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銀行的發展范文
時間:2023-06-30 17:58: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手機銀行的發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手機銀行 商業銀行 對策
一、問題提出
隨著電子商務“十一五”規劃完成,電子商務行業獲得長足的發展,在我國金融業、農業、工商業、旅游業等許多行業的應用水平不斷提高,應用范圍不斷擴張,與其他行業的融合程度也在不斷加深,國內外電子商務合作逐漸加強,根據工信部發表的《電子商務“十二五”規劃》,網絡零售交易額迅速增長,“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速達到100.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不斷上升,第三方支付的規模增長了近60倍,2010年達到1.01萬億元。2010年我國網絡零售用戶規模達1.61億,交易額達到5131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到3.3%。互聯網用戶人均每月消費達260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7%。可以看出,電子商務市場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態勢,那么,手機銀行具體是如何操作的,其發展又存在什么問題,商業銀行究竟該怎樣做才能在電子商務市場的迅速發展中斬獲自己的利益呢?
二、手機銀行簡介
手機銀行,也稱為移動銀行,是電子錢包的一種。電子錢包是電子商務活動中常用的一種支付工具,就像現實中的錢包一樣,我們用它存放零錢和完成交易,只不過這里的零錢是我們事先存進銀行或者相關的第三方交易商家的賬戶里的,而交易一般來說是在網上或其他地方完成的。手機銀行則是利用移動通信網絡及終端辦理銀行業務的簡稱。手機卡通常會和開戶行的銀行卡綁定,使交易更加安全可靠。
三、手機銀行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
(一)使用不夠便捷。
目前手機銀行業務還不夠便捷,并沒有真正達到3A(Anywhere,Anytime,Anyhow)式服務標準,最多算實現了前兩個。畢竟目前手機銀行的支付方式主要還是局限于WAP和短信這兩種,距離5A(Anywhere,Anytime,Anyhow,Anyone,Anyservice)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
(二)手機銀行業務范疇過窄。
我們不防來看看建設銀行當前的手機銀行業務。建行手機銀行主要包括以下四大服務:查詢、轉賬、理財、繳費。其中,轉賬業務僅有高級客戶享受,并且付賬的還必須是簽約客戶,非簽約客戶只能享受查詢、繳費業務,理財業務也只能享受到查詢功能,要進行手機銀行股票交易等行為還須先成為簽約客戶。
(三)使用成本過高。
使用手機銀行會讓客戶花費高額成本,以建行手機銀行為例,使用建行手機銀行要花費三個方面的費用,銀行結算手續費(0.15%的跨行、跨地轉賬手續費,最低1元,最高15元)、信息服務費(若僅使用賬戶余額查詢功能則不收取服務費,其它的收取服務費,“移動夢網”用戶,普通版1元/月,高級版3元/月;電信“互動視界”用戶6元/月;聯通“神奇寶典”用戶10元/月)、數據流量費(即手機上網費用,還有短信費)。
(四)監管問題。
對手機銀行業務的法律監管措施不夠,相關法律法規仍需完善。手機銀行產業鏈較長,除了商業銀行以外,還涉及到移動通信業務運營商、設備生產廠家等,多家監管的話監管主體不明確,容易造成行業的混亂,一家監管又有越權的嫌疑,建議建立以某一部門為主,其他部門為輔的行業監管體系。
(五)技術問題。
由于目前技術還不夠完善,各種網絡違法犯罪行為比較猖獗,手機銀行剛剛起步,各種技術上的漏洞也在所難免。對此應該完善手機銀行的技術,減少風險,使手機銀行成為最安全的支付方式。
四、關于銀行利用手機銀行的發展增長利潤的想法
隨著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好,手機銀行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相信手機銀行必將引領新的支付潮流。但是,商業銀行當前的收費模式似乎并不能將手機銀行帶來的利潤最大化。
經濟學中有一種定價模式叫做價格歧視,指壟斷廠商利用其市場勢力,對不同的客戶制定不同的商品價格,從而達到利潤最大化的目的,其中,二級價格歧視(即按銷售量定價,指壟斷廠商按不同的價格出售不同單位的產品,一個壟斷的賣方可以根據買方購買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價格)最為常見。受這一思想的啟發,筆者認為,手機銀行服務費用可以按照客戶月交易額的一定比率來計算,類似于手續費用的收取,而且可以更進一步,如果使用單一的比率會略顯死板,借鑒個稅征收模式,使用累進的比率,劃分不同的收費等級。這么做有個明顯好處,根據理性經濟人假設,符合經濟學中效用最大化原則,對客戶來說,愿意使用并且有能力使用這項服務,那么就能將手機銀行的月服務費用控制在理想范圍內,不愿意或能力不足的用戶則不存在這一負擔,實現了客戶的效用最大化。對商業銀行自身來講,對不同的客戶收取不同的服務費用,也符合自身的經濟利益。因此,這種收費模式可以說是符合社會利益的,有利于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但是,具體的征收方式還有待進一步商榷,因為之前的討論并沒有涉及到使用這一模式自身的運營成本,如果按照個稅的征收模式來,計算過程相對比較復雜,成本較高。而且服務費用的收取應該有一個最高的額度,不能無限制的增加。所以需要搭建一個定價模型,來實現合理的服務收費。
五、小結
本文通過對手機銀行的發展及其背景的介紹,突出了當前商業銀行發展手機銀行業務的必要性,無論從我國的國際化接軌的任務,還是自身的發展來說,讓商業銀行積極融入電子商務發展的大背景,都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手機銀行在未來必將被廣泛應用,其實用性很有可能趕超網上銀行等支付形式,并且筆者認為,銀行和各商家可以利用這個好時機來獲取更多的利潤,相信手機銀行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篇2
關鍵詞:零售銀行業務;金融業務;業務發展
零售銀行業務已經成為國際先進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而且也成為我國亞洲銀行業戰略轉型的重要方向。本文以我國11家銀行為實證,選擇2012年二季度末影響零售銀行業務發展現狀相關指標進行實證分析,從而為我國發展零售銀行業務提供對策建議。
一、零售銀行業務發展水平定量分析。
1.指標選取
筆者借鑒國內研究零售銀行業務發展水平指標體系構建的思路,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和影響的重要程度,選取如下指標評價指標體系。
2.樣本、數據來源
3.實證分析
4.實證結論。
實證結果顯示:一是每個銀行零售銀行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如四大行和招行優于其他股份制銀行;二是最大的公共因子F1與營業收入占比、利息收入占比、營業利潤占比和客戶數的相關性高,說明要推動零售銀行業務可從這三方面入手。
二、我國零售銀行業務發展思路
1.強化零售銀行業務風險控制。目前,我國零售銀行業務正處在全面起步階段,各家銀行爭相發展,因而存在著盲目擴張、放松風險管理的不足。要不斷健全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使零售銀行業務健康發展。
2.加強產品創新和市場營銷。銀行零售業務產品創新的方向應主要是致力于產品的高科技含量,進行整合性、前瞻性產品的研發。
3.加快渠道建設,提高網點銷售。分支機構建設和電子化并重,并逐漸轉向電子化服務。各家銀行應對各種渠道進行有效整合,使之各司其職,互為補充。(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參考文獻
[1]陳小憲.零售銀行業務———中小股份制銀行的戰略支點[J].銀行家,2006(12):46-49.
篇3
[關鍵詞]手機銀行;差異化;競爭優勢
[中圖分類號]F2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4)1-0028-03
1引言
“手機銀行”,也被稱為“移動的銀行”,是利用手機開展銀行業務,被稱為數字時代的銀行,手機銀行是通過移動通信網絡把用戶通過手機連接到銀行,完成各種移動的金融服務。在今天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時代,手機銀行業務已成為現代商業銀行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提高金融企業服務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可以制造較好的利潤增長點和核心競爭力,手機銀行業務的開展是提高銀行整體競爭力不可或缺的業務。因此,如何突破現有業務的發展瓶頸,發揮手機銀行差異化優勢,提高客戶的認識和利用手機銀行的效率成為各方的手機銀行應該關注的焦點。由美國的波特第一次提出差異化戰略,作為著名的企業戰略管理專家波特提出,企業通過自身的技術優勢和管理優勢,在產品性能和生產的過程中,對產品的功能和質量比現有的產品有所創新,以提高該企業的市場占有水平,創新的產品可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其實質是追求壟斷或更大的市場份額,實現差異化可以有多種方法。例如,產品的設計,技術特點,知名的品牌形象,較好的客戶服務,豐富業務網絡和其他方面的獨特等特點與同類產品進行區分。差異化發展戰略也是廣泛應用于銀行業的,國內銀行面向外資銀行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只有定位準確,國內銀行找到自己的優勢,才能走差異化戰略,才可以使他們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2手機銀行現狀分析
2.1安全問題
信息傳輸的安全性問題是手機銀行客戶使用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手機黑客或手機病毒感染都會引起手機銀行使用者財產權利的損失。最讓人擔心的是手機銀行用戶的信息丟失,這些問題可能對用戶的賬戶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據一項調查顯示,超過1/3的受訪者擔心因為手機銀行不安全而不選擇手機銀行。可見,安全問題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2.2技術發展帶來新機遇
