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政策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7 18:33:4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社會政策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社會政策論文

社會轉型時期公共政策論文

一、社會轉型時期公共政策價值理念概述

1.公共政策

中西方學者對公共政策內涵的界定有所不同。西方學者把公共政策內涵的界定分為:政治行為型、政治過程型、價值分配型和生態行政型四種。例如:美國學者詹姆斯•安德森認為,“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機關或政府官員制定的政策”。哈羅德•拉斯韋爾與亞伯拉罕•卡普蘭認為,“公共政策就是一種既定的目標、價值與策略的大型計劃。”羅伯特•艾斯頓認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機構和它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我國學者陳振明認為,“公共政策是國家機關、政黨及其他政治團體在特定時期為實現或服務于一定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目標所采取的政治行為或規定的行為準則,它是一系列謀略、法令、措施、辦法、方法、條例等的總稱”。總結并借鑒中西方學者對公共政策含義的界定,本文認為社會轉型時期公共政策是指社會公共權威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根據公眾需要所制定的各項行為準則和行為規范。

2.公共政策價值

在現代社會,政府如果能夠適應社會需要,滿足公共需要,實現公共利益,那就是有價值的,否則,就是無價值的,其存在的合法性就會受到懷疑。因此,“政府為了擺脫合法性危機,在公共事務管理的過程中,會根據不同社會主體多元化的公共需求,進行公共政策制定、執行與評估,促進公共利益實現,以達到各社會主體的利益共享。”基于不同社會主體多元化公共需求的公共政策制定模式,既體現了公共政策的科學價值,又體現了公共政策的民主價值。

3.公共政策價值理念

查看全文

社會保障體系發展政策論文

2000年3月,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在九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就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出了六方面的政策措施。其中,一是要堅持和完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失業保險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條保障線”制度,企業再就業中心要向下崗職工按時足額發放基本生活費,并代他們繳納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金。二是企業和社會籌集不足的部分,財政要予以保證。對確有困難的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中央財政將繼續給予支持。三是各地方務必加強對社會保障資金的監督,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保證專款專用。四是要依法擴大社會保險的覆蓋面和提高保險費征繳率。在城鎮強制推行以養老、失業、醫療為重點的社會保險。五是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預算要適當調整支出結構,增加社會保障支出比例。六是要采取多種措施加快勞動力市場建設,逐步使下崗職工由企業再就業服務中心保障基本生活,轉向享受失業保險,走向勞動力市場就業。

從目前看,2000年及以后一段時間內我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要目標與具體措施將集中于以下若干方面。

(一)實現養老金社會發放。

我國前期在養老保障方面的一項重要改革措施是基本養老保險金由行業統籌全部移交地方管理。在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曾將由企業負責發放的養老金改革為由企業所在的行業統籌。但這種行業自成體系的管理體制,難以實現更大范圍的風險共擔。而且,同一地區同類人員養老保險待遇有高有低,也影響到人們的社會公平預期。從1998年9月起,基本養老保險由行業統籌移交給了地方省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管理。即實行統一的地方統籌。原來實行行業統籌的鐵道、交通、電力、水利、郵電、民航、石油、中建、有色九個行業和銀行的養老保險基金統一實行了地方管理。在地方統籌的基礎上,1999年,我國開始推行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的改革。即將原來通過企業發放的養老金改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直接通過省銀行、郵局等發放到離退休人員手中。這樣做不僅減輕了企業的負擔,還可以使離、退休人員不受企業的一些行為或經濟效益的影響,通過養老金的社會發放來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資料,1999年末時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已達到80%以上的地區有6個:上海市100%,福建省91,4%,山東省89%,陜西省84%,云南省83.6%,重慶市80.8%。在2000年中,退休人員與企業事業單位相脫離、養老金社會化發放以及退休人員由社區管理服務的工作將在全國普遍推開。

