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教育培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9 18:32: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美學教育培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學前兒童人文教育論文
【摘要】人文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對學前兒童一生影響深遠。置于教育史背景下的人文教育內涵豐富,學前兒童人文教育顯得尤為獨特。學前兒童人文精神的內在訴求、構建良性師幼關系的應然需求、人文教育“回歸”趨勢的必然要求促使教育者不得不思索學前領域人文教育的必要性。轉變教育理念,關注幼兒獨特性、加強師資建設,提高教學質量、順應發展趨勢,探索本土特色可作為學前兒童人文教育穩步推進、可供參考的現實路徑。
【關鍵詞】學前兒童;人文教育;必要性;現實路徑
一、教育史背景下的人文教育內涵與學前兒童人文教育
我國“人文”一詞最早出現在《易經•賁卦》彖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睆淖置嫔现v,“人文”即文明,其核心集中體現于人。中國傳統的人文思想孕育在五千年文明長河之中源遠流長。儒家“仁、義、禮、智、信”等蘊含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倫理意識,人文教育重視心智的訓練與情感的熏陶。古希臘社會,人文教育“Liberaleducation”意即“文科教育”,由于“Liberal”詞源“Libber”,意為“自由”,因此人文教育是培養自由人的教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教育涉及人文主義教育,它肯定人性、人的價值。近代的人文教育在與科學教育相互掣肘的過程中推崇人的理性——人的最高價值是理性,教育最高目的是培養和發展人的理性。時至現代,由于教育普及化與科技的迅速發展,人文教育的旨趣已不再是與宗教神、亦或科學對立,其內涵更關注人格的健全發展。張楚廷先生言:“人文教育即人的教育?!盵1]人文教育的本質特征就在于人文性,教育以人為本。那么學前兒童人文教育就是對于幼兒階段的人的教育。我贊成石中英先生“盧梭要求把兒童當做兒童對待的觀點是應該加以檢討的?!盵2]兒童不僅只是個“兒童”,他首先還是個“人”,教育不是強迫兒童放棄其作為人的內在固定性,將其改造成社會大機器上的小零件。然而,學前兒童又不同于成人,歸根結底是兒童擁有獨特的兒童文化,即兒童內隱精神生活和外顯文化生活的集合。另外,學前期是成人期的基礎與準備,擔負著人性啟蒙的重要責任。因此,學前兒童人文教育具有其獨特性與重要價值。學前兒童人文教育給予兒童人文熏陶,重視兒童作為“人”自身的發展,培養他們對自己、他人以及環境的“人文理解”與“人文關懷”,塑造理想人格,促使兒童人性和尊嚴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和實現。
二、學前兒童人文教育必要性分析
1.學前兒童人文精神的內在訴求?;趯θ酥疄椤叭恕钡乃伎伎蓪⑷宋木窠缍椋宏P注人本身,引導人向之所以為“人”追求的一種價值取向。一方面,兒童是個“人”,且心性單純,有作為人的人文訴求。另一方面,兒童精神具有內隱性,不是顯性的物質載體,需要人文教育為幼兒人文精神訴求提供必要的平臺。具體表現有:一、人文追求的自由性滿足幼兒游戲精神訴求。人文追求的自由性體現了活動動機源于個體內部的需要,是自發自愿而非外部力量的強制。“自由與游戲顯然是一對雙生姊妹”[3],兒童以“游戲人”的姿態在游戲2017年第24期論壇•交流中詮釋著周圍的世界,通過人文追求的自由性得以滿足與表達。二、人文知識的隱喻性滿足幼兒精神潛意識化訴求。人文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人與人之間靈魂的對話,直觸個體最自然、最本源、最感性的心靈深處?!翱梢哉f,兒童原發性的生命特征決定了其精神世界與生俱來地攜帶著潛意識?!盵4]幼兒自然而鮮明的潛意識化特征賦予其巨大的隱喻心理潛能。三、人文理解的性情化滿足幼兒精神詩性化訴求。人文理解的性情化充滿了個體豐富的情感體驗,兒童“在觀察外界事物時,設身處在事物的境地,把原來沒有生命的東西看成有生命的東西,仿佛它也有感覺、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動?!盵5]兒童這種泛靈化的精神傾向會使其將自我生命意志投注于周圍世界,人文理解的性情化特征引領兒童體會到世界的靈動與美感。2.構建良性師幼關系的應然需求。良好的師幼關系源自于較好的師幼互動,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在教學活動、人際交往等過程中肯定幼兒人性與價值,尊重兒童地位以及應有的權益與需要,從而在雙方互動過程中引發其認知、情感上的共鳴,這是學前教育內涵式發展下幼兒園一日生活順利進行、教學質量提升的核心需求,集中體現了學前領域的人文關懷。但從我國現階段師幼互動形式來看,正規的集體作業活動中仍然存在著教育要求一刀切,忽視不同幼兒身心需要的差異性、評價體制上過于單一等問題。在成人功利化知識觀及其狹隘教學意志的控制下,雖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表面上秩序井然實則導致了幼兒成長過程中人文精神的失落,師幼關系的惡化。3.人文教育“回歸”趨勢下的必然要求。人文教育“回歸”絕非偶然。隨著世界工業文明的迅速發展和擴張,“技術中心主義”思想悄然統治著人類,某種程度上人變成機器與技術的附庸,人自身的發展逐漸被人們忽視和淡漠,人文教育遭遇尷尬境地?!皟和幕C在為技術理性所控制的現代社會中愈益明顯”[6]現代媒介傳遞的淺薄、庸俗化信息大大降低了兒童接受人文熏陶的可能性,兒童功利化傾向愈發嚴重。誠然,學前人文教育的缺失并非我國教育界特有的現象,但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多元文化的融合,世界范圍內人文教育的“回歸”趨勢已引起一些發達國家或地區的重視。美國人文學科促進會曾發表《挽救我們的精神遺產——高等教育人文學科報告書》,震憾美國高等教育界,在一定程度上波及到學前領域。我國臺灣地區近年來大力推進兒童讀經教育,給予幼兒人文關懷。這些國家和地區或多或少進行了學前領域教育改革,探索人文教育途徑,增設有關的活動課程,培養具有人文情懷的幼兒教師等。
