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2 21:14:5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中國醫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國醫學

《中國醫學裝備》投稿指南

《中國醫學裝備》雜志是由中國醫學裝備協會主管、中國醫學裝備協會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國科學院情報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數據庫(CSTPCD)等國內外期刊數據庫收錄?!吨袊t學裝備》雜志社是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的下屬機構。

1辦刊宗旨

宣傳貫徹黨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及時報道本領域內的重大科技成果與最新進展,傳播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促進我國醫學裝備技術相關學科的發展和學術交流,服務于我國衛生事業進步和醫學科技創新。追蹤醫學裝備發展趨勢,匯聚國際、國內醫學裝備相關領域研究與應用、科技創新、制造工程的學術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研發成果、實驗研究及工程技術等,集成構建學術信息平臺。

2欄目設置

《中國醫學裝備》雜志現開設的主要欄目有:學術論著(生物醫學工程學、技術評估、數字醫學、轉化醫學、實驗科學、管理科學等)、綜述、維修工程及企業風采、專訪、專題及簡訊等。

3來稿要求及注意事項

查看全文

中國醫學教育特色思考

作者:王衛東肖光文謝彥鵬

摘要為適應新形勢對醫學教育的要求,我們需要引進先進的PBL教學模式,但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要求我們去思考如何在中國醫學教育中將PBL教學模式與中國傳統的LBL模式相結合,探索出符合中國特色的PBL教學模式。

關鍵詞PBL醫學教育教學方法

AbstractToadapttothenewsituationofmedicaleducationrequirements,weneedtointroduceadvancedPBLteachingmode,butintheimplementationofalotofquestionsforustothinkabouthowmedicaleducationinChinawillPBLteachingmodeandthetraditionalChineseLBLmodelcombiningexplore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PBLteachingmode.

KeywordsPBLmedicaleducationteachingmethods

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也稱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1],是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HowardBar-rows以信息加工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為基礎,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學習環境中的4大要素,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學創立的教學模式。PBL作為近年來在國際上受到廣泛重視的一種教學模式,強調把學習設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習者合作解決真實性(authentic)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培養自主學習(self-directedlearning)的能力[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加強學生在這幾個方面的能力和素質:①解決問題的技能;②發展高層次的思維能力;③團隊合作能力,包括賞識和包容異類學習同伴的精神;④獲取和評價、傳播信息的能力;⑤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PBL也是與當前所提倡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其教學原則非常吻合的一種教學模式。由于PBL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技能非常有效[3],因此它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PBL不斷得到推廣和發展,已經被應用到許多高等院校的各學科領域。

查看全文

中國醫學史的雙語教學分析論文

【關鍵詞】中國醫學史;雙語教學;教學效果

醫學史是綜合醫學知識和人文知識的交叉學科,對于醫學院校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1];筆者在講授《中國醫學史》的過程中,運用漢、英兩種語言,在教授醫學史知識的同時,給學生們創造學習和使用英語的空間,培養他們使用英、漢雙語思維并根據交際對象和工作環境的需要進行切換的能力,最終具備跨文化交流能力,樹立跨文化意識。通過教學實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雙語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1.1培養學生雙語思維能力

我們開展中國醫學史雙語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更豐富的語言層面上擴大英語實踐的時空,培養英語思維能力,同時使用漢、英兩種語言進行思維,并能夠根據工作環境和交際對象的不同進行語言轉變;因而,筆者在課堂上運用英語、漢語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通過雙語教與學,課下雙語討論、寫文章,進行知識上的交流,使學生們在獲得醫學史知識的過程中,不斷鞏固了英語知識。

1.2激勵學生

查看全文

中國醫學信息系統的發展

【摘要】:進入21世紀,健康與進步使人們更加關注生命科學,關注社會衛生工作狀況,世界各國也都加大了衛生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的投入。我國也加快了醫學信息系統的開發與發展,由初期的探索到現在的初具規模。展望未來,在“以人為本”和“和諧社會”的思想指導下,我國衛生信息系統的建設必將更完善。

【Abstract】:Inthe21stcentury,healthandprogressmadepeoplepaymoreattentiontothelifesciences,andsocialhealthconditions,countriesaroundtheworldhavesteppeduphealthinformationtechnologyandapplicationofinputs.Chinahasalsosteppedupmedicalinformationsystem’sdevelopment.TheDevelopmentfromtheinitialstageofexplorationtothepresentshape.Lookingahead,undertheguidanceof"people-oriented"and"harmonioussociety",thehealthinformationsystemsisboundtoimprove.