(二)強化養老金征管。

2000年全國企業離退休人員將增加200萬人,總數將達3100多萬人,養老金全年支出預計達2000多億元。要保證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需要采取進一步的切實有力措施強化養老基金征繳和開辟新的籌資渠道。對過去屢次發生拖欠的地區、企業應當實施重點監控。因歷史原因拖欠的基本養老金,有關責任機構和企業應盡快補發。在強化養老基金征繳方面,對生產經營正常、能夠正常發放工資的欠費企業,要逐戶追繳欠費;對有資金能力而拒不補繳的單位,應當堅決依靠法律手段征繳。要爭取在2000年末時使全年的養老基金收繳率達到90%以上。

查看全文

剖析我國經濟適用房的社會定位限購政策論文

摘要:經濟適用房制度在實施過程出現了諸多問題,其根源在于目前的制度設計未能以法律形式在物權上明確界定經濟適用房的權利邊界與限制。未來應以立法形式對經濟適用房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四項權能以及經濟適用房在民商事領域中的具體權利邊界與限制予以明確定位,給經濟適用房購買人一個確定的權利預期。而相關制度的設計應考慮其他法律的規定并做到與其他法律規定相互銜接與協調。

關鍵詞:經濟適用房;權利邊界;定位

目前,經濟適用房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與弊端,該制度根本無法解決經濟房的權利定位問題,亦無法做到與其他法律規定的有機銜接。由于目前相關規定未能對經濟房的權利予以準確定位與限制,巨大的利益驅動使經濟適用房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出現權力尋租與黑幕事實上成為不可避免。比較中外相似于我國經濟適用住房制度的法律制度,楊遂全教授認為關鍵是缺少民事基本法的支撐[1]。目前我國各種有關保障性住房的規定,都只是行政法規或規章。。作為一種基本的物權制度,其他國家都有一些立法層次較高的法規調控。我們不能把這種長期的基本類型的物權制度一直置于立法之外。諾斯曾說過“對經濟增長起決定作用的是制度性因素而非技術性因素”[2]。本文認為,當前經濟適用房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出現諸多問題,其根源在于目前的制度設計未能構建經濟房與商品房之間的巨大鴻溝,未以法律形式對經濟適用房的權利屬性及限制予以明確定位。本文試圖通過深入分析,探討我國未來的相關制度設計,以解決經濟適用房的權利定位與限制問題,并力爭做到與其他法律的規定相互銜接與協調。

一、經濟適用房的范圍及其物權化的意義

首先,目前經濟適用房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屢屢出現舞弊與暗箱操作事件,經濟適用房領域成為投機與利益不正當輸送的重災區,經濟適用房制度實施的結果遠未能實現制度設計的初衷。對此有學者提出取消經濟適用房,也有學者提出經濟適用房不修廁所,希望以此來解決經濟適用房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但本文認為,造成當前弊端重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當前的規定側重于公法上的審查與核準,未能在私法上對經濟房的權利予以明確界定與限制。由于現行的制度未能確定經濟適用房的物權邊界,私法上權利的模糊導致了巨大潛在利益的存在。在巨大利益的沖擊下,經濟適用房形式上的層層審查與核準形同虛設。因此,我們只有在物權上明確界定經濟適用房的權利邊界,給房屋購買人一個確定的權利預期,方能物當其用,有效解決當前經濟適用房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腐敗與權力尋租行為。

其次,要界定經濟適用房的權利邊界,則需要厘清經濟適用房的范圍。盡管2007年《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指出,經濟適用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優惠,限定套型面積和銷售價格,按照合理標準建設,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供應,具有保障性質的政策性住房。但在實踐及理論上,對經濟適用房涵蓋的范圍卻并不明確。廣義上的經濟適用房既包括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由政府主導修建的經濟適用房,也包括面向特定對象,單位自建、單位集資建房及住宅合作社建房等。但就現狀而言,目前許多單位自建、單位集資建設的房屋盡管掛著經濟適用房的名義,但建設內容幾乎沒有不超標的,且在分配上往往根據工齡、級別等予以劃定,此類房屋僅體現了福利而絕對未體現保障功能。本文認為,造成目前經濟適用房超標準、超面積建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未對經濟適用房的范圍做出明確界定。要理順目前經濟適用房領域的各種關系,首先應將其范圍嚴格限定在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而由政府主導修建的經濟適用房以及符合《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規定條件面向本單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而由該部分職工集資修建的經濟適用房。除此之外其余各類房屋均應被排除在經濟適用房范圍之外。不符合此類標準的房屋應由其他規范予以規定,而我們應逐步取消沒有法定依據的住房供給,減少住房供給的種類。

