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藝術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5 11:13: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聲樂藝術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聲樂藝術教學

聲樂演唱藝術與聲樂教學改革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文化藝術的發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享受豐富發展資源的同時,我國藝術教育事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聲樂作為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日益發展的教學環境與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會顯得單調死板,無法滿足聲樂教學實踐性與應用性強的內在發展需求,同時也難以促進基礎理論知識認知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群體的共同發展。任艷梅所著的《高校聲樂教學的歌唱技法與歷史變革》一書,在對聲樂教學理論進行敘述的基礎上,從演唱技巧與教學變革兩個方面分別闡述了目前我國高校聲樂教學應改進的內容。作者通過圖文并茂、生動條理的敘述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緊密結合,用專業化的語言以及嚴謹的學術態度為讀者展現了聲樂與聲樂教學的精彩內容,同時為高校聲樂教學改革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強調練聲曲對于系統化聲樂教學體系的重要作用,解答了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解決發聲技巧難題、培養學生興趣等問題,并安排了實訓環節,通過曲譜與文字的結合,強調具體的發聲曲在練習過程中應該注意的點。在第四部分,作者在發聲的基礎上,就腔體共鳴展開論述。如果說發聲就像拍攝了一張圖片,那么共鳴就是在圖片基礎上對圖像進行美化,只有通過共鳴,才能形成通透美妙的歌聲,讓聲音具有穿透力,并產生不同的色彩變化。作者首先對歌唱共鳴系統進行生理基礎的解析以及理論概念的闡述,將共鳴分為頭腔共鳴、口咽腔共鳴、胸腔共鳴、混合共鳴四種類型,并在理論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實踐訓練,強調訓練方法,引入經典實例,例如在講到頭腔共鳴時引入《太湖美》的曲譜。

完成了演唱技巧內容的敘述后,從第五部分開始,作者從整體的聲樂作品入手,解析演唱過程中如何對聲樂作品進行藝術處理。作者就一首聲樂作品進行分析時,首先,從文化背景開始,把握作品特定的文化背景,并表現作品的特色內涵;其次,進行題材與體裁的分析,因為生活的多樣性與藝術家的多重情趣決定了題材的多樣性和廣泛性,因此,不同題材的作品有著不同的藝術特征;再次,進行主題、風格、歌詞與曲式結構的分析,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地表現一首作品最主要的藝術特色。在作品分析的基礎上,作者要求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對作品進行藝術處理,以曲譜為依據和基礎,完成對演唱速度、力度、表情以及音色的處理,并且在演唱過程中注意潤腔與襯詞,做到精雕細琢。在對作品的二度處理中,作者強調了呼吸的運用,并提出了具體的處理方法,通過經典曲譜的展示,用生動的語言進行了闡釋。因為歌曲演唱的處理過程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所以作者在這一章節中采取了大量舉例的方法進行說明。例如,在關于表現手段快慢的處理中,作者列舉了奧芬巴赫的輕歌劇《奧菲歐在地獄中》的音樂被圣•桑用在(下轉封三)上接封二)《動物狂歡節》中的處理手法,說明了歌唱者在表現作品時,可以在作品原有速度的基礎上做適當的調整,以達到更強的表現力。在第六部分,作者回到聲樂教學這一主體,說明在文化多元化以及全球化的今天,我國的聲樂教學應該不斷吸收其他國家的優秀經驗,促進教學改革,使其更加符合中國的教育模式。作者將高校聲樂教學置于一個宏大的背景中,通過對比的方法,回顧了當前高校聲樂教學的不足并提出改革意見。在這一章內容中,作者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思考模式,引入了文化及社會內容,為教學改革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作者看來,文化多元化以及全球化的背景都告訴我們,中國的民族聲樂應該重新進行定位,因為目前的民族聲樂教育體系是建立在西洋美聲唱法的基礎之上的,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建構“和而不同”、多元并存的民族聲樂教學體系。在第七部分的內容中,作者提出了教學變革的具體實施策略,主要包括中國聲樂教學理念的變革、目標、內容體系的建造、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革新以及評價體系的革新等內容。在這一章中,作者用開闊的視野,通過對文學、繪畫、舞蹈等藝術的借鑒,強調我們應該把觀念、思想、意識作為一條主線,貫穿在聲樂基礎理論課教學之中。