手機銀行發展是技術飛速發展的必然產物,其中物聯網的發展就是手機銀行發展的一個重要促進。物聯網是一個現代的信息技術產品,通過該產品,互聯網的項目可以在協議約定的連接系統,完成信息交換,實現貨物的智能識別,定位,跟蹤,管理,監測。物聯網的出現是人類和機器,人與人,機和機之間的信息交互。2010年中國將物聯網的發展列入我國五個新的國家戰略產業之一,物聯網的發展對手機銀行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持作用。它為手機銀行變為金融業的新的利潤增長點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
2.3專業人才缺乏
手機銀行,手機為載體,通過通信平臺進行操作,但它仍然屬于金融流通領域,與財務相關。對其他電信增值業務運營商、銀行和移動運營商具有一定的考驗和挑戰。手機銀行開業初期完成基本的硬件配置倒不難,但要確保其穩定持久的操作,增加對手機銀行熟悉的專業人員是必需的。這些專業人員成員需要有金融,法律,設備采購,客戶服務管理,技術和其他多方面知識交叉的多領域的復合人才,但目前該領域人才缺失。要支持國家和區域的業務系統,需要一個大型的專業團隊,相關人才的缺口將阻礙手機銀行的進一步發展。
2.4法律法規不完善
由于中間業務的發展,銀行,運營商,多媒體第三方支付平臺,三者之間的合作,需要一定法律法規進行約束。在國外,手機銀行相關法律有一個很好的發展。但在中國,由于國家政策和法規尚不完善,手機銀行涉及金融監管和非金融企業監管,在這種方式中,需要市場準入門檻提高。如果只是完善銀行方面的法規,只監管銀行也存在一些問題,銀行需要移動運營商租用網絡,還需要從第三方運營商獲得客戶網絡。這個利潤共享過程,涉及許多環節,目前我國在這方面法規不完善。從目前看,廣大消費者不想看到的是銀行對自己的手機銀行的移動用戶提供服務,但是不同銀行的服務是不相同的。因此,銀行部門不能單獨領導這方面的業務法規。由于涉及通信與銀行業務操作,兩個強大的壟斷集團相互制約,使移動支付業務陷入尷尬的境地,這需要更多的成熟法規界定這些問題,這阻礙了手機銀行的快速發展。
3手機銀行差異化策略
3.1與客戶之間的定位差異
沒有一家銀行能為所有客戶提供所有服務,每家銀行都有自己的定位客戶群體。例如,中國招商銀行一個向零售銀行轉型,通過一大批高端高質量的客戶資源積累,招商銀行著眼于個人客戶。私人銀行客戶平均余額300萬元,遠超其他銀行,這些獨特的資源優勢促進了中國招商銀行的差異化戰略。中國招商銀行根據高端客戶的較高比例的特點。為高端客戶定制了手機版的掌上銀行,而不需要的用戶可以方便的開放和取消,只要手機就可以在互聯網上完成金融功能,免費下載該程序可以通過蘋果應用程序商店完成,根據不同的登錄程序輸入相應的密碼,高端用戶可以使用商業銀行iPhone版手機銀行終端集成卡,它集成了銀行卡和移動電話卡的特點,使得移動電話用戶終端真正成為便攜式的POS機和自動取款機。對于高端用戶具有較高的實時性財務需求,中國招商銀行的iPhone版手機銀行提供資金(基金交易,基金的賬戶管理,查詢,財務賬目核對,證券交易機票價格,銀行證券轉讓),外匯管理(管理,外匯轉賬,購買外匯)等功能。因為在高端客戶中,iPhone手機的使用比例遠高于客戶的其他群體。招商銀行的iPhone版手機銀行為這部分的客戶群體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目前大部分銀行的手機銀行業務市場定位不清、發展道路是不明確的,大多數屬于簡單的將部分金融活動轉移到移動電話上,但在具體用戶體驗方面,促進手機銀行發展的戰略思想與服務理念不成熟。數據顯示,互聯網用戶中開通手機銀行的有90.2%,但實際使用的只有35.4%,在手機銀行的集中使用中,短信需求超過50%,是目前手機銀行的主流。因此,手機銀行對廣大網民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銀行應增加彼此之間的合作,加強宣傳,尋找潛在客戶群體,追求時尚的客戶和喜歡現代多媒體的客戶成為商家和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在宣傳中應強調手機銀行方便服務的特點和功能。當然,除了這些銀行應主動與合作運營商協調,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借助他們對移動電話用戶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向手機銀行業務的用戶宣傳,提高手機銀行的意識,讓更多的人對手機銀行感興趣,愿意嘗試。
3.2注重安全性
由于目前客戶不接受手機銀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擔心手機銀行用戶會使得信息丟失,這些問題可能對用戶的賬戶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對客戶進行必要的安全性宣傳,銀行與運營商聯合向客戶進行風險意識宣傳,使得客戶提高安全性,銀行與運營商應該注重技術提升,使安全性技術進行不斷地升級,提高手機銀行的安全性。銀行也可以以此作為宣傳點,通過技術升級保障自己手機銀行安全,使客戶感到放心。
3.3健全法律法規
手機銀行的推廣不能沒有國家政策的支持,中國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應盡快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以此規范市場環境,從主體資格,業務范圍,風險監管等方面進行規范整合。一方面,中央銀行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有關部委建立一個規范的移動銀行系統;另一方面,完善相關法律和移動銀行法規,可以加強政府監管,消費者協會作為消費者常用的維權組織,負責對消費者進行維權,但由于手機銀行的復雜性,而且也牽扯了許多部門,因此政府應考慮目前監管部門單方面難以對手機銀行進行規范,建議在消費者協會設立專門的消費者金融保護分支,從事消費者權益保護。針對金融領域的消費者利益受損害的問題,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用戶反饋,以及投訴系統,讓手機銀行管理在發展中完善,在完善中獲得推廣。
3.4渠道差異化的發展
根據2012年調查顯示,有關部門對手機銀行用戶的調查,“3G門戶報告”顯示,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的手機用戶市場份額比其他銀行更高,達到15.1%和13.9%,分別列前兩位。與此同時,中型股份制商業銀行投資手機銀行比例較大,獲得市場份額也較多,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與中信銀行的手機銀行用戶數量分別占到總體用戶數量的4.4%,4.2%,明顯低于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但更多的由于大型銀行與中小型股份制銀行間的總體用戶數量差距。這兩個國有商業擁有網絡銀行巨大優勢,擴大手機銀行業務可以使用跨渠道推廣業務。原來他們主要通過實體柜臺服務模式,成本很高,收益率可能很低。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通過實體渠道和移動電話銀行渠道整合模式的發展,通過實體渠道優勢迅速加快對手機銀行客戶加速擴張,并通過手機銀行,更好地為廣大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大大降低了渠道成本、降低了服務客戶的成本。
3.5建立獨特的品牌形象
手機銀行目前已經被各大銀行所關注,因此競爭比較激烈,而且目前手機銀行產品有趨同化趨勢,要想在競爭中立足,必須樹立自己獨特的品牌形象,比如工商銀行向用戶加強“E動態銀行”品牌。在同一時間,銀行也有一些服務緊跟數字時展的潮流。比如,銀行紛紛與運營商聯手推出分別適合在安卓、蘋果、三星等不同手機使用的手機銀行,使客戶可以自由選擇,通過貼心的用戶服務來樹立自己的形象,使得用戶隨時隨地的可以使用手機銀行。只有不斷地優化自己的服務,才能逐步積累客戶的信任,在客戶的不斷信任中形成良好口碑,在形成良好口碑之后銀行專業的品牌形象才可以實現。
3.6銀行加強與運營商合作
目前,在手機銀行客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處于領先地位,但他們更多的是借助自己比較廣泛的渠道來實現市場份額,相比中小銀行,它們的渠道遍布全國,營銷網絡原本就稀缺的中小規模的商業銀行與之相比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在2011年,中國移動與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實現交叉持股的戰略合作。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將自己的金融服務用于移動的手機銀行,這樣通過二者的合作使得他們與其他銀行的手機銀行進行區別,中國移動可以通過自己的技術實力進行系統開發,而且利用自己同樣具有廣闊促銷推廣渠道的特點進行客戶促銷,中國移動的促銷渠道包括客戶經理,實體辦公大廳,移動的服務大廳,網上辦理和社會推廣手機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通過移動渠道業務交叉推薦給客戶,這可以大大的補充其實體網絡。雖然目前的手機銀行業務主要是針對個人客戶,但移動業務加銀行業務對那些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廣發銀行和一些城市商業銀行首先注意到客戶的需求。廣發銀行就在國內較早推出了針對企業用戶的手機銀行,這對小企業尤其適用,私有企業規模有限度,控制系統是不完善的,往往一大筆錢支付需要一定的企業高管批準,移動手機銀行就解決了這一問題,企業版可以是特別的付費客戶。企業精力長時間的主要業務放在私有企業移動操控關鍵賬戶。由企業關鍵人員完成遠程控制,由會計人員負責日常的現金流管理,管理小額出納賬戶。企業關鍵人員負責大額的支付,即企業在主營業務方面,可以立即經過企業關鍵人員批準,出納員在批準后把錢付到相關賬戶,完成會計支付。避免企業關鍵人員出差或不在企業而耽誤付款的麻煩。
銀行與營運商的合作不能只限于技術合作,而且還可以考慮共同出資培養既熟悉金融業務又熟悉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通過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來改善我國目前手機銀行相關的復合型人才缺乏的局面。良好的人才儲備也是銀行在激烈的競爭領域獲勝脫穎而出的重要因素之一,當今社會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金融行業更是如此,掌握了人才尤其是復合型人才可以完成最終的市場勝利。
參考文獻:
[1]鄧華鋒.3G時代的手機銀行[J].現代商業銀行導刊,2007(3).
[2]成浩.3G時代下的手機銀行發展[J].金融觀察,2010(5).
