲、銷售等過程保障食品衛生以及安全食用的專門領域。良好的食品安全能夠有效防范食物中毒,并且能夠降低疾病隱患,對于人們的身體健康以及社會和經濟的穩定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謂食品安全,其標準的定義為:食品(食物)的種植、養殖、加工、包裝、儲藏、運輸、銷售、消費等活動均要符合國家強制標準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損害或威脅人體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質以導致消費者病亡或者危機消費者以及其后代的隱患[1]。由此可見,食品安全包括的范圍比較廣,既包括現實的,又包括未來的。加之其與人體健康存在密切關聯,與生物化學之間亦存在一定關聯,為此,可以將其與生物化學本科教學相互結合。
二、食品安全教育現狀
(一)國外現狀
對國外食品安全教育現狀進行闡述,主要從美國和日本兩個國家入手。首先,美國可以說是全球范圍內最早提出進行食品安全教育的國家,因此其現今已經具備了比較系統的和齊備的培訓、教育體系。與此同時,美國的食品安全教育已經成為了消費者以及食品安全體系防御措施的重要內容。其為了提高全國人民的食品安全意識,采用了廣泛的、深入的全民教育,以此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識和食品安全知識知曉率,在校大學生更是其重點教育的對象。其次,日本在二戰以后尤其重視對消費者進行教育。為此,日本成立了食品添加物協會、食品衛生協會、食品安全協會等。各個組織在每一年均會展開比較大型的學術交流,對食品安全和衛生問題進行探討,并且對食品安全情況進行通報。此外,日本亦創辦了食品安全教育類的培訓班,對食品生產、流通的相關從業人員和消費者等進行食品安全教育。當前,日本的食品安全教育已經成為了在校大學生必學的課程內容。
食品安全學辯論式教學論文
摘要: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受到全世界的共同關注,它關系到人民健康、社會穩定、國家聲譽等方方面面。《食品安全學》是高等院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主干課程,由于其學科交叉性強、內容多、知識點分散等特點,因此存在授課難度大、教學質量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等問題。作為一門新興課程,其建設和發展必然要經歷循序漸進的過程。辯論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由小組或全班成員圍繞特定的論題辯駁問難,各抒己見,在辯論中主動獲取知識、提高素養的一種教學方式。本文結合《食品安全學》課程的特色內容,探討如何將辯論式教學引入《食品安全學》課程中,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而促進綜合型專業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食品安全學》;辯論式教學;教學改進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從過去滿足基本生存膳食需求的食品數量安全上升到要在營養衛生方面滿足人體健康的食品質量安全層面。目前已有上百所院校在源源不斷的為社會提供食品安全專業人才。《食品安全學》作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主干課程,現在普遍的教學方法仍然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這種“灌輸式”教學使“教”與“學”很難良性互動,難以保證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興趣和動力。辯論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能很好的保證課堂的活躍度以及學生在課程中的參與度。本文將討論如何把辯論教學法引入《食品安全學》的教學,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
一、辯論式教學
辯論式教學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而不是被動接受教師所講的知識。同時,辯論式教學也要求學生能夠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辯證的思考,找到足夠支持自己觀點的論據,與持有不同觀點的人進行辯論。作為一種教學方式,辯論式教學的優點在于: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辯論式教學可以很好的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能主動地參與到課程中去。為了參與到辯論中,學生首先要對論題進行分析,搜索有利于自己論點的論據,思考如何反駁對方的觀點,這樣可以很好的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辯證思考的能力。此外,在辯論中,隨著辯論的深入,在學生遇到自己沒有準備到的問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
二、教學的組織與具體實施
《食品安全與衛生學》課程教學改革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國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備受廣大消費者的關注,且食品安全與衛生是當前國內外普遍都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根據目前國內食品安全衛生的現狀,結合《食品安全與衛生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從課程內容的建設體系、課堂授課方式方法以及考核形式等諸多方面進行探討,總結近幾年來的教學改革方法,為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更好的思路及對策。
關鍵詞:食品安全與衛生;教學方法;課程改革;探索