【關鍵字】:醫學,數字化,發展方向

【KeyWords】:Medical,Digital,Thedirectionofdevelopment

1、引言:

人類跨入21世紀,社會正在由工業化向信息化過渡,信息化的應用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也使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醫學的信息化建設正是適應時代潮流,促使醫療活動和服務活動從形式到內容上發生結構性的變化,競爭態勢、市場結構、醫療行業結構、醫院結構、業務流程和管理模式等也隨之發生革命性的變革。

查看全文

人稱代詞在中外醫學作者撰寫的英文醫學科研論文前言部分中的使用

ApplicationofpersonalpronounsinintroductionsectionofEnglishmedicalresearcharticles

【Abstract】AIM:ToinvestigateandcontrastthepersonalpronounsusedinintroductionsectionsofEnglishmedicalresearcharticleswrittenbyChinesemedicalwriters(CMWs)andnativeEnglishspeakingmedicalwriters(NMWs).METHODS:Thepersonalpronounsusedin50introductionsectionswrittenbyCMWsand20onesbyNMWswereinvestigatedandcomparedusingESPgenreanalysisandthecontrastiveapproach.RESULTS:ThefirstpersonalpronounswerefoundmainlyusedintheirpluralformsinsubjectivecasesandmorefavorablyusedintheintroductionsectionswrittenbyNMWs(85%)thanthosebyCMWs(54%)(P<0.05).CONCLUSION:ChinesemedicalwritersusesignificantlylessthefirstpersonalpronounsthantheirnativeEnglishspeakingcounterpartswhichmayinsomewayresultfromtheirdifferenceinthoughtpatternandculturetransfer.

【Keywords】English;medicalresearcharticle;introduction;personalpronouns;ESPgenreanalysis;contrastiveanalysis

【摘要】目的:探討和對比人稱代詞在中外醫學作者撰寫的英文醫學研究性論文前言部分中的使用情況.方法:采用ESP體裁分析法以及對比研究法對50篇和20篇分別由中國醫學作者和母語為英語的外國作者所撰寫的英文醫學研究性論文前言部分中的人稱代詞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對比、分析研究.結果:兩個語料庫中英文醫學研究性論文前言部分使用的人稱代詞主要為第一人稱代詞復數主格形式we.英語為母語的外國醫學作者使用第一人稱遠遠高于中國醫學作者具有顯著性差異.結論:中外作者在思維方式、文化和語言的遷移方面存在差異.

【關鍵詞】英文;醫學論文;前言;人稱代詞;ESP體裁分析法;對比研究分析

0引言

查看全文

醫學院校繼續教育工作思考

摘要:本文從醫學院的繼續教育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筆者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對醫學院校的繼續教育工作進行分析思考,并提出相關的建議,希望可以對中國醫學院校的繼續教育工作的開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從而提升醫學院教師再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學院教師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醫學院校;繼續教育工作;分析探討

一、引言

隨著中國醫學水平的不斷發展提高,以及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中國的醫療教育改革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新時展的步伐下,中國的醫學院校教育工作的改革要積極響應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號召,注重對醫學院校教師的再教育工作,深入分析醫學院校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體制,推動醫學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二、中國醫學院教師繼續教育存在的不足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健康問題的逐漸關注,以及國家醫療衛生工作體制的改革,中國醫學院校的招生人數以及辦學規模都逐漸增大,學校師資缺乏現象日益嚴重,教師的工作量逐漸增加,在校教師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對教學目標、課程內容不斷地進行研究學習。教師在工作量巨大的情況下,逐漸失去了對教學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再加上學院的教學內容無法滿足教師開展教育工作的實際需求,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醫學院校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有效開展。[1]從目前中國醫學院校的教師繼續教育開展情況來看,其主要的教育方式為兩種: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學歷教育和開展非學歷教育。對于教師非學歷教育工作的開展主要是為了對教師的職業訓練進行加強,目前中國的非學歷教育一方面是將教師送到國內的高?;蛘邍鈦磉M行專業的教育培養,另一方面是在校內開辦一些專業的輔導培訓班,來為教師提供學習的環境以及資源。這兩種對教師的培訓方式目的性都很明確,但是在實際的工作情況下,還是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教師的學習主動性不高,學習時間受限,使得繼續教育更加傾向于形式化,并沒有發揮出明顯的作用。[2]

