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教學中詞句訓練策略論文

時間:2022-09-09 05:21:00

導語:語文閱讀教學中詞句訓練策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閱讀教學中詞句訓練策略論文

詞是語言的基本單位,句是語言表達的基本形式,是詞和句組成了一篇篇的小學語文教材,抓好詞句教學是閱讀教學的根本。以詞句訓練為核心,可以帶動學生對字、詞、句、段、篇的知識以及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學習和訓練。

那么,怎樣進行詞句訓練呢?我們探討了如下幾種方式:

一、結合語言環境進行詞句訓練詞句如果離開了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則很難弄清它的準確含義,在閱讀教學中,就要聯系它所在的語言環境,進行一番挖掘、體味和揣摩。

如《我的戰友》中有這樣兩句話:“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熄滅。”“從發起沖鋒到戰斗結束才20分鐘。”兩句話中都有一個“才”,這兩個“才”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樣呢?第一個“才”是講作者看到被烈火灼燒時心情的焦慮、痛苦,因而他覺得半個小時的時間過得太漫長了,這個“才”表示時間長;第二個“才”是講戰士們在精神的鼓舞下,懷著為戰友報仇的滿腔怒火,沖向敵軍陣地,迅速地全殲敵人,表示了結束戰斗時間之短。同一個“才”,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表示的時間長短不同,這是因為作者的心境不同,感情不同。鞏固課上,我們又指導學生用“才”的這兩種不同用法各造一個句子,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才”的理解,體會到用詞造句的妙處,增強了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

二、運用比較法進行詞句訓練有比較才有鑒別,在比較中理解詞句無疑是一種好的方法。

如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一自然段時,有這么一句話:“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滿了整間屋子。”在指導理解時,我抓住了一個“堆”字,“堆”是什么意思?學生心里明白但嘴里說不出。我們便問學生,把“堆”換成“擺”行不行,學生思考后說不行,并體會到“擺”是一個挨一個地放,而“堆”不僅有擺的意思,而且是一層撂在另一層上面,說明了數量之多。這么多的花圈又說明了什么?說明送花圈的人多。送花圈的人多又說明了什么?說明魯迅先生得到了許多人的愛戴。通過這樣一個“堆”的挖掘,帶起了學生對整句話的理解,由對這一句話的理解,體會到了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無比愛戴和深切懷念的感情,實現了從詞到句到文到感情的理解流程。

三、運用填充式進行詞句訓練句中有主干詞語,修飾語、限制語、補充語等是對主干詞語的說明、限制、修飾和補充,使句子意思表達得更加生動、準確、鮮明。

因此,運用填充式訓練方法讓學生填寫修飾語、限制語、補充語并加以體會,是理解句子的一種好方法。

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你從這句話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學生思考、討論:“滿頭白發”說明老奶奶年紀已經很大,白發蒼蒼,老態龍鐘;“背靠著一棵洋槐樹”說明她體力已經不支,快站不住了,但背靠洋槐樹也要站著,不肯蹲下去稍歇一會兒;“焦急”是指她急切盼望快點見到總理的靈車;“耐心”是指她不管等多久也要見到總理靈車的決心。她對總理那無限的愛戴和懷念之情活脫脫地從文中透出來,以致使閱讀對象——小學生內心充滿無比的激動。

四、運用直觀手段進行詞句訓練課文中有些語句比較抽象,很難被學生理解,教師就要運用一些直觀形象的手段,或實物演示,或出示掛圖、投影,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生動的形象,從而達到理解。

如《趙州橋》最后一段:“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里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多美的語句,可在學生的心中,卻很難清晰地想象出它們的樣子。這時,我出示投影片,當那些千姿百態的龍的形象活靈活現地映入學生的目光中時,課文中的句子不再只是些呆板的文字,而是變成了一個個躍躍欲試的生命,抽象的句子變成了學生心中那充滿生機的形象。句子理解了,同時也啟迪和感染了學生的心靈。閱讀中的詞句訓練落到了實處,理解達到了融會貫通的境界。公務員之家

五、運用句式變化進行詞句訓練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這正是祖國語言文字豐富多彩的表現,潛入其中細加體會,是吸收祖國語言營養的好方法。

如《養花》一課中有句話:“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許多學生讀后對這個反問句的正面意思說不出來,我引導學生將這句話改成陳述句:“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就是真理。”這樣,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然后,我又引導學生通過認識兩種句式的聯系與區別,明白了這兩種句式都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反問句表達的語氣和感情更強烈些,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反問句與陳述句的改寫訓練。

六、運用遷移規律,將書面語言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小學閱讀教學要通過詞、句、段、篇的教學和朗讀、默讀、復述、背誦的訓練,使學生掌握學過的常用詞語,理解句子的意思。”

學生學習理解詞句并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而是要通過對詞和句的學習來豐富學生自己的語言,實現知識與語言的遷移過程。

1.重視讀的訓練“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古語點出了讀的重要性。反復誦讀,可以使學生從讀中體會詞句的意思與感情;反復誦讀,文中詞句爛熟于胸,到用時方能左右逢源。讀的形式各種各樣,如默讀,小聲讀,齊讀,分角色讀等,特別重要的是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訓練,多少感情、語氣都在那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朗朗讀書聲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達到背誦,語言倉庫的積蓄就會逐漸增多。因此在詞句訓練過程中要重視讀的訓練,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多讀、多思、多記,將文中優美的詞句轉化為自己的內部語言,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為他們的寫作打下了基矗。

2.重視學生說的訓練要訓練學生說出對詞、句的理解,對內容的理解,對感情的理解。凡是“說”,就要通過大腦運用思維組織語言,這是內部語言訓練;凡是“說”,就想說好,口頭語言的準確性、條理性、連貫性、概括性、生動性水平都會逐步得到提高,這是外部語言訓練。讀熟了的文,用自己的口說出來,那是復述,復述是創造性的運用語言的過程。通過復述,加強了語言的再創造性訓練,促進了學生把消極詞匯轉化為積極詞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多說。通過回答問題、小聲說、同桌說、班內討論、復述等多種形式的說的訓練,加強學生語言的組織能力,使語言規范、條理。課文中的詞句由書面語言文字轉化為信息符號儲存于學生的大腦中,并進而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實質性地掌握這一門工具。

總之,詞句訓練是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落實到閱讀教學活動中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