在該書中,作者基于聲樂及教學理論,將大而泛化的概念通過自己的理解轉化為具體的內容,并不斷引入經典實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理論知識的理解難度。例如,在歌唱發聲技能的基礎訓練內容中,關于打開喉嚨,作者講到衡量一個歌者的喉嚨是否完全打開的標準,是要看他的喉結是否保持在最下面,用具體的喉結位置作為衡量是否打開喉嚨的標準,這樣就便于讀者或學習者在練習過程中自我檢測。在關于擴展音域的練習內容中,針對這一抽象的概念,作者解釋道:要想訓練出豐滿的高音,需要長期進行正確的發聲練習,要保持喉頭穩定,不要追求音量或撐大喉嚨,而要將聲音集中送入哼鳴的位置點上然后再打開,同時感到高音似乎鉆入頭腔,最高音甚至有沖向頂部、飛出頭外的感覺。作者用送、鉆、沖、飛四個動詞,生動描繪了這一發音過程。同時,這種具體的敘述方式也應用在關于聲樂教學這一部分的內容中,讓作者的整體敘述落在實處,避免了空談的弊端。例如,關于新聲樂教育目標的闡述,作者就從“唱”“表”“講”三個層面具體提出了教學要求。關于教師,作者認為其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演唱技術的多樣化審美、演唱風格的多樣化審美以及演唱形式的多樣化審美,強調多種演唱技術的互相融合與“跨界”,避免單調純粹的藝術形式讓人產生聽覺疲勞。這樣具體的敘述模式填充了作者整體的理論框架,就好像血肉與骨頭的關系,讓整本書的內容都充實豐滿起來,不僅體現了聲樂與教學實用性強的特點,還提升了讀者的閱讀價值。另外,作者在書中關于聲樂教學變革內容的部分舉例,與人們的日常娛樂生活緊密相聯。例如,在講到聲樂演唱技術的多樣化審美時,通過列舉莎拉•布萊曼、譚晶、龔琳娜等歌手,說明“跨界演唱”這種多種演唱技術互相融合的唱法已經日漸成為聲樂技術的審美層面需要突破、傳承和創新的問題,并以“吳碧霞現象”“譚晶現象”作為例證。在作者看來,吳碧霞既能夠把中國傳統聲樂中地道的戲曲、民歌和歌劇歌曲演唱得韻味十足,又能嫻熟地駕馭外國藝術歌曲和歌劇選段的演唱,將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有機地相互借鑒與融合,所以在聲樂演唱中,不存在演唱方法上的絕對不同以及根本性的矛盾沖突,只要有正確科學的訓練方法和路徑,就能夠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下演唱出受中外人民歡迎的歌曲。這樣的舉例拉近了書本內容與讀者生活的距離,不僅體現了作者在敘述過程中的與時俱進,還讓讀者更易于理解。聲樂作為一種專業的藝術種類,對于普通讀者來說,有著晦澀難懂的部分,而作者用一種巧妙的方式,化解了這種閱讀難題,讓書本內容顯得更加生活化。同時,在關于演唱技巧等內容中,又大量運用了演唱實例以及經典曲譜,并引入聲樂術語的內容,平衡了專業化與日常化之間的關系,避免了這本書在降低閱讀理解難度的同時落入俗套的可能。

總體來看,《高校聲樂教學的歌唱技法與歷史變革》這本書將聲樂與聲樂教學相結合,通過對理論基礎知識的介紹以及實例的引用,對歌唱技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對聲樂教學改革進行了完整的論述,并且站在開闊宏觀的敘述視野中,旁征博引,強調聲樂作品分析應該有一定的文化背景,聲樂教學改革也應該汲取優秀的文化內容。這突破了目前我國關于高校聲樂教學的理論研究模式,將一種發展的視野貫穿于全書之中,為讀者帶來更加具有啟示意義以及借鑒意義的閱讀體驗,在目前我國關于高校聲樂教學研究的著述中,以完整全面的內容以及邏輯嚴密的理論框架成為最佳選擇。

作者:王進 單位: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

查看全文

聲樂教學教育藝術

提高聲樂表演藝術,需要研究和涉及的問題很多,如聲樂藝術的基本功與藝術修養問題,中外唱法的結合問題,聲樂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如何保護嗓音問題等。筆者就聲樂表演及教學中出現的諸多問題談幾點淺見。

一、興趣與信任

作為一個聲樂教育工作者,必須使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有興趣,對自己的專業老師信任。愛因斯坦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意義早已被人們所認識。興趣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條件,也是學生在人生旅途中不斷學習進步的動力之所在。對于剛開始接觸聲樂的同學來講,可以利用各種方法讓他了解聲樂藝術的美和雅,進而讓他對此喜歡、著迷,在聲樂學習中永葆興趣。“授學生一瓶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作為一個聲樂教師,必須要有較好的演唱水平,使學生崇拜自己、信任自己,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興趣。教師要盡量給學生一個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使每一個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積極的、活躍的狀態;創設一種能激發學生積極性、創造性的環境,營造一種輕松、活潑的氛圍,指導學生進行豐富思考與釋放。

二、聲樂演唱中的“聲”與“情”的處理

許多學習聲樂的學生及演員,往往只注重技巧和音色的運用。而忽略了在訓練中“情”的運用,以及藝術表現的運用。有許多人,練起聲來呆呆板板,死氣沉沉。練聲只練聲,唱歌只唱歌,毫無激情。聲與情,技與藝,從來都是歌唱藝術中的血肉相連的兩個部分。發聲、咬字、吐詞和內容的表達構成歌唱的整體,又是不可分割的三部分。好的歌唱不僅聲音技巧好,更重要的是表情達意。聲樂不僅僅是聽覺藝術,而是聽覺與視覺結合的藝術。一首好的作品,還要靠好的歌者來表現,才能激發觀眾的強烈共鳴。好的歌唱應當是音色優美悅耳,感情真摯動人,語言形象準確,技法運用自如,形體動作大方,成為多種因素匯集于一體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藝術。就是說,只有聲情并茂、技藝結合,才能使歌唱達到感人的境界,產生極富感染力、沁人肺腑的藝術效果。在聲樂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唱聲”與“唱情”也有不同的看法,這種不同看法的存在,從一定意義上說,也是相互促進、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的過程。所以,在教學工作中,必須堅持技藝結合,聲情并茂、以情帶聲、以聲表情、寓情于聲。因為“聲”是基本功,沒有唱“聲”之功,也無法達到唱“情”的目的,也就沒聲樂藝術,聲與情是相輔相成的。古代唱論(樂府傳聲—曲情)上說“唱曲”之法,不但聲之宜講,而得曲之情猶重。蓋聲者眾曲之所盡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獨異,如果“唱者不得其情”,即聲音絕妙、而與曲詞相背,不但不能動人,反會聽者索然無味。這就是說,只有當歌唱者對歌曲的內容有了認真、正確的理解,同時又注重了歌曲感情的表現,才能使聽眾得到藝術上的享受。這也是“技”與“藝”的關系。精湛的聲音技巧可以促使藝術感染力的產生。沒有“技”,也就無所謂絕妙的“藝”,沒有純熟的聲音技巧,就不可能有完美的藝術表現。對于聲樂工作者來說,“聲”與“情”、“技”與“藝”是完美的藝術結合,也是達到完美藝術表現的目的。筆者就聲樂教學中“聲”與“情”的統一與表演藝術的結合,談幾點感受。