查看全文

古代醫藥對外貿易探究

本文作者:王俠工作單位:華廈職業學院

中藥對海外各國醫藥事業的影響

作為承載醫學知識的特殊商品,中藥輸出不僅促進了當地醫藥事業的發展,而且增進了海外各國對中醫藥的認識,也帶動了中國醫學的海外傳播。1.中藥外傳促進了海外醫藥事業的發展。川芎,乃宋代治療頭疼風眩的首選良藥,“今人所用最多,頭面風不可闕也?!边@一單方驗藥受到盛產胡椒的東南亞各地歡迎,“采椒之人為辛氣熏迫,多患頭痛,餌川芎可愈。”因此,地處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蘇吉丹成為中藥川芎的采購大戶,“番商興販,率以二物(即川芎和外用治瘡疥的朱砂)為貨?!保ㄚw汝適原著、夏德與柔克義合注、韓振華翻譯并補注,《諸蕃志注補》卷上“蘇吉丹”,香港:新華彩印出版社,2000:101。)。除供當地需要外,元時還轉銷至印度洋沿岸各胡椒產地。又如砒霜“主諸瘧”,在金雞納霜(奎寧)傳入東方之前,是治療瘧疾的要藥。爪哇島上地處熱帶雨林,瘧疾肆行,因此也需要從中國輸入砒霜(趙汝適,《諸蕃志》卷上“阇婆國”,北京:中華書局,1985:8。)。此外,中國的麝香被認為“對治療頭部各種寒性疾病均有效”而大量輸入到阿拉伯世界(G•費瑯輯注、耿升等譯,《阿拉伯波斯突厥人東方文獻輯注》,北京:中華書局,1989:318。)。中藥外傳對海外人民生活和醫藥事業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2.中藥外傳增進了海外各國對中醫藥的認識。13世紀阿拉伯藥物學家伊本•巴伊塔爾在所著《藥草志》一書中,提到印度有一種叫“合貓里”的植物來自中國,是驅小兒蛔蟲的良藥,“一次打凈,而且不再產生”,這顯然是指我國的使君子。隨著對使君子藥性認識的加深和普及,當地人民爭相引種,以致“普遍種植”。大黃是我國輸往阿拉伯地區的傳統道地藥材,因而阿拉伯醫學家對中國大黃有較全面的了解。在12世紀出版的《大黃考》專著中,伊本•賈米不僅高度評價了中國大黃在“強肝健胃以及促進其它內臟功能”、“治療急性腹瀉、痢疾和慢性發燒”諸方面的醫療功效,而且對中國大黃“最有鎮靜作用、滲透性最強”的醫理也有較為透徹的理解(G•費瑯輯注、耿升等譯,《阿拉伯波斯突厥人東方文獻輯注》,北京:中華書局,1989:296。)。此外,在當時的阿拉伯和波斯語中,有許多藥物被冠以“中國”的名稱,這表明大量輸入這一地區的中國藥物不僅被廣泛地使用于各類疾病治療,而且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對中國醫藥的認識也日益豐富和深化。3.中藥外傳帶動了中國醫學海外傳播。隨著我國與阿拉伯、波斯等國藥物交流的日益頻繁,中國的醫術和醫學理論也開始向這些國家和地區傳播。從11世紀初年由阿拉伯醫學之父伊本•西拿(西歐人稱其為阿維森那)完成的《醫典》里,我們可以看出許多內容來之中國,如糖尿病人之尿必甜、循衣摸床兇象、包括相思脈在內的30余種脈法等診斷方法,用燒灼法治療瘋狗咬傷以及刺絡放血法、吸角法(郁血療法)、竹筒灌腸法等治療技術(廖育群等,中國科學技術史•醫學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463。)。尤令人矚目的是,伊利汗國著名政治家、醫生兼學者拉施德,在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編譯了一部波斯文的中國醫學百科全書,名為《伊利汗的中國科學寶藏》。此書包括四部中國醫藥名著,不僅有《王叔和脈訣》全譯本,而且還分門別類地介紹了有關經絡針灸、本草、疾病病因、病理、防治與養生等方面的內容??v觀全書,舉凡中國的脈學、解剖學、婦科學、藥物學等都有論及(岳家明,中國醫藥在波斯[J],中華醫史雜志,1994,1。),對中醫藥在波斯及西南亞伊斯蘭地區的傳播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鑒于11到13世紀中國醫學在阿拉伯和波斯地區的廣泛流傳,因此有人推斷,中國醫學的“陰陽、五行、郁氣、針灸和脈學”,“其中有部分可能通過阿維森傳到西方?!保ㄞD引自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藥外傳的確帶動了中國醫學向阿拉伯、波斯乃至歐洲等地的廣泛傳播。

