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發展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20 03:23:00
導語:語文學科發展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教學出現困惑的主要原因,是高考試題的超前和語文教材滯后形成了尖銳的矛盾。語文“題海”是對教材內容的自發的補充,蘊含著大量有價值的教學內容。
在經歷了十年動亂之后,1978年夏季,我國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又恢復了“”前的全國統考,至今已進行了20次。二十年來,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不僅為高校甄拔了千百萬合格的新生,而且有力地推進了中等教育的發展,指引著基礎教育,尤其是普通高中各門學科的走向。在這方面,語文尤為明顯。二十年來,中學語文在教學思想、教學內容、試題形式諸方面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目前,中學語文的發展面臨著諸多困惑。這一切都與語文高考緊密相關。因此,我們應該認真總結語文高考對該學科的影響,探尋中學語文前行的坦途。
在我國,中學語文學科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基礎學科。它與我們的傳統文化一脈相承,而它以現代白話文作品為主要教學內容僅始于新中國成立以后。建國初,我們從蘇聯移植了語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經過17年的實踐和研討,我國的語文工作者剛剛觸摸到漢語語文教育的一些規律,一場動亂開始了。可以這樣說,高考恢復全國統考之際,恰是中國的現代語文教育振翮高飛之時。新時期的語文高考試卷真實地記錄了中學語文學科發軔前行的全部歷程,記載著語文工作者對漢語母語教育冷靜的反思,深入探討所得出的一個個科學結論。
1.引導中學語文實現教學大綱。按照新時期制定的語文教學大綱,中學語文的主要目標是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高考緊緊圍繞這個關鍵出題,落實了語文智育的目的。語文德育是大綱規定的一項主要的教學目標。高考作文是檢驗語文德育的有效手段。考生要想寫好應試作文,必須注意思想品德修養,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近年來,語文界越來越重視美育在語文中的地位。1996年高考的現代文閱讀題《貝多芬之謎》涉及音樂知識;1997年的古詩鑒賞題要求賞析兩首意境優美的唐詩。這些試題體現了“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的教學目的。因為高考的范圍與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基本一致,所以,這二十年以來,高考有效地約束了高中語文全面完成教學任務。高中語文是母語教育全面提高的重要階段。高考語文試題覆蓋面廣,不僅促進了高中語文實現大綱規定的任務,而且使人們能直觀地認識到,在母語基礎教育完成以后學生應該達到的水平。
2.促進中學語文提高教學質量。因為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必須保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所以,試題不能出現舊題,命題角度不能墨守成規。國家教委考試中心每年設計、出臺的高考試卷已經成為普通中學相應科目日常教學的重要參照物,促進了基礎教育質量的提高。翻閱歷年的高考語文試卷,明顯地感覺到試題對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要求逐步提高。例如,辨認字形正誤的第2題,1995年卷要求在16個詞語中辨認出3個錯別字;1996年卷要求在16個詞語中辨認出5個錯別字;1997年試卷要求考生在16個詞語中辨認出7個錯別字。成語知識考核逐年由課內向課外擴展,1997年該題中出現4個成語有3個屬課外知識,其中“不孚眾望”和“萬人空巷”很難把握。歷年的高考語文試卷都有一項規定:文學常識題答案如有錯別字不給分,這條規定在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漢字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高考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嚴格要求,促使中學語文重視雙基訓練。