查看全文

機關副廳級領導干部職位公選筆試真題

2014浙江省級機關副廳級領導干部職位公選試卷共有視聽問答、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策論題4道題,分值分別為30分、20分、20分、30分,要求3個小時完成。

1、視聽問答題

考生先觀看一段時長15分鐘的視頻短片,內容為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舉措等,要求觀后用300字的篇幅概括短片反映的基本觀點,再結合觀點與報考崗位實際,談談如何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這道題主要是考理論素養和政策水平,測試考生對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的掌握情況以及自己對重大理論問題的‘消化’成果。新東方劉源老師認為,“科學發展觀”問題在類似考試或者公務員錄用考試中都是熱點,尤其是《申論》,在此,劉源提醒各位考生注意。)

2、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擬

考察考生運用平時掌握的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是當前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有的還是真實案例。

查看全文

公務員申論備考五方略

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五策略是針對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考試大綱這一重大變革,要想謀求制勝之道和高分之道,必須準確定位,有針對性、有重點、有方法、有步驟地進行備考。具體來說有以下五點:

1.思維永遠是申論考試第一性的問題,必須高度重視

申論思維有其共性的地方,例如都強調歸納性思維、實踐性思維。但兩類考試有所側重。

綜合類重辯證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辨證思維需要把握三個關鍵詞:一是“兩分法”。二是“結合”。三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辯證法要求絕不能片面、僵化地對待特定事實。要全面地概括材料的內容,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原因和評價問題。要根據問題的特殊性,靈活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尤其不能把“萬能八條”當成不變的教條和現成的答案。

執法類重規律性思維和常規性思維。因此,執法類考生要注重總結公務員在依法行政過程中的套路性和規律性工作方式和方法。例如,要注重解決具體矛盾糾紛的套路:溝通機制—妥協機制—落實機制;組織計劃的基本套路:培訓學習—任務分解—明確分工—組織協調—加強監管(狠抓落實)—總結反饋;事后化解危機的套路:追源頭—溯主體—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分工負責—查漏洞—控制犯罪嫌疑人—徹查失職瀆職行為。

2.閱讀理解題要注意區分

查看全文

0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的特點專家問答

一問:什么是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的《申論》考試科目?

答:《申論》取自于古代漢語,即申述、申辯、論述、論證之意。它是為完善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而新設的一種筆試科目。2014年,國家人事部開始在中央、國家行政機關面向社會公開考試錄用國家公務員筆試戶首次嘗試。通過近兩年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申論》既區別于古代科舉考試中要求就給定的題目論證某項政策或對策。撰寫論文的策論形式,也有別于以往公務員錄用考試中的命題作文形式。《申論》考試的內容、方法及其要達到的測評功能,實際涵蓋了策論和作文這兩種考試形式的基本方面,把閱讀理解和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形式新穎、靈活,能夠更好地測評考生的綜合素質;有效地防止"高分低能''''現象的產生。

二問:《申論》考試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答:《申論》考試的結構比較規范、清晰明確。首先是給定一篇(或一組)1500字的資料,要求應試者在認真閱讀給定資料的基礎上,自命一個題目,緊扣給定資料反映的主要問題,申述、闡明、論證對問題的基本看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一般要求在1200字左右)。

三問:《申論》考試有哪些特點?

答:首先,《申論》考試的背景資料具有普遍性。作為一名合格的公務員,必須對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有所了解,有所認識,有所思考。公務員錄用考試適應對公務員能力和素質的要求,比較注重應試者實際能力的考查,考試內容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對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均有涉及,一般都是社會熱點或者大眾媒體關注的焦點,即背景資料不生僻,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申論》試題表述明確,涉及的內容、觀點和問題對每個考生都很公平,每個考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對背景資料的認識有感而發,即《申論》考試對不同專業的考生都是公平的,具有普遍性。

查看全文

錄用國家公務員考試科目《申論》有關問題問答

問:什么是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的《申論》考試科目?

