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語文自學的培養(yǎng)
時間:2022-04-20 09:48:00
導語:加強語文自學的培養(yǎng)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面對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的嚴酷事實,為扭轉局面使學生從“要我學”成長為“我要學”,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從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開始入手,發(fā)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行為,同時希望學生走近生活,還學生應有的學習自主權,培養(yǎng)學生成為新課程要求下的具有多方面基本能力的現(xiàn)代社會公民。
關鍵詞:自學能力;興趣;激勵
縱觀語文教學,長期以來,教學點是封閉型的,重課堂輕課外,為分數(shù),為應試,為升學,教師對學生指手劃腳,不給學生選擇的權利,其結果是鎖住了學生的心靈,使學生自覺地壓抑了自己的聲音,習慣于服從現(xiàn)有的精神套路:他們的學習有太多教條八股的影子,他們的學習里有太多老師囑托的痕跡,他們的學習里很少有自己獨創(chuàng)的東西……充其量不過是生活的拷貝,技巧的克隆!
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是:“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xiàn)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xiàn)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界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使學生的學習從“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切實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為了一切學生的發(fā)展”。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新世紀衡量人才的標準也是要學生學會學習。伴隨《課程標準》的頒發(fā)實施,語文中考題型的更新,教學改革的實施,教學理念的轉變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一種特殊學習能力。它是學習者獨立掌握知識,獲取技能以及獨立運用知識于實際的能力。它主要包括獨立閱讀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自我組織能力,自我檢查能力和評價能力以及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
為什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呢?這是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理念,是教師教學中特別關注的一個問題,是學生的信息時代具有的基本要求,是保證一個人一生不斷發(fā)展的基本功,也是素質教育在個人能力開發(fā)上重要的目標。因此,初中教學必須充分利用學生特點,在教學中培養(yǎng)他們自學能力。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學生自學的環(huán)境
素質教育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教師能否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情和社會責任感,從而產(chǎn)生學習的強烈愿望。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動力,當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了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關鍵在于營造和諧互動的教學環(huán)境:一個具有理性思考能力同時又充滿激情的老師,引領一群思維活躍而且擁有話語自由的學生,在極具語言價值、審美價值、思想價值等美好因素的文本中暢游。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都能平等、自由的對話。在對話的碰撞中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激起學生心靈的漣漪,引發(fā)學生對真善美的強烈向往……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實質是交往。沒有交往就不存在和未發(fā)生教學。要實現(xiàn)這種交往,就需要營造和諧互動,便于交往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處于“認真看、注意聽、自由地想、無拘地問”,能參與到教學中來。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除了有知識技能方面的交流,還要有情感意志方面的信息交流。師生關系如何將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能否成為教學中的“主體”。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言語、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的鼓勵,無私的信任、尊重的情感等信息,以消除學生畏懼、緊張的心理,讓學生敢想、敢說、敢作為。還有教師應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并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為走向成功而搭橋鋪路。