高考強調對能力的測試。例如,語法修辭題并不要求回答現成的定義規則,而是要求考生根據學過的理論知識,辨別言語的正誤優劣,構成通暢的語句。難度增加最明顯的是文學賞析題和現代文閱讀題。從1992年開始,高考的現代文閱讀從一篇增加為兩、三篇,選文的內容和問題的設計在加深。寫作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能力,從1978年至今,高考作文有兩大類:全命題作文和給材料作文。不少的高考作文題目,本身就是匠心獨運的杰作,成為作文教學的經典題目,例如:《讀“毀樹容易種樹難”》、《看漫畫“這里沒有水,換個地方再挖”有感》、《由圓聯想到另一物體》、《讀〈鳥的評說〉有感》等。高考作文的顯著的特點是不束縛考生的思路,有利于他們展示才華。在精妙的高考作文題的引發下,每年都能涌現大量優秀的作文。總之,以測試能力為中心的語文高考,推動了中學語文教學從重視傳授知識到重視培養能力的轉變。
高考的直接目的是選拔,試題一方面要反映教學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必須切中日常教學的薄弱環節。因此,目前這種最具權威的考試就具備了提示教學疏漏的功能。70年代末,語文界非常注意基礎知識的補習,而忽視了現代文閱讀。80年代初期,高考試卷出現一道系統考查現代文閱讀的試題,考生對此竟無從下手。這一現象震動了語文界,它暴露了我國語文教育長期未解決好的一個大弱點:現代文閱讀教學。從那時起,語文界特別注意閱讀教學研究。在改革基礎知識教學方面,高考語文同樣起了重要的提示作用。中學語文一向重視同音字的教學,而忽視了雙音節的同音詞現象。1995年語文卷第3題要求分辨“化裝”與“化妝”,1997年卷第5題要求分辨“考查”與“考察”。再如,標點符號的使用說明規定:表示約數的連續出現的數詞之間不加頓號。1995年卷第5題A項“小河對岸三、四里外是淺山,……”大多數考生卻判斷為正確。句內括號與句外括號的區別一向不被重視。1997年卷涉及了這個知識點。語文高考縝密的出題思路,促使基礎知識教學逐漸走向系統化。在80年代,高考作文都是寫議論文。這是重視議論文寫作的社會思潮在語文教學中的反映。這一階段作文教學出現了忽視其它文體的傾向。從1990年開始,高考小作文出現描寫類、記敘類或說明類作文。1993年的作文《梧桐樹下》為1980年以后第一次出現的非議論文體的大作文;1994年的作文《嘗試》(60分),徹底糾正了長期困擾高中作文教學的錯誤認識:議論文是高中作文的唯一重點。現在,作文教學不僅重視培養整篇作文的寫作能力,也重視表達方式的綜合或分解。寫作訓練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我們應該既借鑒傳統經驗,也重視創新。只有這樣,作文教學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總之,二十年來,語文高考為廣袤國土上的城市、鄉村,南國、北疆的中學提供了母語教育所應達到的高水準的范本,推動了中學語文學科的教學改革,使得中學語文學科在經歷“十年動亂”以后,教學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3.確立中學語文標準化考試的模式。標準化考試是按照系統的科學程序組織,具有一定的標準,并對誤差作了嚴格控制的考試。有了標準化試卷才能實現計算機閱卷,并有效減少人工閱卷的誤差。怎樣把語文學科的內容編制成客觀性試題,即選擇題,是一個科學性、技術性都很強的問題,是語文學科能否實施標準化考試的關鍵。高考語文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為語文選擇題的設計提供了成功的范例。高考語文試卷的文字、詞匯、語法、修辭、標點符號和閱讀,以及文學常識等內容均能設計成選擇題。這些選擇題有較高的效度和信度。例如,文言文閱讀采用選擇題形式,能夠準確測試考生對文言實詞虛詞的掌握情況,以及對句義文義的理解程度。和其它學科的標準化試題一樣,采用選擇題形式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增加題量,能為優秀的考生提供表現才華的智力空間,使他們脫穎而出。有些語文選擇題的選項文字較多,能夠迅速準確地讀懂選項,本身就是對語文能力的考核。例如,1997年高考的古詩鑒賞題,選擇項A:“劉詩中‘潭面無風’句和雍詩中‘煙波不動’句,都貼切地描繪了月光下湖面風平浪靜、山影凝重、朦朧而又靜謐的景象。”是一項錯誤的解說。因為雍陶的《題君山》所描寫的并非“朦朧”的月色。這項解說的其它語詞都很恰當,如果沒弄清“朦朧”的含義,就會失分。這樣的選擇題,不僅考查是否掌握題干所要求的內容,實際上也測試了對選項文字的理解。在語文學科中,這種測試是有意義的,因為理解表述性文字也是一種重要的語文能力。總之,語文標準化考試從無到有,從開始在語文基礎知識方面設計選擇題,到后來在閱讀與文學鑒賞方面也設計了信度、效度都很高的客觀性試題,這是語文學科的一大進步。高考語文卷創立了一種能顯示漢語特殊規律的試題模式,這在我國語文教育史上是一次深刻的變革。標準化試題在語文高考中獲得成功,使語文這門古老的學科煥發出了新的光彩。