答:《申論》取自于古代漢語,即申述、申辯、論述、論證之意。它是為完善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而新設的一種筆試科目。2014年,國家人事部開始在中央、國家行政機關面向社會公開考試錄用國家公務員筆試戶首次嘗試。通過近兩年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申論》既區別于古代科舉考試中要求就給定的題目論證某項政策或對策。撰寫論文的策論形式,也有別于以往公務員錄用考試中的命題作文形式。《申論》考試的內容、方法及其要達到的測評功能,實際涵蓋了策論和作文這兩種考試形式的基本方面,把閱讀理解和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形式新穎、靈活,能夠更好地測評考生的綜合素質;有效地防止"高分低能''''現象的產生。

問:《申論》考試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答:《申論》考試的結構比較規范、清晰明確。首先是給定一篇(或一組)1500字的資料,要求應試者在認真閱讀給定資料的基礎上,自命一個題目,緊扣給定資料反映的主要問題,申述、闡明、論證對問題的基本看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一般要求在1200字左右)。

問:《申論》考試有哪些特點?

答:首先,《申論》考試的背景資料具有普遍性。作為一名合格的公務員,必須對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有所了解,有所認識,有所思考。公務員錄用考試適應對公務員能力和素質的要求,比較注重應試者實際能力的考查,考試內容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對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均有涉及,一般都是社會熱點或者大眾媒體關注的焦點,即背景資料不生僻,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申論》試題表述明確,涉及的內容、觀點和問題對每個考生都很公平,每個考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對背景資料的認識有感而發,即《申論》考試對不同專業的考生都是公平的,具有普遍性。

查看全文

電力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改進與創新

摘要:在新經濟形勢下,電力企業要想獲得持續性的發展,就必須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只有如此,才能讓電力企業在遵循客觀變化規律時,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們工作的積極性,有效解決電力企業面臨的相關問題,逐漸實現電力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從改進與創新電力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方面入手,就如何改進與創新電力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電力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改進;創新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思想相互沖擊,人們的思維觀念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電力企業要想在新形勢下,貫徹并且落實好經營管理活動,就必須要以思想政治工作為核心,培養高素質的員工團隊。筆者從幾方面入手,就如何做好電力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進與創新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廣大同行參考借鑒。

1改進與創新電力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在電力企業中,思想政治工作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其中仍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如:在實施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電力企業過于注重形式主義,而對具體的內容予以忽視,過于注重表面功夫,對工作是否能落實不重視,這些問題都導致電力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效率偏低。特別是現如今許多電力企業的員工都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有抵觸心理,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親和力,甚至還會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給受教育者造成一定的心靈創傷。因此,對思想政治工作進行改進與創新尤為重要。電力企業要想切實達到預期的經濟目標,除了要根據社會的實際發展情況對經濟戰略規劃予以調整以外,還要切實貫徹落實好國家的每一項政策發展。前者屬于物質領域上的工作,后者則屬于精神領域上的工作。電力企業要想得以持續發展,必須要讓物質領域工作與精神領域工作完美融合在一起。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恰恰能夠讓物質領域工作與精神領域工作緊密連接在一起,在工作過程中發揮的影響是一種間接式的影響,但可以讓兩個領域的工作向著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努力。應結合社會經濟的發展形勢,緊密圍繞國家相關政策法規,改進與創新電力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促進電力企業可持續發展,有效解決電力企業內部矛盾,這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電力企業立足于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

2改進與創新電力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幾點建議

查看全文

公務員考試申論應試指導

一、什么是申論

申論一詞,取自古代漢語,即申述、申辯、論述、論證之意。從字面的一般意義來講,"申論"一詞,肯定是對材料、事件或問題有所說明、有所申述,并從而發表見解、進行論證的意思。