美術教育教學體系反思與重構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人們的目光不再僅僅的局限于成績上,藝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藝術給人們的生活添加了多樣的色彩,傳統的美術教育也已經不再適應當今社會教育的發展,美術教育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的進步與發展,社會發展促進美術教育的發展,對傳統的美術教育體系進行反思與重構。本文首先講述了傳統美學教育的多重困境,最后講述了美學教育體系的重構策略,以此來供相關人士的參考與交流。
關鍵詞:新時期;美學教育體系;困境;重構策略
當今的美術教育體系變成了單一的,呆滯的美術體系,不利于中國美術的進一步創造發展,不利于中國文化的發展,美術在中國的生活中占據著極大的地位,美術的存在為中國填上了美好的顏色,提高了中國的文化創造能力,緩解了當今美術的困境,重新激起了中國美術的活力,促進了美術教育體系的改革及中國美術的發展。
一、中國美術教育體系所面臨的多重困境
(一)因襲舊制,把守單一體系。中國的美術的歷史源頭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古代,中國古代為中國現代美術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美術素材,雖然我國的美術歷史源遠流長,但是中國美術的發展不是連續的,是有斷層的。在中國的歷史中,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大組成部分,在戰爭期間,中國的美術素材獲得了嚴重的損失,不利于現代美術的發展,戰爭的存在不僅僅減緩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腳步,同時也減緩了中國美術的發展,但是地域的不同產生了多樣的美術風格,導致美術格局的變化與影響。在古代,中國各項行業的發展主要是在政府的控制下進行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美術教育形成了傳統僵化的美術教育體系,在中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對于美術教育沒有形成新的發展體系,依然使用的是傳統的美術教育體系,美術教育體系進入了僵化時期,在現代的美術中,主要注重的是一種繪畫模式與風格,在教學的內容上主要是對西方寫實主義和素描的教導,西方的寫實主義主要是針對具體的事物,是對事物的具體描繪,學生與教師之間圍繞事物的描繪進行具體的繪畫,對于學生的想象力具有一定的阻礙,不利于中國想象力繪畫的發展,學生在進行繪畫的過程中,主要是采用對于線條進行描繪,西方的繪畫嚴重影響了中國現代的美術的發展,人們更加注重的是實物的描繪,人們的繪畫技巧得到了同質化,不利于美術的創造性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的不斷開放,不僅僅給中國的美術發展帶來了發展的機會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在這個挑戰的過程中,中國美術逐步趨向于外國的寫實主義,現如今的中國美術不再具有一定的活力,中國的美術教育體系進入了單一化的階段,不利于中國美術的發展[1]。(二)囿于體制,拒絕兼容并蓄。中國現代的美術體系教育進入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境界,中國的美術自視清高,不僅僅堅守單一的教學體系同時還不與時俱進,排斥新的潮流發展,盡管我國的藝術發展進入到了一個包容的階段,吸收外國的藝術思想,在不同的地區舉辦美術展覽,但是中國的美術依然處于局部局限的狀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外來文化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各種新的思想開始被人們所接納,各種創造思想成為人們在進行美術創造中的靈感,在美術體制下,相關的美術教育在不同的地區進行美術教育交流,開辦美術展覽,吸引人們的到來,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填上了鮮明的色彩,美術的存在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活躍了中國現如今的藝術市場,但是在中國美術體系之外的美術繁華帶來的不僅僅是藝術的滲透,更重要的是中國體制的挑戰,中國美術教育的體制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在這種固定的美術教育模式中,不利于中國美術的藝術發展,不利于中國美術教育在現如今社會的實踐,在藝術方面的分化同時也加大了中國美術教育體制改革的難度,中國所接受的西方寫實主義的影響,中國的美術接受了不同觀念的影響,但是接受不同的觀念導致中國美術僅僅注重美術繪畫中的技巧,不注重美術的創造性,制約了中國美術的進一步發展,中國美術教育體制不僅僅被原有的體制模式給局限住,而且不隨著時代的發展進行改革,不利于中國美術的穩健發展,不利于中國美術體制的更新,導致中國美術的發展落后于外國美術的發展[2]。(三)急功近利,壓制個性與創新。在中國美術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快速追求美術創造速度,不注重質量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原有教育體制的弊端,在中國傳統的教育中,高考是中國學子改善人生命運的主要通道,但是高考可以說是萬人一起過獨木橋,為了學生能夠謀求一個很好的未來,幫助學生進入大學,許多的培訓機構相繼出現,藝術生是進入大學的另一重要渠道,對于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來說,進行藝術培訓能夠增大自身進學的籌碼,對于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來說,接受藝術培訓可以幫助學生在自主招生的過程中獲得優勢,片面的追求升學率成為中國當今教育的主要現象,片面追求升學率不利于中國教育的發展,不利于學生的全方面成長,導致中國美術藝術的進一步發展,中國美術市場進入到了一個火爆的階段,相關的美術教育培訓機構為了快速的提高學生的美術藝術能力,經過長時間不斷的發展,相關的機構創造出一套快速培訓的方案,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提高自身的美術藝術能力,幫助學生在藝術考試中展現出超乎自身的能力,但是在這種培訓教育機制下,學生的美術創造能力被限制,不利于中國美術的創造性發展,不利于重新激發中國美術的創造力。美術培訓成為一種獲利的工具,大大的局限住了中國美術的進一步發展,重利的美術教育模式給人們營造出中國美術繁華的假象,導致中國美術教育體制不能得到有效的更新,不利于中國美術教育體制的多元化發展[3]。