篇4
一家大型物流公司的業務經理王先生和助理到外地出差,一日中午在餐廳飯后閑聊時,王先生得知當日大盤上漲,當時就特想看看自己養的幾只“基”表現如何,打算趁大盤高點時贖回一只業績比較差的基金。但是行程匆忙沒帶筆記本,餐廳附近上網又不方便,真是于著急沒有辦法。然而,年輕的助理卻并不著急,掏出新買的聯通3G手機,翻出銀行卡,輕松搞定了贖回。
王先生向助理詢問,才知道助理使用的是最近幾年銀行推出的手機銀行業務,不僅可以隨時隨地繳費,還能買賣基金玩投資。
網銀功能的延展
網銀是王先生最經常使用的。相比較電話銀行,網銀頁面豐富、直觀,交互性強。但是,在王先生看來,網銀有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受終端限制,必須有能上網的計算機。而這對于“空中飛人”王先生來講,是最大的不方便,他想了解手機銀行是否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實際上,手機銀行是繼網上銀行、電話銀行之后又一種方便銀行用戶的金融業務服務方式,有貼身“電子錢包”之稱。作為一種嶄新的銀行服務渠道,更加突出了移動通信“隨時隨地、貼身、快捷、方便”的獨特性,真正實現了“whenever、Wherever(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銀行業務的辦理。
隨著3G手機的推出,3G高速穩定的網絡,將使手機銀行功能更豐富、界面更美觀、速度更迅捷、安全更有保障。3G是支撐手機銀行未來發展的網絡基礎,在這方面,中國聯通的優勢顯而易見,其WCDMA技術全球漫游能力最強,技術成熟性最佳,終端也最豐富。
主流手機都能開通
接下來,王先生關心的事情就是手機銀行業務對使用的手機有無特殊要求,自己手中的這款手機能否開通這項業務。
從2002年中國聯通和建行合作首先推出基于短信的手機銀行業務以來,手機銀行主要分為幾種:一種是基于短信的手機銀行,主要通過發短信操作,比如要手機查詢銀行卡賬戶余額,銀行會給你一個代碼,發送代碼短信,然后銀行會回復你金額。這種手機銀行業務對于手機的輸出性能要求不高,只需能發送短信即可。第二種是基于SIM卡的手機銀行,定制sIM卡里集中了手機銀行的一些功能,需要把它安裝在手機里面,這類手機銀行要求手機必須是彩屏的。第三種也就是現在通用的手機銀行是基于手機WAP協議(無線訪問協議)。這類手機銀行要求手機有WAP上網功能,現在大部分主流手機都已具備這種功能。
現在,推出手機銀行業務的銀行一般會有一張識配手機列表,就是說,哪些型號的手機銀行已經做過識配,可以開通手機銀行業務。
業內人士提醒,現在一些人圖便宜買山寨手機,但山寨機是不能開通手機銀行功能的。
基本覆蓋網銀功能
目前,國內各大商業銀行紛紛都推出手機銀行服務,手機銀行基本實現了銀行的各類基礎業務,可基本覆蓋常用的網銀功能,且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具體來講,手機銀行用戶可通過手機銀行查詢賬戶、繳費、轉賬、匯款、分期付款,同時還可以實現投資理財功能,比如買賣基金、黃金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家銀行的業務發展定位不同,手機銀行具體的功能實現在各家銀行會因此有所不同。比如中國聯通和大部分銀行都開展了手機銀行業務的合作,但進展程度有所不同。中國工商銀行的信息化發展速度很快,其手機銀行服務已經能夠覆蓋所有中國聯通和移動手機用戶,客戶可以獲得7×2 4小時全天候的服務:查詢賬戶、轉賬,匯款資金瞬間到賬、進行捐款、繳納電話費和手機話費、網上消費實時支付等。
暫時免費使用
明確了手機銀行的功能后,王先生對手機銀行的興趣更加濃厚,進一步,他需要了解的就是關于手機銀行的收費問題。
首先是移動通訊運營商方面,因為王先生使用的是聯通網絡,因此他關注開通手機銀行業務后,中國聯通會不會再向自己收取一筆費用。為此,他特意致電聯通公司,聯通的相關工作人員給他的答復是:手機銀行是移動運營商和銀行合作的業務,目前還處于市場培育階段,暫時不單獨收取額外費用。
業內人士介紹,手機銀行業務涉及到移動運營商這一塊的費用主要是數據流量費,也就是手機上網產生的費用,但是這項收費不高,2元可以包10兆流量,而進行一次交易只需要2K左右的流量。
至于銀行方面,由于整個業界還處于手機銀行推廣階段,絕大部分銀行暫時免收服務費,或者,雖然部分銀行已經制訂出手機銀行業務服務費的收費標準,但事實上截至目前還未開始收費。比如,工商銀行手機銀行(WAP)年服務費標準為60元/年,但到目前為止暫時免費。至于未來,銀行可能會向手機銀行用戶收取一定的年(或月)服務費,這也將成為手機銀行的一個重要收費項目。
雖然,目前大部分銀行對于手機銀行業務暫不收費,但手機用戶在使用手機銀行的轉賬功能時,銀行內部的費用,也就是轉賬手續費是和柜臺服務一樣要收取的。而通過手機銀行進行申購基金等理財業務,客戶只需要向基金公司支付申購費、贖回費等,不向銀行支付任何費用。
未來會有大發展
在充分了解手機銀行后,王先生對手機銀行“隨時隨地”可以操作這一特性非常滿意,已經決定要為自己的聯通手機開通手機銀行業務。與此同時,他特別關注手機銀行未來的發展前景。
縱觀整個社會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來看,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解決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人們處理信息的方便性和信息溝通的及時性問題。手機銀行把通訊領域技術優勢和銀行金融服務功能結合起來,既解決了方便性問題,手機可以隨時隨身攜帶,也解決了及時性的問題,即需要時拿起手機即可操作。
篇5
【關鍵詞】手機銀行安全 威脅分析 安全評估
1 前言
隨著移動終端的研發,手機早已經不僅是為通信而存在,智能手機也已經不再是奢侈品,更加成為娛樂和商務功能的主要應用對象,同時也成為人們工作和學習的有力助手。2013年1月15日,國內手機市場整體規模達2.6億臺,相比2012年同期增長20.6%。隨著快速發展的無線網絡技術,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更重要的是帶有WiFi和3G或4G功能,使得上網速度,安全性和穩定性都獲得了很大的提升。
手機研發技術的發展給手機銀行的使用帶來了巨大的契機,銀行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傳統的銀行柜臺服務經常是長隊如龍,排隊浪費人們大量的時間。
通過各種智能終端和手機連接到手機銀行的用戶可以直接完成各種銀行交易。伴隨著智能手機技術的發展,通信速率和功能的拓展以及手機存儲技術的進步,促使手機應用愈加廣泛。同樣,這也造成手機保留越來越多的重要數據信息, 使手機上的各種數據成為攻擊者的新目標,手機的信息安全將從最初的用戶隱私上升到數字內容安全,以及支付安全等各個方面。移動互聯網與業務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手機的安全性,是關系到移動互聯網業務的基礎,如何保障手機銀行相關系統的安全,安全評估必須作為系統建設的基礎,也是系統安全的重要保障。
2 手機銀行主要使用的技術探究
手機銀行現階段主要使用的技術有以下三種:
2.1 SMS方式
SMS(short message service)即短信服務方式,該實現方式主要是由手機銀行系統,短信中心以及手機終端組成。客戶使用SIM卡上的菜單用加密短信方式向銀行系統發出短信指令,然后通過GSM網絡發出短信;GSM短信中心系統收到短信之后,轉發給銀行系統,銀行系統接著對短信內容執行處理。銀行主機處理客戶請求后,系統將處理結果轉換成短信格式再把需要的結果短息信發給客戶。該方式的優點就是客戶很容易接入手機銀行系統,缺點則是較復雜的銀行業務交互性差,完成一次業務也可能需要發送多條短信。
2.2 STK(Sim Tool Kit) 方式
手機銀行卡系統的客戶端使用的貼片式SIM擴展卡,是標準的CPU智能卡。采用STK技術實現相關功能,通過加密短信和柜面端進行交互,因此,只要支持STK功能、能夠收發短信的手機都可以使用。而STK功能是GSM/CDMA規范的標準功能,絕大部分手機都支持該功能,因此手機銀行卡具有良好的開放性。
2.3 WAP方式
WAP(Wirelessa Application Protoeol)即通過WAP的方式使用手機瀏覽器訪問銀行網站辦理銀行業務。WAP方式是一種無線應用協議,是全球性的開放協議。手機銀行客戶端無需安裝任何軟件,絕大部分手機都內置WAP瀏覽器。使用WAP瀏覽器來處理銀行業務的在線服務很早就已成為國內外手機銀行的主流技術。
2.4 客戶端方式
客戶端方式就是指在手機上面通過下載安裝客戶端軟件,利用Client方式實現訪問手機銀行功能的軟件技術,目前流行的主要有KJAVA、BREW(Binary Runtim Environment for Wireless)、iPhone等不同平臺的版本。客戶端軟件對手機終端要求較高,需要對指定的手機開發客戶端軟件,優點是客戶端軟件針對性更強,更多的功能都集成在客戶端軟件中,訪問速度加快,缺點就是各種版本的手機操作系統的能力和特點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增加了開發的難度,維護成本也比較高。
3 手機銀行安全機制分析
幾乎所有商業銀行都推出手機銀行業務,手機銀行的安全產品可分為兩類:
3.1 獨立于手機終端的安全產品主要有以下幾種
靜態密碼:客戶預先留存的密碼,每次使用銀行服務帳戶時使用此密碼登錄,密碼發送到銀行,服務器提取銀行系統的密碼進行比較保留,使客戶身份驗證得以實現。靜態密碼安全性較低,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安全隱患,易受到暴力破解、釣魚網站詐騙、鍵盤記錄、在線篡改等攻擊,其優點體現在易用性方面,用戶在初次使用以及交易時的易用性較好。
電子銀行口令卡:以矩陣形式印有若干字符串的卡片,每個字符串對應一個唯一的坐標。在驗證身份時,用戶將系統指定坐標所對應的字符串作為密碼輸入,系統校驗密碼字符的正確性。在使用上,用戶不需要安裝程序,初次使用時的易用性較好,但在交易時易用性較差,且使用過程比較繁瑣。
動態口令牌:是一個有顯示屏的專用硬件,類似電子表,內部有電源,有顯示芯片,一般以一分鐘為一個顯示周期,用此設備產生的動態口令輸入到手機終端設備讓銀行系統進行核對,至此就實現了客戶的身份認證。安全性較好,不容易被復制,不需要在手機或電腦安裝程序。缺點就是完成一次交易較復雜。
證書密碼器:也是一種內置電源和芯片,能夠隨機產生密碼,有外顯示屏以及數字鍵盤。客戶可以依靠數字鍵盤把擬交易的金額還有賬號名稱等信息手工輸入到證書密碼器中去。密碼器經過一定的安全算法對交易要素進行簽字,產生安全密碼。其優點在于安全性高于動態口令牌,能夠有效地預防病毒篡改交易信息,而且還能夠依靠簽名防止交易抵賴。不足之處是使用較為復雜,需要輸入一些用戶的交易信息。
3.2 基于手機終端的安全產品
手機銀行尤盾:其技術原理與在普通電腦使用的網上銀行尤盾類似,手機銀行盾是以存儲卡的方式,使用它之前需要銀行系統事先為客戶簽發證書。證書一般會存在于移動終端的內存卡中,用戶通過專門的瀏覽器來登陸手機銀行網站。當客戶在手機銀行辦理業務需要安全認證的時候,專用的瀏覽器會自動調用存儲于內存卡安全認證,當客戶輸入密碼后完成簽名認證。還有一種方式是在SIM卡上貼膜。這兩種手機銀行尤盾的優點就是便于攜帶,不需要額外的設備支持。缺點是容易受到病毒攻擊。
手機證書密碼器:原理與證書密碼器類型,它只需要把安全認證模塊預先裝入到手機內存卡或者SIM卡膜片上,不再需要額外的設備。用移動終端的數字鍵輸入密碼和一些交易信息。缺點是初次使用需要購買專用的裝在有安全認證模塊的內存卡或者SIM卡膜片。
4 移動終端面臨的安全威脅
4.1 威脅分析
客戶使用網上銀行最關注的一件事情就是安全問題,在普通電腦網絡環境中面臨的安全威脅種類繁多,在移動網絡環境下要想實現一個安全性高的需求是極其復雜的。隨著移動終端設備的發展,相應的移動網絡技術也在迅速發展,在互聯網中出現的各種安全問題逐步開始向移動網絡延伸。在移動終端中也出現了各種病毒和攻擊。因而,手機銀行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手機銀行與互聯網網上銀行類似,遇到的安全威脅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手機釣魚網站、在線篡改個人信息、暴力破解用戶密碼、鍵盤輸入信息記錄、遠程控制等。
(1)移動網絡對手機銀行安全的主要影響有如下情況:最主要的就是移動網絡本身的安全機制存在著較大的漏洞,運行在移動網絡上面的各種實體會面臨到一些威脅。比如手機比較容易遺失,一般在移動終端設置的密碼都不是特別復雜,這就給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容易讓不法分子利用密碼破解軟件對密碼進行破解。
(2)手機本身也有許多安全威脅存在,移動終端的主頻越來越高,內外存越來越大,但是各個廠商對其設計時的安全性考慮很有限。對手機銀行的安全性產生影響的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病毒攻擊威脅,主要是通過手機本身的漏洞程序或者是手機操作系統的漏洞進行下載和傳播,使手機上面的信息和各種資源受到嚴重的威脅;木馬威脅,主要是進行自身的復制,竊取終端上的賬號密碼等個人隱私信息;漏洞威脅,手機操作系統的系統漏洞比PC機操作系統漏洞還多,操作系統上的各個應用程序在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都存在潛在漏洞;竊聽威脅,在移動通信的信道中,個人重要信息很容易被各種監聽設備捕捉到。最嚴重的威脅是由于客戶個人疏忽造成手機的丟失或者個人信息的泄露,所以我們需要從以上幾個方面引起重視,防范手機銀行中的各種威脅。
4.2 手機銀行安全性評估的需求
經過上述分析,我們得出:針對手機銀行安全的評估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究。智能手機終端是手機銀行發展的主要趨勢,我們需要重視手機銀行的安全問題。
4.2.1 提高用戶使用手機銀行的安全意識
手機銀行用戶需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個人信息,防止自己的手機丟失,積極參加銀行的安全風險意識宣傳等活動,在用手機銀行交易的時候時刻提高自己的安全警惕性。
4.2.2 手機終端的認證技術有待提高
手機接入移動網絡的身份認證、手機終端與手機銀行業務服務器的身份認證以及交易平臺的認證,我們需要從這些方面來提高手機認證方式,實現手機銀行的安全性。
4.2.3 利用指紋識別技術提高手機銀行安全
指紋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指紋都不同,當用戶需要支付的時候,只有本人使用指紋才能完成一次支付,而且安全防偽技術高,即使被復制也不能使用。
5 結束語
隨著電子商務和電子銀行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逐漸適應了利用手機銀行辦理業務,也漸漸體會到了手機銀行帶來的便利,同時人們對手機銀行的安全性要求也越來越高。本論文主要闡述了手機銀行和移動網絡發展的趨勢,接著對目前主要的手機銀行的幾種安全機制進行了分析對比和總結,然后討論了手機銀行主要的面臨的威脅,最后總結了一些提高手機銀行安全的方法和經驗。希望通過本論文的研究,能夠帶動移動網絡安全的相關研究,并且能夠帶動電子商務和手機銀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昱光,張雪梅.信息技術與金融發展[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05).
