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教育視角下語文教學論文

時間:2022-12-25 10:13:41

導語:美學教育視角下語文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學教育視角下語文教學論文

一、中學語文要進行美學教育

1.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農村語文教學中,因為受到客觀因素的限制,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總是“照本宣科”,學生總是在索然無味的環(huán)境中被動的被“灌輸”知識,但我們并不能將這樣的責任全部歸于教師,“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和農村地區(qū)落后的生產力才是主要的原因。因此在農村地區(qū)的語文教學中我們總是忽視了進行美學教育,我們農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克服困難、抓住機遇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

2.美學教育的意義

葉圣陶先生說:“口頭為語,書面為文。”語文素來就有百科之母的美譽。這就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這樣的地位不應該僅僅只包括傳承傳統(tǒng)文化上,更應該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諸如審美等其它能力之上。綜上所述,所以中學語文要進行美學教育。

二、中學語文美學教育的目標

語文是滲透著人文精神的學科,語文中的作品包羅萬象。自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句話道出美學教育的真諦。教師要塑造學生的靈魂,純化學生的情感,就必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學因素,運用美學語言.去激發(fā)學生相應的美學體驗,讓學生愛到強烈的藝術感染。語文本身就是充滿美學性的,通常表現(xiàn)在:人們通過學習語文,更正確的辨別是與非、真善美,并促使人們?yōu)樽约核茉靷€性美和心靈美,從而開啟人們的心靈之窗并在往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超越自己的智慧。然后,學習語文能促進人與人之間更好的交流、溝通和合作、發(fā)展。再次,要促使人類逐漸向文明進步,那么就要靠積極、向上的思維,這種思維是離不開語文的教育。最后,學習語文能推進人們各個方面的發(fā)展,是學生發(fā)展的奠基石。而所謂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美學教育就是為了關注“全人”的發(fā)展、為了促進中學語文學習的一種教學,屬于一種更注重中學生精神和思想上的教學。美學教育是學生成長的營養(yǎng),對于學生的能力發(fā)展、知識豐富、情感發(fā)展乃至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中學語文課堂美學教育方法

1.讓課堂呈現(xiàn)生態(tài)之美

語文是美的。在語文課堂中,要營造課堂生態(tài)之美,才能夠談語文之美。語文生態(tài)課堂之美,不在于教師語言的聲情并茂,不在于文本自身的華麗動人,不在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嚴密精巧,而在于學生主動、積極、專注的學習狀態(tài)。所以,要營造美的語文課堂,教師要巧妙引領、激發(fā)教學智慧,做課堂的組織者、傾聽者、指導者、參與者、促進者、合作者。所以,語文課堂中教師要營造良好是師生關系。語文課堂里,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學得主動,能自主閱讀、自主感悟、主動交流、主動質疑。在語文課堂中,教室里手舉如林、熱情高漲、書聲瑯瑯、各抒己見,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他們學會發(fā)現(xiàn)字詞句篇的美麗,激情在朗讀中噴發(fā),智慧在思考里凸顯,想象在課堂里放飛。與那些教師侃侃而談,大展個人風采的課堂相比,更加具有生態(tài)之美。

2.讓課堂具有情境之美

通過音樂、美術、多媒體等襯托與還原語文的情境,能夠收到較好的審美效果。如:語文課本中所描述的諸多情境農村地區(qū)的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很難遇到,這就造成了學生很難體會到課文中所描述的那種氣氛,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對于創(chuàng)造真實、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融入美學教育的愿望,從而達到植入情感,讓學生感受美、鑒賞美、表達美、創(chuàng)造美。中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我們教師要以作品中所包涵的豐富審美因素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去體味、感悟作品中的形象、語言、色彩、思想,讓學生在美學教育的氛圍中得到震撼心靈的體驗。如朱自清寫《春》,所表達的是對春天喜愛激越之情;吟《沁園春.雪》,通過縱論歷代英雄人物,抒發(fā)的是自己偉大的抱負;馬致遠著《天凈沙.秋思》,則是借助一組意象來表達漂泊游子的羈旅之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語文尤其要重視朗讀技巧。如果沒有感情,平平淡淡的念,就不能通過抑揚頓挫的音節(jié)表現(xiàn)作品的內涵,更不能體味詞句其它方面的美。所以朗誦時應帶感情,體會其意境。不讀,不知其意。不讀,不明其理。學生通過帶感情地閱讀,更正確地辨別是與非、真善美,并讓學生為他們自己塑造美(個性美與心靈美),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散發(fā)自己的智慧。