(一)聲樂教學及聲樂訓練中,注重“聲”“情”結合在以往的聲樂教學與訓練中,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即一個好的聲樂演員,既要有美的嗓音,又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就是說還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一定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我們常說的“好的悟性”,往往是只注重聲音的訓練,有些甚至生搬硬套的教學方法,學生很多不能理解怎樣才能唱好一個練聲曲或一首歌曲,缺少啟發式的教學。俗話說,沒有激情的演員不是好演員,那么同樣,沒有激情的教師就是好教師嗎?當然也不是。怎樣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性,全方位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他們內在的感情,這在聲樂教學中至關重要。教學在改革,這種改革當然也包括聲樂教學模式的改革。以前,我們在聲樂教學或訓練中,一般不要求學生帶有感情地去練聲,只是刻意地要求聲音的美,忽略了啟發他們的激情。比如,當學生唱練聲曲,以母音練習時,除了讓他們唱“a”“ei”“i”“o“"u”之外,只是講講聲音的流暢、聲音的位置、氣息如何貫通、口腔如何打開等等。對初學聲樂的人來說,有時候會說的他們一頭霧水,不知所措。這樣長此下去,很多學生便失去了興趣,即使學生堅持下來,會有一些提高,但收效甚微,成效并不顯著。如何通過“聲”與“情”的結合,使在聲樂訓練中的學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基本功,是一個重要問題。有的學生認為,學的就是聲音的美,只要聲音美曲子唱對,詞唱清楚,就認為一首歌曲作品或者一個練聲曲就算完成了,其實并不盡然。比如學生在唱母音練習的時候,有些教師很嚴肅甚至是很威嚴地要求學生,應當這樣,應該那樣,不去從情緒上激發他們如何唱。學生不能理解,板著臉很用心地唱來唱去,仍然完不成學習任務。當學生因為學不會、掌握不了方法而苦惱、感到枯燥的時候,就會喪失學習的信心與興趣。那么,我們作為聲樂教師,為什么不能循循善誘地引導他們呢?你可以告訴他們,就像站在高山上,或海邊,面對浩翰的云海、大海、伸出雙臂,盡情地深呼吸,心情開朗地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中,輕松地歌唱!還可以在普通的母音練習中加入聲母,改為字、詞的練習,通過理解字、詞,注入情感來練習發聲及呼吸方法,要比單一母音練習收效會好得多。除了填詞的發聲練習外,選用一些歌曲片斷作為練習曲。對初學聲樂的初級水平學生,選一些簡單的歌曲片段,如民歌類的“花非花”、“牧羊歌”等,邊練聲邊練咬字,再加上一些對歌曲理解表現手法,以“情”帶“聲”,以“聲”傳“情"的唱會輕松,會比較容易地找到感覺!學習興趣提高了,悟性提高了,那么學習的效果也會隨之明顯提高。

查看全文

民族聲樂教學藝術探索

摘要:民族聲樂藝術扎根于我國民間音樂藝術,不同于民歌、說唱、戲曲的演唱,其“草根性”、“民間性”、“通俗性”等特征,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民族聲樂教學在促進聲樂藝術特色發展、持續創新等方面意義重大。本文以民族聲樂教學為切入點,在分析民族聲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優化民族聲樂教學藝術的有效途徑,旨在說明優化民族聲樂教學的重要性,以期指導教學實踐。

關鍵詞:民族聲樂;教學藝術;問題;優化途徑

新時期時代的巨變,給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帶來了新的氣象。近年來,我國藝術歌曲的興起,促進了聲樂表演藝術的繁榮。民族聲樂是我國各個民族極具特色的音樂演奏,民族聲樂的演唱藝術,力求在保證傳統演唱風格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創作出具有鮮明時代氣息和濃郁民族色彩的作品。聲樂教師作為民族藝術傳承的橋梁,如何提高民族聲樂教學的教學水平,是當前民族聲樂教學關注的焦點問題。因此,探討優化民族聲樂教學藝術的有效途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鑒于此,筆者對民族聲樂的教學藝術進行了相關思考。