[2]戴宏,移動支付系統安全風險評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0.
[3]張應豐.手機銀行技術應用與發展趨勢田[J].中國金融電腦,2010(05).
[4]周春曉,呂東芳.手機銀行業務安全分析及解決方案田.電信技術,2010(02).
[5]張婷,張輝極.智能手機安全問題及防護技術分析[J].信息網絡安全,2011(12).
[6]郇鳳悅.基于安全視角的網絡銀行的技術風險研究[J].廣東財經職業學院學報,2009(02).
作者簡介
徐立杰(1980-),男(漢),河北沙河人,華北電力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技術、網絡信息安全。
篇6
【關鍵詞】中小金融機構 手機銀行業務 技術風險 信用風險 法律風險
一、中小金融機構手機銀行業務發展概述
手機銀行又被稱作為移動銀行,是當前我國中小金融機構利用現代通訊技術,借助網絡通信平臺連接客戶手機和銀行,向客戶提供信息和金融交易服務的銀行業務方式。手機銀行的發展給我國傳統銀行業務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手機銀行業務最早在捷克出現,此后席卷歐美和亞洲,手機銀行已在歐洲以發展為較為完善的手機銀行體系。我國的手機銀行業務雖然發展較晚,但是手機用戶群體增長非常快,手機銀行業務發展前景廣闊,中小金融機構必須抓住這個機遇,奠定發展基礎,實現規模化發展,提升自身競爭能力。
二、中小金融機構手機銀行業務發展中存在的風險
(一)技術風險。
中小金融機構的手機銀行依靠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窄帶無線鏈路提供信息傳輸通道,這使得手機銀行的穩定性和速度難以得到保障。手機銀行業務的開展需要以通訊網絡平臺作為技術支撐,容易受到黑客的攻擊,造成用戶損失,給銀行帶來經濟損失和信譽損失。同時,中小金融機構的技術方案由不同的技術提供商提供,存在不同的技術規則和技術標準,這使得手機銀行業務存在技術選擇風險,以及信息泄露、丟失和被篡改等等風險。
(二)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中小金融機構負面輿論影響而引發客戶或資金流失的風險,這將嚴重損害銀行利益和發展,一旦客戶對金融機構喪失信心,再建立信用將變得非常難,因此必須重視防范信用風險,保證服務質量。
(三)法律風險。
中小金融機構法律風險是指由于我國手機銀行業務法律制度不健全造成的風險。我國手機銀行業務發展較晚,消費者權利義務沒有具體規范,給手機銀行業務的開展造成了較大的法律障礙。手機銀行業務在保護客戶隱私和信息披露上也存在法律風險,需要重點防范。
三、中小金融機構防范手機銀行業務風險的建議
(一)選擇特定的技術支撐方案。
手機銀行的發展必須依靠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而信息技術網絡具有風險較高的特點,致使依靠信息網絡技術的手機銀行業務運行環境較為特殊,這要求中小金融機構必須選擇特定的技術支撐方案,保障銀行業務系統安全。不可否認的是,任何技術方案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或漏洞,對于這些技術方案的不足,中小金融機構在發展手機銀行業務中必須采取安全防范技術方案來確保其正常運行。一般來說,中小金融機構可用于手機銀行業務開展過程中的技術風險防范方案具備數據完整性、保密性、操作的確定性等等,同時要配備防火墻侵入竊密檢測系統、監視控制系統和快速恢復機制等安全措施,來禁止未經授權的軟件和硬件被篡改,對登陸系統的身份進行重復鑒定,實行災難恢復和系統災難恢復,為手機銀行業務安全保駕護航。
(二)防范操作風險與金融欺詐。
對于中小金融的手機銀行業務來說,其面臨的信用風險(主要是操作風險與金融欺詐)的造成的危害是難以估計的,嚴重的時候可能引發整個銀行體系的經營風險。因此,中小金融機構必須重視防范手機銀行業務中的信用風險。一般來說,手機銀行業務信用風險造成的負面效應主要在于造作風險和金融欺詐,因此在防范手機銀行業務的信用風險的重點也在于防范操作風險和利用手機銀行進行金融欺詐的行為。手機銀行業務操作風險一般來自于金融機構內部,因此中小金融機構必須盡快完善自身的內部控制制度,嚴格操作規范和內部制約制度建設,做到權責分明。對金融欺詐風險,則要求中小金融機構要加強對銀行手機重點客戶的監控,防范其進行可疑資金操作,全面發揮中小金融機構的監控作用。
(三)完善手機銀行業務法律制度建設
我國手機銀行業務起步較晚,而中小金融機構由于基礎相比國有商業銀行來說要薄弱很多,經驗存在欠缺,我國規范手機銀行的法律制度建設也比較欠缺,較為落后。所以,我國中小金融機構在發展手機銀行業務的過程中,勢必會遭遇一定的法律風險。這是我國當前手機銀行相關的配套法律法規不夠健全的原因導致的。從手機銀行業務的實際來看,導致手機手機銀行業務的法律風險主要來自于該業務的開放式服務和非實體的虛擬經營的特殊性。因此,我國中小金融機構必須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合理利用我國當前已有的法律規范,做好防范法律風險的工作。可以說,我國中小金融機構手機銀行業務的法律法規建立和完善是我國金融法律制度的重要工作內容。結合我國現有的法律來看,規范手機銀行業務的法律規范主要包括合同法、會計法、票據法、銀行法、支付結算辦法等相關法律規范,此外因手機銀行業務還涉及銀行業務的技術管理條例,如我國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等,但是僅僅依靠這些法律規定還不足以保護我國銀行機構特別是中小金融機構的手機銀行業務,需要不斷加強手機銀行法律制度建設,防范手機銀行的法律風險。
四、結語
手機銀行業務是我國中小金融機構的重要利潤增長點,雖然在發展中起步較晚,與國有商業銀行比較起來,發展也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但這恰恰是我國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空間。我國手機將銀行潛在的客戶群體非常龐大,市場前景廣闊,中小機構機構要牢牢抓住這個發展機遇,做好防范技術風險、信用風險和法律風險的措施,積極預防和應對手機銀行業務處理過程中潛在的風險,讓手機銀行業務成為中小金融機構的新興金融服務工具和平臺,為客戶提供便捷靈活和具有個性化的服務,不斷擴大中小金融機構的銀行業務,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和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季愛東.銀行新中間業務與法律問題[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篇7
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的2013年電子銀行(手機銀行)用戶研究報告顯示,手機銀行目前仍處于不斷變革的初創時期,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手機銀行會成為下一個銀行業績增長點。
銀行卡已逐漸普及
數字100調查數據顯示,目前銀行卡普及率高,87.4%的網民擁有銀行卡;其中60.9%的用戶持有銀行卡不超過3張,大部分被訪者的持卡集中度較高。從持卡數量上來看,持卡數量與年齡和收入成正比,年齡越大、收入越高的人群持卡數量越多,各銀行對高收入人群的爭奪激烈。從年齡分析,80后人群銀行卡使用頻率最高,15.5%的用戶平均每月使用銀行卡15次或更多;從收入分析,月收入800-10000元人群用卡頻率最高。另外,網購和商超購物是持卡人用卡的主要渠道,分別占比71%和66.9%,這也可以看出,在購物消費領域進行營銷推廣,可以有效影響、拉攏用戶。
手機銀行蓄勢待發
手機銀行的發展壯大,使得中國乃至全球銀行服務體系的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作為一種結合移動通信與貨幣電子化的全新服務,目前它仍處于不斷變革的初創時期。從本次調研中可以發現,手機銀行的市場占有率較低,超過7成的受訪者沒有手機銀行,僅有28%的受訪者有手機銀行,其中14.4%的受訪者擁有1家手機銀行,擁有2家手機銀行的受訪者占6.7%,只有6.6%的受訪者擁有2家以上的手機銀行,相信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手機銀行會成為下一個銀行業績增長點。
根據受訪者手機銀行的使用情況,手機銀行市場可以劃分為三大梯隊;工行和建行處于第一梯隊,其中工商銀行手機銀行用戶占比最高35.3%,建設銀行緊隨其后,占比30.3%;農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銀行位列第二梯隊,分別占比21.1%、19.5%以及18.7%;而其他股份制銀行則處于第三梯隊。
雖然目前手機銀行的使用率較低,但隨著外在環境在變,拇指經濟時代已來臨。從手機銀行的用戶使用頻率上看,80后人群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成為手機銀行的主力人群;從收入上看,月收入8000-15000元的人群平均每月使用手機銀行的次數達到15次及以上的比例最高,達到11.3%。
在問及受訪者是否認同“我會越來越多通過手機支付相關費用”這一觀點時,53%的人認為自己會越來越多通過手機支付相關費用;從細分城市上看,一線和二線城市受訪者的認同度分別達到56%和53%,值得注意的是,四線城市的受訪者認為會使用手機銀行的比例也高達49%,這說明其市場潛力巨大。可以看出,電子銀行將是“動”“靜”的有機結合,“動”為移動支付和與用戶的互動。
數字100數據顯示,手機銀行用戶交易金額方面,8成用戶使用手機銀行交易金額在500元以內;僅有2成的用戶會用手機銀行交易達到500元以上。由此可見,銀行應在小額交易領域重點推廣、營銷手機銀行。
對于已經開通手機銀行的用戶中,90后人群未來增加使用次數和增加消費金額的意愿尤為明顯,達到39%和19.9%,其次是80后人群,增加使用次數的占比達到35.9%,而增加消費金額的占比同樣達到18.1%,80、90后將成為移動支付應用的主體。從受訪者的個人月收入數據來看,月收10001-15000元的受訪者愿意增加使用次數的比例最高,達到43%的,但在增加消費金額方面則比月收15001元以上的受訪人群低2.9個百分點。
目前手機銀行的使用渠道主要包括網購購物、繳納手機或電話費及商超購物等,分別占比32.4%、25.8%以及15.2%,在手機銀行業務使用方面,22.2%的受訪者是由于手機繳費使用手機銀行,19.8%的受訪者使用手機對自己的賬戶查詢,另有14.6%的受訪者則使用手機進行購物。數字100分析師認為銀行可以在網購,繳費、查詢等功能上優化流程、提升客戶體驗,進而吸引用戶開通手機銀行。
篇8
關鍵詞:金融創新 移動互聯網 移動金融 產業鏈 用戶體驗