4.初步劃定中學語文的知識體系。中學語文是對學生進行母語教育的基礎學科。因為人類的語言現象很復雜,所以,至今還沒有哪一門科學能涵蓋一種語言的全部知識。要學好母語,必須學習多門社會科學。語文課的理論依據比較復雜,與之相應的社會科學可以分為三大類:語言文字類、言語作品類和言語表達類。語言文字類包括漢語理論與漢字理論;言語作品類包括文學作品和其它類別的書面語作品;言語表達類包括演講學和寫作學。中學語文以多門社會科學為理論依托,是為了使學生真正掌握祖國的語言文字,使他們成為既有較系統的語言理論知識,又具備較強的言語能力的人。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必須建立中學語文學科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新時期,安定的社會環境使語文工作者得以冷靜地構建語文學科的理論框架。高考語文試卷就像一方屏幕,按年度展現中學語文學科知識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歷經近二十年的探索,高考語文試卷的格局基本穩定了。它分為5個部分:漢語知識及運用、文學常識及文學鑒賞、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和寫作。這5個方面就是目前中學語文教學體系的5個組成部分。高考語文試卷將中學語文繁復的知識板塊化、條理化,將內容深邃、形式靈活、科學性很強的試題一批又一批地編制出來,濃縮了中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勾勒出中學語文的知識框架,為其知識體系的完善做出了貢獻。近二十年來的高考語文試卷傳達出了本世紀中晚期人們對我國中等語文教育內涵的共識。后來者將會以此為基址,構筑漢語教育的殿堂。
5.帶動語文教育科學研究的發展。高考統考是選拔性(常模參照性)考試。它的直接目的不是驗收學習效果,而是把考生從高分到低分拉開距離以便選拔。現在,標準化語文高考試卷對考生要求很高。在150分鐘內,考生要閱讀約6千個印刷符號(包括漢字、數字和其它符號);做完約25道客觀性試題;回答7至8道填空題,其答案總字數約200字;寫兩篇作文,共800字。折合每分鐘要理解50多個印刷符號,并同時寫出7個以上的漢字。雖然語文高考題量大難度高,但每年都能涌現出大批成績合格的學生。這證明了中學語文所取得的成就。選拔性考試的獨特的意義在于使好學生有充分顯示優勢的機會,發揮出在其它類別的考試中無法顯示的潛能,讓語文教育工作者有機會觀察到本學科目前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并能以此為標本研究學科教育的規律,爭取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單以高考成績評定教學質量是不科學的,但是無視這種常模參照性考試所特有的研究價值也是片面的。
中學語文近二十年來發展很快。原有的教學內容都在逐步地充實加深。例如,高考的文言文大都選自史書,現代科技說明文的選文也比課文深奧。文章的內容涉及物理、生物、醫學、考古等多門學科。有國外的名家之作,如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間最美的墳墓》,英國作家蕭伯納的散文《貝多芬之謎》;有當代中國名家的作品,如呂叔湘的《〈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序》,錢仲書的《中國詩與中國畫》,郁達夫的《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等。這些選文給中學語文教壇帶來新鮮的氣息,引導學生把課內所學到的閱讀方法遷移到課外,提高閱讀水平。高考語文試題深化教材的走向,帶動了中學語文逐步深化教學內容。為了將中學語文建設成適應時代需要的基礎學科,必須引進相關的科研成果。例如,在語言學領域,現代漢語虛詞研究是薄弱環節。現在,現代漢語虛詞研究日益受到重視。高考試題較好地把握了這一學術動態。測試虛詞的試題年年出。在修辭學方面,高考語文經常考查消極修辭手法的運用,選擇最佳表達方式成為較穩定的題型。現代文閱讀方面,語文高考引進的閱讀學的先進理論較多。例如,以語用學為指導,考查結合語境對語義作出正確闡述的能力。在作文方面,重視引進思維學的成果,重視考查形象思維能力和比較、綜合、分析能力的綜合運用。語文試題的設計者把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積極引入高考,促進了中學語文的學術化、科學化。總之,語文高考展示了語文教學的水平;深化了教學內容;推廣了新的學術成果。它已經成為語文教育科學研究的引擎力。
