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課程總結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6 02:49: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審計課程總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本科審計學在線課程案例教學研究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在線課程逐漸開始廣泛應用,在線課程的授課方式能夠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對于應用型本科審計學課程,將在線課程和案例教學法相結合,提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對在線課程的案例教學法作出教學設計,提出在線課程實現的保障機制,最后對教學實踐情況作出總結。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審計學;在線課程;案例教學法
一、引言
審計學涵蓋財務管理、審計與會計等核心課程,有著極強的實踐性和技術性。授課分為理論課及實踐課兩部分,因此在授課中有必要采用案例引導貫穿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通過理論課的授課,夯實專業基礎知識;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培養出國家發展與社會進步所需的應用型人才[1]。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在線課程應運而生,同時信息技術的不斷完善也為在線課程提供了穩定的操作環境,在線課程也成為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就現階段下的在線課程而言,主要有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不再受到空間的束縛,學生能夠利用互聯網終端設備實現隨時隨地的自主學習;二是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其能夠根據自身需求進行自主課程選擇,學習的形式與內容更加多樣化。案例教學作為一項基本教學方法,其主要以案例為依托,通過案例來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與反思,從而達到為學生提供真實學習情境的目的,確保學生能夠對于所學知識更為徹底地吸收[2]。迄今為止,案例教學法已獲得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與認同,其在教學中的作用也愈發凸顯。通常情況下,案例教學多以課堂教學形式為主,其在網絡教學方面相對欠缺,為此如何通過在線形式來實現案例教學成為一項新的研究課題。
二、應用型本科在線課程中案例教學的意義
(一)增強學習的靈活性。基于課堂有課時和其他環境條件的制約,通常情況下,在課堂中進行案例教學并未能夠有效使得學生快速進入討論狀態,影響對案例的多角度剖析與探究。線上教學則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空間與時間的束縛,其自主性更為明顯,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展開教學與探討,從而夯實所學知識。(二)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增值性。通過網絡能夠實現知識的重組以及教育資源的共享,從而將諸多學習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確保學習資源得以有效擴充。進行線上案例教學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并使其快速進入討論狀態。一般而言,課堂案例教學人數應以30∼40人為宜,過多或者過少均不能實現教學效果與教學氛圍的提升。與之不同,基于線上教學不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開展線上案例教學能夠將師生人數擴展至100人,同時能夠確保教學質量的可靠性與有效性。教學資源的價值亦會隨著學習資源探討的不斷深入而愈發增加。(三)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以互聯網資源為依托的線上案例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有著明顯的作用,同時能夠促進學生進行討論并將結果及時進行反饋,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探討方向及內容加以正確引導能夠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財務審計課程教學設計研究
摘要:OBE理念下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落實依賴于每門課程的教學設計及實施,在信息化時代,將“互聯網+”融入OBE理念下的課程教學設計有助于教學設計的創新和實施。基于“互聯網+OBE”理念的《財務審計》課程教學設計以學生預期學習成果為起點,重構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完善考核體系,并基于學習成果達成度持續改進,形成《財務審計》課程教學的PDCA閉環管控體系,促進審計學專業畢業要求的達成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OBE;財務審計;教學設計;“互聯網+”