中圖分類號:F8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770(2011)09-037-06
一、 引言
互聯網浪潮給傳統的銀行業帶來了創新的機遇,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如今,一波更大的浪潮正在襲來,這就是移動互聯網。作為50年來的第5個新技術周期,移動互聯網周期才剛剛開始。每個周期的贏家通常都會創造比之前更多的市值。新的贏家將浮現,一些公司將生存或繁榮,而很多此前的勝利者將會消亡。
移動金融是指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有關金融服務的總稱。它將金融服務與移動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等特點,能夠使人們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享受優質的金融服務。相對傳統的網點服務和日漸成熟的網上服務,移動金融的觸角將會深入到生產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是未來金融服務的發展方向。
二、特點與發展趨勢
2010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達到2.88億人,比2009年增長40.5%,預計2012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將超過桌面互聯網用戶數。圖1給出了中國移動互聯網規模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中國移動互聯網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促使移動金融產業規模迅速擴張,并呈現以下幾個特點和發展趨勢:
(一)手機銀行是移動金融的主要工具
手機銀行是利用手機辦理銀行相關業務的簡稱,它是繼網上銀行之后出現的一種新的銀行服務方式。在具備網絡銀行全網互聯和高速數據交換等優勢的同時,又突出了手機隨時隨地的移動性與便攜性。因此迅速成為銀行業一種更加便利、更具競爭性的服務方式。手機銀行利用智能終端和移動互聯網,為銀行客戶提供個性化、綜合性的服務,一方面可以減輕銀行柜面壓力,另一方面可以達到方便客戶、提高客戶滿意度的目的。
國外手機銀行起步較早,1996年捷克斯洛伐克率先推出手機銀行業務,目前手機銀行在歐美和日韓已發展得較為成熟。以美國為例, 2009年美國手機銀行用戶占其手機用戶的比例為10.8%,到2013年將增長至44.4%。
我國手機銀行起步相對較晚,但近兩年發展速度迅猛。數字顯示,截至2010年10月底,中國手機用戶規模已達8.42億用戶,覆蓋了超過60%的人口。截至2010年6月,中國手機網民的數量達2.77億,已經接近PC互聯網3億多的用戶基礎。3G門戶的調查結果顯示,手機銀行業務在手機網民中的使用率有顯著提高,2010年7月的調查結果為36.8%,2011年2月已經升至52.2%,見圖2。同時,手機銀行業務開始逐漸向中年人群擴散,人群結構的優化,預示著手機銀行業務良好的發展前景。
在對用戶對手機銀行使用的情況分析來看(圖3),工商銀行手機銀行的使用率最高,達35.1%,建設銀行35.0%的使用率緊隨其后。通過進一步的分析發現,所有建設銀行的手機銀行用戶中,經常使用的比例達到37.4%,略高于工商銀行的36.0%,這表明建設銀行的用戶相對養成了使用手機銀行的習慣。
調查顯示(圖4),除了查詢、轉賬、金融產品銷售等基本業務功能,超過一半的用戶希望手機銀行能夠提供完善的商城購物服務,這表明用戶對商城購物有較大的潛在需求。另外,手機銀行用戶也對移動電子商務平臺、移動金融增值業務等有較明顯的需求。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手機銀行發展過程中,還需要不斷提升用戶使用體驗,堅持完善在線客服功能。
(二)技術變革是移動金融發展的主要動力
技術的更新換代是推動移動金融用戶規模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每一種新技術的出現,移動金融用戶規模都會出現爆發式的增長。伴隨著中國3G時代的來臨以及移動終端的不斷改進,商業銀行將圍繞移動金融開展更加豐富的增值業務。
1.手機銀行的技術發展路線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發展,手機銀行經歷了STK、SMS、USSD、BREW/KJava、WAP及客戶端等不同的技術實現形式。目前主流的手機銀行技術實現方式有兩種:WAP方式和客戶端方式。
WAP方式是指客戶通過手機內嵌的WAP瀏覽器訪問手機銀行網站的一種。相對于其他手機銀行技術,WAP具有無需下載客戶端、門檻較低、通用性好、實時交互強、安全性高等優勢,目前已逐漸成為我國手機銀行的業界技術主流。
客戶端手機銀行是指在手機上下載客戶端軟件,通過Client方式訪問實現手機銀行功能。近期,針對使用iPhone的高端用戶,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紛紛推出基于iPhone的手機銀行客戶端以搶占市場。
2.豐富的移動終端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從長期來看,“智能手機”一詞將被“智能移動終端”取代,市場將出現更多的產品,帶有更豐富的功能,并可以運行在多個不同的網絡上。智能移動終端將包含以下功能:運行操作系統;可接入互聯網和電子郵件服務;為應用開發者提供標準的界面和平臺;支持音樂、視頻、游戲、照片、互聯網瀏覽和消息發送等高級數據功能。基于智能移動終端的金融服務將進一步拓展,例如,交通銀行近期推出基于Ipad的客戶端軟件,是典型的非手機移動金融服務。
3.信息安全是移動金融最重要的技術要求
對于移動金融來說,轉賬和支付環節對信息安全技術的要求最高。以手機銀行為例,用戶在關注手機銀行業務給自己帶來的方便快捷的同時,更關注它的安全性。
多數用戶擔心信息傳輸不安全,一項調查顯示,在受訪的民眾中,僅有38%的人表示開通了手機銀行,53%的人表示計劃開通,而另外9%的人明確表示不會開通。不管是否開通了手機銀行業務,受訪人大多擔心手機銀行的安全。一個數據足以說明這一情況,擔心信息傳輸不安全的受訪用戶達到72.1%。為了保證手機銀行的安全性,各家商業銀行也紛紛推出相關舉措,三大手段捍衛手機銀行安全性。
手機銀行業務都客戶身份信息與手機號碼建立唯一綁定關系,只有綁定的手機號碼才能登錄手機銀行,用戶每次退出手機銀行之后,手機內存中關于卡號、密碼等關鍵信息將會被自動清除,這樣避免了手機丟失而影響用戶的資金安全。
登錄手機銀行,要進行支付、轉賬操作時,銀行也做了防護。比如,浦發銀行實行的是動態密碼,當用戶進行轉賬、支付等操作時,銀行將會發送動態密碼到綁定的手機上,每次操作,發送的密碼是不一樣的。而招行實行的是圖形驗證碼機制,防止程序自動試探密碼。
保護手機銀行安全性的第三種做法是實行“操作超時保護”。工行、建行、交行等都對密碼錯誤次數有限制,登錄、轉賬等設計密碼驗證的操作中,如果連續輸錯密碼達到一定次數,系統會在當天自動鎖定賬戶。工行和建行規定錯誤次數不得超過3次,其他銀行規定錯誤次數不得多于5次。
(三)復雜的產業鏈是移動金融發展的主要載體
由于采用移動設備作為交易終端,涉及到移動通信技術及與移動終端適配的問題,所以移動金融產業鏈除銀行及第三方支付外,電信運營商、移動終端和系統制造商都被納入其中,產業鏈更為復雜(見圖5)。
以產業鏈前端為例,作為世界第一大移動設備供應商的愛立信,近日宣布成立提供移動金融服務的全新業務部門:愛立信金融服務部,旨在推動行業的持續發展,打造全球移動金融生態系統。目前,愛立信已開發出端到端解決方案以及相關業務和運營模式,并與運營商客戶和金融界具有創新意識的機構合作,滿足了所有必需的監管、法律和安全要求。
移動支付環節是整個產業鏈的中心,目前國內移動支付市場與業務發展運營相關的主體主要是電信運營商、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和銀聯)以及第三方支付業務提供商,目前這三類業務主體競爭與合作的格局正在形成,形成了幾種主要的商業模式。
一是基于電信運營商的移動支付模式。中國移動在2009―2010年推出了手機錢包、世博門票、手機一卡通三大移動支付業務,并在上海、重慶、湖南、北京等10余省開始了移動支付業務規模化商用的推廣。中國電信在2010年正式推出基于天翼3G業務的融合支付業務“翼支付”,并在此基礎上推出了“翼機通”行業版應用,在上海、內蒙、南京、成都等地實現商用。中國聯通在2009年推出基于NFC技術的移動支付業務,并在上海進行試點,主要開展公交、積分兌換等業務。
二是基于金融機構的移動支付模式。目前,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等金融機構均推出手機銀行類業務,手機銀行模式產生的數據流量費用由運營商收取,賬戶業務費用由銀行收取。2009年開始,銀聯推廣新一代采用13.56MHz頻段的現場支付業務(采用SIMPass技術),并在上海、山東、寧波、湖南、四川、深圳、云南等7省市進行了試點。
三是基于第三方支付提供商的移動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提供商主要是借助手機的移動上網功能實現隨時隨地無線支付,目前,支付寶、財付通和快錢等均已推出移動客戶端軟件,以推進其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
商業銀行與電信運營商展開合作,發力移動金融領域,移動金融產業鏈的形勢將會變得更加豐富。2010年11月25日,浦發銀行與中國移動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作為中國電信企業和商業銀行首次實現的股權上的深入合作,此次中國移動和浦發銀行的聯手,也成為電信業和金融業的首次戰略合作嘗試。雙方的“聯姻”將對通信行業和金融行業均產生深遠影響,也將有望推進移動金融、移動電子商務、手機匯款等多項移動通信與金融產品的融合創新業務加快面市。
三、存在的問題與危機
從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移動金融具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和可觀的發展速度。但是,作為一個新興的金融服務領域,其發展的機遇和危機并存。因此,有必要對移動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危機加以分析。
(一) 農村市場覆蓋率很低
目前,移動金融業務在農村市場的覆蓋率很低,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農村和邊遠地區的消費者還不了解移動金融服務優越性,沒有使用移動金融業務的迫切需求;二是農村人口和農民工群里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對新興的移動金融服務認同和接受度低;三是金融機構基于眼前的利益而忽視農村市場的推廣,在客戶端軟件設計方面,也沒有專門針對低端用戶的簡介設計。這些都阻礙了移動金融業務的推廣,將會導致城鄉金融服務水平差距進一步拉大,不利于城鄉統籌發展。
