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藝術化應用

時間:2022-07-18 03:22:45

導語:語文教學藝術化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教學藝術化應用

“語文”這門最古老、最深厚、最包羅萬象的學科,使多少人望而生畏,又使多少人癡迷其中。語文教學應該把基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說話技巧上,再高一層講,就是如何培養他們做一個熱愛祖國語言的人,做一個高尚的人,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要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首先教師必須注重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藝術化。教師的教學不僅僅是傳授課本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尤其是閱讀能力和創新意識。上課不僅要讓學生聽得懂,還要讓他們感受到上課是一門藝術,聽課是一種享受,讓他們感受到課堂的美,尤其是語言的美。讓學生感到上課像是在欣賞一幅山清水秀的山水風景畫;就像在聆聽一曲跌宕起伏的交響樂;就像在體會一部生動感人的小說——賞心悅目、怡情益智,讓學生在身心愉快中接受知識,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掌握技能,即讓學生感覺到聽課就是一種美的享受。

教學語言是教師智慧與個性的綜合體現,它包括教師的態勢語言和口頭語言,它是教師傳達信息、學生達到學習目的的橋梁。態勢語言包括教師的儀表、表情、動作。端莊大方、美麗瀟灑的儀表必能吸引眾多學生的目光,也能樹立良好形象,加重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分量,增強對學生的影響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教師的表情親切自然,是產生親和力、拉近師生距離并使講課生動、富有感染力的手段;教師的動作手勢要形象恰當,手勢是教師課堂教學中的藝術表現,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催化劑。教師手勢的變化能使學生領略到遨游知識海洋的無窮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欲,從而體現教學活動的雙邊關系,達到教學目的。

形象恰當的手勢能增強形象的流動感,有利于學生加深理解,給學生留下難忘的印象。譬如學習聞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講》,教師講課時借助手勢的變化,處理好低、中、高的音量,調整好慢、中、快的語速,掌握好平和、憤概、蔑視、命令、呼吁等語氣的變化,體現作者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讓學生體會到對敵人的語氣強硬,語調斬釘截鐵,情緒激憤,表達對特務們的強烈譴責、蔑視、嘲諷,以及對未來充滿信心,給人以巨大的鼓舞。總之,授課時的語言要達到能使學生隨著主人公的悲而悲,隨著主人公的喜而喜,讓學生與作品里的情感產生共鳴。教師的口頭語言不僅要規范化,也要藝術化;不僅表意上要嚴謹清楚,而且要悅耳動聽;不僅要準確流暢,而且要抑揚頓挫、富有激情、幽默生動。幽默的語言能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氣氛,能激活學生思維,使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愉快地、積極主動地接受知識。譬如講到成語“鋌而走險”時,就說“孕婦過河——鋌而走險”,這樣學生在風趣的語言中把知識形象化,在笑聲中就記下來了。

標準的普通話、流利的語言、跌宕起伏的音調,讓人聽來悅耳,給人以親近感。而鏗鏘有力、娓娓動聽的語調變化能把學生帶入喜怒哀樂的情境。譬如學習柯巖的《,你在哪里》一文,在朗讀講析時,注意語調、語音、節奏和停頓,通過對飽含深情的呼喚,逐步展現與人民心連心的動人情景,歌頌鞠躬盡瘁為人民的高貴品質,表達了億萬人民無限懷念的深厚感情。這樣的口頭語言必然能感染學生情緒,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教學效果。相反,教師無精打采、面無表情、細聲細氣,只能使學生索然無味、精神萎靡、昏昏欲睡。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讓學生所感到和“看”到的“語言”、聽到的語言都是一種美。

總之,教師在教學上所要達到的目標是:當下課鈴響起有許多學生說:“這么快就下課了,真可惜!”為達到這個目標,教師要努力做到課堂教學藝術化,讓學生感到語言美,使課堂氣氛活躍,教與學暢通和諧,目標落實完成,達到創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