1981年,美國學者斯派蒂(Spady)提出了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簡稱OBE)理念,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成果為導向,反向設計課程體系和組織教學活動。基于OBE理念的專業人才培養要求依據社會需求確定培養目標,依據培養目標決定畢業要求,依據畢業要求構建課程體系。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落實取決于每門課程的教學設計及實施,于是基于OBE的課程教學設計及實施就成了貫徹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最后一公里”。信息化時代下“互聯網+”與教育的融合又為創新課程教學設計及實施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因此,“互聯網+”技術手段和OBE教學理念在課程教學設計及實施中相得益彰。基于“互聯網+OBE”理念的課程教學設計以學生的預期學習成果為出發點,根據預期學習成果重構課程教學內容,根據課程教學內容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根據教學實施情況對學生學習成果的達成度進行評估、反思與改進。下面就以應用型本科高校審計學專業的《財務審計》課程為例,從教學目標明確化、教學內容模塊化、教學方式靈活化、教學考核多元化和教學反思持續化五個方面闡釋該課程的教學設計方案。
一、教學目標明確化
課程教學目標是學生預期學習成果的表現形式,預期學習成果是OBE理念下《財務審計》課程反向設計教學體系的出發點[1]。在確定《財務審計》課程的預期學習成果時,首先,以審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為基礎,邀請企業內審人員、行業專家和會計師事務所人員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共同參與討論,從審計職業的需求出發,將預期學習成果提煉為:依據審計相關理論,規范、熟練地處理各項財務審計業務。其次,將預期學習成果繼續分解為知識成果、能力成果和素質成果。就該課程而言,知識成果是指學生對審計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能力成果是指學生將審計理論應用于審計實踐的熟練程度,素質成果是指學生處理審計業務時應具備的協作意識和職業素養。最后,依據課程教學目標支撐畢業要求達成的原則對上述的三類學習成果進行詳細描述,從而確定為相應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見表1)。
二、教學內容模塊化
審計理論與實務課程聯動改革途徑
摘要:審計學專業中與審計相關的理論和實務課程設計是各大高校財會專業中的一門核心課程。審計學這門課教學內容交叉重復,包括多門審計系列課程,這一學科領域包含的比較關鍵的內容要素也是十分豐富的,其中以“審計案例”“審計學”等為典型代表。在這些課程的教學內容中,順序程序設計、分支程序設計、循環程序設計等知識交叉重復。針對課程大綱中的教學內容,在聯動改革中,消除了6門課程之間交叉重復的教學內容。為了符合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審計系列課程教學方法必將進行改革,審計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環節并重前行,加大對實驗環節的實踐,對審計實務案例的應用應加強,這樣一來也可以讓學生對審計實務的主要實現方法有更多的了解,從而在運用的過程當中提升靈活程度和科學程度,因此本文針對審計理論與實務課程聯動教學改革進行研究。
關鍵詞:聯動改革;重復內容;教學方法;理論知識
一、高校審計系列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方面存在的問題
課程教學內容交叉重復,審計系列課程包含多門課程,理論課程有“審計理論與實務”和“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內部審計”“政府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案例分析”“審計信息化”,順序程序設計、分支程序設計、循環程序設計等相關知識交叉重復。按照審計主體的設定,審計被劃分為三個部分,依次為社會審計活動、政府審計活動以及內部審計活動,這也就意味著審計教學所涵蓋的內容體系是十分豐富的,而且三個審計主體之間所呈現出來的差異特性也極為明顯。不僅在審計的基礎目標上呈現出了獨特的屬性,同時在審計內容和審計方法上也有各自的基本要求。這也就造成了審計實務工作難以形成系統化的有機整體,各個部分之間的關聯程度不夠,導致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逐漸減弱,學習效果大打折扣,難以匹配教學目標的實現。因為教學內容多,課時量大,老師講課時不能夠對知識全面講解,所以對審計實務部分老師不能留更多時間給學生練習,而側重對審計基本原理的講解,這會造成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處境。
(二)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審計綜合模擬實訓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審計實訓教學作為應用型審計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對培養學生具備審計實務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構建學堂云+BOPPPS模式的實訓教學模式,并應用于審計綜合模擬實訓課程中。發現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參與實訓教學的積極性,提升實訓教學的效率和效果,較好地培養學生審計實務工作能力。
關鍵詞:學堂云;BOPPPS模式;審計綜合模擬實訓