(二) 移動支付產業鏈和服務功能存在不足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金融機構與電信運營商的直接合作機制尚未建立,行業尚未統一標準。移動支付應用的發展需要產業鏈參與主體之間的精誠合作,但是目前,電信運營商與金融機構均從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慮,為了實現控制產業鏈的目的,利用資金優勢雙向滲透,并建立了各自的行業標準。這種行業的多標準化既不利于用戶的使用,也不利于行業的規模化發展。
從支付業務的功能來看,我國移動金融業務由于受技術、流程、合作伙伴等方面的制約,個性化增值業務相對較少。多年來,中國的移動支付業務僅以手機錢包、二維碼掃描等形式出現在市場上,雖然使一些用戶得到了業務體驗,但就其發展情況而言,由于一直是運營商獨家主導,移動支付業務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并沒有得到用戶的追捧。
但在歐洲,電信運營商與餐廳、電影院、航空公司等第三方建立合作關系,實現了手機網上訂餐、訂票、訂座等多種服務。在日本,使用DoCoMo3G手機的用戶用手機就可以輕松購買可口可樂,銀行在其中提供無線互聯網的在線支付。在韓國,消費者已經把手機作為信用卡使用,幾乎所有韓國的零售銀行都能提供手機銀行業務,每月有超過30萬人在購買新手機時,會選擇具備特殊記憶卡的插槽,用以儲存銀行交易資料,并進行交易時的信息加密。
近兩年,金融機構和第三方支付平臺開始在遠程移動支付領域發力,積極發揮自身的優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我國移動支付市場的總體規模不斷擴大,2010年達到了710億元人民幣。但是,由于現場移動支付仍處于試點階段,市場需要進一步發掘和完善。隨著現場移動支付的不斷推進,我國移動支付市場發展將進一步加快,預計2011年的增長率將會達到50%,2012年將會達到66%,見圖6。
(三) 用戶對移動金融的安全性還存有疑慮
與網上銀行一樣,安全問題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資金和貨幣的電子化,很容易使銀行在轉帳、交易、支付等服務過程中生成風險。無論是銀行,還是客戶如沒有足夠的安全保障是不會使用這一服務的。因此這就要求在實施手機銀行解決方案時必須考慮交易過程中所涉及的各個環節的安全性,采用比一般的信息增值服務高得多的安全保障機制,包括信息收發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賴性、公平性等。手機銀行安全性的顧慮是制約其發展的首要因素。要想快速、健康地發展手機銀行服務,就必須解決好安全問題,建立并維持一種令人信任的環境和機制。
(四) 企業移動金融服務受到制約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商務人士的工作節奏不斷加快,對自由商務空間的需求日益強烈,商務人士期待能夠充分利用出差、外出等在途時間,處理商業事務,以提高辦公效率,同時降低人力和時間成本。移動商務能夠使用戶擺脫物理空間及設備的束縛,享有自由的商務空間,因此移動辦公符合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訴求,將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
財務管理等金融相關業務直接關系到企業的運營命脈,是企業商務活動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因此在移動商務發展的大背景下,企業移動金融需要先行。企業手機銀行,作為移動金融的必備工具,能夠讓客戶隨時隨地通過手機進行財務操作,方便快捷,符合企業發展訴求,極具發展空間。
總體而言,中國企業手機銀行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推出專門針對企業的手機銀行業務的銀行屈指可數。艾瑞網聯合招商銀行對阻礙企業用戶使用手機銀行的因素進行了調研,數據顯示,最主要的阻礙因素有二個,一是安全性,畢竟對于企業用戶而言,關系到整個企業的機密財務信息和賬戶資金安全,如果安全性沒有保障,將直接導致企業陷入危機,危及整個企業的經營和發展;二是易用性,如果手機銀行使用不方便,將極大降低用戶使用的積極性。
(五) 其他問題
目前,銀行業和電信行業分屬不同的監管體系。根據監管要求,商業銀行無法借助移動運營商的網點向客戶提供手機匯款、手機取現等業務。政策的掣肘將會影響我國移動金融的進一步發展。而國外成功的經驗表明,良好的政策法規環境,有利于促進移動金融業務快速普及發展。
另外,我國與移動金融發展相關的應用環境和配套設施相對不足。目前,移動金融在交通、教育、水電煤氣繳款等公共事業中的應用普及范圍還不能達到預期要求;接受移動金融服務的廠家商戶尚待培養,終端POS機投放嚴重不足;廣大民眾對移動金融的安全性還存有疑慮等都嚴重制約著移動金融便民惠民作用的發揮。
四、應對策略研究
銀行業的移動互聯網應用戰略要從移動互聯網的特征出發,品牌和安全是貫穿整個應用構成的兩個要素,應用上分別從營銷、渠道、產品、服務、運營、商業模式這幾個方面考慮。在此基礎上,基于上述移動金融的問題分析,提出以下幾點應對策略。
(一) 重視農村市場拓展
農村范圍廣闊、農業人口比重較大,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發展移動金融,能夠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可以極大地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有利于商業銀行更好地服務“三農”,支持農業現代化建設、提升農民收入水平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國外成功實踐也表明,發展移動金融能夠向廣大農村地區低收入人群提供可以負擔的現代金融服務,從而提升全社會的福利水平。
因此,國家應加大對農村邊遠地區發展移動金融業務的支持力度。鼓勵商業銀行積極推動并參與農村地區移動金融業務推廣,降低移動金融服務價格,讓低收入者用得起、用得省。同時采取加大財政補貼、政府統一采購等有效措施,實施“手機下鄉”,推出適合農民消費群體且帶有移動金融服務定制內容的低價格手機終端。在鄉村網點建立移動金融服務體驗站和流動宣傳車巡回下鄉等方式,方便農村用戶熟悉、辦理業務等。
(二) 建立以銀行為主導的移動金融產業鏈
由于銀行是金融機構,而電信運營商及第三方支付目前均未獲得相關牌照,因此針對整體金融服務來說,銀行必然是主導者。而只就移動支付這一細分領域來說,電信運營商及第三方支付企業由于也涉及資金賬戶管理功能,因此也具備較強的競爭力。
但通過分析可以得知,銀行的優勢更為明顯。首先,銀行擁有金融服務牌照,無論從提供金融服務的全面性還是安全性來說,相對電信運營商及第三方支付企業都更為突出;其次,運營商的優勢在小額支付,購買商品的種類受到限制,而大額的賬戶管理則需由銀行來管理,對購買商品的種類限制較小,故能帶給用戶更大的效用。在手機支付應用方興未艾的大環境下,銀行應該主動出擊,探索多種移動支付方式,如現場非接觸式支付、遠程支付等,努力尋求可行高效的解決方案,并加強與運營商、設備提供商、軟件服務提供商、第三方支付平臺等移動支付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將手機支付整合到手機銀行的功能中,使客戶真正做到隨時、隨地、隨心支付。
因此,建立以銀行為主導的移動金融產業鏈將有利于產業的積極健康發展。在此基礎上,商業銀行應積極開展與電信運營商的合作,以推進移動金融、移動電子商務等移動通信與金融產品的融合業務的創新。
(三)注重移動金融安全性體驗,培養客戶信心和認同度
移動金融的安全性要求并不亞于網絡銀行。從用戶層面來看,移動支付是一種對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極高的應用之一,用戶的使用習慣與對此類業務的使用信心尚未建立。一方面是需要行業參與者完善支付安全技術,建立行業規范;另一方面需要長期加強對用戶的安全教育;此外,需要解決行業誠信問題,培養用戶的認同感與可信度,這樣才能有效地引導用戶的消費習慣。
為了推廣移動金融業務,促進移動金融市場的繁榮,服務商和各銀行也在積極地謀求相應的安全措施。移動金融的技術基礎是計算機軟件、數據庫、數據存儲及網絡等多項技術,任何環節的缺失都會給這項業務帶來災難性的后果。而這些技術都不是停步不前,是在不斷發展中的,舊有的方法不斷被更新,過時的技術不斷被淘汰。這就要求移動金融系統平臺及網絡架構也要不斷的更新,以適應業務發展及平臺安全運行的需要。
在網絡安全方面,可對網絡進行仿黑客的模擬攻擊以檢驗網絡平臺的健壯性,也可請專門性網絡安全公司對網絡平臺進行安全評估。在日常維護操作方面,加強各種安全策略的制定,理順維護工作的各個環節,建立監督制衡體系,堵塞可能的安全漏洞。銀行方面,也可通過在內部網設定SSL(Secure Socket Layer)及安全插座層,將通信內容密碼化以此保護網頁安全。此外,銀行還應要求客戶設定ID號碼、密碼和確認密碼,在一定程度上強化本人確認的安全性,加大安全系數。銀行通過對客戶遭遇密碼被盜事件還提供補償保險服務,從而有效地減低了客戶利用手機銀行的操作風險。
(四) 積極推進企業手機銀行業務的發展
移動金融作為商務活動中的最主要環節,例如財務管理、資金支付等,必須先行,才能為移動商務的發展打好基礎。而手機銀行作為移動金融的基礎工具,能夠降低成本、將高效率的運作模式帶入企業的財務管理,因此備受企業青睞。艾瑞網的調研數據顯示,2010年有65%的企業客戶希望通過手機銀行來處理財務事務。
同時,對于銀行來說,手機銀行是其拓寬遠程服務渠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提高服務水平,增強用戶黏性,因此亦會加大推廣力度。所以從這兩方面來說,企業手機銀行都將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如招商銀行、交通銀行等目前已針對企業用戶的需求,適時推出了企業手機銀行服務。諸如招商銀行、交通銀行等極少數銀行率先啟動了企業手機銀行業務。以招商銀行為例,其企業手機銀行涵蓋全時賬戶管理、移動支付結算、移動投融資、全時電子商務和貼身金融助理五大業務板塊,能夠實現企業支付、內部轉賬、代扣、自助貸款、外匯買賣、商務卡和黃金交易等20余項業務的移動化處理和實時查詢。
(五) 探索差異化發展道路,持續提升客戶體驗