二、高考語文統考目前存在的問題
高考語文統考對語文學科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根本原因是:二十年來,語文高考自身在不斷地發展、完善。新世紀即將到來,語文高考面臨嚴峻的挑戰。今后,它能否繼續推動中學語文的發展,能否為基礎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服務,這取決于它能否清醒地認識并克服目前存在的問題。
1.語文高考試題嚴重脫離現行語文教材。普通高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為高校輸送人才,所以,普通高中語文日常教學必然十分關注高考語文試題。這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愿為轉移的客觀現實。目前的高考語文卷,基本脫離教材“獨立”命題,其用意在于突出對考生語文能力的測試,避免出現死記硬背和壓題的現象。這樣命題糾正了語文教學重知識輕能力的傳統思想,有利于課外知識豐富的考生脫穎而出。其消極影響是造成高中語文課無視教科書的存在,架空能力訓練,致使教學自由化傾向泛濫。為了克服這一消極影響,語文高考必須按比例體現課本的內容。這樣既有利于能力的測試,也有利于引導教師日常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而不是縱容脫離課本另搞一套。
2.測試語言表達能力的試題比例畸輕。語文教育的核心任務是“使學生具有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的能力”。言語表達是語文能力的最高層面。它體現了人的本質力量,決定一個人能否順利地工作和生活。從選拔人才和推進語文教育兩方面考慮,高考必須重視對語言表達能力的測試。選擇題的特點是節約答題時間,最大限度地增加題量。正因為選擇題要求考生多想少答,所以,不利于測試考生的表述能力。目前高考統考中填空題答案字數少,答案語句的質量不便再設采分點。測試考生的表達能力主要靠大、小作文。可是按作文分項分等評分標準,語言等次的分值差別很小。例如,大作文語言一等(準確流暢)比語言四等(語句不夠通順語病較多)只多7分。這總分150分當中的7分,表示的是考生之間語言能力的質的差別。要提高表達能力須花費極大氣力,但是這項最艱苦的訓練在高考中卻只占總分數的1/20弱。表達能力在高考中的可悲的微弱比例,對中學語文教學所產生的消極影響極為惡劣。現在許多學生很“善于”做選擇題。他們從題干和選項提供的信息中能判斷正誤,但是他們卻不善于獨立地闡述思想,心明了口囁嚅。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都變成魯迅筆下的“閏土”,“大約只是覺得苦,卻說不出來”。果真如此,我們這一代語文教育工作者豈不成了民族的罪人?現在,不少學生寫作文重視提煉中心,充實內容,卻不重視推敲語句。因為只要中心明確內容充實,即使語言不通順,也扣不了幾分。目前,在公開發行的書刊和各類公涵文件中,在各種新聞媒體的采訪報道中,語句不通的現象比比皆是。在造成此種現象的諸多因素中,高考的誤導不可低估。因此,高考語文試卷必須加強對考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測試。應限制選擇題的比例;增加表述性試題,并加大其分值;增加大、小作文語言分的分值(語言分應占到約1/3強,即占20分以上)。
3.一些試題偏難偏怪,影響了高考語文的信譽。為了增加考試的信度、效度,試卷的設計者不斷地創造新鮮試題,這是必要的。但是,每年總有幾道難題、怪題,好學生不懂,差學生不會,只好一起“蒙”。這就造成“語文學得好,不一定能考好,語文學得不好也不一定就考壞”的怪事。這種情況嚴重地挫傷了教與學的積極性,致使語文高考的效度、信度明顯低于其它學科。例如,1997年高考卷第4題C項(B卷):“這次選舉,本來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來的所作所為不孚眾望,結果落選了。”“不孚眾望”一詞《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和《中國成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均未收錄。考生要把“深孚眾望”中的“孚”想清楚,再轉換為它的反義詞“不孚眾望”(絕少使用),才有可能理解這個詞。