2021年全國教育大會提出,教育工作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而優化實訓實踐教學,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積極應變社會需求,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重要舉措。審計實訓教學作為應用型審計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對培養學生具備較強實踐能力并勝任審計實務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從現有審計實訓教學模式來看,國內外高校都注重以虛擬仿真模擬等技術手段為基礎,采用情景教學、案例教學、合作學習和混合式教學等方法,以提升審計實訓教學的效率和效果。例如,郭傲霜針對審計實訓中學生參與積極性不足的問題,提出采用模擬審計場景的手段來提升學生的參與度[1];鄧潔提出“三維融合”的方法,將審計案例融入審計實訓教學中,以解決審計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相脫節的問題[2];王卿麗提出為解決在實訓過程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問題,提出將合作學習方式運用于審計實訓教學中[3];彭俊英和陳艷芬針對審計實訓中教學內容多、難度大、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難度高的問題,提出將混合式教學方法應用于審計實訓教學中[4]。但是,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對審計學專業的沖擊,審計實訓教學中不斷加入新的內容,實驗項目數量不斷增多,僅依靠教師演示加學生練習的傳統實訓教學方法,很難在有限的實訓課時內,提升實訓課程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及學生的參與度和投入度。
一、我國高校當前審計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實訓教學模式缺少“以學生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導致學生的參與度和投入度不高。現有審計實訓教學模式通常以“教”為中心進行設計,重知識輕實踐,重學習輕思考,側重于向學生灌輸審計的知識結論、技巧和方法,而忽視了審計思維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和訓練,減弱了學生參與實訓課堂的積極性。現有審計實訓的教學環節更多集中在操作演示、發布任務、學生練習等環節,缺少學生全方位參與實訓教學環節的設計,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參與度和投入度較低。(二)實訓教學過程缺少實時管控,限制了實訓課時的有效利用和實訓效果的提升。現有審計實訓教學通常以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的形式開展,由于學生小組數量較多,教師很難對所有實訓小組的所有實訓環節進行管控,不能有效掌握實訓進度,可能導致部分進度慢的小組拖累整個班級的實訓進度,影響實訓課時的有效利用。或者部分自覺性差的小組不能完整執行整個實訓的所有環節,影響實訓課堂的教學效果。(三)實訓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導致實訓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不足。現有審計實訓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更多集中在課中環節,通常采用“教師演示+學生練習”的方法開展,而對課前的教學目標導入和理論知識鞏固的關注不足,導致實訓教學的理論知識鞏固和實訓練習之間缺少有機的融合,從而表現出深度不足的問題。現在審計實訓教學更多集中在課中環節,向課前環節和課后環節的拓展不足,從而表現出廣度不足的問題。
二、學堂云+BOPPPS模式的審計綜合模擬實訓教學模式
計算機審計中級培訓心得體會
2013年2月18日,農歷正月初九,此時的正是春寒料峭、乍暖還寒的季節,我懷著一顆火熱激動的心來到了信息科技大學,有幸參加了審計署組織的第36期計算機審計中級培訓班,由此展開了為期70余天的培訓之旅。時光飛逝有如白駒過隙,校園生活更是充實規律,不知不覺中,寒冷干燥的也漸漸陽光明媚、春暖花開起來,培訓前領導的殷殷期待、聲聲叮囑仿佛還在耳邊,開學時分班分組、排坐派書的情景仿佛也還在眼前,而此刻我們卻已經背負行囊,帶著老師同學的祝福,帶著這70余天的收獲,帶著不舍又輕松的心情踏上了返回工作崗位的列車。
回首這兩個多月的時光,其實頗多感慨,雖然不能簡單的拿考試結果衡量自己的付出或收獲,但也不得不承認,順利通過考試確實是現階段我們每個人奮發學習的第一目標。截至目前為止,審計系統內已有數千人通過了此項考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門秘籍”,培訓前我也搜羅了一些前輩的心得,結合自身情況吸收了他們的精華,確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今天我也希望將自己的小小心得和大家分享,不當之處,請賜教。
第一,課前自學。我個人發自內心地認為“自學”是及其重要的,所以把它放在首要位置。眾所周知,中級培訓班被外界稱為“魔鬼訓練營”,它的“魔鬼性”就體現在時間緊、內容多、難度大。對于我們這些非計算機專業的學員來說,要在短短70天內接受8門計算機相關課程培訓,難度可想而知。所以,不要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到老師的課堂講解,課前一定要預習,而且不能是走馬觀花地簡單瀏覽一遍教材,要達到自學的程度,能夠完全看懂固然最好,如果不能也不必焦躁,通過后面老師的課堂講解,既會讓你加深印象、糾正偏差,也會解答你的疑惑。同時要注意合理安排自學的進度,盡量按照課程表的安排,提前自學1-2章就好,這樣既印象深刻,也可以應對課程的臨時變化。