從“互聯網時代”跨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大環境的改變使人們對于移動金融工具的要求也隨之改變。單純地提供金融相關服務已然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全方位、智能化、個性化成為移動金融的發展方向。銀行可以建立一個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營銷和服務平臺,這個平臺不僅可以進行金融產品的交易,還能匯集各類特約商戶,提供他們的位置信息、商品優惠信息等。移動金融+社交網絡+電子商務這一模式,對于移動金融的創新和持續發展必將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
區別于其他互聯網工具,社交網站具有成本低、互動性特別強、信息的、反饋和傳播特別快等特點,比公司網站、搜索引擎或者其他的廣告方式效果更好。目前,主流社交網站主要是基于Facebook和Twitter兩種模式。
銀行要用好社交網站,有如下幾種方式:一是在社交網站上建立銀行的公共主頁或者官方微博,并讓銀行的員工建立自己的微博,通過多個渠道宣傳金融品牌與服務;二是通過社交網站的反饋及時掌握客戶對銀行的批評和建議,從而盡快地改進產品質量,改善服務流程簡化等;三是當銀行出現一些危機事件的時候,特別是公共危機的時候,社交網絡是很好的社會溝通渠道,便于控制輿論導向;最后,通過社交網絡這樣一種方式,可以引發粉絲的討論,進而引發他們購買的欲望,最終達到營銷的目的。
從客戶體驗方面來看,移動金融的使用不夠便捷和缺乏個性化將大大降低用戶體驗。目前,使用手機銀行辦理業務時操作相對復雜,特別是對手機和網絡操作不熟練的客戶感到困難。各家銀行推出的手機銀行業務所提供的服務內容大多雷同,沒有特色。而手機這一普遍的通訊工具,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那么針對手機銀行的目標客戶所提供的服務內容也應根據手機使用人群的個性特點設計才能更有效果。
以招行信用卡的“掌上生活”為例,其界面設計友好,除了增加客戶黏性,隨時隨地提供貼身服務之外,還通過對互聯網運營商、各行業商戶優勢資源的整合,將各類信息及時觸達手機用戶,讓消費者真正在手指滑動中享受潮流生活。這些都大大提升了客戶體驗。
除了以上五點策略,移動金融未來廣闊的前景還需要打破傳統定勢和政策限制,積極改善移動金融發展相關的應用環境和配套設施。
五、結束語
銀行業正在經歷重要的變革期,移動金融是銀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移動金融業務的發展正面臨著重要的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只有適應產業發展的特點,把握產業發展的方向,不斷創新發展思路,才能永遠走在行業的最前列。
參考文獻:
1.吉曉輝.移動金融代表未來方向(兩會提案).2011年3月
2.摩根斯丹利.移動互聯網報告.2009年12月
3,3G門戶.2011中國手機銀行用戶調研報告.2011年3月
4.張權.機遇價值鏈的移動支付商業模式.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10年3月
5.清科研究中心.2010年中國互聯網投資研究報告.2010年
篇9
【關鍵詞】商業銀行 移動客戶端 現狀 功能優化
一、引言
商業銀行移動客戶端也就是日常所說的手機銀行,滿足了人們足不出戶就辦理各種銀行業務的需要。像是我國商業銀行中的交通銀行、光大銀行都開設了有關的手機銀行,客戶可以通過自己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錄,進行賬戶余額查詢、轉賬、繳費支付等一系列業務。此種移動客戶端對原有的傳統銀行窗口業務辦理產生了沖擊,也是我國商業銀行體制機制創新的重要一步。通過有關的商業銀行手機客戶端,客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銀行進行各種交易,不再受到終端的制約,打破了原有的單一業務辦理模式。眾所周知,在傳統金融領域,人的身份是通過在銀行等實地的人員辦理來完成的,而有關的手機客戶端則打破了這種格局,將人的身份以及銀行可的各種信息和客戶所需要的各種業務錄入電腦,實現了數字化和網絡化,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同時也增加了我國有關商業銀行的業務量。但是,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很多網站都支持第三方支付,這無疑是對商業銀行移動客戶端的沖擊,使得很多客戶紛紛選擇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而忽略了商業銀行移動客戶端的作用,面對這個情況,商業銀行移動客戶端應該進行針對性的政策調整和功能優化,讓更多的客戶選擇使用移動客戶端來辦理各方面的業務。[1]
二、商業銀行移動客戶端的發展現狀
根據有關的調查資料顯示,我國的銀行移動客戶端最先是從商業銀行開始發展的,最初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我國商業銀行開始了第一次移動客戶端的“試水”。最初,我國的工商銀行以及中國銀行等其他六個銀行和中國移動進行合作,推出了我國第一個手機銀行。但是因為技術方面的不成熟以及客戶信息的不健全,此項客戶端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推廣,在2004年,經過了一系列的修復和創新,推出了基于JAVA、短信等不同方式的手機銀行,從此,我國的移動客戶端正式起步,逐漸被廣大的客戶所接受。在2012年,我國招商銀行和知名手機品牌HTC合作,推出了一款“手機錢包”,這也是在新標準下的我國商業銀行第一款移動支付產品的誕生,標志著手機支付市場的大門正式打開。同時期,我國的很多商場以及航空公司,都推出了和有關銀行的合作項目,全面支持通過移動客戶端進行付款和購買,促進了我國商業銀行移動客戶端的發展。根據《中國支付體系發展報告》上的數據統計可以看到,在2010年一年的時間里我國商業銀行網上支付客戶數達2.5億戶,發生業務84.99億筆,金額522.39萬億元,業務筆數、金額同比分別增長70%和48%。移動支付業務客戶數達0.9億戶,發生業務1.18億筆、成交金額0.57萬億元,業務筆數、金額同比分別增長77%和102%。可以見得,雖然使用移動客戶端支付的金額在電子銀行總額中所占的比重較小,但增速要快于同時期的網上支付和電話支付。通過這樣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商業銀行的移動客戶端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在《2011年中國手機銀行業務用戶調研報告》中可以看到,在2011年,有更多的用戶開始使用手機銀行進行各種各樣的業務,使用率在2010年的36%上升到了2012年的52%,在調研報告中可以看到,還有30%的用戶表示對手機客戶端很有興趣,想要學習如何使用。[2]
圖1 2010、2011我國銀行客戶的移動客戶端使用情況
通過圖1可以看到,我國商業銀行的移動客戶端發展前景十分光明,但是不得不重視的一個問題就是隨著我國商業銀行手機客戶端的崛起,我國第三方支付平臺如支付寶、QQ錢包等也在以迅猛之勢發展,并且迅速占領了我國互聯網支付平臺的一席之地。據統計,在2012年,支付寶攜手眾多商家,進軍網上購物支付領域,用戶通過掃碼的方式就可以進行付款,這種付款方式深深吸引了眾多手機用戶。同時期,財付通和微信、QQ等軟件合作,開展了“搖一搖轉賬”、“掃碼支付”、“網上會員卡”等業務,可以讓眾多的用戶使用手機來進行支付和業務辦理,很多的手機用戶開始轉向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平臺軟件的使用,這對我國商業銀行移動客戶端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沖擊。針對這個情況,商業銀行旗下的移動客戶端必須要進行功能優化,才能獲得更大的競爭力。
三、如何對商業銀行移動客戶端進行功能優化
(一)提高服務質量
很多商業銀行移動客戶端的使用量逐漸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用戶體驗性不高。這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有服務質量低下這個方面的問題。很多移動客戶端用戶密切需要的業務項目沒有,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在相同情況下,用戶當然會選擇服務質量更好的諸如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臺。商業銀行移動客戶端應該提升相應的服務質量,積極開展用戶需要的業務項目。
(二)加大產品研發
因為商業銀行對移動客戶端的研發資金投入過少,所以相應的產品存在很大的不足之處。經過反映,很多移動客戶端都有“閃退”、“閃離”的情況,并且如果用戶過多,還會出現客戶端崩潰的現象,這就是產品研發的不成熟。針對此問題,商業銀行應該增加投入比重,進行客戶端的創新和產品開發,只要是用戶需要的服務都可以進行開發,同時融入更多人性化的設計,比如“搖一搖付款”、“指紋轉賬”等等,這樣,才能提高相應的競爭力。[3]
(三)推廣手機銀行業務
很多商業銀行因為缺失了推廣業務這一環,很多用戶不知道有移動客戶端這一個項目,所以更不要提進行手機銀行的操作了。銀行工作人員進行適當的推廣很有必要,這樣可以拓展業務規模,提高知名度,讓更多的用戶了解移動客戶端,并且樂于使用。
四、結語
我國商業銀行移動客戶端的發展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只有不斷的對功能和用戶體驗進行優化,才能提高其市場占有率,獲得更大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徐顯峰.我國第三方支付發展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
篇10
由于近場支付長期缺乏統一標準且產業鏈條復雜,市場上有很多參與者和產品,例如:第三方支付公司基于二維碼的產品,中國銀聯早期的短信識別支付產品、13.56Mhz的SD卡產品,中國移動2.4GHzRF-SIM卡產品以及銀行業的聯名貼片卡產品等等。隨著業務的發展,近期國家標準已基本確定,發展基于NFC(13.56MHz)技術的手機模式的近場支付已逐漸獲得行業共識。目前,移動運營商為控制手機支付業務的發展主導權,取得先發優勢,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啟動了TSM平臺建設,提出基于TSM平臺的NFC-SWP的手機支付業務發展規劃。這為想通過手機支付業務實現戰略轉型的商業銀行提出了新的課題,本文就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提出相關想法,以供討論。
手機支付發展的新模式——TSM