一、民族聲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當前,民族聲樂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還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忽視了民族聲樂教學的重要性、民族聲樂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民族聲樂教學的師資力量不足、民族聲樂教學的藝術效果弱化等,其具體內容如下:1.忽視了民族聲樂教學的重要性。民族聲樂教學過程中忽視了民族聲樂教學的重要性是關鍵問題所在。長期以來,高校音樂教學中沒有意識到民族聲樂教學的重要性,往往重視“美聲唱法”而忽視了“民族聲樂”,民族聲樂難以在音樂教學中得到良好的發展,造成了民族聲樂教學滯后,即便想要學好民族聲樂的學生,由于沒有學習民族聲樂的環境,在聲樂課堂上了解到的聲樂知識也寥寥無幾,嚴重制約了民族聲樂的發展,非常不利于培養優秀的聲樂藝術家。2.民族聲樂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民族聲樂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使得民族聲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在當前音樂教學中,受西方思想影響,更多的注重美聲唱法,對民族聲樂課程設置不合理,民族聲樂教學課程所占的比重較小,即便少量安排了民族聲樂教學課程,教師均以枯燥講解和反復訓練為主要教學模式,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容易造成學生對原汁原味的古典民族聲樂藝術興致不高,這都是由于民族聲樂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造成的。3.民族聲樂教學的師資力量不足。民族聲樂教學的師資力量不足使得民族聲樂教學陷入困境。從整體上看,當前民族聲樂教師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很多民族聲樂教師不是專科出身,更加注重“美式唱法”,有些民族聲樂教師是由教“美式唱法”的教師補充的,缺乏專業的民族聲樂教師素養和技能,難以提高學生的民族聲樂水平。此外,教材是民族聲樂教學是基本組成部分,民族聲樂教學的教材不足,現有的教材種類過于單一,都將無法促進民族聲樂教師開展教學工作。4.民族聲樂教學的藝術效果弱化。民族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表現在民族聲樂教學的藝術效果弱化。民族聲樂教學不僅僅是簡單的民族聲樂唱法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對民族聲樂的情感體會和藝術效果。但是當前很多教師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弱化藝術效果的問題,為了民族聲樂教學而教學,只注重民族演唱技巧、發聲方法的練習,由此可見,不利于民族聲樂藝術的長遠健康發展,反而使得民族聲樂教學舉步維艱。因此,探索優化民族聲樂教學藝術的有效途徑勢在必行。

二、優化民族聲樂教學藝術的有效途徑

查看全文

聲樂教學藝術實踐分析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聲樂藝術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大眾視野中,關于聲樂教學的研究不斷充實。《聲樂教學藝術與演唱實踐》一書將聲樂教學的相關理論和教學實踐緊密聯系,深刻闡釋了聲樂藝術教學規律,對聲樂教學內容、方式、技巧進行全面研究,還對一些難度適中的曲目做了具體教學分析,對提高教師聲樂教學藝術和學生演唱實踐具有借鑒意義。《聲樂教學藝術與演唱實踐》一書共有八章。

第一章詳細介紹聲樂藝術的特征、功能和作用,提出現代聲樂教師的基本要求;第二章講述聲樂教學的五個基本原則,分別是德與技相結合的原則,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的原則,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原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以及綜合培養全面發展的原則;第三章對聲樂教學方法進行詳細講解,通過實踐教學展現了六個基本的聲樂教學法,分別是講授法、模仿教學法、比喻教學法、機理教學法、歌曲教學法和語音教學法;第四章闡述了聲樂知識,即聲樂藝術的發展及歌唱的姿勢,聲音的分類及嗓音的保護等;第五章講述聲樂教學的技巧,針對當下常見的錯誤發聲和體態動作進行糾正;第六章講述聲樂作品演唱教學;第七章講述聲樂教學中的發聲訓練;第八章具體講述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教學。該書在聲樂理論和教學實踐結合的基礎上,呈現了一百多首教學曲目,是聲樂教師提升課堂效率的參考書目,也是業余聲樂愛好者的基本讀物。關于聲樂教學,該書提出以下思路。一要正確運用聲樂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聲樂觀念。

《聲樂教學藝術與演唱實踐》一書認為,聲樂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具備專業的演唱能力,而且要引導學生掌握系統的聲樂知識,樹立正確的聲樂觀念。很多學生在演唱訓練中對聲樂認知程度不夠,系統聲樂知識的學習有助于他們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該書對聲樂藝術的特征進行了詳細闡述,解析了聲樂藝術的功能。教師在進行聲樂教學時,應將品德和技能聯合在一起,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培養;要對學生發聲進行校正,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發聲技巧;要用準確精煉的語言把正確的發聲方式教授給學生,引導學生清晰理解發聲的方式,形成敏銳的聽覺,懂得模仿別人的聲音,鍛煉自己敏銳的音樂感。此外,教師可以運用形象化的語言啟發學生,通過比喻、擬人等手法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對枯燥的理論知識產生興趣。二要在聲樂教學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聲樂教學藝術與演唱實踐》一書認為,聲樂學生不僅要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要通過不斷的演唱訓練提升專業素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講授發聲訓練的具體步驟,引導學生掌握要領,學會正確的發聲訓練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女聲真假的混聲練習提升學生的發聲能力。

在歌唱練習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咬字吐字練習,不管是聲母韻母還是音韻都要練習,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此外,該書列舉了一百多首常用的教學曲目,將其教學過程直觀地展現出來,基礎較弱的讀者也可以通過書本傳授的方法,學習基本的演唱技巧,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演唱技巧的學了通過教師的講授,還需要演唱者自己摸索研究,尋找適合自己的風格。