第二,課后練習。傳統學習方法中,課后一般以“復習”為主,而我這里要強調的是“練習”,這不得不再次提及中級培訓的特殊性。中級培訓是一個以上機實際操作為主的課程,所有理論學習最終都是為上機操作服務,所以課后大量、反復的上機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實際操作中遇到問題,這時候再回頭翻書查找原因及解決方法,我認為是比“課后從頭看一遍書再上機操作”更加有效率的學習方法。當然,這種方法的前提條件是課前已經有效預習,不論課前課后,教材是必須要仔細看過一遍的,這樣才能打牢基礎,減少知識盲點。此外,大量上機練習一方面可以加深印象、掌握機試感覺,另一方面也可以發現很多教材或者老師未提及的問題,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提高能力。
第三,合理計劃。目前中級培訓要學習8門課程,各科并非同步開課,學時也各不相同,最后兩周主要集中學習審計軟件、會計信息系統審計及access,學好這三門課程的同時也要注意其他課程的復習,努力做到“學新不忘舊”。因此,除了課前自學和課后練習外,根據課程安排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及復習計劃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吸取精華。計算機中級培訓到目前已完成36期,每期都有學員針對各科知識點加以總結且無私分享給大家,大家得到大量的“前輩”總結后可進行梳理分類,從中挑選出適合自己的總結,吸取其中精華。此方法尤其適用于筆試,絕對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審計課程教學設計論文
一、教學設計目標
老師在講授一門課程之前,要明確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當前,就職業院校專科層次的學生而言,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就要更加注重應用性與實用性。因此,在設計審計課程教學目標時應首先注意下面兩點:一是審計課程要能夠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領域。審計與會計、稅法等相關學科緊密相連,并且是以會計等課程為基礎,所以,審計課程要能夠拓寬學生的會計等專業知識。二是審計課程提高學生的專業勝任能力。職業院校的學生畢業后去事務所獨立從事審計工作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審計課程體系中雖然要包含審計基本理論和審計實務兩部分內容,但審計實務要是重點,審計理論要運用到審計實務中去,并且審計實務要主要針對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等方面,這樣展開審計工作,才能使學生能夠運用的已學的專業知識。因而,開設審計課程,能讓學生各方面知識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基于以上兩點,審計課程的教學目標應確立如下:通過該課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審計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掌握審計的基本理論、審計程序、審計技術與方法,使學生更加熟悉現行的財務制度,能夠運用審計方法來處理企業內部的各種業務,以便使學生學以致用。所以,審計課程的教學應該是把審計的基本理論運用到企業內部財務及管理中,以企業內部審計為主,旨在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服務。
二、教學設計內容
對于審計課程,學生普遍感到內容很抽象、很混亂,缺乏有效的框架結構。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職業素養,是審計課程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方面。更具高職學生的特點,我認為高職審計課程主要應該是內部審計,教學內容仍然可以分為兩大塊,一是審計理論,二是審計實務。在審計理論部分,要講授清楚內部審計的要素、流程和方法,內容可能比較混亂,老師講起來和學生學起來都會覺得枯燥無味。那么,審計老師就要確定一條主線,使所有的內容都能圍繞這條主線來展開。在審計實務環節還是按照財務會計的內容,分要素來安排教學內容。一般來講,本部分以制造業為例來進行教學設計,共分為五大部分:資產審計、負債審計、所有者權益審計、收入與費用審計、利潤審計等內容。這樣與財務會計、稅法等相關內容相統一,就企業內部進行審計。
三、選用教學方法
本課程采用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對于重要的知識點案例教學以及分組討論法等,對于不太重要的內容嘗試讓學生參與講授與討論等。
淺析人才培育的審計教學拓展
本文作者:高玉榮工作單位:山東女子學院
師資隊伍實踐經驗缺乏難以適應培養應用型審計人才能力的需要近年來,審計師資的來源主要是會計學、審計學專業畢業的博士和碩士,大多任課教師是從校門直接走上講臺的,這些審計教師沒有實際的審計工作經驗,只有少數教師是通過會計師事務所或企業會計部門實踐后從事審計實務教學工作崗位的。審計教師實踐經驗的缺乏導致在審計教學中存在“偏重理論教學,脫離實務操作”的情況。這種情況導致教師在上課時只能照本宣科,側重于抽象理論知識的講述,缺少鮮活的實際案例。審計教學枯燥,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欠佳。審計教學缺乏實踐教學環節與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應用型審計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要求他們具備動手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合作精神。目前,多數院校對實踐教學環節認識不足、管理力度不夠,缺乏科學完整的審計實踐教學規劃、管理機制和經驗,缺乏能夠進行實踐教學的優秀師資,大部分高校沒有規范的審計模擬室與審計實踐教學軟件,無法滿足審計實踐教學的需要。同時,由于審計模擬實驗所需資料涉及的知識面廣、時間跨度大、技術性強,要求研發人員不僅要具有相當豐富的會計、審計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還要熟悉電算化會計與計算機審計操作技能。