進口藥物對中醫藥學發展的貢獻

作為擁有悠久研究歷史和深厚研究基礎的醫學大國,中外藥物交流對我國醫藥學發展的影響更大,主要表現在進口新藥對宋元本草、醫方和劑型方面的發展與變化作出了積極貢獻。1.進口藥物為宋元本草書增添了新品種。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本草書,載有藥物365種。隨著藥物學的發展和國外藥物的進口,唐宋時期我國新藥不斷增多,北宋《開寶本草》收載藥物983種,比唐《新修本草》增添新藥100多種,其中外來進口藥物就有30種之多。1974年泉州灣后渚港出土宋船所載玳瑁、降真香,都是第一次載入本草書。南宋《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更將唐《新修本草》收載外來藥29味的基礎上增至140味,是北宋《開寶本草》的兩倍多(王慧芳,泉州灣出土宋代海船的進口藥物在中國醫藥史上的價值[J],海交史研究,1982,4)。此外,進口藥物也豐富了宋元本草書的記載內容。不僅有北宋蘇頌編寫的《本草圖經》關于進口藥物形態、產地、性味等方面的系統研究,而且宋元醫家對外來藥功效較前人有更深刻的認識:以龍腦香為例,唐《新修本草》曰有治“心腹邪氣,風濕積聚,耳聾,明目,去目赤膚翳”功用(蘇敬等撰、尚志鈞輯校,《唐•新修本草》卷一三“木部•中品•龍腦香”,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338。);宋元醫家進一步發揮,王綸云“能散熱,通利結氣”,寇宗奭曰可“大通利關隔熱塞”,李杲言“龍腦入骨,風病在骨髓者宜用之”等(李時珍,《本草綱目》校點本下冊“龍腦香”條,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66)。2.進口藥物為宋代醫方書增加了新內容。宋代以前,進口藥物在我國醫方中出現的并不多,中外藥物交流對我國醫方書的影響有限。但這種情況在宋生了重大轉變,不僅出現了許多用進口藥物組成的醫方,而且不少還以進口藥物的名稱命名。據統計(吳鴻勇,泉州出土宋海船所載香料藥物考[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83,3。),南宋初年出版的《太平惠民合劑局方》載有醫方788個,用外來香藥者275個,約占總數的35%。其中的蘇合香丸、乳香沒藥丸、玳瑁丸、檀香湯、調中沉香、胡椒湯等就是以進口藥物命名的典型例證。尤值得一提的是,身處販貨流通范圍的南宋福州杰出民間醫學家楊士瀛,在其所著《仁齋直指方論》一書中,男女內外各方采用進口香藥計有數十種,同時徑以進口香藥命名的方劑近20個,除常見的能治療心肺腸胃及婦科兒科十多種疾病的蘇合香丸(含進口香藥十五味)、能治療“五種噎疾、九般心痛”(宋•太平惠民和劑局編,劉景元整理,《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撞氣阿魏圓”,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77。)等癥的撞氣阿魏丸(含進口香藥五味),還有沉香降氣湯、順氣木香散、沉香開膈散、白豆蔻散、木香檳榔丸、琥珀膏、丁香半夏丸、草豆蔻丸、肉豆蔻散、木香化滯湯、大沉香丸、鵬砂散、葫蘆巴丸、乳香膏、琥珀飲、琥珀散等等,對中外藥物科學結合和創新運用上貢獻甚巨。此外,南宋泉州名醫李迅的《集驗背疽方》也大量采木香、沉香、丁香、乳香、沒藥等進口香藥入方(王慧芳,泉州灣出土宋代海船的進口藥物在中國醫藥史上的價值[J],海交史研究,1982,4。),說明伴隨著泉州港中外藥物交流的持久和深化,具有區位優勢的福建地方醫藥學不斷推陳出新,創造性地產生一大批中外藥物結合的新藥品,從而在我國中醫藥發展史上作出了突出貢獻。3.進口藥物擴大了宋代臨床應用。宋代進口的大量藥物,除供“香藥”原料外,多數經醫家研究和應用后,被用作臨床藥物,其中以乳香、玳瑁、沉香和檳榔最具代表性。乳香一藥,宋以前在外科上使用不多。宋代醫家陳自明通過臨床實踐,認識到乳香具有活血、止痛生肌的功效,“凡瘡癆皆因氣滯血凝,宜服香劑。蓋香能行氣通血也。”((宋)陳自明編、(明)薛己校注,《外科精要》,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81。)他在《外科精要》一書中共收醫方63個,其中用乳香的醫方有14個。宋代在臨床使用乳香過程中,常與沒藥同時使用,開創了乳香、沒藥臨床并用的先例。玳瑁作藥用始自宋代的“至寶丹”。宋代醫家用玳瑁和其它藥物組成的醫方,治療“卒中不語”(腦血管意外)和預解痘毒病癥。當時,由玳瑁組成的有名成藥有至寶丹、返魂丹、龍腦丸、玳瑁丸等。沉香一藥,宋代以前多認為沒有藥用價值。宋代開始,認識到沉香具有降氣調中,溫腎助陰的效用。在臨床上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胸腹作痛、氣逆喘促等癥。并且以沉香為主藥,制成了調中沉氣湯、烏沉湯、白沉香散、丁沉煎檳榔以前只臨床應用于殺蟲、行水等方面,宋現它對健脾調中、除煩破結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所以當時研制出檳榔為主藥的檳榔丸、檳榔散等,用以治療心腹脹滿、不能下食等病癥。4.進口藥物促使宋代盛行成藥。我國藥物的劑型,到宋時已發展至20種之多,但始終以湯劑為主,其它劑型較少使用。但這種情況在宋代起了很大的變化,主要劑型已不是湯劑,而是丸、散了。如在政府編撰的《太平惠民合劑局方》一書中,劑型數量有788種,其中丸、散合計515種,約占總數的65%。宋代盛行丸、丹、散、膏,固然與政府推行的市易法和實行藥物專賣有一定關聯,但主要原因在于進口香料藥物普遍含有揮發性物質,一般不宜久煎,煎熬容易破壞其有效成分。因此,丸、散等中成藥在宋代的盛行便理所當然了。

