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受新媒體影響

時間:2022-05-03 03:40:00

導語:語文學習受新媒體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學習受新媒體影響

在這全新的媒體時代,語言文字傳播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新媒體種類很多,而學生總是對新事物充J滿好奇,如博客、虛擬社區、電子郵箱、手機信息、網絡電視、網絡文學、網絡游戲等,這些媒體技術一經誕生就成:為學生們交流和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甚至是他們生活J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學習與生活同在,媒體時代對語文I學習產生了很大影響,教育工作者應該關注這些因素的存在,以便正確加以引導。

一、學生的“江湖密碼”——火星文

按照洪堡特的說法,目前無疑正處于“語言的第二次f衰落”時期:“精神陷于松弛怠惰的狀態,不再從事獨立的創造,它雖擁有產生自實際運用的語詞和形式,卻只利用它們進行越來越空洞的游戲。”當前中小學學生們(也不}僅是學生)熱鬧非凡的“火星文”世界,便是這種“游戲”語一言的表現形式。以“90后”為代表的一批學生網民,他們生活在一個思想解放、彰顯個性、鼓勵創新的時代,生活I在一個網絡文化多姿多彩的時代。作為網絡語言的新品種——“火星文”主要流行于新生代網民的網絡語言,寫不寫“火星文”似乎是這一代人的標志,也標志著“我時j代”的到來。他們的思想意識、行為方式都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思想活躍、勇于嘗試、張揚個性,而網絡虛擬空:間文化的發展給他們追求所謂的自我價值提供了有利條f件,他們在網絡個人空間實現了“我的地盤我做主”,自由享受“圈內人”的交往樂趣,熱心于創造被外界難以閱讀、難以理解、類似于“密碼”的“火星文”。“火星文”的創造主I要是使用生僻字、象形偏旁、造生字、用同音字替代、用各{種字母符號片假名替代等方法。據一家網站的調查數據J顯示,目前接觸“火星文”的群體中,5~20歲的青少年學生占80%,“火星文”主要用于QQ或MSN的名字、網絡游戲名字、BBS、日記等。其實,他們使用的目的很簡單,只是為了“好玩”,為了顯示個性特點,覺得這些文字讓別人(尤其是家長老師)費解,從而達到保護隱私的作用.成了“9O后”時尚的“江湖密碼”。由于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具有強烈的反傳統、反權威、打破規范的心理傾向,現實生活中受到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約束,平時的語文學習對于語言文學的掌握都被限制在嚴格的和考試有關的“游戲規則”中,一旦到了網絡私人空間,它們的反叛情緒特別高漲。因為“火星文”這樣的網絡語言與規范性語言的最大區別就是其編碼的隨意性和個性化。他們似乎得到了破壞的“快樂”,他們在Et記、個人空間、短信等私人領地盡情揮灑“聰明才智”,甚至對“惡搞”的熱情空前高漲,以獲取某種發泄的“快感”,這種做法難免會影響到正常的語文教學,中小學教師們普遍感到目前流行的“火星文”給漢語規范帶來挑戰,他們認為青少年鑒別能力不強,經常使用不規范文字和表述形式后,會造成亂用詞匯、表意不清的情況,一旦形成習慣,影響語言的掌握和運用。當然,“火星文”現象并非全部學生都有,但是,應該引起全社會尤其是語文教學界的重視,也不能動輒扣上“把無知當有趣”、“對中國文字的侮辱”、“破壞漢語言的純潔性和規范性”之類的大帽子。這只是“90后”青少年成長過程的一種“癥候”,是他們心理、生理還不成熟的標志,與他們普遍的從眾心理息息相關。我們有責任阻止它的病態發展,在肯定他們對新生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的基礎上加以引導。在全球化的今天,每個民族都在尋求民族精神的擴展,決定一個民族能否孕育出偉大精神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它的語言,我們呼喚涵養深刻、形式精巧、個性卓著的民族語言,而不是在混亂、隨意的語言氛圍中游戲。讓這些貌似強大的潮流成為過眼煙云的關鍵是語文教師以及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