目前高校缺乏這種復合型人才,無法為審計模擬試驗教學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審計實務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實踐性,而課程研究對象復雜,教授對象缺乏實踐經驗。因此,在審計教學過程中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引導學生將所學的各種學科知識綜合運用。案例教學法實施案例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開拓性思維,增強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決策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直接應用于實踐中,增強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使用案例教學法,案例的選擇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注重案例的系統性和適用性。案例討論時,要讓學生成為案例討論的主角,做到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能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學到的知識也最扎實。引導分析案例時,要抓住審計案例和審計方法的契合點,對審計案例進行剝繭抽絲的分析,以培養學生的審計思維。歸納總結課堂案例時,要指出案例分析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指出學生分析評價結論中的優缺點,對于學生新穎意見的獨特之處要給予肯定,同時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促使學生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自覺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重新進行認識,達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的效果。模式化教學模塊化教學是基于能力本位,融知識與能力、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于一體的課程教學與組織、管理形式,學生必須完成每個模塊的課內外學習量(聽課、自學、作業、實驗、設計等)方能獲得相應的學分。在審計教學中,可以把審計課程按照審計業務流程模塊化,按照審計初步業務活動、審計計劃、審計實施、審計完成等幾大模塊來設計課程內容,明確各個模塊的學習要求,學生完成各個模塊的任務后取得相應的學分。這樣學生對于整個審計流程有個整體的把握,而且能夠掌握各個環節的相應知識,通過一定的課程講授和實踐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雙元制教學模式“雙元制”模式,即校企合作模式。在審計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注重學校與企業的密切合作,企業不僅提供場地、設備,而且參與教學、科研和管理。“雙元制”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培訓在企事業單位或會計師事務所和學校同時進行,但以企事業單位或會計師事務所培訓為主;培訓者有兩部分人擔任——實訓教師和理論教師;培訓以業務實踐為主要方式,讓學生在真實的業務環境中鍛煉自己,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職業勝任能力。
“雙元制”模式不僅符合“以學生為本、以能力為本”的教育理念,還能讓學生畢業后盡快適應崗位,勝任工作,實現“零距離”就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審計教學的保障,授課教師的理論功底、實踐能力以及職業的敏感性等都對審計教學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加強審計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審計教師的業務素質。審計教師熟練掌握會計、審計的法律、準則和相關法規,將有關知識融會貫通于審計學各章節的授課中,同時還應該不斷加強學習,掌握審計理論發展前沿,教學內容適時更新,引導學生關注審計理論發展的最新動向。為了提高審計教學效果,審計教師還應當通過不同途徑獲取豐富的會計或審計工作經驗,對審計程序、審計案例駕輕就熟,這樣才能將審計課程講授的具體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總之,審計教師不僅要學習和掌握更為廣博的專業知識和相關基礎知識,還要積極參與審計實踐,如到會計師事務所實踐,參與審計學案例的收集和編導,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能力和科研水平。這樣更有利于實現審計教學的教學互動。教師作為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組織者,應能為學生參與課堂的分析和討論創造出生動的案情和真實的場景,讓其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加強和完善審計教學的實踐環節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職業判斷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審計教學中,應該加強和完善審計實踐環節,將審計理論融于實踐教學中,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審計實踐性教學構建思路包括“課堂實踐環節+校內模擬實驗室+實務專家講座+校外實訓”四個環節。