二、中國美術教育體制的重構策略
鄉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治理研究
內容摘要:鄉村教育事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點。文章通過對肇慶鄉村中小學的實地調研,總結當前鄉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實困境以及在音樂教學的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理念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更新教學理念、教學內容的設置注重傳統音樂文化和本土音樂文化的傳承、提高鄉村中小學學生的核心音樂素養、培養青少年學生具有堅定的文化自信的建議,同時建議在鄉村中小學生構建虛擬的中國作品音樂欣賞資料庫、以多媒體智慧平臺的有效利用提升鄉村中小學音樂教學水平,助力幫扶肇慶鄉村中小學音樂教育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中學音樂教育;治理研究
鄉村中小學音樂教育也是弘揚鄉村現代文明、傳承鄉村文化的推動力。鄉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承擔的不僅是育人的社會責任,更重要的是在鄉村文化的浸潤中,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音樂文化環境,賦予鄉村振興新時代的精神力量。本文充分借鑒學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圍繞音樂教育中“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順應新時代音樂美育課程的改革與發展需要,著力培養提高鄉村中小學生的音樂素養。針對肇慶鄉村中小學音樂教育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筆者進行深入的調研與經驗總結,剖析鄉村振興助力城鄉教育一體化的路徑與對策,以期突破鄉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局限性。以下是筆者對肇慶鄉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系列問題的綜合研究。
一、鄉村振興戰略下肇慶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實困境
本文以鄉村振興戰略背景為出發點,結合我國教育政策,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音樂課程為改革方向,以肇慶懷集縣第二中學、冷坑中學等6所鄉村中小學為研究對象,深入研究肇慶鄉村中小學音樂教育面臨的現實困境。
(一)鄉村中小學音樂課課程比例失衡
輔導員團隊建設與思政教育成效
進人新世紀,我國開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進人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當今世界和當今中國在經濟、政治和文化等諸多方面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國際上,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滲透、相互激蕩。在國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和逐步完善,使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高校管理體制的改革,也給學生的思想認識帶來重要影響,加之我國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逐步進人大眾化的新階段,不可否認的實事是:當今大學生無論是思想觀念、文化素質,還是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青年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任務將更加繁重、工作將更加艱苦。新時期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和解決的新間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包含許多方面,根據思想政治工作對象的不同來劃分,主要包括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工作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其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
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必須全面認識當代青年大學生的特點。隨著學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生構成成分多樣化,學生成長背景多樣化,組織形式多樣化。從生理心理特點上觀察,當代大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情感與理智的矛盾、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閉鎖心理與交往需要的矛盾、強烈的性意識與婚戀觀缺欠的矛盾等心理矛盾,并且存在心理成熟期后移、心理矛盾增多、心理壓力加大、心理問題增多的特點。從思想行為上的表現為:思想活動影響因素的多樣性,思想關注點的寬域性、分散性和思想文化需求的表層性,價值取向的多元性和實現性,思想行為的反哺性增強等等特點。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除了上述普遍特點外,他(她)們與普通高等學校的學生相比也存在差異,如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有初中人學的五年一貫制學生,年齡偏小;在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習有失落感等實際情況。針對以上特點,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有專職的政工干部外,還必須建設一支具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政治堅定,業務過硬,專兼結合,以專為主,人員相對穩定,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在第一線工作的輔導員(班主任)隊伍,是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效的重要舉措。