《食品安全與衛生學》課程是我校為了培養食品專業高素質人才而開設的專業課程之一,在此專業的不斷擴大與發展過程中,本門課程自始至終都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必修課,主要闡述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的種類、來源、性質、數量、污染食品的程度、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與機理以及此影響的發生、發展和控制的規律,為防止食品受到有害因素污染的預防措施等[1]。該課程不僅是與微生物學、分析化學、食品毒理學、生產管理與控制等多種課程相互交叉的科學,是從事食品的生產、檢測、科研和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必須了解的一門學科[2],而且是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社會性以及應用性的一門主學科。學生通過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能夠較全面地掌握食品生產中的有毒有害因素的種類、來源、安全的衛生控制等方面的理論和技能[3,4]。本文從課程內容的分析、講課方式方法及考核形式等諸多方面進行探討,總結教學改革方法,為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更好的思路及對策。
一、《食品安全與衛生學》課程圖書選擇及教學背景探索
該課程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史賢明主編于2003年3月出版的《食品安全與衛生學》。該教材編寫的內容涉及面廣、內容較新穎、結構較合理、每一個章節的學習目的明確、重點突出,比較全面和系統地介紹了食品安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預防措施,并根據食品的生產、貯藏運輸以及銷售的整個食物鏈進行安全控制的理念,對每一個環節的危害因素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闡述,并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以及解決的辦法。另外,本教材又對消費者關注的“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食品的良好生產規范”等話題進行了詳細的論述,該教材在最后對食品安全的控制、方法以及對國內外最新的研究進展做了詳細的闡述,并且簡明扼要地介紹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條例及其相關的管理機構。
二、《食品安全與衛生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的內容
食品安全學實驗教學探討
一、前言
隨著科學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食品科技及食品文化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人們對食品的品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安全不僅僅關系到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更事關國家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在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的推動下,從2002年起國家級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也在不斷的重組和加強,食品安全的專業研究機構和學科專業相繼產生,短短幾年已有百余所高校設立了該專業[1],國內食品安全科技支撐能力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上海海洋大學自從2004年開設食品質量與安全本科專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食品安全方面的人才。食品質量與安全是一門具有多學科交叉性、發展性和前沿性的學科,涉及許多學科領域,其中《食品安全學》課程是上海海洋大學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本科生的核心學科。《食品安全學》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最重要的核心課程,具有多元性、綜合性和應用性等特點,通過學習,學生可以了解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種危害及對人體造成的影響。然而,《食品安全學》課程知識點的龐雜與繁復性使得課程內容的傳授較為困難,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停留在對試驗操作步驟的機械記憶上,并不能真正提升教學質量,因而對《食品安全學實驗》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食品安全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進入大學以來,專業課課程數量增多,且大部分教學方式以教師單方面傳授知識為主,學生與教師交流環節較少,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無法及時解決。這使得大多數學生對學習到的知識囫圇吞棗不加消化,只注重學習的結果,不注重學習過程,不利于學生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同實踐相結合。2.學生接觸試驗儀器設備的機會較少。考慮到學校試驗室建設現狀,對于價值較高的氣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質譜儀等儀器,學生無法做到親手實際操作,比如氣相色譜—質譜儀的使用只能由教師進行教學演示,學生只能進行現場參觀學習。對于學生可進行操作的儀器,比如農殘快速檢測中的SL-N6高智能農藥殘留速測儀,學生也無法全面了解儀器性能,在試驗進行過程中也缺乏處理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三、《食品安全學實驗》教學內容的設置
