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儲蓄銀行發展出路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09 05:21:00
導語:郵政儲蓄銀行發展出路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介紹了郵政儲蓄銀行的發展歷史,結合銀行業發展前景及郵政儲蓄銀行自身特點,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發展進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郵政儲蓄銀行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關鍵詞:儲蓄銀行;現狀;前景;發展;戰略
2007年3月20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立儀式在北京舉行。郵政儲蓄銀行的成立,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諸多挑戰,如何把握機遇順利完成從只存不貸的儲蓄機構向商業銀行的轉型。這就要求郵政儲蓄銀行要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準確進行市場定位及發展戰略思考。
1郵政儲蓄銀行的發展歷史
郵政儲蓄銀行是由原來的郵政儲蓄變身而來,期間經歷了一段很長的發展歷程。回顧郵政儲蓄銀行的歷史,梳理其一路走來的發展脈絡,可分為以下五個階段。第一階段(1898.1.22—1949.10.31):成立郵政儲金匯業局,開辦匯兌業務及郵政儲金業務。第二階段(1949.11.1—1953.8.31):撤銷郵政儲金匯業局,在中國人民銀行統一指導下由郵政系統接管并受人行委托辦理個人儲蓄、匯兌業務。第三階段(1949,9.1—1986.3.31):1953年9月1日,郵政停辦儲蓄業務。第四階段(1986.4.1—2006.12.31):全面開辦郵政儲蓄業務,由代辦轉為自辦,經批準,著手準備郵政儲蓄銀行籌建事宜。前四個階段取得諸多成果:業務經營范圍不斷擴大;系統改造工程取得多項突破;業務發展規模已位居全國第五位;經營模式由代辦轉為自辦;適時調整經營戰略,逐步向商業銀行轉型。第五階段(2006.12.31至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立,郵政儲蓄進入了商業銀行發展階段。
郵政儲蓄銀行的成立,是我國郵政體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重大階段性成果,也是在國家金融監管部門的指導下,金融體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項重要成就。2008年7月,郵政儲蓄銀行在全國的36家一級分行、312家二級分行、20089家支行已全部掛牌成立。
截至2008年8月末,郵政儲蓄存款余額為19820億元,是中國第五大存款機構,郵政綠卡發卡量達2億張。成為中國第三大發卡銀行機構。
2008年,郵政儲蓄信息系統實現了公司業務與個人儲蓄業務、外幣系統與本幣個人儲蓄業務系統、匯兌系統與公司業務系統的互通,實現了儲蓄統一版本的再次升級,實現了儲蓄歷史數據系統上線及物理大集中,為向功能全面的商業銀行轉型奠定了良好的信息技術基礎。
由郵政儲蓄銀行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郵政儲蓄銀行是一家極具成長潛力的銀行,在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經營模式、產品開發、風險控制能力等方面都在不斷發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郵政儲蓄銀行的信息化建設,目前郵政儲蓄銀行已建成全國最大的個人金融交易網絡。形成全國網點面最廣、交易額最高、交易質量最好的個人金融服務網絡優勢。
2郵政儲蓄銀行的現狀分析
2.1郵政儲蓄銀行的優勢
2.1.1渠道優勢
郵政儲蓄銀行擁有得天獨厚的網絡優勢,目前,提供郵政儲蓄服務的營業網點有3.6萬個,提供匯兌服務的營業網點有4.5萬個,其中兩萬個網點可以辦理國際匯款業務。巨大的網絡遍布全國,溝通城鄉。其中有近60%的儲蓄網點和近70%的匯兌網點分布在農村地區,成為溝通城鄉居民個人結算的主渠道。通過大規模的信息化建設,建成了我國覆蓋城鄉網點面最廣、交易量最多的個人金融計算機網絡系統。真正實現了“綠卡在手,走遍神州”。
2.1.2資產優勢
新組建的郵政儲蓄銀行,其郵政儲蓄存款余額約占全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總額的十分之一,并且沒有不良資產,為全面拓展商業銀行資產類業務打下良好基礎。
2.1.3信譽優勢
多年來,郵政儲蓄所提供的基礎金融服務已深入人心,享有“綠色銀行”的美譽。在網絡、產品、客戶等方面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備一定的競爭能力,成為重要的零售金融機構。通過長期不懈地強化服務意識、改進服務方式,郵政金融樹立了良好形象,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2.1.4成長期優勢
該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服務領域逐步拓展,形成了基本滿足市場需求、品種日益豐富的金融系列產品;二是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成為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力量。截至2008年8月末,郵政儲蓄存款余額為19820億元·是中國第五大存款機構;郵政綠卡發卡量達2億張,成為中國第三大發卡銀行機構。