作者:趙爽 單位:玉林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查看全文

演唱藝術聲樂教學思考

一、借鑒跨界的演唱技巧

如果要對一位歌者的演唱水平做出評價,大部分人最先關注的一定是歌者的演唱技巧。從朱逢博的音響資料中,觀眾聽到了她清亮、甜美、自然而不做作的演唱。而蘊藏在甜美、富有表現力歌喉背后的是朱逢博卓越非凡、駕輕就熟的聲樂技巧的運用。的確,良好的聲樂技巧是唱好歌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沒有過硬的演唱技巧,如果不能在聲區間自由轉換,如果沒有對氣息和聲音良好的控制能力,歌者是無法完成音樂所需的表達的。曾有人評價朱逢博的演唱是植根于民族唱法,廣泛吸收西洋美聲、通俗等不同唱法中的聲樂藝術精華運用到自己的演唱中,使聲音充滿表現力。她運用不同的演唱技巧,并智慧地汲取多種唱法和唱腔的精華,按歌曲的風格表現需求,恰到好處地展現聲樂藝術的魅力,這也恰恰是她演唱中最迷人的要素之一。例如在《喜兒哭爹》的演唱中,朱逢博在“霎時間”的“霎”字、“報仇”的“報”字、“逼債”的“債”字等多處運用了民族唱法中的重噴口的技巧來表現撕心裂肺的情緒、突出歌詞中最重要的字眼(譜例1)。歌中還多次運用了“哭腔”“拔氣”等演唱技巧來表現人物內心的仇恨和悲傷。在兒童美術片插曲《滑雪歌》的演唱中,朱逢博則大量地運用了悠長、平穩的氣息支持下的長樂句表現“雪孩子”自由流暢地在雪地里滑雪的情景。這首歌曲中還多次出現了歌詞重復和樂句重復的情況,而每一次的重復朱逢博都會通過對氣息和聲音的控制,對樂句的力度和語氣做出變化,處理得極為細膩。在《那就是我》中,朱逢博也在某些特別的字眼上運用了通俗唱法中氣聲的表達方式,而這一技巧的運用恰恰是全曲的畫龍點睛之筆。在委內瑞拉民歌《平原,我的心》中,朱逢博不僅中為西用地將民歌中的噴口運用于西班牙語的咬字中,吐字清晰,氣息流暢,在結束句的a2中,朱逢博還借鑒了美聲唱法中真假聲無縫銜接的技巧,使得高音飽滿、通透。由此可見,聲樂技巧的掌握及其運用是非常重要的。在聲樂專業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聲樂技巧的訓練,還要盡可能地研究并教授學生跨界的演唱技巧。此外,掌握跨界的演唱技巧對聲樂作品的再創作以及新創作作品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強調技巧為聲樂作品本身服務

嫻熟地掌握聲樂演唱技巧是每一位成功歌者的必備能力。在日常的聲樂專業教學中,歌唱技能技巧理應是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但是,學校要培養的并不是一個只有聲樂技巧的“發聲匠”,而是以培養一個有血有肉有靈有魂的歌者、受大眾喜愛的藝術家為終極目標。對于普通聽眾而言,衡量歌者好壞的標準其實很簡單——唱得是否好聽、動人。因此,如果一味地注重演唱技巧的訓練和練習,不講究音樂與情感的表達,不去思考歌曲的意境和內容,那距離這個培養目標還是很遠的。如何能將歌曲演繹得好聽?在專業教學中應當如何去做?筆者認為,除了之前提及的掌握好聲樂技巧之外,教師還需培養學生的讓聲樂技巧服務于聲樂作品需求的意識,在教學中盡可能兼顧聲樂技巧與音樂表達;要培養歌者對作品再度創作的使命感,也就是歌者運用自身對聲樂作品旋律、歌詞以及對整體作品的感知力、領悟力和創造力,通過聲樂的形式將這些信息傳達出去,并逐步建立自己的風格,提升辨識度。透過朱逢博的音響資料可以發現,無論是民族歌劇、臺灣校園歌曲,還是西洋藝術歌曲、經典電影插曲、地方民歌,朱逢博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藝術處理方式,她的演唱兼容并蓄、親切動聽,直抵人心,為聽眾所接受和喜愛。朱逢博的演唱用現代流行的詞匯來形容可稱為“跨界”,既保留了傳統民族唱法的精華,又借鑒了西洋美聲唱法和民間戲曲的演唱技法。基于這一點,筆者得到了很大的啟發:目前國內的聲樂教學仍然按照民族、美聲、通俗的三種唱法分類為主,作為高校聲樂專業的教師,也常被定義為某種唱法的教師,或許自身也只是特別擅長其中某一種唱法的演唱及教學。高校聲樂專業教師應當兼容并蓄,深入研究、廣泛吸收中西方不同的唱法與唱腔(包括地方戲曲),努力研究這些作品風格及藝術處理,并靈活地運用到教學中,認真思考如何教授、演唱好聲樂藝術作品。同時,高校聲樂專業教師還應當加強自身對中國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的認知與學習。