TSM概念。TSM是可信服務管理平臺(Trusted Service Manager)的簡稱,是一個提供應用發行管理和安全模塊管理等功能的系統。這個系統必須由實體運營機構負責運營,并根據業務特性配套有應用標準、商務模式以及相關管理辦法,以實現市場拓展、機構間關系協調和其他延伸服務,該系統具有公信力和開放性等特點。
TSM功能。根據TSM的定義,其功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應用發行管理、安全模塊管理和標準的制訂。應用發行管理包括:根據應用發行者的委托,按照規定的格式和安全加密要求制作支付應用數據和配套的賬戶數據;審核應用發行者提交支付應用的安全性、合法性和規范性;面向客戶承擔應用數據的查詢、備份、掛失和補辦等職責。安全模塊管理包括:控制和管理安全模塊的主控密鑰;通過空中下載(OTA)等技術方式在安全模塊中新增、變更或刪除支付應用數據和配套的賬戶數據。標準的制訂包括:制訂應用發行標準和安全模塊的標準。
TSM的應用對于手機支付業務發展的意義。其一,利用空中下載技術實現手機支付業務中多應用的加載,充分發揮IC卡的功能。TSM的核心技術空中下載可為用戶提供最大限度的自有下載應用服務,真正擺脫銀行柜面服務的約束。就傳統金融卡而言,用戶必須前往銀行柜面辦理卡片信息個人化和身份認證,即使目前現有的一些手機支付產品,也需要在用卡首次在柜面通過專用設備開通服務。TSM平臺則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將銀行卡密鑰信息和客戶個人化信息,從后臺直接發送至手機的SE芯片中,完成傳統的柜面發卡功能。其他手機支付遠程應用也可通過TSM平臺實現下載。其二,TSM應用成為手機支業務發展跨行業整合的紐帶,進一步完善了手機支付業務的產業鏈結構。TSM應用的產生為手機支付業務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傳統銀行業與通信運營業的合作門檻降低,信息成本迅速下降。TSM應用也將成為手機支付業務發展中的重要環節,在產業鏈中占據了重要位置。其三,給客戶帶來全新的銀行卡銷售體驗,給銀行卡市場營銷模式帶來根本性變革。TSM應用的出現將推動傳統銀行卡產業的變革,其創新的開卡、刷卡模式,將對銀行卡產業帶來很大的沖擊。以卡片為載體的支付、結算,甚至儲蓄、理財等金融服務,將全部通過TSM下載至客戶手機中,真正實現移動金融服務。客戶也將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性,也不會再面臨柜面排隊的壓力和很多銀行卡的煩惱。
電信運營商基于TSM的手機支付業務發展策略
針對手機支付業務,發展基于SIM卡的手機支付模式,利用壟斷優勢奠定成為TSM運營平臺的基礎。電信運營商發展手機支付有其獨有的優勢,龐大的客戶資源,先天的技術博弈優勢以及相對的寡頭壟斷優勢,使得其在與銀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產業控制中占據了優勢地位,TSM應用的出現,更為運營商提供了控制產業鏈的有力工具。目前,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手機支付發展主導運營商,已經強勢啟動TSM平臺建設工作,并與中國銀聯啟動手機支付業務TSM建設的戰略合作,通過自身SIM卡空間出租先后與浦發銀行、建設銀行以及招商銀行啟動手機支付合作,而中國移動則牢牢控制住TSM平臺建設的地位。可見,TSM應用在電信運營商發展手機支付業務戰略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構建由自身擔當TSM運營平臺的手機支付發展規劃,定位管理和標準制定者。分析近期中國移動與各大金融機構的合作情況,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移動搶占了TSM平臺的運營主導者,搶先制定了TSM運營管理標準,并利用其技術優勢提出了銀行卡空中開卡的解決方案。2012年9月,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的合作中,中國銀聯面向中小型銀行卡應用的TSM平臺,也只能通過中國移動的TSM運營平臺下載,這也代表著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電信運營商以控制TSM標準和平臺運營的策略正逐步實施。
采取開放式合作發展策略,整合金融機構資源,發展手機支付業務,坐享收益。回顧近兩年電信運營商在手機支付業務的發展進程,各運營商均采取開放式的合作策略,利用自身客戶規模和技術優勢,與中國銀聯以及多家銀行合作,其目的就是想利用TSM平臺成為手機支付業務發展的綜合平臺。這也讓我們想到了在互聯網領域迅速發展且已壯大的支付寶公司的發展策略。
調整手機支付業務收費策略,利用自身客戶規模和平臺身份,選擇后向收費策略。早在手機支付業務發展初期,電信運營商們就已經在思考到底是向客戶收取費用還是向產業鏈后端收費。由于手機支付業務是全新的支付模式,客戶使用習慣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受理市場發展也會隨著客戶使用習慣而逐步發展,故向客戶收取費用的可行性非常低。以中國移動為例,我們仔細分析一下,早期的2.4GHz的RF-SIM卡的發展,其通過將支付功能整合至SIM上,壟斷了企業服務通向客戶需求的渠道通路。目前,由于手機支付國家標準的確定,該產品已經停止發展。TSM應用的出現,使得被金融行業牢牢控制的13.56MHz標準的手機支付業務領域出現了變化,中國移動迅速占據TSM平臺運營者身份,結合自身客戶資源優勢,重新成為行業主導者,并表現出強烈的后向收費的發展思路。
我國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
針對電信運營商在手機支付業務上采取的新發展策略,各商業銀行可根據客戶規模、技術開發實力、市場營銷意愿以及產業影響力等不同因素,選擇合適的應對策略。總的來說,商業銀行可以采取的應對策略主要有兩個方面:
合作策略
在手機支付領域新技術條件下,部分商業銀行可通過與運營商的合作,實現共贏。商業銀行在與運營商的合作中,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目標,然后考慮怎樣合作。
從客戶規模來看,大型商業銀行擁有較多的個人客戶,其在同業競爭中處于防守狀態,它們的主要目標是維系老客戶,穩定現有的客戶規模。大型商業銀行可通過與運營商合作,實現對自身老客戶的服務增值,也可以消除其他商業銀行通過支付領域的新興產品搶奪客戶的威脅。大型商業銀行也最受運營商青睞,雙方有相對較多的共有客戶,可以非常容易的普及移動支付的概念,加之雙方強大的品牌效應,可以迅速提升產品影響力。在我國,中型商業銀行在個人客戶市場、網點服務能力以及品牌影響力方面較弱,因此,往往以通過推出新產品,蠶食銀行卡市場,并獲取客戶為目標。中型商業銀行的優勢在于公司銀行業務,而其弱勢正好是運營商的強項。以子之長,補吾之短,對于中型商業銀行來說,選擇合作策略是最佳的。但要考慮到運營商的想法,它們也有自身的業務發展目標,能否找到雙方滿意的整合點,是合作能達到共贏的關鍵。從現有市場合作情況來看,運營商不一定關注手機支付業務能帶來多大的利潤,而更看重與商業銀行一起打造與其他同業相比有絕對優勢的服務。小型商業銀行是通過服務來細分市場而產生的,比如某區域、某行業等。它們的發展策略非常靈活,動作也很快,但由于資產規模、市場均較小,無法自行搭建業務運行平臺。在這種情況下,小型商業銀行只能發揮自己的細分市場上的優勢,與運營商開展區域性合作或特定行業合作。近期,中國銀聯與中國移動開展了戰略合作,并通過中國移動的TSM可下載商業銀行的金融應用,這也為小型商業銀行提供了新的合作模式。
合作策略中的重要環節就是銀行與運營商的商務模式。商務模式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只有是否適合雙方業務發展的模式。根據TSM平臺的特點和運營商采取的發展策略來看,商業銀行可選擇以下三種商務模式:
純SIM卡空間租賃模式。純SIM卡空間租賃就是運營商定制大容量的SIM或USIM卡,商業銀行通過租賃卡片空間用于加載金融應用開展合作。該模式是雙方合作最簡單的方式,商業銀行僅向運營商支付空間租賃費,其支付所得全部歸自己所有。這種模式不能發揮運營商在營銷中的作用,也無法借助運營商的客戶規模和渠道規模。
SIM卡空間租賃+手續費激勵模式。在純SIM卡空間租賃的基礎上,商業銀行可以選擇支付業務傭金的方式來激勵運營商發展支付客戶。這種模式可以通過激勵費用促使運營商對其客戶進行營銷,中小型商業銀行也可通過跨行業的方式實現客戶獲取的目標。
利潤共享模式。利潤共享也就意味著成本和收入的共享,這種模式也是銀行和運營商合作最緊密的一種。雙方共同承擔SIM卡成本,共同制定渠道激勵政策,也共同分享收入。基于TSM平臺的手機支付業務在金融應用中,商業銀行有兩種選擇方式:一種是通過中國移動話費形式收取,另一種是銀行卡運營收益分享。第一種形式,在手機支付業務發展初期推廣較困難,但可以通過特色服務來吸引,比如公交應用、優惠商戶應用等;第二種形式,商業銀行應該考慮哪些費用可以共享,哪些不能共享。根據手機支付產品結構來分析,可以包括:借記賬戶的沉淀資金、刷卡手續費,貸記賬戶的刷卡手續費、信用收益,電子現金的沉淀資金等。
競爭策略
手機支付市場將是繼互聯網支付以來的又一次革命性創新,他的替代效應等同于現在網上支付對于傳統支付領域的替代。商業銀行也應提早準備,在有條件的前提下,納入戰略發展規劃中,在未來的支付市場中占的一席之地。
客戶競爭。我國商業銀行眾多,個人客戶相對運營商而言比較分散,通過客戶規模競爭并不占優勢。但是,由于銀行業務的獨特性,各銀行的客戶信息相比運營商要完善許多,客戶與商業銀行的親密度、信賴度要遠高于運營商的。換句話說,商業銀行的客戶營銷效率要高于運營商。從支付的角度來看,商業銀行提供了客戶的基本需求,這是運營商無法替代的。
商戶競爭。我國支付市場經過近20年的發展,從金融支付到行業支付應用都已形成穩定的價值鏈。目前,我國手機支付標準已基本確定為以13.56MHz為近場交互頻率的PBOC2.0標準,市場上刷卡POS及收單市場仍在銀行業的控制中,這也為商業銀行的渠道競爭提供了有力武器。商業銀行對于商戶的掌控擁有先天優勢,可以通過銀行傳統業務的整合,提升商戶掌控力度,比如企業的融資,現金管理以及供應鏈管理等手段。
平臺競爭。大型商業銀行也可發展自有的TSM平臺。雖然運營商搶占了TSM的先發優勢,但對于商業銀行來說,這并沒有排他性,有條件的商業銀行可利用技術優勢和人力優勢發展構建自己的TSM平臺。商業銀行發揮商戶優勢,創建新的線上線下的業務交互平臺。商業銀行業與電信運營商相比,在手機遠程支付上擁有產品領先和客戶規模優勢,可以強化手機銀行客戶端功能,整合手機遠程支付和近場支付,通過向客戶提供強大的內容服務,占據競爭優勢。
- 上一篇:現代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
- 下一篇:保險公司理賠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