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人才培育的審計教學拓展
時間:2022-03-05 10:16:05
導語:淺析人才培育的審計教學拓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高玉榮工作單位:山東女子學院
師資隊伍實踐經驗缺乏難以適應培養應用型審計人才能力的需要近年來,審計師資的來源主要是會計學、審計學專業畢業的博士和碩士,大多任課教師是從校門直接走上講臺的,這些審計教師沒有實際的審計工作經驗,只有少數教師是通過會計師事務所或企業會計部門實踐后從事審計實務教學工作崗位的。審計教師實踐經驗的缺乏導致在審計教學中存在“偏重理論教學,脫離實務操作”的情況。這種情況導致教師在上課時只能照本宣科,側重于抽象理論知識的講述,缺少鮮活的實際案例。審計教學枯燥,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欠佳。審計教學缺乏實踐教學環節與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應用型審計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要求他們具備動手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合作精神。目前,多數院校對實踐教學環節認識不足、管理力度不夠,缺乏科學完整的審計實踐教學規劃、管理機制和經驗,缺乏能夠進行實踐教學的優秀師資,大部分高校沒有規范的審計模擬室與審計實踐教學軟件,無法滿足審計實踐教學的需要。同時,由于審計模擬實驗所需資料涉及的知識面廣、時間跨度大、技術性強,要求研發人員不僅要具有相當豐富的會計、審計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還要熟悉電算化會計與計算機審計操作技能。目前高校缺乏這種復合型人才,無法為審計模擬試驗教學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審計實務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實踐性,而課程研究對象復雜,教授對象缺乏實踐經驗。因此,在審計教學過程中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引導學生將所學的各種學科知識綜合運用。案例教學法實施案例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開拓性思維,增強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決策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直接應用于實踐中,增強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使用案例教學法,案例的選擇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注重案例的系統性和適用性。案例討論時,要讓學生成為案例討論的主角,做到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能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學到的知識也最扎實。引導分析案例時,要抓住審計案例和審計方法的契合點,對審計案例進行剝繭抽絲的分析,以培養學生的審計思維。歸納總結課堂案例時,要指出案例分析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指出學生分析評價結論中的優缺點,對于學生新穎意見的獨特之處要給予肯定,同時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促使學生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自覺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重新進行認識,達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的效果。模式化教學模塊化教學是基于能力本位,融知識與能力、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于一體的課程教學與組織、管理形式,學生必須完成每個模塊的課內外學習量(聽課、自學、作業、實驗、設計等)方能獲得相應的學分。在審計教學中,可以把審計課程按照審計業務流程模塊化,按照審計初步業務活動、審計計劃、審計實施、審計完成等幾大模塊來設計課程內容,明確各個模塊的學習要求,學生完成各個模塊的任務后取得相應的學分。這樣學生對于整個審計流程有個整體的把握,而且能夠掌握各個環節的相應知識,通過一定的課程講授和實踐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雙元制教學模式“雙元制”模式,即校企合作模式。在審計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注重學校與企業的密切合作,企業不僅提供場地、設備,而且參與教學、科研和管理?!半p元制”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培訓在企事業單位或會計師事務所和學校同時進行,但以企事業單位或會計師事務所培訓為主;培訓者有兩部分人擔任——實訓教師和理論教師;培訓以業務實踐為主要方式,讓學生在真實的業務環境中鍛煉自己,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職業勝任能力。
“雙元制”模式不僅符合“以學生為本、以能力為本”的教育理念,還能讓學生畢業后盡快適應崗位,勝任工作,實現“零距離”就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審計教學的保障,授課教師的理論功底、實踐能力以及職業的敏感性等都對審計教學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加強審計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審計教師的業務素質。審計教師熟練掌握會計、審計的法律、準則和相關法規,將有關知識融會貫通于審計學各章節的授課中,同時還應該不斷加強學習,掌握審計理論發展前沿,教學內容適時更新,引導學生關注審計理論發展的最新動向。為了提高審計教學效果,審計教師還應當通過不同途徑獲取豐富的會計或審計工作經驗,對審計程序、審計案例駕輕就熟,這樣才能將審計課程講授的具體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總之,審計教師不僅要學習和掌握更為廣博的專業知識和相關基礎知識,還要積極參與審計實踐,如到會計師事務所實踐,參與審計學案例的收集和編導,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能力和科研水平。這樣更有利于實現審計教學的教學互動。教師作為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組織者,應能為學生參與課堂的分析和討論創造出生動的案情和真實的場景,讓其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加強和完善審計教學的實踐環節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職業判斷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審計教學中,應該加強和完善審計實踐環節,將審計理論融于實踐教學中,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審計實踐性教學構建思路包括“課堂實踐環節+校內模擬實驗室+實務專家講座+校外實訓”四個環節。通過這四個環節的實踐教學,使學生了解審計執業的全過程,深化對審計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掌握審計的基本技能,從而具備審計人員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首先,通過課堂案例和仿真習題的訓練,讓學生掌握審計基礎理論知識,其次,構建仿真教學環境,開展審計模擬實訓課程。使學生在校內審計模擬實驗室中系統、全面地掌握審計的基本程序和具體方法,加強學生對審計基本理論的理解、對審計技術的運用及對審計流程的熟悉程度,將審計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綜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必將大大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再次,邀請政府審計機構、企業審計部門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實務工作者來校開展審計專題講座。既有助于增加教師對審計實務的感性認識,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開拓學生視野。最后,加強與職業界的聯系和溝通,創建校外實踐基地。讓學生有機會多渠道、多層次地參與社會實踐,真正投入到企業實際的經濟環境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使其職業判斷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嘗試引入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教學結果的理想評價方式應是對“過程”和“結果”的綜合評價。為適應審計課程的性質及學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基于客觀考核與綜合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效果的目的,審計考試方式應該改變單一的閉卷筆試的考試制度,引入多樣能夠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的考試形式,如預習筆記、讀書筆記、平時作業、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總結、上臺試講、課堂提問等形式。即課程考核成績=預習筆記、讀書筆記及作業評分(20%)+課堂表現(10%)+小組討論及上臺試講(10%)+案例分析及模擬訓練表現(30%)+閉卷考試(30%)。實踐證明,將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表現與課程的考核成績掛鉤,可激勵學生努力地扮演好學習的主角,大大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和積極主動性。
總之,審計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務性都很強的學科,為了適應培養應用型審計人才的需要,審計教學必須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采取各種措施,全面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不斷加強和完善實踐環節,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不斷提高審計教學質量。
- 上一篇:職校審計教學的途徑探析
- 下一篇:學校審計學教學法的改進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