三、加強對聲樂作品及劇目相關背景知識的教學

反觀歐洲經典聲樂作品及劇目的教學與傳承,除了一代代歌唱家、聲樂教師的口傳心授之外,還離不開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藝術指導和音樂學者的貢獻。在歐洲音樂學院聲樂專業的教學大綱中,除了聲樂教師的獨唱課之外,還會配備至少一位經驗豐富的藝術指導(Coach或Korrepetition),共同指導學生。藝術指導除了要具備優秀的鋼琴演奏技能外,還在語言、背景知識、音樂表達等方面全方位地指導歌者演唱聲樂作品,給予藝術處理的建議。在歌劇院排練中,也會根據劇目的需求匹配相應的擅長于此劇目語種和風格的藝術指導來幫助歌者更好地完成作品的演繹。圖書館中有大量關于作品分析和處理的理論書籍和有聲資料,這些書籍有的是作曲家自己的權威解釋,有的是歌唱家、藝術指導的演繹心得,有的是聲樂教育家、音樂學者的歸納與概括,還有的是音樂評論文集,這些都是學習、傳承聲樂藝術作品和劇目的寶貴資料。筆者認為,音響資料的保存、專業文獻的整理撰寫等做法在中國經典聲樂作品及劇目的傳承上同樣值得借鑒,這對于中國聲樂作品教學而言是很重要的。然而目前,盡管我國的音響資料比較豐富,但是關于中國經典聲樂作品、劇目的作品詮釋,包括介紹作品本身的文獻還是非常匱乏的。例如朱逢博演繹的《白毛女》的權威版本,劇中每個片段的行腔、每個字眼的咬字歸韻、音樂中每個細節細膩精準而動情的處理都值得理論界、聲樂界的專家學者、后輩們研究、學習、推敲、總結。當然,朱逢博的《白毛女》只是中國眾多經典聲樂作品中的一部,像這樣經典的歌曲和劇目還有很多,音樂人任重而道遠。此外,中國的藝術指導也應當加強對中國作品的背景知識、語言正音、音樂風格、藝術處理方面的學習和研究。如今,中國國力日益強盛,國際一線的歌唱家來中國舉辦音樂會經常演唱中國作品,中國優秀作曲家的作品也越來越多地被外國歌唱家所演唱,相信不久的將來,在國際舞臺上也會需要更多優秀的擅長中國作品的藝術指導。

查看全文

聲樂藝術指導在聲樂教學的重要性

大約從19世紀中期開始,大多數演唱需要大量的鋼琴來伴奏,作曲家也通過演唱者和鋼琴伴奏來將其互換了角色,從而達到用鋼琴來帶動演唱者的目的,那時起,鋼琴伴奏也在演唱過程中進一步確立了鋼琴伴奏在演奏時的地位。我國在1999年,第一次提出“鋼琴藝術的指導”,同時我國就開始注意鋼琴伴奏的重要,即使鋼琴伴奏和鋼琴藝術指導在某種意義上是有很大區別的,但二者都具有很強的伴奏水平,后者也更加突出教學能力。

一、聲樂藝術指導在國內外的發展現狀

(一)聲樂藝術指導在我國的發展現狀。中國的聲樂藝術教學成為一個成熟的學科時間很短,大多數高校聲樂藝術的方向是不夠的,實踐表明,目前中國的聲樂藝術教學水平還沒有達到國際平均水平,因為許多人只是藝術方向簡單的鋼琴伴奏,忽略了藝術指導的作用,事實上,從鋼琴伴奏的過程中,在聲樂教學中,教師不注重藝術方向和歌唱技能的有機結合。因此,在我國的藝術教學中,從認識到實際應用,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這一努力并不難。(二)聲樂藝術指導在國外的發展現狀。大多數人認為鋼琴伴奏只是一個專業的名字,他是為歌手的伴奏的,實際上是錯誤的想法,只是說他們沒有認識到藝術的指導,在外國,并存在“伴奏”這一說法,而是指導專業音樂教師的工作。歐洲和美國有近100年的聲樂鋼琴伴奏和聲樂藝術指導的歷史,這些專業幾乎在所有音樂學院都有傳播。

二、聲樂藝術指導的內容

人對藝術的認識和修養,有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所以聲樂在教學的過程中成為很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教”與“學”是我們教學過程中的兩個重點,從而穿于藝術指導(鋼琴伴奏)在我們教學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在他們的歌聲中,人們往往把重點放在音樂和歌唱上,而忽略了伴奏的重要作用。沒有適當的鋼琴伴奏,很難達到和諧。(一)隨堂伴奏。隨堂伴奏指的是老師在講課過程中,用相應的伴奏,進一步達到更好教學方法。在上課時,鋼琴伴奏能夠給大家一種活躍的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二)教授助手。有時人們的語言不能表達自己的意思,只有通過感知和經驗來學習新知識。通過聲樂藝術指導。因此,教師可以,許多“謊言”的困境,讓學生體驗到自由的魅力,并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這樣,聲樂藝術就成為了一位教授的得力助手。聲樂藝術指導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三)藝術指導。藝術的指導會引起一個歌唱者對音樂最真實的體會。我們常說,一個聲樂的表演者如果有一個優秀的藝術指導,他的水平不會低,在追求音樂過程中,會有新的提升。

三、聲樂藝術指導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歌唱審美藝術教學聲樂教育研究

一、歌唱審美藝術的感知以及體現探析

我們每一個人從出生到年老,每時每刻都在接受著音樂對我們的感染以及熏陶,在我們小的時候,對于聲音的感覺多是受到音樂或者父母歌唱的刺激,在這種刺激中,音樂信息的正確傳遞便顯得十分重要了。有一些人在進行歌唱的時候會出現五音不全的情況發生,這并不是因為他們的嗓音而導致的,而是因為在他們小的時候接受到錯誤的音樂認知以及觀念建立,因此從小這一類人沒有形成很好的音樂感知能力,從而使得在后期的音樂實踐中變得更加困難。因此,對于聲樂教育來講,有著很好的聲樂觀念認知以及感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例如,我們在對《我和我的祖國》這一首歌進行歌唱的時候,當它在我們面前進行呈現的時候,這首歌曲采用了抒情和激情相結合的筆調,將優美動人的旋律與樸實真摯的歌詞巧妙結合起來,表達了人們對偉大祖國的衷心依戀和真誠歌頌。

