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文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3 10:52:00

導語:手機文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手機文學研究論文

新媒體必然帶來新的傳播方式,而新的傳播方式則必然催生新的文學樣式。

繼傳統文學之后,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文學應運而生。而作為網絡媒體的延伸,手機被稱為“第五媒體”,以這一媒體為載體的文學被稱為是“手機文學”,但是,盡管手機媒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網絡媒體的延伸,但手機文學不能等同于網絡文學。手機文學有著不同于網絡媒體傳播的新模式,這是一種將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融為一體、兼具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之優勢又突破二者之局限的一種全新的傳播模式,而這種傳播新模式將在較大程度上實現文學的娛樂功能。

手機文學時代來臨

2006年12月25日,第三屆e拇指手機文學原創爭霸賽在海南省海口市落下帷幕。而就在這項賽事舉辦的第一年中國手機文學史的標志性事件在廣東發生:2004年的7月,廣東文學院以正式名義宣布其簽約的作家千夫長創作的手機短信連載小說《城外》誕生。《城外》這部手機短信連載小說,每70字(含標點符號)為一篇,一共60篇4200字。隨后被一家移動電信公司以18萬元的價格買下其版權,供有興趣的人付費訂閱。訂閱者花3毛錢得到一條短信,每天2條,花30天讀完。

多數研究者都同意,手機文學發端于手機短信。而手機短信發展成為一種新的文學樣式,當追溯到日本。2000年春天,一個通過“援助交際”賺零用錢的少女阿雪的故事,通過手機在日本高中生之間廣為流傳,這就是首部手機小說《深愛》。結果,在短短的時間里,“購閱”這部短信小說的手機讀者高達2000萬人次。2003年1月,作者還自費出版《深愛》的印刷版,通過手機網上書店販賣。據報道,目前日本有數萬個手機網站在銷售新鮮出爐的手機文學作品。為了應付市場需要,東京、大阪的移動通信公司求才若渴,雇傭了數以千計的各種文體的。

繼日本之后,手機文學熱潮又在我國臺灣興起,并迅速蔓延到了祖國大陸地區。

先是“榕樹下”網站舉行“首屆中國手機故事大賽”,緊接著就是中國移動通信公司聯合海南省作協、天涯雜志社、海南在線天涯社區舉辦“首屆全球能短信文學大賽”(后更名為“e拇指手機文學原創爭霸賽”),這項連續舉辦了三屆的賽事已經成為中國手機文學的權威活動,成為手機文學愛好者的年度盛事。據報載,第三屆e拇指手機文學原創爭霸賽共收到93436件合格參賽作品,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澳門及新加坡、新西蘭的3萬多名參賽選手和55個高校文學社團參與了角逐。《光明日報》的報道說,據中國移動通信e拇指文學項目負責人介紹,第三屆大賽參賽作品的創作和閱讀也增加了許多新的方式:原來純粹的70字的短信方式已經風光不再,使用彩信和手機上網的方式進行創作或閱讀的參與者占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在大賽頒獎典禮現場,《故事會》、《小小說選刊》、《散文選刊》等人文期刊,天涯社區、榕樹下、紅袖添香等原創文學網站與e拇指簽約,結成手機文學戰略聯盟,共同開發文學期刊的手機版,試水文學的手機傳播市場。華誼兄弟影業公司也與中國移動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今后,e拇指平臺的精品原創作品將會作為影視素材,由華誼兄弟公司制作成手機短劇,推向市場。雙方的握手,預示著中國移動在手機平臺的動作,還將向影視等其他藝術領域延伸。

第一屆大賽進入復評的300余篇作品被配上著名作家、漫畫家何立偉的漫畫,由云南人民出版社集結出版,名為《扛梯子的人》(取自浙江獲獎繆立士的同名獲獎詩)。

“手機文聯”也隨即宣布成立,由文聯創辦的專業網站:“e拇指:中國手機文學第一平臺”也是門庭若市,“動大拇指,當大作家”成為對手機文學愛好者極具誘惑力的響亮口號。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建功認為,手機文學是適應時代的新文學樣式,前景非常光明。