在《食品安全學實驗》開設之前,本專業已經開設了食品微生物實驗,食品理化檢驗實驗課[3],這為后開設的食品安全學實驗課程打下了基礎,學生不必再從最基本的操作技術做起,可以通過試驗操作更深入地了解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及這些危害對人體造成的影響。食品安全試驗課程主要參考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安全學實驗指導》[4],由病原微生物檢測和農藥殘留的理化檢測兩個部分組成。為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試驗技能,病原微生物檢測包括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驗、沙門氏菌的檢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雙抗夾心ELISA)、利用PCR技術檢測副溶血性弧菌和3M大腸桿菌快速檢驗,理化檢測包括農殘的快速檢測、SPE(SolidPhaseExtraction)-GC/MS法測定飲用水中毒死蜱、BHC農藥殘留[5]。1.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沙門氏菌的檢驗。根據GB4789.10-2016和GB4789.4-2016中規定的方法可分別檢驗食品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沙門氏菌。學生可深入了解國家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細菌的檢測方法和步驟,鞏固從食品微生物實驗中學習到的微生物無菌操作技術、純培養技術,掌握菌落在不同選擇平板中生長的典型菌落特征,從而進一步串聯整個試驗過程,了解常規生理生化檢測方法的重要性。2.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雙抗夾心ELISA)檢測和利用PCR技術檢測副溶血性弧菌。常規的生理生化檢測方法雖然準確,但是操作過程煩瑣且時間周期比較長,目前應用最廣的病原菌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是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技術。酶聯免疫吸附(ELISA)檢測技術是免疫學技術中經典的技術,而PCR技術是分子生物學中應用最廣、最具有代表性的檢測技術。運用這兩種方法來檢測沙門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可讓學生掌握這兩種技術的原理及相應儀器的使用方法,學會應用這兩種技術來檢測食品中其他的病原微生物。3.3M大腸桿菌快速檢驗。國內外學者開始研制一些先進的技術與方法應用于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檢測,比一般的常規檢測及分子免疫學檢測要迅速得多,其中新興的3M紙片法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課程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大腸桿菌與大腸菌群的檢測,在快速測試片上大腸桿菌可以呈現鮮明的藍色,大腸菌群則為紅色,且菌群周圍有大的氣泡,結果直觀、計數方便。4.農殘的快速檢測、SPE(SolidPhaseExtraction)-GC/MS法測定飲用水中毒死蜱、BHC農藥殘留。《食品安全學實驗》包括微生物檢測和理化檢測兩大部分,農藥殘留檢測是理化檢測中具有代表意義的重要部分。試驗采用氣相色譜與質譜聯用儀分析的方法檢測水果和蔬菜中對硫磷的殘留量,大大提高了試驗技術的現代化水平,這對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為學生畢業后快速適應社會的需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課程教學探討
1課程定位
根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中的規定,餐飲企業必須根據規模的大小設置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并配備專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主要職責為建立制度、人員培訓以及食品安全檢查和處置,《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課程主要根據該崗位職責需要進行課程定位。《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課程是餐飲食品安全專業必修的職業技術課程,對學生的食品安全控制與管理職業能力培養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通過該課程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餐飲行業中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的應用,培養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提升學生的食品管理能力,增強學生對食品污染事故及食物中毒事件的處理能力,為學生在社會就業中奠定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課程教學設計理念
2.1結合崗位需求,確定教學項目
通過崗位需求的有效數據分析,確定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在餐飲行業的保障作用體現在原材料及食品成品、生產經營場所、加工環節三方面。