二、聲樂教育能夠起到的美育作用

在聲樂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的美育作用,這種美育作用可以很好地促使學生審美價值觀的培養,也能加強學生對于生命的熱愛和渴望。對于審美來講,這是一種人們對社會實踐的感知,它可以表達為是一種情感的自由,人們在進行審美的過程中,可以體驗到生命的和諧以及自由。在當前高校學生中,我們就應當把自由以及和諧這兩個觀念做為自身的生存意義,從而構建起良好的情感以及意識,這不僅僅可以幫助到學生的道德素質有很好的發展,還能加強學生思想認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開闊自身的事業,塑造良好的品格。在聲樂教學中,音樂作品和歌聲兩者之間存在的差距比較大,在以前沒有特定審美的時代背景中,需要借助審美教育為學生創造出豐富的聲樂背景以及環境。例如,我們在進行合唱《牧歌》這一首歌曲的時候,諸多的學生往往沒有體會過蒙古的生活,因此在對歌曲的藝術表達上有著一些不明確的定位。但是在通過審美教育之后,組織學生觀看一些音像,那么就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幫助他們掌握歌曲的用意以及含義,從而體會到歌曲想要表達的內容,喚醒自身對審美藝術的認知。

三、高校中學生對歌唱審美藝術的不同需求簡單探討

高校聲樂藝術課是一門專業性比較強的課程,其面向的人群比較少,在當前的聲樂藝術學習中,學生學習聲樂的不同層次需求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有一部分學生具備比較好的資質,并且對歌唱藝術也十分追求,但是它們的音樂素質并不是很高,因此,這一類學生往往會參加到一些藝術表現性比較強的活動中。第二,還有一類的學生,他們在小的時候便經歷了相關的音樂培養和訓練,也相應地參加過一些活動,他們是當前聲樂教學的主要對象。

查看全文

藝術職業學院聲樂教學分析

【摘要】目前,許多的藝術職業院校并沒有對自身的發展做出正確的定位,因此,在選擇教學方式上是也缺乏主見,無法做到真正全方位的培養學生的聲樂能力。課題將研究重點放在藝術類職業學院轉變教學理念的必要性以及具體的實施對策上,希望可以為服務于未來藝術職業學院的長遠發展提供積極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聲樂教學;教學理念;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職業學院與普通的學校存在著教學本質上的差距,對于職業院校來說主要指的是,培養一些直接面向未來就業崗位的學生,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畢業后的就職率,大部分職業學校都是以一些專業技能與知識的講授為課堂重點,力求幫助學生在短暫的學習時間內掌握一門真正有用的技術,為面向就業崗位做好充分的準備。因此為了達到這一要求,學校應該更好的針對職業類院校的特殊性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模式與方針政策,對于藝術類院校來說也是如此。因此,學校和教師應該根據藝術職業院校的特殊性針對學生進行教學方式的調整,幫助學生在能夠快速的適應教學節奏的同時掌握真正的聲樂技巧,最終讓學生成功走向就業崗位。

一、藝術職業學院聲樂教學理念轉變的重要性

針對藝術類院校所進行的聲樂教學領域來說,存在著許多需要注意的環節與問題,要想能夠制定出最恰當合適的教學模式,首先要確定的就是一個正確的教學理念,這對于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在一些藝術類職業院校中,聲樂教學是一門針對性以及專業性都非常強的專業領域,這就要求指導教師一定要具有足夠的資質與能力,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聲樂知識,一般來說,學校都會聘請一些履歷豐富并且具有專業聲樂資格證的人作為聲樂教師,這些人為學校組成了一直精銳的聲樂師資團隊,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了技術支持與基礎,盡管如此,由于大部分的職業類院校都還保留著傳統的治學理念,在各個方面的管理上都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這樣來看再好的教師團隊力量都顯得過于單薄,無法幫助學生真正學習到專業的聲樂技能。由于學校止血理念的落后,導致學生無法按照正確的方式開展學習。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對學習產生懈怠心里,對將來的求職之路感到十分渺茫,最終失去斗志,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職業。這些都是現階段藝術職業學院的現狀以及產生的一系列問題。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在如今的藝術職業學院的聲樂教學過程中,必須明確正確的教學理念,才能帶領整個學校團隊都能夠緊密配合,專注于培養學生的聲樂技能水平。具體來說,對于教師而言,應該大膽的創新教學方式,制定適合職業院校學生的針對性教學與訓練。對于學校來說,要對每一位教師在入職前進行嚴格的技能培訓測試以及職業素養測試,以確保師資質量,同時開展一系列特色的課程,培養學生學習聲樂專業的興趣,在教學領域的各個方面貫徹職業化理念,不斷的優化校內基礎設施的建設,最終才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真正的專業技能。

二、藝術職業學院聲樂教學的對策

查看全文

聲樂教學與學生藝術素質培養分析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落實,促使當前職業音樂類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也發生了改變,逐漸將教學目標與中心向培養學生的綜合藝術素質轉移。聲樂教學是培養學生藝術素質的重要途徑,本文主要以學生審美能力、創新思維、藝術表現力、文化修養等綜合藝術素質的強化策略為切入點,淺析職業學校通過聲樂教學培養學生藝術素質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職業學校教育;聲樂教學;藝術素質

聲樂藝術是一種表演藝術,表演者的藝術表現力、演唱技巧對所呈現的藝術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而藝術表現力及演唱能力更多時候則來源于表演者所具備的綜合藝術素質。因此,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新教學標準與目標的提出,各大職業院校音樂專業對學生藝術素質的提升越來越重視,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促進音樂教育越來越完善。