二、市場經濟下的“青春文學”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這只看不見卻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手”也伸向了“文學”界,有些寫作不等于文:學創作,成了市場的“商品”,因此,讀書亦可分為有文化{的閱讀與無文化的閱讀,最好的閱讀當然是能開啟智慧、陶冶情操、體悟真善美,但是,讀物選擇不當,無文化的、:無聊的、消極的閱讀往往給人以不良的影響。I列夫•托爾斯泰曾警告我們說:“物質和精神毒f品之間的區別在于,物質多半因味苦而令人作嘔,而以壞書形式出現的精神,不幸得很,都往往使人銷f魂。”目前流行于校園的青春文學顯然是有商業目的的文化現象,對讀者群有精確的定位,對這類文學黃忠順教授說:“翻開時下中國的小資青春文學,村上春樹小說那種-以修辭的華麗支撐作品的感情、人物、邏輯,那種青春游戲的活躍因素,那種都市時尚色彩的意味,那種男女主人I公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可以找到自由而有些隨意和頹靡的愛情,真是比比皆是。……尤其是憂傷、孤獨、無奈的情【緒,可以說《挪威的森林》已經使中國的大半青春文學染上了這種時尚病。從安妮寶貝們到郭敬明到‘種植青春憂傷純凈的花朵’的張悅然,一路憂傷過來。”即它們“大多:遵從于一個自閉的世界,通俗的故事模式、時尚的小資趣f味,再加上甜膩的、酸楚的、潮濕的味道,大多只滿足年輕讀者群的消費心理”。青春文學本應該明媚燦爛、積極向0上,實際上卻成了小資式的少男少女們無聊的感情游戲,成了貴族們奢侈的攀比,在揮霍中尋求發泄,一味殘酷、{自戀和叛逆,對頹廢生活與悲慘愛情的描述隨處可見,絲I毫看不到信仰、悲憫、激情和真善美。曹文軒為他近年來:讀過的許多少年文字這樣總結:“十之八九都是一副看破紅塵要自絕于世界的清冷模樣,剩下的就只是一片陰霾與心灰意懶。”其實,青春不等于叛逆,另類不等于獨行,這些以欲望的低俗化為代價的“反審美快感”只是違背邏輯的刺激、嘲弄一切的解脫和周而復始的游戲,在摒棄了真善美的同時也必然摒棄了自己的生存之根。近年來相繼發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我爸是李剛”、藥家鑫撞車再殺人、浦東機場留日學生刺母案等惡f性事件足以表明,當務之急要加強道德文化建設,加強講責任、講愛心的輿論建設。對于學生的課內外讀物的選f擇,廣大的語文教師責任重大,教師自身對于那些上了排行榜的“青春文學”要有足夠的認識和把握,對比曾經的經典比如《簡愛》、《約翰•克里斯多夫》等,幫助學生體悟哪些閱讀是自我發現,哪些閱讀是自我消亡。

三、各種娛樂媒體的影響

這是一個全新的媒體時代,“文化工業”空前繁榮。2007年7月《新周刊》出版香港影星周星馳專號,其中《無厘頭.COM時代》前言日:“.COM時代,凡人說話;COM時代,意義消解;.COM時代,弱者狂歡。”在周星馳所謂最具后現代性的影片《大話西游》,也最可品味出“拼貼”的意義。“文化工業”的產生原則是什么東西最打動人的,就把什么制造出來給你享用,即使你明知這是一個陷阱或騙局。“文化工業”尊奉的信念是大眾社會不需要文化,只需要娛樂,娛樂行業提供消費品就是讓大眾享用簡單快樂。采用技術性的、現代大工業生產方式生產出來的文化產品是標準化的、模式化的,把文化推向單調平庸,也把大眾推向單調平庸。這樣的大眾文化使學生們在消費中喪失了自己,娛樂至死、秀色可餐的誘惑使辨別能力微弱的學生難以抗拒。在校園里,學生們會突然高頻率使用某些詞語比如“給力”,調侃同一句流行語比如“你媽喊你……”同玩一種游戲比如開心農場、植物大戰僵尸等。這種媒體時代的生活模式使學生們本該是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變得單一,造成人格、趣味和思想驚人的雷同。’快餐文化消費正逐步侵蝕、消解著經典、精英文化的領地。經濟的全球化、現代化,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和人的個性解放,帶來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商業化。高雅文化與經典文學逐漸被冷淡,以消遣娛樂和流行時尚為主要特征的“文化公司”迅速占領市場。現代社會高節奏、高風險、高競爭和高壓力滋生出一種浮躁心理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當今的學生,人類社會從來不曾有過如此的現代化程度,學生除了課堂學習,還有更多更容易“上癮”的文化生活可供選擇:網絡、電視、游戲鋪天蓋地占據了孩子們的一切剩余空間,他們如饑似渴、廢寢忘食、欲罷不能。不可否認,視聽媒體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他們學習和生活的空間,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但是,從語文學習的角度來看,聽音看畫和游戲比起閱讀文字顯然簡單、輕松和快樂,長期借助音像打發時間,必然會影響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并阻礙思維想象和審美能力的發展。

