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醫史文獻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28 11:36:00
導語:中醫醫史文獻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醫醫史文獻學科的發展前景日益清晰,主要體現在以中醫各家學說、中國醫學史、醫古文、中醫文獻學為核心的課程分化重組,以中醫醫史文獻教研室與中醫醫史文獻研究所、中醫院校圖書館的機構整合,特別是以中醫醫史文獻學科與計算機信息技術、網絡智能融合為基礎,融匯自然科學、傳統文化、現代文化、人文社科等多學科知識系統、協作系統的形成,將為中醫醫史文獻學科的發展開創嶄新的未來。
課程分化
課程分化主要是《中醫各家學說》、《中國醫學史》、《醫古文》、《中醫文獻學》等課程為核心的分化。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醫史文獻學科《中醫文獻學概論》入選山東省省級精品課程,《中醫藥信息工程學》、《醫學信息學》等6種教材入選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暨新世紀高等醫學院校創新教材[1]。河北醫科大學中醫醫史文獻教研室作為副主編單位的《中外醫學史》(全國中西醫結合專業規劃教材),已在全國醫藥院校中西醫結合專業廣泛應用,還參編了全國規劃教材《實用中醫信息學》,創新教材、精編版教材《中醫各家學說》和《中醫醫案學》,并開設了《中醫信息學與中醫科學數據整理》、《中醫信息學與中醫科學臨床數據整理》、《中醫信息學與中醫期刊數據整理》和《中醫信息學與中醫古文獻整理標引》等選修課。
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醫史文獻學科根據不同的目標群體對課程進行了整合與分流,改革并豐富了醫古文課程,將單一醫古文課程拓展為以醫古文本體課程為核心,以面向七年制、本科生的《古漢語通論》、《中醫古籍訓詁》等拓展型、提高型課程為重點,以面向留學生的《醫古文基礎課》、《中醫漢語》,以及面向本科生的《詩經概要》、《古代文化名著賞析》等外向型、發散性課程為補充,融合古漢語、訓詁、目錄、版本、音韻、中醫文獻等在內的中醫特色系列課程,并編寫、出版了相關講義和教材[2]。
機構整合
機構整合主要是中醫藥院校在中醫醫史文獻相關教研室整合的基礎上,與中醫藥院校相關科研機構、中醫藥院校圖書館、醫史館、博物館的整合。
遼寧中醫藥大學就是以中醫醫史文獻研究所為依托,包括兩個教研室,覆蓋醫古文、中國醫學史、中醫文獻學和中醫各家學說4個三級學科和中醫文獻數字化研究室,構成了體系完整的中醫醫史文獻學科體系,其“中醫文化研究中心”為遼寧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醫史教育博物館”為遼寧省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科普基地[3]。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醫史文獻學科以中國醫學史教研室、各家學說教研室、醫古文教研室(包括中醫文獻信息室)為核心科室,以中醫文獻研究所、中醫藥博物館、校圖書館為依托,并吸收中醫基礎理論、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多個科室以及文獻研究所的教研人員參加,使科研實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4]。
河北醫科大學為增強圖書館的活力,發揮中醫文獻研究所和中醫醫史文獻教研室、醫史館的作用,正在醞釀圖書館、中醫文獻研究所、中醫醫史文獻教研室、醫史館的整合。
學科系統
一是中醫藥院校圖書館、中醫醫史文獻教研室與中醫藥科研院所、圖書報刊出版編輯單位的課題協作、教材編寫協作、文獻整理研究及其中醫醫史文獻學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教育的精品課程協作,特別是全國中醫藥學會中醫醫史文獻分會、中醫名醫學術思想研究分會、中醫藥文化分會、全國醫學會醫學史分會、全國科技史分會醫學史專業委員會之間的緊密協作,將形成中醫醫史文獻學科多行業、多領域、多方位協作系統。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醫史文獻學科成立了學科專業委員會,聘請了全國知名專家為學術顧問,在全國較早運用計算機技術開展中醫藥文獻整理研究,直接參與國家和上海市多項中醫藥數據庫及信息網站的建設[4]。河北醫科大學中醫醫史文獻學科也分別于2002年和2004年參加了全國中醫古文獻知識庫整理標引和國家科技部信息共享網中醫藥科學數據庫的建設。今年還作為全國中醫藥學會中醫名醫學術思想研究分會常務理事單位參與全國古今名醫學術思想研究,主編《燕趙名醫》。
二是中醫醫史文獻多學科知識系統的形成[5]。隨著中醫醫史文獻學科課程整合、學科交叉、知識更新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也給我們提供了跨越發展的機遇,跨越中醫藥學、文史學科、信息學科多個領域的知識系統正在形成。
三是中醫醫史文獻學科與臨床醫學交融系統的形成[6]。中醫醫史文獻學科與臨床醫學交融是時代的需要,學科發展的需要。文獻交流的最高形式是交融,古籍文獻與臨床醫學的交融則是文獻交融的最高形式。中醫醫史文獻學科實踐活動發展的必然,就是中醫醫史文獻學科與臨床醫學的交融。現存數以萬計的中醫古籍蘊涵著千百年醫家醫學思想、論治經驗,期待我們去發掘整理,并向臨床提供具有實用和開拓價值的信息。而且,要與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社會文化形成中醫醫史文獻學科與臨床醫學交融的開放系統。
總之,中醫醫史文獻學科的發展從課程整合到機構整合、系統整合,是中醫醫史文獻學科社會形態發展的必然;從中醫醫史文獻學科交叉復合發展到中醫醫史文獻課程分化重組,中醫醫史文獻學科多行業、多領域、多方位協作系統,多學科知識系統、中醫醫史文獻學科與臨床醫學交融系統的形成,是中醫醫史文獻學科實踐活動發展的必然;從中醫醫史文獻學科知識更新到形成新的學科知識系統,是中醫醫史文獻學科知識形態發展的必然。
摘要:中醫醫史文獻學科的發展有課程分化、機構整合、學科系統三個方面機遇:中醫醫史文獻學科的發展從課程整合到機構整合,是中醫醫史文獻學科社會形態發展的必然;從中醫醫史文獻學科交叉復合發展到中醫醫史文獻課程分化重組,中醫醫史文獻學科多行業、多領域、多方位協作系統的形成,多學科知識系統的形成,中醫醫史文獻學科與臨床醫學交融系統的形成,是中醫醫史文獻學科實踐活動發展的必然;從中醫醫史文獻學科知識更新到形成新的知識系統,是中醫醫史文獻學科知識形態發展的必然。
關鍵詞:中醫醫史文獻學科機遇
【參考文獻】
1袁浩.國家重點學科——中醫醫史文獻學科[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2):封三.
2張亭立,孫文鐘.上海中醫藥大學國家級精品課程醫古文建設縱橫談[J].中醫教育,2008,27(4):20~23.
3劉飛,康健.傳承中醫文獻培養實用人才——發展中的遼寧中醫藥大學中醫醫史文獻研究所[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3):封底.
4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編輯部.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醫史文獻學(上海市重點學科簡介)[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4):封底.
5楊麗娟.淺談中醫醫史文獻學科的研究方向[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8,10(2):10~20.
6郭君雙,楊金萍.關于中醫古籍文獻與臨床醫學的交融[J].中醫文獻雜志,2004,22(1):25~27
- 上一篇: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計劃樣本
- 下一篇:徐經世治療哮喘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