在語文教學時,可根據(jù)語文特點,教師借助課本,通過典型課文或片斷講解,不僅是讓學生了解文章內容的真實性以及表達的準確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例如《伊芙找海龜》的閱讀片斷中,有一段伊芙尋找小海龜?shù)拿鑼懀骸奥犃藡寢尩脑挘淋诫p膝跪下,翻起厚厚的落葉,撥開密密的草叢……發(fā)現(xiàn)了小海龜……。”這段描寫中“翻起”、“撥開”、“發(fā)現(xiàn)”詞,學生經(jīng)過閱讀了解到其與后面名詞搭配的準確性以及小伊芙是經(jīng)過了仔細尋找的。學生對這些看似平常的詞語有了深入的認識之后,對語文就有了更為生動的認識,油然而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的火花。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抓住課文出現(xiàn)新問題、新矛盾,再緊扣語文知識實質,精心設計好問題,通過課堂討論,激發(fā)學生迫切思考的需要,吸引學生高度注意。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是“提問”,第二步“導之有疑,教以善問”,也就是說教師應提供大量機會讓學生獨立思考,激發(fā)學生求知欲,使學生能在師生、同學討論和辯論中悟出道理、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在執(zhí)教《陳情表》時,教師提出了一個問題“李密向來被認為忠臣孝子。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忠與孝的?”,請學生發(fā)表他們各自的見解。有的認為李密對晉朝的忠是被迫的,是假的;也有的認為他的忠是“愚忠”;更有人認為他是見風使舵的人,并非真正的忠義之人。這樣看來,通過課堂討論,促使學生自己對“忠”、“孝”的看法進行探討,且“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自“入木三分”。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情緒都被調動起來,有了積極參與到教學中的欲望。除此之外,還可以把討論的范圍延伸到教材之外,討論人生及人生道路,這一點,也就是教學中育人的功能。如在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中,教師可以提出“順境使人成才”,“逆境使人成才”兩個辯題,讓學生回去準備,然后組織一場別開生面的辯論賽,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與動機,鼓勵學生個性表達,還對學生今后的人生態(tài)度、人生目的等人生問題產(chǎn)生極大的指導作用。
二、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習慣
傳統(tǒng)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這就可避免地出現(xiàn)教師牽著學生走的“牽牛”狀況。它最大的弊端就是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角色。《新課標》提出了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擺正教師主導作用。這樣,教師就面對著從知識提供者過渡為一個“導演”、“設計者”、“引導者”的挑戰(zhàn)性問題。“教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傳統(tǒng)教學是“講授——接受”的單一模式,這模式最缺乏的是對學習方法的指導。未來社會的“文盲”不是不認識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學習方法的人。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關鍵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自學獲取知識”,即獲得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教學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是教授學生學會學習,掌握獨立獲取、運用知識的能力。[2]語文界老前輩葉圣陶一直主張“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因此,教師應結合實際,把“教學法”轉化為“學法”指導,在教學實踐中提供有效的經(jīng)驗以供學生學習參考,這很有必要。常用的自學方法有:
1、朗讀法語文教學離不開一個“讀”字。大、小聲朗讀,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大膽開朗的性格,注意力的集中,語感的培養(yǎng),還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領悟到文章的意境、情境而為之動容。朗讀力度不夠,容易使學生讀漏字,要么讀錯字眼,要么讀斷句子,語感轉弱差,領悟力變低,長此以往,愈演越嚴重,將會出現(xiàn)“啞口無言”的可怕局面。如果這樣,自學能力將只是一紙空文。有這樣一個例子,在《再別康橋》的教學過程中時,教師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唾沫橫飛,可細看之下,趴在桌上昏昏欲睡的學生比比皆是。幸好他及時發(fā)現(xiàn),趕快要求學生齊聲朗讀,不然呆會鼾聲四起,后果將難以想像。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名篇佳作不少,朗讀是起步,更不失為寫作的奠基石。
2、圈點法朗讀時,要求學生在相應的地方作上相應的記號,分清主次、輕重緩急。如重點語句或敘述關鍵語句用長直線(———),短直線劃出生字詞,“------”劃出優(yōu)美描寫的句子,“。。。。。。。”圈點號圈出難以理解的文字和句子等等。[3]這種方法能幫助學生學會根據(jù)情況進行選擇,達到把長文讀短、厚書壓薄的效果,同時又鍛煉和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3、眉批法在書本的空白處寫上自己每一次閱讀時的感受與心得,包括對文章肯定性、欣賞性的見解,也包括質疑性、否定性的揣摩,更包括疑惑性、拓展性的想象,均可記下。心境不同,下次閱讀同一文章時,定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收獲。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閱讀能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崇拜、對人的崇拜、對書的崇拜和對祖國語言的崇拜。”多讀、用心地讀、真心地寫,這樣結合,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組織能力。
雖然教師對學生進行了一定的學法指導,但這些指導往往是零碎的、松散的、不成體系、不夠系統(tǒng)化。這樣,學生在獨立學習、綜合內容時,往往會有無從下手的感覺。因此,幫助學生把所用的知識消化吸收、掌握鞏固并轉化為能力,就必須有一定的范例練習,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有所收獲。這就需要教師在安排學生獨立學習前尋找、提供與課文內容或結構相近、寫法相似的范例。如學習《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后,學生已明確了該文主要人物性格特征、寫法、主題后,再安排《武松醉打蔣門神》的有關片段,讓學生比較閱讀,學生定會得心應手。多次類似強化訓練,便能增強學生自信心,進而產(chǎn)生主動學習的良好勢頭來。在此基礎上,還應該考慮到學生獨立學習時間、內容是否跟學生水平、自學能力的差異相吻合的問題。安排時間的長短、內容的難易均要有梯度。在教學實踐中,鼓勵學生自主一番,自選文章,自定水準,自我評定或針對某文章、某段落自問自答,適時提醒學生注意逐步提高自己,并能有目的、有計劃地學習各種不同體裁、不同結構的文章。這樣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滿足初中生的學習成就感,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