3.在課堂萌發(fā)思維之美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恰到好處的拓展延伸能使學生“樂學”、“活學”。使我們的課堂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和生命的活力。思維激發(fā)方式多樣:激發(fā)興趣、情境教學、巧設問題、開展相關的競賽活動等。針對農村學生的生活特點,教師可在課前及時激發(fā)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在課中理解全文后,教師可以追加較深層次的關于“美與丑”問題;在課后反饋時,對學生在對美與丑思考上遇到的難題,教師可以點播進行引導;并提出具有爭論性的問題供學生思考、辯論等。在語文美學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從多角度、多方面、多思維去認識、分析、解決問題。那么在學生的審美思維過程和體悟過程中,我們教師要怎么做呢?一個字就是“渡”,國外有一句話“Standbehind,don’tpush”(站在后面,不要推),這就是“渡”。因此教師不應該把自己對審美的理解強加給學生,對學生獨特的審美理解要給予支持。今天,一些社會上的不良風氣也可能影響到學生的美學觀,這時我們教師就應該站出來及時糾正學生們的一些不正確的審美觀。

4.啟發(fā)學生情感之美

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善于啟發(fā)學生的感情。這樣就容易體會作者內心情感變化的脈絡和作品的內涵,進而才能發(fā)掘作品要告訴我們的美學價值。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是白居易與琵琶女產生的感情共鳴。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人生短暫,愁緒滿懷,恰似這滾滾向東的長江水……這是學生對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所產生的共鳴。“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美好的理想、情感過去以后,一切恍如隔世,往事不堪回首……反復誦讀此詩句,學生會沉浸在對美好往事的回憶之中,與詩人產生感情上的共鳴。

5.發(fā)掘課文背后的美

魯迅先生說過:“知人論事,才能正確理解作品。”每一篇課文中體現(xiàn)出來的美學價值是與作者的思想、經歷密不可分的。而作者的思想、經歷無法脫離“社會”這個大背景,大環(huán)境。課文的作者生平、寫作目的、社會背景等都對于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課文領悟其中的美學價值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語文教學的美學教育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為課文“尋源”,才能使教學結合實際的生活與社會背景,使學生的審美“有根”。在教學中,可采取以下方式:一課前了解。新課程教學方式強調讓學生自主學習,中學生具有一定的電腦網絡知識,有一定的課外知識積累。利用學生的這個能力,讓學生對課文背景資料進行查閱;通過課前的預習活動,讓學生對于課文的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目的、社會背景等進行了解,為提高審美閱讀興趣,開展高質量審美閱讀打下扎實的基礎。二是課中穿插。課堂中穿插一些背景知識,這些知識就像佳肴中的調料、百花中的綠葉,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些重難點的教學中,通過背景資料的提供可以幫助學生突破理解的瓶頸,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6.讓生活延伸語文之美

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僅靠課本上的課文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給學生補充許多課外的美學“養(yǎng)料”。中國燦爛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優(yōu)秀作品浩如煙海,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選擇最讓學生感興趣,愿意去領悟其中的“美”并且能夠使學生受益匪淺的篇目,這就涉及到一個選擇技巧的問題。一般來說,針對農村學生的特點,我們應該更多地選擇趣味性與故事性強的篇目,將文學常識、歷史知識、哲學理想、寓言道理等蘊含在這些故事當中,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學習、去體現(xiàn)。這些他們的印象一定會十分深刻,而學習起來也能感覺饒有趣味,達到寓教娛樂的目的。

四、結論

美學教育是學生成長的關鍵,對于學生的能力發(fā)展、知識豐富、情感發(fā)展乃至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實施多元教學,重視美學教育,提高教學質量,應該成為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