一、建設一支精干穩定的專職輔導員(班主任)隊伍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前提
目前普遍認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做,教育效果不明顯,高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如此。分析原因,除學生因素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人員不穩定變動大,目標任務不明確,工作熱情不高、主動性不強等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筆者在湖北省高校學生政工干部研修班學習中調查發現,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在第一線做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輔導員(班主任)隊伍中,專職輔導員(班主任)只占21.3%,其中外聘的下崗內退人員就占13,4%,絕大多數是兼職,即使是校內兼職輔導員(班主任),很多都不是自己心甘情愿的、主動要求去做的工作,而是學校的政策規定不得以而為之,一般做輔導員工作三年左右,更不愿意長期做輔導員工作。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專職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于被教育的對象一青年學生,一定要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與普通高等學校的學生相比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文化功底相對較薄,對政治、時事的關心相對不夠,組織觀念、紀律觀念相對較弱,學習的自覺性相對較差,五年一貫制的學生年齡相對較小等等特點,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根據高職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目前,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以管為主,輔導員(班主任)的工作任務主要是組織紀律、日常生活、學習等日常具體事務性管理。在管理中必須投人較多的人力,花費大量的精力才能保證學校正常的學習、生活秩序。從我院的實踐表明,實行專職輔導員以前,學生上課的出勤率經常是不到50%,40多名學生的班級甚至常常只有七八人上課,學生抽煙、酗酒當時緒,小打小鬧天天有,打架斗毆時有發生。自從2003年9月實行專職輔導員后,學生上課的出勤率基本上都保持在95%以上,學習時間抓緊了,學生打架鬧事的明顯減少了,校紀校風明顯好轉。調查中還發現,實行專職輔導員(班主任)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普遍認為學校學生的紀律有明顯的改觀,即使是外聘下崗內退人員為專職輔導員(班主任)的學校,也普遍感覺實行專職輔導員(班主任)后,學校學生管理職能部門能從繁多的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且學生的精神面貌、學校的校紀校風煥然一新。
實行專職輔導員(班主任)制度后,克服了兼職輔導員(班主任)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職時間短,人員不穩定變動大,目的不明確,工作目標難以確定等缺點。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兼職輔導員(班主任)基本是以專任教師為主,部分管理人員參與。專任教師首先是自己的教學任務重,無法顧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二,很多專任教師兼職輔導員(班主任)工作并不是自己主動要求的,而是學校規定不干輔導員(班主任)工作不能晉升職稱。因而在工作中只能是應付,起維持會長的作用,維持學生班級不出事或少出事,學生出現各種違紀行為后,常常是借口自己的教學工作忙,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全推給學工處(部)等學生管理職能部門,更談不上去研究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方法。學校實行專職輔導員(班主任)制度,輔導員(班主任)的工作重點就是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使學生在成才之前先成人。輔導員(班主任)的工作目標明確了,工作責任心明顯增強,工作熱情明顯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顯著提高。由于編制的限制,學校專職負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書記、副書記等人員不可能很多,根據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特點,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是由輔導員(班主任)去完成。因此,專職輔導員(班主任)是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要將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納人學院整體建設規劃中,要像重視專業學科建設那樣重視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建議教育主管部門進行辦學水平評估時,也應將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像專業學科建設那樣納人辦學水平評估的范疇。