三、調動學生主體性作用,積極參加自學式實踐
教師的作用不在于引導學生去適應學科,而是讓學生投入學科,掌握各門學科特有學習方法和學習規(guī)律;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認識到學習成績不是教師的恩賜與饋贈,而是靠自己主觀努力的結果;使學生不僅把學習看作是自己的義務,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應讓學生在課堂上能自主地學習,在學習中,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自學動態(tài),及時釋疑解惑,最后引導學生向更深層次發(fā)展。
在實施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采取有意識地按學生座位或學習情況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四至六名,指定或推選一位有組織能力、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讓他負責組織同組同學交流自學情況,一起探索自學中的難題。譬如組織本組同學“想一想”、“議一議”,而后確定本組的統(tǒng)一意見或疑難問題,以便在班級中交流、討論。這樣,既可加強學生集體協(xié)作精神,也可培養(yǎng)學生自我檢查、評價能力。班級討論是小組討論后仍無法解答的有價值難題或精華所在,由全班同學討論、交流、解答。班級交流,可采取各小組輪流講課的方式,也可采取自由發(fā)言的形式。話題可以從閱讀中發(fā)現(xiàn)的文章的語言、內容、寫法、邏輯結構等方面入手,各抒己見。這樣不僅能解決疑難問題,更重要的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表演的舞臺,讓他們展示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成果以及個人風采,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體驗生命的價值與意義。[4]班級討論交流后,教師組織全班同學對上臺同學的表現(xiàn)“品頭論足”,修正、補充。對于有個性的見解應多加表揚,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加以肯定、推廣,達到示范作用。以此為契機,從中可以解決語文教學中的若干難題,比如教師對作文進行全批全改而學生又不夠重視的現(xiàn)象,針對這種現(xiàn)象鼓勵學生參與到作文批改中來:教師指導,學生自改;互讀互評和集體讀評,然后修改;讀改、互改、冷改,進而使學生形成自己獨立批改的能力。不僅如此,還可以從完善激勵機制入手,通過形式多樣的激勵,讓學生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第一、分數(shù)激勵。在平時的學習評價上,要充分發(fā)揮分數(shù)的激勵功能,在給成績時,不以一把尺子量全體,而是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的進步情況進行衡量,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一個好的分數(shù)。第二、評語激勵。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要關心愛護學生,特別要以贊賞的方式指出學生的不足,所以在寫評語的時候,不是吹毛求疵找尋學生的缺點,更應注重學生在學習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不為人所知的細小的閃光點,并極力加以適時適量的表揚和鼓勵。第三、評獎激勵。根據(jù)初中生好勝心強的特點,可采用多種類型的評獎活動。如可分別設立“優(yōu)秀獎”、“進步獎”、“希望獎”等等,要面向全體學生,讓班級學生人人參與,還要盡量擴大獲獎面,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獲獎,促使他們由學習的外在動機轉化為內在動機。第四、成果激勵。把學生的學習成果在校內、班內學習園地或黑板報上進行展示,向廣播站、電視臺投稿或推薦向報刊發(fā)表。當然,在班級內可以以某些方式進行獎狀或是筆記本之類的物質獎勵,效果更是立竿見影。
美國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說:“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其實,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一些非常鮮活的作品,諸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小麻雀》、峻青的《海邊仲夏夜》、聞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講》,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義》等等,無一不是作者對社會和人生的關注,對自然和生活的真實記錄、生動描寫、深刻感悟,無不充滿著靈氣和活力。因此,讓學生回歸生活,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把課間十分鐘、把活動課還給學生,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組織學生走向社會,走進生活,讓學生真正地融入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感知現(xiàn)實生活,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真實感受,提升對知識的求知欲,自主學習,自覺學習。
《本領恐慌》一書中說到:“只有自學才能最好地培養(yǎng)學習者的主體精神,主體人格,才能最好地鍛煉人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獲得許多最根本最重大的效益。”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既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讓學生主體作用得以體現(xiàn)。具備自學能力之后,學生才能不斷學習新的理論技術,跟上時展步伐,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趨勢。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作為教師本身也不能忽視自己的自學的鍛煉。
參考文獻
[1]張鵬舉,《引導學生向自學方面發(fā)展》,《中學語文教學》,2001年第1期,P58
[2]胡惠顏,《培養(yǎng)初中生自學的能力》,《中學教學》,1999年第10期,P58
[3]高萬祥,《學在語文課堂》,《中學語文教學》,2002年第11期,P58
[4]陳其善,《指導—討論—教學模式中學生參與的策略》,《福建教育學院院報》,2003年第2期,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