通過這四個環節的實踐教學,使學生了解審計執業的全過程,深化對審計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掌握審計的基本技能,從而具備審計人員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首先,通過課堂案例和仿真習題的訓練,讓學生掌握審計基礎理論知識,其次,構建仿真教學環境,開展審計模擬實訓課程。使學生在校內審計模擬實驗室中系統、全面地掌握審計的基本程序和具體方法,加強學生對審計基本理論的理解、對審計技術的運用及對審計流程的熟悉程度,將審計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綜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必將大大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再次,邀請政府審計機構、企業審計部門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實務工作者來校開展審計專題講座。既有助于增加教師對審計實務的感性認識,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開拓學生視野。最后,加強與職業界的聯系和溝通,創建校外實踐基地。讓學生有機會多渠道、多層次地參與社會實踐,真正投入到企業實際的經濟環境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使其職業判斷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嘗試引入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教學結果的理想評價方式應是對“過程”和“結果”的綜合評價。為適應審計課程的性質及學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基于客觀考核與綜合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效果的目的,審計考試方式應該改變單一的閉卷筆試的考試制度,引入多樣能夠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的考試形式,如預習筆記、讀書筆記、平時作業、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總結、上臺試講、課堂提問等形式。即課程考核成績=預習筆記、讀書筆記及作業評分(20%)+課堂表現(10%)+小組討論及上臺試講(10%)+案例分析及模擬訓練表現(30%)+閉卷考試(30%)。實踐證明,將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表現與課程的考核成績掛鉤,可激勵學生努力地扮演好學習的主角,大大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和積極主動性。
總之,審計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務性都很強的學科,為了適應培養應用型審計人才的需要,審計教學必須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采取各種措施,全面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不斷加強和完善實踐環節,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不斷提高審計教學質量。
影視資源在高校審計學教學的應用
摘要:經濟社會的轉型與發展對高校審計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長期以來,受課程本身和任課教師教學方法等因素的影響,審計學教學過程枯燥無趣,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教學效果不佳,降低了審計人才培養的質量。針對該問題,可以嘗試從改革教學方法入手,將影視資源應用于審計學的課堂教學,以影視資源的觀賞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達到改善和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文章首先論述了審計學教學應用影視資源的必要性;之后以電視劇《神探狄仁杰》為例,闡述了審計學教學應用影視資源的方案設計;最后說明了審計學教學應用影視資源應當注意的若干問題。
關鍵詞:審計學;教學方法;影視資源;學習興趣
一、引言
審計學是高校會計類專業開設的主干課程之一,該課程以財務報表審計為主要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在財務報表審計方面的高階綜合技能。從實務方面來看,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在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持續擴張,新的經濟業務形式和業務內容不斷出現,企業與資金運動有關的交易和事項日趨多元化和復雜化,從固有風險方面全方位升高了企業財務報表的重大錯報風險,增加了投資者經濟決策的不確定性,威脅著資本市場的穩定。因此,只有不斷強化財務報表審計對于資本市場的監管作用,才能有效應對不斷變化的新形勢,這也客觀上對高校審計人才的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從高校審計學教學的現狀來看,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使得審計學知識在很大程度上淪為了會計類專業人才知識體系中的短板。作為任課教師有必要做出教學反思,深入挖掘造成該問題的原因,積極開拓教學思維,大膽創新教學方法,以改善審計人才培養的質量。隨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發展和優秀影視作品的不斷涌現,可以嘗試將其中與財務報表審計在內在邏輯上存在共性的影視資源引入到審計學的課堂教學,以影視資源的觀賞性和趣味性來應對審計學教學枯燥無趣的問題,來拓展任課教師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績效。