二、加強輔導員(班主任)隊伍的教育培訓,提高輔導員(班主任)素質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有力保證
我國兒童鋼琴教學的現狀及發展
一、我國兒童鋼琴教學的現狀
(一)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之后,國內出現了“學琴熱”這一社會現象,兒童青少年也逐漸成為了鋼琴教學的參與主體。兒童學琴的好處在于,兒童的學習能力和樂感都優于成人,適應能力較快,學習效率高。以兒童為主體的鋼琴教學新天地,為國內的鋼琴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促進我國鋼琴音樂教育的蓬勃發展。物質文化的豐富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推廣,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學習鋼琴,從近年來逐年翻翻的鋼琴考級人數就會看出國內鋼琴教育發展的形式。在數量龐大的鋼琴學習隊伍中,兒童青少年是主體,也是最為活躍的因素。兒童學琴逐漸演變成一種社會現象,隨著學琴兒童數量的不斷增加,各類藝術培訓學校、鋼琴培訓班、琴行生意火爆。從事兒童鋼琴教學的教師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兒童學琴的教材也多以考級曲目為主。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多圍繞著考級曲目展開,兒童很少能夠接觸到其他的曲目。兒童鋼琴教學的考級化發展,讓其無法避免的打上了應試教育的烙印,而忽略了鋼琴的實際應用能力以及兒童審美趣味的培養。越來越多的兒童將學琴視為一種負擔,一切的學習活動也都以考級為目的,最終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與培養兒童審美意識的初衷相悖。
(二)兒童鋼琴教學的內涵
兒童鋼琴教學的內涵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兒童的鋼琴學習,一方面是指鋼琴教學針對學琴兒童而開展的教學活動。根據我國的相關法律,0~18歲屬于兒童。在通常意義下,兒童是指學齡前開始到學齡晚期的(4~18歲)的孩子。
(三)鋼琴教學的重要意義
高職鋼琴教學法課程建設研究
摘要:鋼琴教學法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越來越受重視。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高職鋼琴專業的畢業生開辦琴行和藝術培訓中心的比例逐年上升,而原有的鋼琴教學法的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課程目標、評價標準和人才培養模式已遠遠不能匹配崗位所需的特殊能力和職業素養要求。因此,鋼琴教學法的社會學研究勢在必行,它將對社會鋼琴教育行業特別是獨立鋼琴工作室的創建起到規范和指導作用。
關鍵詞:高職;鋼琴教學法;課程建設;新思路
1鋼琴教學法學科體系轉型新思路
1.1構建崗位型課程體系。即“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基礎課程+職業特色課程”,其目的是將專業教育與職業教育雙軌并行,把職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其中,專業核心課程包括鋼琴演奏技法、鋼琴教材教法,專業基礎課程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美學、中西哲學,職業特色課程包括少兒鋼琴教學法、成人實用鋼琴教學法、琴行運營及管理。鑒于鋼琴教學法學科具有綜合性、跨學科、實踐性的特點,因此需要將其貫穿高職三年的教育。一年級開設專業核心課程,二年級學習專業基礎課程,三年級上學期開設職業特色課程,這一時期的學習內容更具針對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未來的職業喜好選擇相應的單門課程。1.2開創職業特色課程。將琴行運營與管理首次納入鋼琴教學法學科體系,其課程內容涵蓋教育培訓機構申請流程及辦學條件、琴行的組織架構和各部門的職責、學費調價與管理、人才的聘用、團隊的組建與培養、琴行的品牌管理及市場營銷、教學體系的搭建、師資管理、樂器銷售、招生策略、琴行法律及風險防控。職業特色課程人才培養目標是不僅能從事教學,更具有管理運營能力的琴行或藝術學校的中高層管理者。1.3設立“1+X”考證制度。“1+X”即“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其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分為兩類,即鋼琴教學技能等級證書(含初級、中級、高級)與管理技能等級資格證書(含初級、中級、高級)。鋼琴教學技能證書獲得者應具有鋼琴教學能力(50%)和演奏能力(50%),管理技能等級證書獲得者需具備管理能力(70%)、鋼琴演奏能力(15%)和鋼琴教學能力(15%)。在校期間,預計90%的學生將通過初級或中級技能的考核,10%未取得技能證書的學生允許復讀一年再考,畢業后繼續教育合格者可授予中級或高級技能等級資格。
2教學模式新思路
2.1推進靈巧教育。積極推進靈巧教育,使教育規格從低維度轉向高緯度。針對不同層面、不同需求的學生進行“浸潤式”施教,深入探索靈巧教育的培養模式。依據不同性格、不同氣質、不同演奏水平的學生,進行多元化、差異化培養,如開設“教學班”“總裁班”“實驗班”等特色小班,實行小班制的管理模式。在教學方式上,可采取翻轉課堂、微格教學、混合式教學,使教育更精準,更貼合學生的個體發展特征,幫助其建立職業規劃,盡早明確職業方向,明晰職業風險,有初步勝任崗位的能力,縮短人才培養周期。實施動態化人才培養機制和個性化人才培養教育,逐步推進學分制與績點制。2.2綜合性的實訓方式。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相結合。校外實訓,即安排學生調查當地藝術培訓機構,采訪當地的鋼琴教學機構,比較這些機構的經營和管理方式并撰寫調研報告。校內實訓,即在創業導師團隊的指導下,開辦校內鋼琴教學法實訓班,并積極吸引企業與社會力量參與。2.3推進網絡學習空間建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整體推進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全面實現“一人一空間”。開發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加大慕課、微課建設。引導學生主動應用,實現學習應用常態化;組織教師創新應用,實現教學應用常態化。2.4健全崗位繼續教育當今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很快,畢業生進入崗位后會出現知識淘汰、技能欠缺的現象,那么再培訓、再教育的成本無疑會落在工作單位身上,增加了藝術培訓機構或學校的負擔。因此,為了適應崗位需求,建立健全完善的鋼琴教學法學科的終身學習體系極有必要,它能為鋼琴教育和管理人才提供足夠的知識源泉,使其隨時可以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打通學院教育、職業教育、崗位再教育的鴻溝,完成從初級鋼琴教育者到高級鋼琴教育與管理者的轉變。