這樣的要求未免太苛刻了。幾乎沒有考生能懂,回答此題(3分)只有瞎蒙。1997年試卷第3題(腸腦和顱腦)的20、22、23題(共7分)的答案都過于隱蔽晦澀,使多數考生答題靠偶然因素取勝。賞析古詩的第11題的B項(B卷):“兩首詩都將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寫得高曠超俗,使人讀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陽樓記》中那種‘心曠神怡,寵辱皆忘’的感覺。”要求判斷為錯(3分)不合情理。文學欣賞應充許有心理運作的自由。閱讀這么優美的古詩,為什么不允許考生產生“心曠神怡,寵辱皆忘”的感覺?……據統計,每年有20分左右的考題太難太怪,再加上作文分項評分標準不盡合理,于是,約30分至40分的試題不能科學地分離考生,大大削弱了語文高考的信度。
總之,現在的語文高考試卷還存在不少問題。如果不盡快改進,語文高考亦有可能變成語文教育發展的桎梏。
三、目前中學語文教學出現困惑的原因
從高考反饋的信息中,我們看到了中學語文取得的成績,也發現了存在的問題。
1.中學語文教學理論的匱乏。高考語文試題數量豐富、內容精深。這些試題啟發了語文教育工作者。人們意識到,很多試題應該是母語教育重要的內容,在以前卻忽略了。例如,判別語句的優劣,這已經成為語文科常見的試題。現在,考生回答這類試題仍然只憑借語感和經驗。漢語修辭學在這方面沒有提供系統的理論,語文教學沒有現成的依據。怎樣鑒別句子、句群及作品的言語質量,在同義手段、同義結構中如何選擇最佳表達方式,這些應該是語言研究的重要內容,卻被理論語言學忽視了。而語文教學一向習慣于從現成的經典理論中移植教學內容。語言學中沒有的,語文教學也不講,于是造成該項內容的空白。出臺鑒別語句優劣的試題,擊中了漢語研究和漢語教學的空白。我們不能總讓學生憑語感和經驗斷定言語質量,語文界對此應該做出理論的闡釋。類似這樣的教科書上沒有,而高考試卷已經考出來的問題,還有不少。例如,優秀的高中畢業生的識字量和詞匯量基數是多少?應該有個較為具體的規定。現在我們只能抽象地說:多多益善。閱讀理解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如何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些問題亟待深入研究。語文教師不能讓學生在回答語文試題時,總是“跟著感覺走”。訓練語文能力要有理論依據,沒有理論指導的訓練是盲目的、低效的。中學語文教學理論的匱乏成為扼制語文學科發展的瓶頸。
2.高中語文教材亟待更新。全國統編的高中語文教材是以單元為單位的文選型課本。這種教材是30年代由葉圣陶等語文界前輩倡導的。其優點是課文按體裁組元,便于讀寫訓練。缺點是知識不系統,閱讀理論浮淺,作文沒有教材。現在,語文高考試題對考生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語文課本卻幾十年未變。試題的超前和教材的嚴重滯后,使目前的高中語文課處于尷尬的境地。語文高考內容教材上沒有;課內的教學內容高考大多不考。語文教師不知該講些什么指導應考。高中語文實際上在做有“課”無“本”的無米之炊。教與學兩方面都十分吃力。近年來,社會上出現許多模仿高考卷的試題集。語文習題集大有與課本并行成為第二教材的趨勢。語文題海泛濫的根本原因是超前的高考試題與落后的教材之間的矛盾亟需一種緩解的辦法。“題海”應運而生,行政干預無法使其退去。要解決語文高考與教學之間的矛盾,只有兩條路:把語文高考拉回來,遷就陳舊的教材;肯定高考試題的方向,更新語文教材。顯然,選擇后者是歷史賦予語文工作者的責任,是時代對語文學科的召喚。
總之,中學語文,尤其高中語文教學目前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高考,而主要在教材和教學方法。語文教學應講授較系統的理論知識;教材應盡快更新換代。不能總是詛咒“題海”,語文“題海”是富礦,有待我們去“披沙揀金”,鍛鑄新世紀需要的新教材。
在本世紀的最后20多年里,高考語文推動了漢語母語教育的發展;由于出題傾向和某些試題存在不符合語文教育規律的因素,它對中學語文也產生了一些消極影響。我們相信,在未來的歲月中,高考仍是教育系統工程的重要環節。我們應深入研究圍繞高考所出現的問題,既不斷地完善考試,也改革教材教法。在新時期,當我們翻開第一張語文高考試卷時,中學語文尚百廢待舉;當21世紀即將到來時,中學語文已發展成為較為成熟的母語基礎教育的專門學科。在廓清目前出現的困惑以后,我們必將迎來語文教育的新世紀。
- 上一篇:閱讀定位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語文誦讀基礎教學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