這一切都在宣示中國手機文學時代的來臨。

當手機愛上文學

文學與媒體的關系從報紙誕生起便相當密切了,之后的廣播、電視也成為文學存在的重要空間,網絡文學曾經不被看好,但是今天誰也無法忽視網絡文學的存在。然而與網絡相比,手機具有更小的頁面,每頁只能承載70個字,這種閱讀方式對文學、特別是小說這種相對來說字數較多的文體的確是有相當的挑戰性。但手機作為一種其本身所具有的其他媒體所沒有的特點,也使得手機成為文學傳播的一個良好平臺。《天涯》雜志主編認為,手機本身就是一個傳播平臺,文學也可以借助這個平臺,繼網絡文學之后,手機文學也正成為一種新的文學品種。在有限的字數中容納盡可能多的內涵,正是使手機文學區別于其他文學形式的特點,它也是信息時代的特殊產物,就像古代的五言七律一樣。①

那么,什么是手機文學?我們先從手機說起。

手機,一般指不固定在一處可以變化地點使用的電話。用手機進行通訊的通訊方式即為移動通訊。目前,中國移動通訊已經從當初的蜂窩移動電話模擬網的時展到如今先進的GSM數字移動通信網,而且移動通訊的功能也不僅僅是通話,已經發展出像短信、移動秘書、商業伴侶、彩信、彩鈴、隨E行等豐富多彩、具有多功能的增值服務。

手機文學從短信、短信文學發展而來,但不完全是短信文學。所謂短信文學一般地說是指通過手機發送的以短信為內容,以手機無線通訊網絡為載體,能夠進行創作、下載、復制、收聽、發送、瀏覽、閱讀,包括小說、散文、詩歌、戲劇、故事、謎語、哲理小段、祝福小句等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而手機文學則范圍更廣些,包括有SMS(短信)、WAP(手機上網)、IVR(語音業務)等不同的版本。不過,現階段我國的手機文學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仍然處于短信文學的階段。

短信小說《城外》的作者千夫長說:“當下必將形成一個手機小說創作和閱讀的時代,手機小說是由先進的技術決定的文學,是人類整個信息時代的閱讀新方式。”②“手機已經成了和人體不可分割的一個電子器官,這個器官每天在創作上述說我們內心的情愫,由于不是用語言直接對話,文字表達既可以說不可說的話,直抒胸臆,又含蓄優美”。③

但是,有評論者不無疑慮地談到,手機文學的真正意義在于,“它重新建構了一種文學與讀者之間的關系:對于大多數文學讀者而言,消費與審美有著同等重要的價值。這樣一來,文學的邊界擴展了,但文學的精神也可能變異了,這究竟是文學的幸還是不幸?”④(2005年2月6日)更有人認為,“所謂手機小說是電信運營商的一種新的推廣模式和贏利模式,和文學沒有關系,它不能產生新的文學價值,只能產生消費價值”。⑤

也有研究者認為,手機文學從本質上屬于網絡文學,“一方面要反對將手機文學和網絡文學分開乃至對立,另一方面要大力宣傳和提倡手機文學是網絡文學的一部分,隸屬于網絡文學,以統一思想,達成一致,形成共識,集中精力發展和繁榮網絡文學”。⑥

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屬性,屬于什么不屬于什么不是我們提倡與否就能決定的,手機文學也不例外。我們認為,手機文學有其自身的顯著特點,正是這些特點將它與傳統紙質文學和網絡文學區別開來。

首先,段子化的凝練表達是手機文學在表現形式方面的主要特點。手機文學以短信為基本結構單位,70字每條的局限迫使人們用盡可能少的筆墨把盡可能多的情景充分展現出來,因而段子化的凝練表達就成了手機文學的基本創作原則。這種段子化格式追求精練、精練、再精練,語言不僅更具節奏感和凝練性,修辭也更為巧妙,整個文本往往于濃縮中充分展現其內在的彈性與張力。