查看全文

研究型醫院科研項目績效建設現況

【摘要】研究型醫院是國家醫療科技創新的主體,如何通過優化管理制度,科學公正地進行科研項目績效評價,發展績效評價結果導向的資金下撥機制,促進科技創新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成為研究型醫院科研項目管理聚焦的關鍵問題。通過對黨中央、國務院2014—2020年度完善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出臺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中國科技統計主要科技指標和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公開數據實證分析,發現目前中國科研績效管理考評維度重數量,輕質量,存在一刀切現象;中國在科研投入和產出排在世界前列,但頂尖成果與美國仍有較大差距。以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管理實踐為例,建議研究型醫院科研項目績效管理的實踐中應該:加強頂層設計,集聚優勢資源;加強科研績效制度建設,強化績效溝通;培養組織型人才,科學管理項目;堅持開放、合作、創新的發展戰略。

【關鍵詞】研究型醫院;科研項目;績效建設

研究型醫院是醫療機構的先行者,是國家醫療創新的主體,不僅要把握國際醫療基礎研究與技術應用的前沿動態,更要以臨床需求為出發點,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并舉,自主培養高端醫學人才,催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進而推動臨床診療的發展[1-3]。目前,我國正處于以科技創新引導經濟增長的新階段,科研投入屢創新高[4]。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加快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管理改革措施,涵蓋了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科研績效管理,項目評價改革意見,擴大科研主體的自主權等方面,這是國家推進科技領域“放管服”[5-9],轉變科技體制機制的重大舉措。在此背景下,研究型醫院如何利用國家巨額的投入,面向國家醫療重大需求,促進重大原創性成果產出,是現階段科研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探索出一條經費投入問責問效,強化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集中資源辦大事的道路,對研究型醫院建設和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完善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是助力研究型醫院發展的迫切需要,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簡稱血研所)隸屬于中國醫學科學院(簡稱醫科院),是中國醫院連續多年血液學領域專科和科技量值均排名第一的國內領頭單位,已擁有包括重點實驗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在內的六大國家級平臺,成為血液學領域的國家級醫學轉化創新基地。本文在分析當前我國科研績效管理現狀,借鑒國外科研績效先進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血研所實踐,為研究型醫院科研績效管理提供參考建議。