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實踐探析
摘要:人文素質是公民的基本的素質之一,公民的人文素質狀況對社會的發展以及文明程度有重要的影響。師范生作為未來的人民教師,其所具備的人文素質水平將直接影響到基礎教育的質量。文章提出發掘和利用專業課中蘊含的豐富人文資源,在物理教學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實現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的融合,從而達到全方位、全過程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師范生;人文素質;實踐探析
人文素質是公民的基本的素質之一,公民的人文素質狀況對社會的發展以及文明程度有重要的影響。教師的人文素質關系到師德的養成,決定了他在教學工作中能否體現人文關懷精神,善待學生,引導學生在身心等方面健康發展。在我們的身邊,常常會聽到某孩子由于受到教師的言語不當而討厭學習的事例,也會在媒體上看到某些師德敗壞的教師傷害學生的典型案例報道。從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教師隊伍的人文素質有待提高。讓人文精神欠缺的人做了教師,將不利于祖國的下一代人才的培養。因此,培養師范生的人文素質有重要意義。由于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使得高職院校生源質量不高,文化素質偏低。而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卻是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如何在短短的三年內顯著提高這部分學生的素質,這是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1-7]。高職高專院校也意識到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性,除了開設一定比例的人文素質課程外,還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這些措施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具有積極作用。但是這些活動的開展卻絕大部分是由公共課教師和輔導員等從事學生工作的教師完成,專業課教師的參與度往往不高。而學生在校期間所受專業教育的時間最長,與專業教師的接觸最多,如何發揮這部分教師的作用,提高學生人文素質,這就需要專業課教師挖掘專業課中的人文資源,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形成專業課程教師和人文課程教師共同體,達到全方位、全過程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目的。
一、人文素質教育
人文素質是人基本的素質之一,它包括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兩個方面,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識的內化和升華。而人文素質教育是指受教育者通過人文知識的學習,良好人文環境的熏陶,以及實踐內化,最終形成優秀的人格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公民良好的人文素質是通過人文素質教育達成的,除了家庭的熏陶外,學校實施的人文素質教育在公民人文素質的養成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人文素質是教師職業素質中最重要的素質
我國地方傳媒教育研究論文
關鍵詞:香港傳媒教育
當今世界的年輕人與地球村連接的管道可謂豐富多樣,年輕人用在與傳媒互動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英國的一項調查顯示青少年每日與傳媒接觸的時間達5小時左右(Livingstone&Bovill,1999);美國的研究者也有類似的發現(McBrien,1999)。Livingstone和Bovill在2001年的一項針對十二個國家的研究中發現這些國家年輕人日常生活的意義和實踐都受到傳媒的深刻影響。加拿大教師聯盟的一項名為“孩子們看傳媒”的研究對近六千名3至10年級的兒童和青少年進行了調查,發現75%的年輕人一項主要的娛樂活動是看電視,60%的3至8年級的男孩幾乎每天都玩電子游戲,33%的三年級女孩每日都玩互動游戲,49%的七至十年級學生使用線上通訊軟體(Filion,2003)。據一期聚焦于技術對下一代影響的《新聞周刊》報導,一項世界范圍內的調查顯示年輕人大部分的休閑時間都用在與媒體的接觸之中。
在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1998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大多數受訪者認為電視是一個綜合性的媒體,具有娛樂性,資訊性,教育性,可信性,并深受年輕人的喜愛(Leung,1999,p.7)。年輕人平均每個平日有3.9個小時的休閑時間,大多數都用在看電視上。近來,互聯網的吸引力也逐漸顯現,年輕人越來越多地利用網路進行交流,娛樂,和資訊獲取。