2.2模擬仿真工作環境,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食品安全課程教學實踐研究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踐行,思政教育受到各大高校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思政教育與學科課程相融合也逐步成為高校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而食品安全課程本身就蘊含著濃烈的思政教育色彩,為推進課程思政工作的穩步開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本文將著重探討課程思政形勢下如何開展食品安全課程教學實踐,促進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的協同進行,以期在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促使其綜合素養全面提升,繼而為國家培養出有道德、有紀律、有理想、有文化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一、食品安全課程簡介
食品安全課程通常是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必修課,主要涉及食品安全、生物性危害、食品法律政策等教學內容,在滲透、融合思政教育方面存在天然的優勢。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深入挖掘并高效利用課程思政資源,采取合適的方法將專業課程與思政資源深度融合,引導學生在學習食品安全知識、檢測技術、檢測方法、法律政策等課程知識的基礎上增強食品安全意識,懂得食品檢測的方法與技能,積極肩負起檢測并維護食品安全的重任,更好地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
二、課程思政下食品安全課程教學的意義
教師要秉承“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將思政政治工作有意識、有計劃地貫穿于食品安全課程教學中,穩步有序地推進育人工作,促進學生的專業基礎、道德素養雙重提升,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鼓勵他們為保障食品安全、消除民眾食品擔憂付出個人努力,著力構建和諧美好的社會,促進國家在新時代下穩步發展,盡快實現民族復興。
三、課程思政下食品安全課程教學實踐路徑
食品安全管理課程教學設計與評價
摘要:在傳統理工科的教學中借鑒和應用沙盤模擬理念,可以有效補充理工科中管理課程純粹理論教學的不足,通過闡述基于沙盤模擬的食品安全管理課程教學模式設計的重要意義,結合食品安全管理課程教學目標,設計3個教學案例。沙盤模擬教學模式把理論與實踐知識進行融合,突出角色扮演與崗位體驗,使學員在親身參與、親自體驗中把課本知識轉化成職場技能。通過對傳統組與設計組進行教學效果評價,傳統組教學效果總分平均得分71.8分,而設計組總分平均得分78.3分,設計組高于傳統組6.5分,兩者對比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基于沙盤模擬方法,進行高校食品安全管理課程教學改革與設計,可為理工科中管理課程的課堂教學探索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方式。
關鍵詞:沙盤模擬;應用型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教學設計;評價
2017年,國家教育部“十三五”規劃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指出,中國高等教育基于人才培養定位可設置為研究型普通高校、應用型普通高校、職業技能型高等職業院校三大類型。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是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應用型人才)。食品安全管理課程與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食品企業管理等課程均有內容交叉,如何突出該課程的特色,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成為這門課程授課要考慮的重要內容。沙盤模擬以體驗式的教學為主要特點,比傳統教學更加靈活,比案例教學更貼近實際,是培養實戰能力的一種創新教學方式。基于沙盤模擬的理念,教師可以設定各種各樣與工作職責相關的場景,促進學員查找相關法律法規并提出對策,拓展學員的食品安全管理理論知識,強化學員的食品安全管理實踐技能,注重提高學員綜合素質。沙盤模擬教學模式把理論與實踐知識進行融合,突出角色扮演與崗位體驗,使學員在親身參與、親自體驗中把課本知識轉化成職場技能[1]。
1 基于沙盤模擬的食品安全管理課程教學模式設計的重要意義
在應用型本科高校,食品安全與質量管理既可以是一門課程,也可以是代表幾門密切相關的課程。食品安全管理是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2個本科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名稱可以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學、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學、食品衛生學、食品毒理學、食品標準與法規等。在應用型本科高校,該課程的學時分配通常設置為理論課占2/3,實踐課占1/3,傳統的實踐課教學內容和方式是開設微生物檢驗、農藥殘留檢驗、重金屬檢測等實驗操作訓練。但這類實驗內容又與食品微生物檢驗學、食品分析實驗、食品生物化學實驗等課程的教學內容相重復,造成食品安全與質量管理的實踐課程因與之前學習的實驗內容相重復而被取消,全部改成理論課[2]。這就違背了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設置理論兼顧實踐的學時分配,無法體現應用型高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上的課程與學時設置特色,很難培養出真正合格的應用型人才。食品安全管理課程對于教學的實踐性有較高要求,因此在開展教學模式改革時需要結合人才培養的目標進行設計。而沙盤模擬則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食品安全與質量管理課程教學模式缺乏實踐性的問題,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內容、方法、條件等方面同質化的局限,拓寬了實踐教學的形式,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這種集體驗性、實踐性、挑戰性于一體的教學方法為應對工作職場復雜多變的場景打下牢固理論和實踐基礎,使實踐教學課堂更具吸引力、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戰性,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基于沙盤模擬的應用型高校食品安全與質量管理課程教學模式培養出的學生將更能夠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復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2 應用型專業食品安全管理課程教學目標