一、科研績效管理的現狀

我國目前科研管理突出表現為“兩個不平衡”,可概括為“投入與產出不平衡”和“數量與質量不平衡”,這是國家出臺系列政策,提升科研績效管理的問題根源。

(一)目前我國科研績效管理考評的主要內容

查看全文

醫學倫理學教育現狀分析論文

【關鍵詞】醫學倫理學;教育;現狀;對策

【摘要】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綜合醫學模式的演變,醫療矛盾逐步由“技術型”向“服務型”轉化,許多新的醫學倫理問題應運而生,醫學倫理學越來越受到各國醫學教育界的關注。

【Abstract】Synthesizesthemedicinepatternalongwiththebiomedicinepatterntothebiological-psychology-societytheevolution,themedicalserviceiscontradictorygraduallyby“thetechnology”to“theservice”thetransformation,manynewmedicineethicsquestionarisesatthehistoricmoment,medicineethicsmoreandmorereceivesthevariouscountries’medicineeducationalcirclestheattention.

【Keywords】Medicineethics;Education;Presentsituation;Countermeasure

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綜合醫學模式的演變,醫療矛盾逐步由“技術型”向“服務型”轉化,許多新的醫學倫理問題應運而生,醫學倫理學越來越受到各國醫學教育界的關注。

1醫學倫理學教學現狀

查看全文

中醫醫史文獻研究論文

中醫醫史文獻學科的發展前景日益清晰,主要體現在以中醫各家學說、中國醫學史、醫古文、中醫文獻學為核心的課程分化重組,以中醫醫史文獻教研室與中醫醫史文獻研究所、中醫院校圖書館的機構整合,特別是以中醫醫史文獻學科與計算機信息技術、網絡智能融合為基礎,融匯自然科學、傳統文化、現代文化、人文社科等多學科知識系統、協作系統的形成,將為中醫醫史文獻學科的發展開創嶄新的未來。

課程分化

課程分化主要是《中醫各家學說》、《中國醫學史》、《醫古文》、《中醫文獻學》等課程為核心的分化。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醫史文獻學科《中醫文獻學概論》入選山東省省級精品課程,《中醫藥信息工程學》、《醫學信息學》等6種教材入選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暨新世紀高等醫學院校創新教材[1]。河北醫科大學中醫醫史文獻教研室作為副主編單位的《中外醫學史》(全國中西醫結合專業規劃教材),已在全國醫藥院校中西醫結合專業廣泛應用,還參編了全國規劃教材《實用中醫信息學》,創新教材、精編版教材《中醫各家學說》和《中醫醫案學》,并開設了《中醫信息學與中醫科學數據整理》、《中醫信息學與中醫科學臨床數據整理》、《中醫信息學與中醫期刊數據整理》和《中醫信息學與中醫古文獻整理標引》等選修課。

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醫史文獻學科根據不同的目標群體對課程進行了整合與分流,改革并豐富了醫古文課程,將單一醫古文課程拓展為以醫古文本體課程為核心,以面向七年制、本科生的《古漢語通論》、《中醫古籍訓詁》等拓展型、提高型課程為重點,以面向留學生的《醫古文基礎課》、《中醫漢語》,以及面向本科生的《詩經概要》、《古代文化名著賞析》等外向型、發散性課程為補充,融合古漢語、訓詁、目錄、版本、音韻、中醫文獻等在內的中醫特色系列課程,并編寫、出版了相關講義和教材[2]。

機構整合

機構整合主要是中醫藥院校在中醫醫史文獻相關教研室整合的基礎上,與中醫藥院校相關科研機構、中醫藥院校圖書館、醫史館、博物館的整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