其次,無障礙的生產和傳播是手機文學在傳播方式上的主要特點。憑借先進技術,手機以小小軀體覆蓋了整個互聯網同時又保持了自身的優勢,它輕巧多姿而又無所不能,因此短信文學的生產和傳播具有最大的可能性。短信條款發送的方式除了讓人能隨時隨地的即興創作,還能讓人隨時隨地的接收。總之,某種程度上短信使文學變成了無障礙的生產和傳播,只要一機在手,文學活動就能順利實現,無論是在排隊等車還是在漫長的旅途當中。

當作為大眾通訊工具的手機愛上文學,文學就注定要衍生出其更具特色的傳播方式。

新的傳播模式成就手機文學

手機文學作為一種新的文學樣式,是注入文學領域的新要素,并使當代文學更加多姿多彩。那么,我們對文學的認識把握就需要有新的視角、新的理論和新的方法與之相適應。

新媒體的出現,必然會使文學發展的環境、平臺和傳播方式發生變化,也必然會催生出新的文學樣式,手機文學就是手機媒體催生出來的一種全新的文學樣式。

傳播是“人類關于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機制,是一切智能的象征,且通過空間傳達它們和通過時間保存它們的手段”。⑦文學不僅不可能置身于傳播環境之外,其反映社會生活的內存規定性還促使其積極參與其中,文學要滿足社會對它的需要首先得表明自己的存在,需要有媒介來負載它們,使其能往來穿梭于社會大眾之間。尤其是在市場經濟下,文學與大眾傳播媒介之間有著精神文化和物質利益的雙重密切聯系。

從傳統文學到當代的網絡文學、手機文學,其傳播模式也隨著經濟、技術因素的導入而發生著深刻的嬗變。

在傳統文學時代,受眾(讀者)在整個文學活動的系統中,并不是很重要的環節,通常被人們所忽視。這時候,文學的傳播模式是單向的、線性的,直接從作家(文本)到讀者,而人們更多的是關注作家和文本,讀者在傳播模式中成為最沒份量的因素。而當傳播媒介置身于市場經濟大背景下時,文學的商品性開始凸顯,傳播媒介在文學傳播中起著很積極的作用,同時,傳播媒介為了生存,就不得不考慮讀者(受眾)的利益,這樣,一種新的傳播模式出現了,即“作家-傳播者-受眾”,以及與之對應的“文本生產-媒介傳播-文本消費”這樣一種文學商品生產鏈。在這一鏈條中,受眾(消費者)盡管與傳播者及文本生產者之間可能產生某種互動,但其相對被動的地位也是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的,直到網絡文學、手機文學出現以后。在此,我們著重討論手機文學。

被稱為“第五媒體”、“影子媒體”的手機媒體具有很強的交互性和高度的便攜性。手機受眾享有了前所未有的移動性與參與度,并因此成為媒體的一部分。在手機傳播過程中,傳播者既可以是電信運營商,也可以是提供手機文學閱讀、下載服務的網站,更可以是普通的手機用戶,而受眾則是千百萬的手機用戶和網絡使用者。在手機文學的傳播過程中,知識壟斷被制止,信息的不再完全來源于少數的精英主宰者,而是可以來源于一般的大眾,知識鴻溝大大縮小甚至幾乎被填平。信息消費者也可以是信息生產者,受眾由傳統文學時代的被動地位轉身積極的地位,手機使文學的傳播在形式上回歸到口頭文學時代的人際傳播,同時,又使信息的傳播方向呈現多極的、立體的格局。

綜上所述,手機文學傳播乃將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融為一體,兼具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之優勢又突破二者之局限的一種全新的傳播模式。

這種新的傳播模式可以用下面這個圖表來進行大概的表達:

從上面這個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這一全新的傳播模式中,手機文學的受眾身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如果其接收文學信息,則屬于受眾;但如果其還對接收到的文學信息進行轉發,則是通過手機媒體完成了傳播行為;如果手機用戶還有文學創作的愛好,將其所創作的手機文學上傳至電信運營商或網絡運營商所提供的平臺,那么,這一手機用戶不僅完成了傳播行為,其身份則屬于手機文學的作者。

在所謂“手機文聯,中國手機文學第一平臺”就聚集了一大批這樣的手機用戶,他們既是受眾,也是作者。

這種集受眾、作者、傳播者為一身的手機用戶是手機文學龐大的群眾基礎,據了解,目前中國的手機用戶已近4億,全球手機用戶已經達到20億。我們完全可以說,中國文學從未像今天這樣擁有這么龐大的寫作群體。他們對于文學的娛樂化、大眾化功能的實現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手機文學:一場新科技與商業利益的狂歡

手機原本就是一種單純的通話工具,但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同時,更重要的是在移動電信運營商、手機制造商的推波助瀾之下,手機漸漸發展成一種新媒介。通過這一新媒介,手機衍生出越來越多的增值服務,其中就包括手機短信,以及由此發展而來的手機小說、手機散文、手機戲劇等文學樣式。

手機文學傳播的新模式,是一種電信運營商在利益驅動下的大力推廣與受眾熱情參與這兩股力量交織、匯合而產生的全新的文學消費鏈條。我們可以這樣來表達:

文本生產←→媒介傳播←→文本消費

在這一鏈條中,媒介傳播主要是指電信運營商以及其他SP對手機文學的大力助推,他們就像足球場上的中場發動機一樣,策動著一波又一波手機文學傳播的“攻勢”。以18萬元人民幣購得千夫長手機小說《城外》版權的,就是一家電信運營公司。國內著名的SP掌上靈通還專門推出手機文學頻道“夢幻書城”,面向14-15歲手機用戶,提供包括名家、羅曼史、偶像劇、情歌、經典等不同系列的手機文學作品,同時支持自由創作。文本生產已經不再重要,而這也恰好與手機文學的大眾化、通俗化相契合。SP們更關注的是文本消費,而文本消費者也因手機文學取得了空前的話語權(在傳統文學時代,讀者在傳播鏈條中沒有話語權),這種話語權不僅表現在他們對文本的選擇上,也表現在他們能參與到文本的生產當中來,父輩甚至祖輩的“文學夢”在他們身上很容易就得以圓滿。

繼網絡文學對意識形態官僚、大作家、經典作品等進行肆意的顛覆以后,手機文學以其更加大眾化、平民化的特點,將又一次突破傳統文學的秩序與結構。

手機文學與其說是一個在新科技推動下的文學浪潮,倒不如說是一場文學商品化、大眾化、娛樂化的狂歡。正如前蘇聯文藝理論家巴赫金所謂的民間狂歡儀式,巴赫金指出:“狂歡化一直幫助人們摧毀不同的體裁之間、各種封閉的思想體系之間存在的一切壁壘,狂歡化消除了任何的封閉性,消除了相互間的輕蔑,把遙遠的東西拉近,使分離的東西聚合,這就是狂歡在文學史上巨大功用所在”。⑧

手機文學的這種狂歡最大的好處就在于使得文學真正地走出精神貴族的象牙塔,來到人民大眾當中,在供人們娛樂消遣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實現文學“為人民”的功能。

①《網絡文學之后短信文學時代來臨?》舒晉瑜,《江南時報》2004年11月28日,第八版。

②③《短信小說再成熱點》,《南方都市報》2005年1月17日。

④⑤《短信小說<城外>“一魚八吃”》,《中國青年報》記者桂杰。

⑥《關于手機文學的未來發展態勢》。

⑦《傳播學概論》[美]威爾伯·施拉姆著,陳亮等譯,新華出版社1984年。

⑧《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巴赫金著,王春元、錢中文主編,白春仁、顧亞鈴譯,三聯書店,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