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課堂教學研究
摘要:將翻轉課堂理論應用到高職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教學中,設計開發了基于泛雅網絡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了前置學習、課堂學習和課后學習三個階段的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學習主導作用,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課程教學效果。
關鍵詞:翻轉課堂;高職;教學
一、引言
翻轉課堂是譯自英語“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是指把傳統的學習過程翻轉過來,課前學生完成自主學習,課中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解決疑惑,從而提升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1]。翻轉課堂強調過程學習,在課前通過網絡平臺個性化自主學習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例如PPT、FLASH動畫、微視頻、電子教材,課堂測驗等;在課中舉行多種互動型教學活動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2,3]。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安排學習時間、學習空間和學習次數,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途徑,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是高職食品類專業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核心課程。多數高職院校的這門課程一直沿用“教師課上傳授理論實踐知識,學生課下完成作業報告”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難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同時教學內容偏多、課時少,學生基礎薄弱,導致教師十分勞累,教學效果較差。針對此種現狀,筆者將翻轉課堂理論應用到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課程中進行實踐研究,以期為學生打造自主學習的平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提升課程教學效果,培養更優秀的高職食品專業高素質職業技術技能人才。
二、翻轉課堂的設計開發
(一)整合課程內容,開發信息化資源。翻轉課堂教學是一個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并非所有的知識都適合這種模式。筆者針對高職學生特點和教學目標,以開展的必要性和適用性為原則,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根據“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原則設計、篩選教學內容,將選擇的任務碎片化、顆粒化,并制作成相應配套的PPT、微視頻、課堂測驗、電子教材等信息化資源,將知識點和技能點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使將要學習的知識點和技能點變得生動有趣。(二)設計教學模式,改造教學流程。筆者將教學過程分為前置學習、課堂學習和課后學習三個階段進行設計,如圖1所示。前置學習階段教師利用網絡平臺提前一周學習任務和學習資源,學生根據個人安排分組完成自學和自測,教師進行分組指導,實現學生對知識的初步認知和記憶;課堂學習階段教師講解重點、解答疑惑,學生分組匯報,教師組織討論交流,教師點評補充、布置作業,實現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用與創造;課后學習階段完成作業,針對知識薄弱環節再進行進一步的拓展探究學習,教師在線交流并對學生問題進行答疑,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鞏固。整個過程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三)改革評價方式,調動學習熱情。為調動高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注重過程考核,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在考核中不再是傳統考核方式中的一考定成績,而是注重學生在翻轉課堂中的參與程度,不同階段都有考核,具體如表1所示。總成績由前置學習、課堂學習、課后學習和最終考核四部分構成,分別占30%、30%、10%和30%。前置學習階段,注重學生對教學資源的觀看情況,占總成績20%,課前測試占10%;課堂學習階段,利用泛雅平臺考勤占總成績10%,學生匯報成績由小組互評產生,占總成績20%;課后學習主要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占總成績10%;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30%。這種多元評價方式更能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高校大學生食品安全教育研究