二、申論考試的由來

我國的考試制度源遠流長,"對策"即是其中之一。"對策"作為一種選拔考試的方法,是西漢初年的產物。漢文帝十五年九月,"詔有司舉賢良文學士",正式頒布了這種選拔辦法:詔命有司、諸侯王、三公、九卿及主郡吏推薦"明于國家之大體、通于人事之終始、及能直言極諫者",讓被薦者把自己的意見"著之于篇",加以密封,由皇帝親自打開,親自考查他們的見解恰當不恰當,透徹不透徹。如確有輔佐之才,就可被朝廷錄用。(見《漢書·晁錯傳》)由于當時沒有紙,被薦者的意見都寫在竹簡上。送交皇上考查的,都是好幾張竹簡穿聯起來的"簡策",所以這種選拔方法又被稱為"策試"。

文帝以后,這種方法有所發展,據《漢書》權威注家顏師古說,漢代實行的"策試"有兩種方式:一種叫"對策",一種叫"射策"。"射策者,謂為難問疑義書之于策,量其大小屬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顯。有欲射者,隨其所取得而釋之,以知優劣。射之,言投射也。對策者,顯問以政事經義,令各對之,而觀其人文辭定高下也。"(見《漢書·蕭望之傳》注)兩種方式的區別,一是密封若干問題,抽簽作答(射策);一是公開提問,當場應對(對策)。漢代有些大臣是通過"射策"選拔上來的,著名的如倪寬、蕭望之等;有的是通過"對策"選拔上來的,名氣最大的是董仲舒。而不論射策還是對策,都是被選拔者根據一定的問題,在簡策上逐條應對,故"策試"也稱"策問"或"對策"。

這類文章,劉勰在《文心雕龍》里專列為一種文體,統稱"對策"。于是"對策"不僅指一種考試選拔方法,也成為特定文體的名稱。這種文體,后代亦稱為"策對"、"策論"。作為一種文體,劉勰這樣概括了它的特點:"使事深于政術,理密于時務;酌三五以熔世,而非迂緩之高談;馭權變以拯俗,而非刻薄之偽論;風恢恢而能遠,流洋洋而不溢。"(《文心雕龍·議對》)譯成現代漢語,這幾句話的意思就是:"對策"要求所論的事理要反映出對政治的深刻理解,要緊密聯系時下重要的事務;要考慮時代的發展,熔鑄出合于當世的見解,而不是脫離時代的高談闊論;要通權達變來挽救世俗的不良風氣,而不是發表刻薄的偽謬之論;文辭要有氣勢,像吹得很遠的勁風,像湯湯流淌的江河,但又毫不過分。(注:"三五",語出《史記·天官書》"為國者必貴三五"。舊注解釋為:三十年一小變,五百年一大變。故這里譯為"考慮時代的發展")"申論"從"對策"中借鑒的,主要便是這兩點。一是用什么來考查,要充分考慮用人的實際需要;二是在寫什么的問題上,大可不必拘泥于現成的文體。"申論"的提出,與這兩點有一定關系。

查看全文

競爭性選拔筆試試題真題解析

一張試卷只有4道題目,能考出“真功夫”嗎?為什么不設置客觀題?針對記者的這些疑問,今天上午,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應記者要求,對競爭性選拔干部筆試試題進行了解析。

“開放式主觀題”做完不難,做好不易

“針對領導干部的考試不同于其他考試,考的主要還是領導干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客觀題在這方面有很大局限性,所以這次干脆取消客觀題,全部采用主觀題,并且是發揮自由度比較大的‘開放式主觀題’。”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解釋道。

以省級機關副廳級領導干部職位的試卷為例,一張試卷共有視聽問答、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策論題4道題,分值分別為30分、20分、20分、30分。“要在3個小時的考試時間里做完這些題目并不難,但是要考出一個好分數并不容易。”

視聽問答題中,考生先觀看一段時長15分鐘的視頻短片,內容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舉措等,然后用300字的篇幅概括短片反映的基本觀點,再結合觀點與報考崗位實際,談談如何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這道題主要是考理論素養和政策水平,測試考生對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的掌握情況以及自己對重大理論問題的‘消化’成果。”

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擬則考察考生運用平時掌握的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些案例都是當前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有的還是真實案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