一、試析培養學生藝術素質的意義

“聲樂”是一種表演者傳達內在情感與思想的表演形式,在表演的過程中,表演者表達的是否流暢、情感是否充沛直接影響著表演的效果與感染力。因此整個表演的過程需要表演者具備較強的音樂理解能力與藝術表現力,將表演與情感的表達完美融合,而這與表演者自身的藝術素養息息相關。藝術素養是對表演者各項專業能力、素質的高度概括,藝術素養高的人,能夠將表演作為一種表達內心世界的載體,通過過人的感染力大大削弱藝術表演帶給人們刻意的印象。將演唱技巧與藝術形式完美的融合呈現出自然、完美、富于感染力的藝術表演,使聲樂的表演自然流淌進觀眾的內心,使觀眾能夠更深地體會到表演者內心的情感。也正因為此,當前職業院校的音樂教育較為強調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聲樂表演中經常會涉及到大量需要運用演唱技巧來表演的部分,如果表演者一味的使用技巧進行表達,則會使表演喪失美感,欠缺感染力而淪為一種表演形式,而表演者能夠將技巧融入于作品本身,用心去體會作品中包含的情感與思想,將會使表演更加富有靈魂。職業院校音樂專業藝術素養的培養關乎學生在聲樂表演時情感的表達與藝術表現力,有助于學生快速掌握技巧的同時學會體會作品中的情感。

二、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藝術素質的有效策略

查看全文

藝術職業學院聲樂教學探索

一、良好的示范與模仿,促進聲樂教學

進行聲樂教育時,老師進行演示被看做是最直觀、最有效的教育手法。老師經過給學生演示能夠體會音樂中的情感,可以將音樂中的情緒展示出來。不但能夠將這份音樂情緒帶給學生,熏陶學生,而且讓學生有想要學習的欲望,所以老師演唱音樂被看做直接教育中最有效的表現。在藝術職業學院內的學生具備很高的領悟本領,可以仿照老師在歌唱音樂時的聲音等,因此,老師需要進行教育時運用本身的范唱,使學生可以仔細聆聽、揣摩,讓眼睛看到正確發音等方式。例如,在教歌曲《搖籃曲》(勃拉姆斯曲)時,需要學生掌握音樂中柔和、優美的情緒。因此,老師進行范唱時,需要使用輕聲、柔和的歌聲帶領學生輕聲輕唱,帶上呼吸,打開腔體,熏陶學生,讓學生了解呼吸以及唱歌曲調的方式,同時體會到歌曲柔和、美好的感情,有些可以聯想到孩子在母親懷抱中睡著的美好場面。老師需要注重訓練學生判別聲音的優劣,還要訓練學生感覺自身各個地方之間互相協作的本領。聲樂教育的模仿有老師模仿學生的聲音,還有學生模仿老師的聲音。老師模仿學生有差錯的聲音,可以讓學生找到自身發聲可以改進的地方。老師歌唱時,在學生發聲以及其他方面有著一定的影響,學生會向老師的聲音等方面成長。所以,身為一位及格的聲樂老師需要具有出色的示范本領,這不但可以展示老師喜愛工作的程度以及工作的義務感,還能展示出老師具備工作的水準以及自身的素質。老師能夠出色地示范,不但可以讓學生形成對老師的敬佩以及信賴,而且讓這樣的情緒推動學生學習,主動跟隨老師學習、訓練,能夠達成教育的目標。

二、注重培養良好的情感,來推動聲樂教學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育不應該是強制的,而是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致。”老師需要使用自身的情感來引出學生學習的興致。進行聲樂教育時,每個學生本身具備的條件不同,但是通過訓練是可以提高感情的。訓練感情表現方式時,老師應該指導學生。比如,藝術歌曲《黃河怨》,歌唱者要勾畫出一個失去丈夫、兒子,慘遭日本鬼子蹂躪的婦女,悸痛凄斷的悲緒,欲哭無淚的呻吟,來展示女主人公悲痛無望的內心。老師經過講述這首歌曲內在的情感,讓學生通過聽歌曲內包含的感情,體會到歌曲內強烈的情感,在最后歌唱時,讓學生的聲音響亮有力,把激憤昂揚以及對日本人的氣憤之情表達出來,創造出很強的戲劇成效。把聲音和情感相結合,在表演歌曲時展示出來,這樣使歌唱技巧轉變成歌唱藝術,確定聲樂教育的主旨。通過教育學生體會感情的方式,使學生了解音樂發聲手法以及感情表達,感受到審美的愉悅。因此,音樂審美教學也是感情教學,然而聲樂教育就是經過內心感情的教育,從而達到聲樂中感情教學的目的。

三、在聲樂教學方法上保留和發揚優秀的傳統聲樂

教育方式內的專業小課方式,在聲樂微型集體課以及聲樂示范大課進行針對性地添補。所有聲樂教育不重視專業小課的教育是很難進步的,老師需要對每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教育,這樣可以找到學生的錯誤之處而且指導學生改進。所有想要用全體教育改善問題的教育方法注定是不成功的,因此,職業學院的老師不應該因為學生聲樂基底薄弱,就不注重專業小課,而是更應該重視小課的作用。但是老師需要明白只靠專業小課訓練學生,這樣對訓練體會能力強以及聲樂基底較好的學生能夠行得通,但是相比較聲樂基底不強的學生這樣的訓練是不行的,由于自身難以發現聲樂教育的規律,不會引起這些學生想要學習聲樂的興致,因此可以在進行聲樂教育時,增加聲樂教育的方法,學校可以把聲樂微型集體課程以及示范大課加入教育中,這些課程能夠添補小課教育的缺陷,提升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致,經過溝通學習使學生了解本身的不足,而且在這一基礎上進行改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