由于大眾傳媒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它對學生們思考世界的方式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傳媒教育這門新課程開始受到了推崇。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已成功實施了傳媒教育(Bazalgetteetal.,1990),有些國家將其劃入普及教育的范圍,開設單獨的傳媒教育課或將其實施于整個課程中。在亞洲,傳媒教育的接受度已有所提高,尤其在香港已有越來越多的學校以校園廣播站和電視臺的形式來開展傳媒教育的課外活動。
教育改革中的傳媒教育
在過去十年間,教育改革成為了世界范圍內的大趨勢。這些改革和資訊和媒體技術在學校中的廣泛應用一道,大力推動了香港傳媒教育的發展。
醫藥類校園管控中的美育探索
作者:董曉曦董蓓蕾單位:中國藥科大學廣西師范大學
通過這種情感的體驗來升華他們的理性認識,使得他們的情操得到陶冶,品質得到提升,這也是培養醫藥類院校學生良好的醫德的重要途徑。在醫藥類院校學生管理中踐行美育教育也是可以為以后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奠定基礎。醫學院校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就是救死扶傷,因此這就要求醫藥類院校學生必須要有著非常細膩的情感,尤其是要有一顆愛心。其實美育的本質就是一種愛的教育,通過美育能培養學生自愛和愛他人的這種高尚情感,這種情感也是一種進步人生的品質表現,并且這種愛的情感教育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構建起人與人之間或者人與天地萬物之間的一種和諧境界。這也有利于培養醫藥類學生的樂觀、進取和豁達的個性,這能為醫藥類院校學生畢業后在臨床工作中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系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醫藥類院校學生管理中踐行美育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心和同情心。醫藥類院校學生畢業后從事的是治病救人的工作,面對患者的生死疾苦必須要有愛心和同情心。而學校通過美育可以有效培養審美主體同審美對象之間的情感,培養學生同情心、仁愛之心及高度負責的高貴品質,最終達到一種醫生應該具備的愛人、愛己和愛社會的“博愛”境界,這個也應該是醫藥類院校學生對自我人格素質一種的最高追求。
醫藥類院校要積極轉變思想觀念,高度重視對醫藥類院校學生美育工作的開展當前醫藥類院校學生管理實踐中從學校領導到普通的教師都對美育的重要性的認識存在不足,有部分管理者及教師想當然地認為美育就是學習藝術,就是吹拉彈唱,對學生管理起不到什么有效的作用,這種理念和思想嚴重影響到了醫藥類院校人才的培養質量和素質。為此,醫藥類院校首先要統一認識,加強領導,要認識到美育是當前深化醫藥類院校教育改革的必要途徑,同時加大美育的宣傳力度,努力營造一種全校齊抓共管的美育氛圍。其次,醫藥類院校的學生管理人員是美育工作的策劃者和實施者,他們必須要對美育工作要有一個清醒和完整的認識。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明確美育在學生管理中的地位,才能認真組織各種類型的豐富藝術活動來踐行美育,從而為醫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條件。最后,醫藥類院校要積極構建和完善美育工作機制,有條件的學??梢栽囂叫猿闪⒂蓪W校領導全面負責的美育工作小組或者專門的美育教研組,對全校的美育教學和活動的開展提供指導,以便能保障美育工作的順利開展。總而言之,醫藥類院校只有提高了認識,真正在理念上重視了美育教育才能更好地踐行美育教育。醫藥類院校要在遵循美育的基本規律基礎上將美育教育滲透到醫藥類院校學生管理的全過程醫學類院校通常都是非常重視專業的醫學知識的學習,甚至學生的管理也是圍繞這個學習中心去做,這樣學生雖然是掌握了比較專業的醫學知識,但是卻很容易導致醫學類的學生缺乏愛心、責任心及創新能力等方面的教育。醫藥類院校的學生管理中其實時刻都是蘊含著諸多的美育因素的,因此必須要充分利用好這些因素,要運用好美的基本理論,要在遵循美育的基本規律的基礎上不斷拓寬美育的各種踐行路徑,并且要將各種實施路徑滲透到醫藥類院校學生管理的全過程中,要努力將美育同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相互滲透配合,在學生的日常管理中實現美育的目的,這樣可以真正營造出一種良好的育人環境,促進醫學院類學生的思想建設健康蓬勃發展,從而能真正擔當起社會賦予醫學類院校學生的使命。依托各類載體實施美育教育,尤其是要將美育融入到醫藥類院校學生所學習的各專業課教學中現在的很多醫藥類院校的學生對美育的認識都比較膚淺,比如看影視作品只是看故事的情節,聽音樂只聽流行歌曲,對周圍的事物只是看表象。針對這種情況,醫藥類院校非常有必要通過拓寬和創新美育載體來實施美育教育,比如可以請專業老師進行文學知識方面的講座,可以請專門的化妝師來舉辦化妝知識方面的講座,可以請知名的音樂作曲家來舉辦音樂欣賞方面的講座,甚至還可以結合發生在學生身邊的諸多事來展開藝術美的教育,以便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另外,醫學類院校的學生管理中滲透美育的重要一環就是在其他專業學科的教學中根據授課內容引入美育教育,尤其是對于護理類專業的學生,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美學的角度去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這樣不但能拓寬學生的學習思路,掌握牢固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還可以體驗到審美愉悅。為此,醫學類院校必須要改變過去傳統的授課模式,要將以人為中心的現代醫學服務的理念融入到專業課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善待學生,構建積極健康的師生之間關系。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情景進行教學,營造一種非常和諧的人文環境,用自己的真情引導學生都能進入角色,培養學生一切為了患者著想的心靈美,讓學生在自己的角色中感悟到醫生職業的人格美,這樣不但能使得學生學得輕松愉悅,而且還可以在教與學的互動中實現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教學目的。