俗語云: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在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食物一直是人類活動的核心命題。在社會經濟科技的推動下,農業、食品生產加工等多個領域和行業都得到很大的發展,人們的溫飽問題得到較好的保障之后,進而開始對食品生產加工和運輸貯藏的營養口感問題、衛生安全問題投入更多關注,切實推動現代食品安全學領域相關理論體系和法律法規建設。在食品生產加工水平持續發展的今天,雖然現代人對食品安全有了較深認識和了解,但是在世界各類疾病總發病率統計報告中,食源性疾病的發病率仍然常居前列,可見食品安全問題仍然是當前世界突出的主要問題之一。因而加大食品安全推廣教育和深入探索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和理論,對于人類食品衛生安全、人類教育學發展、共同福祉都有著顯著意義。
《食品安全學概論》一書高度貼合現代食品安全領域學術理論研究發展趨勢和特征,同時與當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核心理念、教學創新相匹配,對于普及食品安全教育具有較高價值。該書涉及食品安全學的基本概念、動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質、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食品安全檢測技術、食品安全控制保證體系等理論知識,以及包裝材料和容器、非熱力食品、環境污染、細菌和霉菌、農藥殘留、有毒化學元素等影響食品安全性的諸多因素。為加深讀者印象、增長見聞,同時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食品安全學理論和食品安全相關體系,作者還在書末附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該書整體結構合理、詳略得當,簡明凝練、重點突出,難度適中,可作為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等相關專業創新教學,食品安全教育普及推廣、食品安全技術管理及生產領域工作人員之參考用書。在食品生產工業技術相對成熟的今天,從食品原料生產到加工儲運,從銷售到消費,食品生產的各個環節都存在著許許多多不安全因素。要想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認識、提升對食品加工生產各個環節的管控力度,需要全面、系統、深入、客觀地認識食品安全學教育相關理論,并不斷探索創新,豐富、完善食品安全學理論。高校作為社會人才培養、學術科研創新的核心基地,要充分發揮自身功能,切實探索大學生食品安全教育教學創新方法和實施路徑,為食品衛生安全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提供一定參考、數據和啟示。近年來,社會經濟文化不斷發展的同時,粗放式的工業化生產加工以及環境污染等多種問題導致食品安全事故、問題頻發,倒逼高校食品安全教育。結合國內外食品安全科研和理論發展,參考《食品安全學概論》關于食品衛生安全多層面理論剖析和闡釋,高校大學生食品安全教育教學創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第一,立足專業學科建設,轉被動、機械化教育為主動、“滲透”式教育。以往由于高校對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大學生食品安全教育往往單留一堂課或者以講座的方式開展,食品安全教育實踐與專業學科教育相對獨立,學生僅僅是為了完成學校安排的學習任務,被動接受食品安全衛生教育,因而學習成效十分低下。要想切實提升大學生食品安全教育實效性,需要緊密結合高校專業學科體系教育和大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不斷挖掘學科教育與食品安全教育的結合點,再以“點”輻射“面”,消除食品安全教育的突兀感、生硬感,同時提高食品安全教育理論與專業學科理論知識的聯系性,有助于學生發散思維,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相關知識。
第二,深化學科融合教育。食品安全教育涉及多個學科、多個領域知識和理論,現代化、科學化食品安全管理依賴于其他領域理論和技術的支持。高校大學生食品安全教育融合其他學科開展教育教學實踐,不僅順應了當前高等教育改革整體趨勢,也為食品安全教育實踐提供更多良好載體。例如可以聯合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包裝工程、農業農林等多個專業,開展食品安全教育辯論賽、知識競賽、文藝演出等,既打破課堂教學的壁壘,也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參與的積極性。
第三,科學規劃、設計食品安全教育教學理論體系。雖然加深大學生對食品安全教育的認識、培養食品安全意識已經成為高等教育共識,但在教育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原則、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方面仍然缺少一套相對穩定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理論體系,各大高校開展大學生食品安全教育實踐往往各行其是,不利于食品安全教育系統化、專業化、高效化發展。食品安全教育相關部門應積極牽頭、各大高校積極交流探討,為高校大學生食品安全教育提供科學指導和準繩。
第四,實踐教學助推科研探索、食品衛生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建設。高校作為社會人才培養、學術理論研究、科學技術研發的重要場所,要積極發揮自身職能和資源優勢,切實開展以食品安全技術、食品安全管理研究為目的的食品安全教育實踐教學和小微型項目創新,以真實、具體、逼真的食品安全理論應用場景激發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豐富詳實的食品安全實踐教學項目、科研實驗數據也可以為食品安全衛生管理、食品檢測技術等多個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建設,以及行業結構優化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