二、審計學教學應用影視資源的必要性
(一)課程本身枯燥乏味,學生學習興趣不足
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審計信息的實踐
摘要:對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審計信息系統課程進行實踐分析。從整體目標、教學方法兩方面討論了課程思政在審計信息系統課程中的應用思路。審計信息系統課程的主要目標是結合計算機技術來讓學生掌握網絡時代的審計工作方式。從審計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內容來看,可以使用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討論教學等教學方式并結合信息化的教學手段。課程思政在審計信息系統課程中的應用內容主要包括公正、法治、敬業、誠信等方面,這些都是對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總結了課程思政在審計信息系統課程中的應用途徑: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思想素質;借助多種審計案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健全思政教育機制,主動融入課程思政。在高校審計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課程思政與審計知識的融合非常關鍵,一方面可以優化審計教學,另一方面還能夠挖掘審計課程自身的育人功能,將立德樹人作為教學的核心。
關鍵詞:課程思政理念;審計信息系統課程
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滿足審計工作的實際要求,很多高校都開展了審計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工作,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在審計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將審計信息系統課程與課程思政進行融合存在一定難度,主要原因就是兩者的教學方向各不相同,思政課程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而審計信息系統課程強調的是對學生進行技能方面的培訓。針對這一現狀,本研究分析了課程思政在審計信息系統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應用,旨在通過優化課程思政理念來培育出更加具有綜合能力的人才。
1課程思政在審計信息系統課程中的應用思路
站在審計學的角度上來說,審計信息系統的學習內容就是以計算機輔助審計基本框架及流程為主線,再通過介紹計算機輔助審計的基本理論知識來教給學生利用計算機輔助手段完成審計實務的技術方法,以達到對經濟活動進行公平公正監督的目的。審計信息系統課程有助于培養出基礎扎實、視野開闊、適應性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在教學過程中,要將課程思政融入審計信息系統這門課程中,并結合審計工作的方向和當下信息系統工作的角度來進行綜合性考慮,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出育人功能及信息技術教學水平。
1.1整體目標
會計專業審核課程教學論文
一、審核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社會公眾對財會出現了不信任的情況,這些情況的發生要求我們應該加強對會計進行監管、強化審計人員的責任感,對審計的能力以及執業誠信進行高度的重視,環境的變化對審計人員審計能力帶來了挑戰也從另一方面導致了注冊會計師專業服務產品的縱深開發。這些都使得傳統的審計教育模式以及教學方法發生了改變與創新就成為了必然的趨勢。
1、教學實踐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為主,學為輔的教學模式,這些只是單純的教學內容的灌輸,這種教學方法嚴重影響了學生對于學習的深度與廣度的認識,對學生的學習思路產生了閉塞,學生們缺乏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限制了學生自身的發展,與培養社會性的人才相悖。審計教學必須采用新的模式使得學生獲取基本技能和更好的應變能力和實踐能力。這就使得我們必須加強對審計課程教學進行創新和實踐,不斷的創新和實踐成為了必然的趨勢,不斷改變傳統的觀念制約職業教育的發展,高職教育會計專業的發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高職教育體系也有待完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與教育發展的重要性,改變了傳統觀念對會計專業的偏見。
2、就業發展導向的要求目前的就業壓力大,形勢較為嚴峻,為了學生畢業后能夠順利的走向工作崗位,學校應該承擔起這份責任不斷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實現教學與實踐零距離,教師與學生之間零距離,畢業與上崗零距離,不斷提高學生的就業率讓畢業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最大程度上能使學生在工作崗位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短時間內提升和發展,并且能夠很好的參加工作。
二、審核課程教學的創新與實踐
(一)教學目標的定位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4審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