構建一支有著較高審美素養的從事醫藥類院校學生管理的教師隊伍醫學院校中的從事學生管理的教師隊伍是實施美育教育的主要策劃者和實施者,所以這些教師的審美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了美育教育的效果。這就要求醫學類院校從事學生管理的教師的行為和言行一定要體現出自身的素質美,比如勤奮好學,嚴于律己,學生管理方法科學,行為規范及舉止優雅等,教師的這些美的素質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對學生產生影響。基于此,為了構建一支有著較高審美素養的從事醫藥類院校學生管理的教師隊伍,醫學類院校要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對教師進行培訓。比如有條件的醫學類院??梢詮膶徝赖慕嵌葘處熯M行專業的禮儀教育,培養教師的良好的職業風范,從而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禮儀的教育培訓中,教會教師將美學知識都能應用到自己的具體的工作實踐中,比如用端莊優雅的社交禮儀來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用自身自然大方的服飾禮儀來規范學生的著裝美,用符合儀態美的公共場所禮儀及家庭禮儀來培養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及尊老愛幼的良好品質。這樣一來不但是對教師有個素質上的提升,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將大大提高醫藥類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從而培養醫藥類院校學生必須要具備的良好的職業風范和品質。醫藥類院校要積極組織和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創建適宜開展美育教育的優雅的校園環境首先,美育教育的重要載體就是各種豐富的藝術活動,因為藝術活動不單單是傳授一些藝術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在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的同時幫助大學生具備豐富的人文精神,還能幫助學生提高自我審美欣賞和體悟。所以醫藥類院校在學生管理中就要結合大學生的身心及專業性質,鼓勵學生從自己的愛好出發成立文學社、書畫社、樂隊及舞蹈隊等藝術社團,同時學校要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比如舉辦文化活動周、文化藝術節及各種專場音樂會等,這樣不但可以使大學生都能將自己的審美愛好和特長充分發揮出來,而且還能讓學生在藝術活動中得到藝術與美的熏陶。其次,醫藥類院校還要高度重視校園環境對學生的潛移默化影響,積極創建適宜開展美育教育的優雅的校園環境,方便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促進其生理和心理的和諧健康發展。為此,醫學類院校的校園中的建筑物盡量根據其特有的功能來設計建筑群的外部輪廓、色彩搭配及造型,讓整個校園環境顯示出安靜、整齊和諧,但是又不失莊嚴、厚重和深邃等特點,這樣可以以校園特有的青春蓬勃的美的感染力來給學生心靈以美的享受,最終發揮好校園環境對醫藥類院校大學生的美育教育作用。
數字信息技術與歷史文化村鎮探析
摘要:為加強對歷史文化村鎮的保護,優化保護工作流程,從可視化的特點及信息傳遞的便利性兩方面介紹了數字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根據具體的村鎮保護工作情況,擬定了數字信息技術的應用方案。應加強信息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構建互動交流的網絡平臺。提出了應用數字信息技術應注意的問題。應規范基本的工作流程,優化人才的教育培訓環節,提升村鎮保護人員的專業工作能力及工作素質。
關鍵詞:數字信息技術;歷史文化村鎮;保護工作
歷史文化村鎮指的是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的、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鎮和村。這些村鎮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傳統物質文化及非物質文化,對新時代的文化建設工作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國家需要開展對村鎮的保護工作。
1數字信息技術在歷史文化村鎮保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我國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逐漸突顯出來,受到了歷史文化村鎮保護工作人員的重視。目前,我國各個地區的村鎮保護工作已經開始向智能化方向發展。1.1可視化的特點。在實際展開歷史文化村鎮保護工作時,應用數字信息技術可以構建地理信息系統,將村鎮的基礎布局情況記錄在網絡平臺上。了解各個鄉道的分布特點,明確新時代保護工作的側重點。同時,保護工作不僅是對原有的建筑物和綠化景觀進行維修及養護工作,還需要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翻新建設。需要完善鄉鎮的基礎設施,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并合理融入現代化審美元素的建筑設施,實現傳統建筑文化與現代建筑文化的融合發展。想要在不破壞道路原有布局情況的基礎上,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就需要意識到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1.2信息傳遞的便利性。應用數字信息技術可以構建網絡交流渠道,方便各個地區之間對歷史文化村鎮保護工作進行溝通交流,從中科學分析新時代保護工作的難點。然后,積極結合實際情況,借鑒其他地區的工作技巧,研究相應的解決方案,推動我國文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還可以建立網絡工作平臺,將保護工作的完成情況記錄在網絡平臺上,利用網絡技術對受眾群體進行宣傳教育,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參與歷史文化村鎮的保護工作,避免由于人為因素造成文化遺產被破壞。
2應用數字信息技術開展歷史文化村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