四、電子讀物的閱讀方式

新媒體時代我們的閱讀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電子書、電子期刊、在線閱讀等等已經逐漸普及,正像有人驚呼的那樣:“我們由讀書時代開始,經過了讀圖時代,現在到了讀網時代。”青少年學生總是喜歡追求時尚、新鮮,喜歡閱讀淺層娛樂的東西。電子讀物改變了傳統的閱讀內容和閱讀方式,電子讀物的瞬間性和易逝性容易滋長學生的浮躁心理,往往看重情節結果而快速瀏覽,忙于“一掠而過”,忙于到處瀏覽,打開一本書通常是讀上一兩行又“蹦”到另一個地方。對電子讀物“海量瀏覽”一般對語言文字的魅力不感興趣,削弱了學生對文學性的體悟,對人生問題的深層思考。因此,傳統的人文經典,或被忽視,或以“枯燥”、“深奧”為由被疏遠,承載濃重歷史感的書本正日益受到冷落。那些吸引“眼球”的標題、摘要之類誘惑著讀者不停地翻頁,學生如果經常把僅有的課外閱讀時間花在垃圾型讀物、快餐型讀物,在一些玄幻推理讀物上作走馬觀花式的消遣和休閑,那么,這種娛樂消遣、跳躍凌亂的閱讀習慣必然使人無法安靜地體悟傳統的富含人文精神的經典作品,粉碎語文學習應有的專注和沉思能力,一旦這種娛樂式的輕閱讀代替了審美閱讀,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將會是致命的傷害。當代學生社會化成長的過程中,權威價值缺失,傳統與現代、后現代摻雜,多元價值兼收并蓄,生產社會向消費社會轉型,學生們與其說是受到物的包圍不如說是受到各種誘惑的控制,青少年學生由于社會常識的匱乏、心智的不夠成熟,面對這樣韻語文環境很可能“跟著感覺走”,在這樣一個消費狂歡的假面舞會上,成為“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操縱下的“癮君子”:上網制造“火星文”,寫些“微博體”、“咆哮體”或者“惡搞”,讀點一次性的、拼貼的“輕小說”,沒有文化沒有靈魂痛痛快快冷酷到底,這樣的社會環境對于語文學習具有負面影響。對此,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語文教師必須時刻關注、高度重視和正確引導。新媒體給人類生活帶來了質的飛躍,語文教學要回歸生活,要重視現實生活中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教學體系生機和活力。如何面對目前這些影響語文學習的社會性因素?如何緩解網絡文化對傳統文化的沖擊?如何在規范與不規范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或恰當的結合點?這是當前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題。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簡單地用“高考中規定什么”來敷衍了事。

德洛克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中提出:“教育應該幫助人們與傳媒和信息社會保持一定的距離。”教育要使人走進網絡,同時也應當使人能走出網絡。語文教學應該積極回應各種媒體的影響,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拓展閱讀與寫作的空間,豐富知識面,提高審美情趣,利用學生喜歡的媒體探討媒體本身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而探索新媒體時代語文教學的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語文教學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