基礎教育與食品安全意識培養
食品安全作為一項直接與“綠色生活”掛鉤的民生工程,對人體健康具有直接性影響。良好的食品安全環境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舒適安心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隨著食品工業的飛速發展,食品安全問題逐漸顯露,加強食品安全意識培養勢在必行。中學基礎教育作為一門人文社會科學類學科,內涵豐富的食品知識,在中學語文教育中滲透食品安全知識,緊抓、實抓食品安全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幫助學生構造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
《食品質量與安全》一書,由學者劉雄、陳宗道編著,于2009年8月在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共分為十章,主要圍繞食品的安全性展開論述,內容涵蓋食品安全概述和中國食品監管現狀、植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動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加工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安全性評估、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服務環節的安全質量保證與控制、食品衛生安全法規標準、食品安全監管的機構和制度等,從食品安全的相關概念到應對方案都做了逐一闡述。其中,詳細闡明了各類物質給食品安全帶來的影響,并針對這類影響提供了專門的控制措施。該書內容豐富、邏輯嚴謹、結構完整、框架清晰、食品安全知識點覆蓋全面,解決措施聯系實際,多舉并措,實用性強,可為研究食品安全提供豐富的素材支撐,對培養學生食品鑒別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對提高學生食品安全意識具有長遠的參考借鑒價值。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作為人類精神愉悅享受下高品質生活的物質保障,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需求,良好的食品衛生環境有利于促進生活水平的提高,進而滿足人們高層次的精神享受。隨著社會的發展,不良商家的道德淪喪和食品衛生意識的缺乏,食品安全問題時有曝出,地溝油、三鹿奶粉、瘦肉精、食物中毒等事件屢見不鮮。食品安全已成為一大民生安全問題,食品安全問題不僅會給個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危害,還會破壞社會的穩定和諧、影響經濟發展,給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害。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良好的身體素質必不可少。而中學基礎教育學科貫穿于學生教學發展的始終,利用基礎學科培養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如何在中學基礎教育中融入食品安全知識教育,具有以下途徑:
一、“因材施教”,教材融入食品安全知識。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入食品安全知識講解,充分利用好教材,在保證不偏離學科主旨內容的基礎上拓展知識講解范疇。涉及到食品知識的內容,及時向學生進行食品安全知識教育,如:在講到《在山的那邊》一文時,文章導入時可充實野生菌類識別內容,強化學生食品鑒別能力,防止因誤食有毒食物導致中毒事件的發生等。通過結合教材內容,從點滴教學中灌輸食品知識,逐步提高學生食品安全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二、理論聯系實際,培養自主食品安全意識。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聯系實際生活,通過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讓教學方式走下講臺,從課堂走進生活,拓寬知識講解途徑,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首先,在語文教學中通過真實案例例舉講解,聯系社會時事熱點類食品安全問題,向同學們普及食品安全的危害,引導學生提高食品安全警覺性。如:生活中,零食作為學生間暢銷食品之一,一些成分超標檢驗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劑(人工甜味劑、色素等)會誘發癌癥、導致急慢性中毒等問題,長期食用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造成不可挽回后果。其次,定期向學生推薦食品安全類書籍——《食品質量與安全》、《生活中不可不知的食品安全知識》、《食品安全手冊》等。結合現達的互聯網信息技術,推送相關食品安全知識網站,如:中國食品安全網、食安中國網、食品伙伴網等,拓寬學生知識獲取渠道。最后,舉辦食品安全知識有獎競答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將食品安全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有效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食品質量與安全》著重論述了食品安全的影響因素和食品安全的危害來源以及如何處理食品安全危害的問題,可為研究中學語文教育與學生食品安全意識培養的關系問題提供科學指導,對促進學生食品安全教育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作者:席加宏 單位:鹽城市教育局 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