2.2郵政儲蓄銀行存在的問題
2.2.1網點布局及網點建設尚待優化
在金融市場,城市金融資源一直是各家銀行的必爭之地。目前,郵政儲蓄銀行無論從網點布局還是網點的硬件設施,都不如其他商業銀行,距真正成為城市金融行業中有一定競爭實力的零售銀行、社區銀行還存在較大差距。
2.2.2經營模式限制了其發展
出身于郵政企業管理的郵政儲蓄經營模式與專業的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為:自主運用資金能力不足,資產負債結構需要調整。營銷機制仍主要為全員攬收模式,缺乏市場競爭力。這些都限制了郵政儲蓄銀行高效的專業化運作。
2.2.3人力資源緊缺制約了其發展
雖然近年來郵政儲蓄已在加強職工金融業務素質培訓方面做了許多努力,但仍缺乏懂金融、會管理的專業人才。很難滿足銀行商業化發展的需要。
2.2.4尚未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結構、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機制
自2006年郵政儲蓄銀行著手進行“內控評價”體系的建立和推行,到目前逐步推行以“全員、全面、全流程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以及風險合規部門的建立,都顯示了郵政儲蓄銀行對風險管控工作的重視。但尚未真正建立起符合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和商業銀行運行管理要求的法人治理結構、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機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發展。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郵政儲蓄銀行一方面積聚了一定的網絡和產品、品牌優勢,也存在著諸如人員素質、網點布局及硬件、經營模式、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機制等方面的問題和不足。在未來企業的發展中,郵政儲蓄銀行如何定位,怎樣發展,都要在充分考慮現有情況的基礎上進行戰略選擇。
3郵政儲蓄銀行的發展戰略
通過對郵政儲蓄銀行的成長脈絡及其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看出,作為一個有成長潛力,但自身優勢又存在一定制約因素的企業。郵政儲蓄銀行要想獲得穩健發展,應在充分借鑒同業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循序漸進,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結合郵政儲蓄銀行發展歷史及自身特點。筆者認為。郵政儲蓄銀行在轉型期可通過“三步走”發展戰略來完成從一個只存不貸的儲蓄機構到專業化現代銀行的轉型。
3.1探索適合農村的金融業務模式,走好支持“三農”發展這步棋
早在2000年4月19~21日的海口“全國郵政儲蓄業務發展座談會”上,當時的國家郵政總局就確定了大力發展農村郵政儲蓄的戰略。郵政儲蓄銀行成立后,仍然堅持“支持‘三農’發展”的金融發展戰略,明確了郵政儲蓄銀行的這一社會責任。主要從兩方面落實對“三農”發展的扶持。
一是依托網絡優勢,布局農村金融市場。設立農村金融服務部門,積極完善網絡服務功能,面向“三農”開展業務。
郵政儲蓄2/3的網點分布在縣及縣以下農村地區,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郵政儲蓄是當地居民唯一可以獲得的金融服務。因此,從滿足廣大農村群眾日益增長的基礎金融需求,發揮郵政儲蓄在農村的網點優勢出發,應不斷完善農村網點功能,增加業務產品,進一步加大郵儲資金支農力度,逐步擴大農村基礎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尤其是要有針對性地逐步開辦農戶小額信貸、鄉鎮小企業貸款等業務,全方位地向“三農”和國家基礎建設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立足城市,面向農村。
在2001年5月的全國儲匯局長座談會上,當時的郵政總局確定了加快城市郵政儲蓄發展和信息化建設的戰略。
郵政儲蓄銀行轉型初期,在戰略布局上實行“立足城市、面向農村”的經營方針。在發揮長期以來形成的網絡覆蓋面廣的業務優勢,服務農村、城市社區和中小企業,實現城市、農村協調發展。這是對“依托網絡優勢,布局農村金融市場”戰略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依托不斷優化的信息技術,在城市和農村之間建立起金融橋梁。
3.2把握城市和農村兩大市場。完成由郵政儲蓄機構到零售銀行的轉變
2006年,全國郵政儲匯專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總公司提出了郵政金融資產負債業務協調發展戰略:繼續做好做大傳統負債業務,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審慎發展資產業務。這是郵政儲蓄向商業銀行轉型的探索,更為成功轉型打好業務基礎。
郵政儲蓄銀行在成立之初便有明確的市場定位:充分依托和發揮網絡優勢,完善城鄉金融服務功能,以零售和中間業務為主。為城市社區和廣大農村地區居民提供基礎金融服務,與其他商業銀行形成互補關系,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郵政儲蓄在前期努力做堅城市和農村兩大市場的基礎上,變革為專業銀行,尤其是資產負債結構優化及管理模式變革,要逐步以專業化的金融管理理念管理銀行。同時積極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主要著眼于以下三方面:
3.2.1優化資產負債結構
在負債業務方面,要努力實現以儲蓄存款為主,向儲蓄和理財、結算業務、商務匯款、中間業務等方面并重的轉變;資產業務方面。大力發展公司業務存款,循序漸進擴大貸款規模,以保證資產質量。
3.2.2實施錯位競爭,服務中小客戶,做強城市市場
目前,城鄉一體化進程還處于起步階段。城市業務在金融市場仍將長期處于絕對優勢,更是各家金融機構的必爭之地。在轉型期間,郵政儲蓄銀行要加快城市網點建設,優化網點布局,改善網點服務設施,提高網點服務質量,提高城市網點競爭力。發揮比較優勢,實施錯位競爭。服務中小客戶,要繼續整合保險、基金、理財類業務,進一步開發適合高端客戶的金融產品,努力探索私人銀行發展模式,逐步進軍城市高端客戶市場。
3.2.3積極學習同業先進管理經驗,逐步推行“流程銀行”建設
2005年10月,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上海銀行業首屆合規年會上指出:“當前幾乎所有中資銀行的業務流程都存在著重大弊端,仍只是‘部門銀行’而不是‘流程銀行’,導致針對客戶需求的服務、創新和風險防范等受到人為的限制,出了問題部門間相互推卸責任,難以查處。”這是國內金融界第一次明確提出“部門銀行”、“流程銀行”的概念。此后,“流程銀行”理論逐步為國內銀行業所接受并著手將其變為現實。
“流程銀行”就是推行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流程再造,實現流程化管理的銀行。是業務流程再造理論在商業銀行領域的實踐,是一種現代商業銀行管理模式。具體而言,“流程銀行”是指圍繞客戶的需求,通過根本性變革,建立貫穿前中后臺,高效、靈活、創新的各類流程,變革組織架構、資源配置與考核體系,創新企業文化,體現核心競爭力,并能實現良好經營績效的商業銀行。
目前郵政儲蓄銀行仍是“部門銀行”的管理模式,而“部門銀行”存在的諸多弊端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經濟環境,因此,要積極開展組織形態的創新,將“流程銀行”從理念逐步演變成現實,通過優化流程來優化企業的組織形態,以期更好地適應當前的經濟環境,更有效地提升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當下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和銀行自身的成長都要求其變革為能適應現在競爭環境的“流程銀行”。這也正是“流程銀行”理念為眾多商業銀行認可并逐步推行的原因之一。
在此階段,郵政儲蓄銀行需要經過自身的不斷努力,逐步增強參與金融市場競爭的能力,積累足夠的貸款客戶資源和商業化運作經驗,通過建設“流程銀行”,實現郵政儲蓄銀行的流程化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學的、符合市場及客戶需求的、能夠穩健經營的專業銀行管理模式。
3.3從零售銀行轉向全能的現代化商業銀行,真正把郵政儲蓄銀行做大做強
從長遠來說,郵政儲蓄的最終選擇將是現代化商業銀行。
從郵政儲蓄銀行的實力看,它不可能也不應該永遠滿足于“社區”銀行和零售銀行的角色定位,全方位經營的現代化商業銀行業務將是其必然選擇。只有商業化才能使郵政儲蓄銀行獲得與一般商業銀行平等的競爭地位和競爭環境。所以,從長期看,郵政儲蓄銀行將逐步形成參與金融市場競爭的能力,從而為其最終的商業化奠定基礎。在這一階段,郵政儲蓄銀行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是加大“流程銀行”建設力度,全面推行流程再造·實現向現代化商業銀行管理模式的轉變。“流程銀行”建設是一個動態過程。是隨著企業戰略目標的提升而不斷優化和變革的企業管理模式。在適應銀行未來發展趨勢的道路上,“流程銀行”建設是一個永久性話題。科學合理的流程結構是銀行協調運營的保障體系,集約高效的流程運作是銀行價值創造的綜合實力,全面有效的流程管理是銀行風險控制的有力武器,追求卓越的流程改進是銀行持續發展的有效動力。
二是充分借鑒國際先進銀行的發展經驗,發揮網點布局優勢,大力發展零售銀行業務;結合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實際,將以收費業務為主體的中間業務作為行業業務結構轉型的重點并加以推進。
三是借助經濟快速增長和資本市場長足發展的歷史機遇,拓展財富管理業務,開辟新的利潤增長空間,完善自身商業化運作機制。公務員之家
目前,國際國內銀行業的發展呈現出許多新特征,比較突出的是資本性、技術性兩大脫媒,以及信息化生存、資本化運作、綜合化經營、國際化發展四大趨勢。這些將必然導致國內間接融資比例下降、批發業務比例下降、零售業務和中間業務貢獻率上升三大結構變化。這些變化對各商業化銀行的經營管理形成了巨大壓力。
4結論
隨著客戶“一站式”需求的發展、行業內外競爭壓力的加劇、信息技術的充分應用以及金融管制的放松,我國商業銀行開展綜合經營變得更為迫切,也更為現實。只有銳意進取、不斷深化內部體制機制改革,才能提高業務經營的精細程度、增強內部管理的活力,提升產品服務對于客戶的吸引力。
可以說。任何商業銀行的發展史都是一部不斷創新和變革管理理念、經營模式的歷史,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金融環境日益復雜的今天。郵政儲蓄銀行只有通過“三步走”發展戰略,不斷變革,不斷完善、提升自己,才有實力參與這種競爭,最終成為全功能的現代化商業銀行。
- 上一篇:支持農行股改面向三農財稅體系研究論文
- 下一篇:語文閱讀教學中詞句訓練策略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