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過程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18 05:25:00
導語:語文教學過程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實驗研究于1999年10月被立項為安徽省教育科研課題以后,進行了廣泛的實驗、研究和探索,于2002年五月通過了省教科所專家的鑒定驗收,已經正式結題。專家組認為,教學策略構思合理,施教效果明顯,促進了實驗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新一輪課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作為教育科研課題雖然結題了,但我們的應用研究并沒有停止,它已經與眾多語文教師結下了不解之緣,并切切實實地改變了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以其明確的教學指導思想,清晰的教學思路,簡便易行的教學模式,贏得了廣大中學語文教師的喜愛。它雖然是教師們常用的方法和順手的套路,體現的是老師們的教學常規與習慣,卻踐行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落實了語文課程標準的價值取向,為達成新課改目標,提供了一條熟悉而有新意的語文教學途徑。
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的基本模式是“四階六步”“X課型”。“四階”是指“引讀感知階段”、“啟讀生疑階段”、“研究演練階段”和“運用遷移階段”;“六步”即:“指導預習或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營造與課文相宜氛圍,整體感知課文——同步教學——分組講討論——異步訓練——課外活動”。
“引讀感知階段”即“指導預習”,是指教師布置預習思考題,或提出預習要求,引導學生初讀感知課文。如讓A層學生運用工具書掌握生字詞,熟讀課文;讓B層學生在A層的基礎上,了解課文寫什么,并初步感知課文的梗概;C層學生在AB層的基礎上初步感知課文的思想感情和寫作特點等。請學生將疑難問題記下來,或寫在“質疑卡”上,課前交給老師,或上課時質疑。
“啟讀生疑階段”即“同步教學”:教師可用音樂、畫面、故事或精彩的導語,或者要求學生收集與課文有關的資料和信息,或寫幾句,或寫幾段與課文有關的話,上課前匯報講演。師生共同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營造與課文相宜氛圍。為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做情感和心理上的準備。在與新課相適應的情境和氛圍中,激發學生的認知心理,啟發學生從整體上感悟課文。教師注意誘疑和激疑,使學生產生疑問。從學生的質疑中,教師全面地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和學習困難,準確掌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選擇學生有代表性的問題和教師自己設計的問題一并提出來,讓學生思考。
“研讀演練階段”包括“分組討論”、“異步訓練”和“課堂小結”。“分組討論”是指教師在“同步教學”后,圍繞教學重、難點設置問題,或選用學生高質量的質疑,作為討論的題目,在學生充分閱讀,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以不同層次學生組成的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或排除疑難問題,或加深學生對一些問題全面理解。由于語文具有知識的延展性、系列的松散性和內容的不確定性的特點,加之每個學生的經歷、經驗不同,對課文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有些問題看似出格,實則是獨到見解,能體現個人的價值觀。討論時應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相互爭辯。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于與眾不同,讓大家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領悟達到一定的廣度和深度。還可以使學生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討論時,教師要逐組介入,相機誘導,力爭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突破各自學習上難點(教學難點實際上是由學生決定的)。討論交流結果應該是:有的問題形成了“共識”,有的問題產生了“分歧”,有的問題的答案雖然沒有矛盾,但卻有各自的“見解”。每組推選一名代表匯報討論情況,歸納討論的收獲。“異步訓練”是指教師圍繞難點、重點,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幾個方面考慮,設計三至四個層次讀寫聽說方面的訓練頂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獨立思考完成,考查各層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做低層次訓練題的學生也可以“跳一跳”,試做高層次的訓練題。教師要到學生中去,每節課要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對幾個學生進行讀寫聽說方面的個別訓練和輔導;和幾個學生以課文中的問題作引子,作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交流。“課堂小結”是對一節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和教學情況進行小結。也可以引導學生對討論、訓練中出現的突出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可以引導學生總結,也可以師生共同總結,還可由教師運用板書對教學內容進行反芻點撥式總結。
“運用遷移階段”是指學生的“課外活動”,即課外的練與習。一是指課外作業。包括課后的練習思考題,教師布置的有梯度的練習題和作文等,限量讓學生選做(作文因人而異提出不同的要求)。作業題型要全面,要及時批改,做錯的一定要面批,進行有對性的個別輔導,減少錯誤積累。二是課外語文實踐活動:可以指導學生進行相關的課外閱讀活動;“可以創設語文學習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的語文實踐的機會。”“可以采用讀書報告會、辯論會,專題研究和社會調查等形式,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還可以組織各種文學社團”等。
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的基本教學模式,是在長期教學實踐中形成的,是一種組織教學理論的簡約表達形式,具有簡約性、再現性和可操作性。“四階六步”中的每“階”每“步”既是相對獨立的教學環節,又是彼此聯系的有機整體,也是一種綜合、可變的教學方法。我們在教學時并不是每一節課都要完整地運用“四階六步”,而是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靈活運用。要形成拆開、交叉、變序使用的能力。一節課全部使用某一“階”某一“步”,或某幾“階”某幾“步”也未嘗不可,還可以把它拆開合并成為幾種課型,也就是我們說的“X課型”。“X課型”是在熟練運用“四階六步”的基礎上,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衍生出來的。如:教讀課可采用四階六步法、四階五步法(分組討論和異步訓練只取其一)、分組討論-異步訓練-課堂小結法、分組討論-課堂小結法、同步教學-異步訓練-課堂小結法、同步教學法;自讀課可采用自讀引導法、分組討論法、課外練習法、自讀引導-課外練習法;練習課:分組討論法、異步訓練法、課外練習法;復習課可采用同步教學法、異步訓練-課堂小結法;作文課可采用“三程七步”教學法(見:中學作文異步推進教學法初探,《安徽教育科研》2003年第一期)等等。由于受篇幅限制,在此不作一一介紹。
但不管怎么“變”,不管用什么“課型”,都要做到:吃透教材和學生,尋找文本與學生之間的最佳結合點,定標時有層次,盡量照顧到每一個學生;把握“四階六步”中每個“構件”的功能,并盡量使之體現在一節課內,或一篇課文的幾教時內,乃至一個單元的幾篇課文教學中。
本模式還建立了語文教學改革的機制。一是因材施教的機制。它打破了“一刀切”、“齊步走”的課堂教學模式,使語文教學形式更為多樣,教學方法更為靈活,教學目標分解得更為具體,教學內容更切合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教學活動更為具有立體交叉性,為課堂開辟了多向交流的渠道,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二是變“講堂”為“學堂”的機制。它講究教師的教學“預設”,但更注重課堂的“生成”。它根治了那種一成不變的先生講、學生聽“一講到底”、“滿堂灌”的陋習。因為“異步推進”的課堂是容不得“一講到底”的,“滿堂灌”自然成了“犯規”的行為。同時教師也沒有時間給每一個學生來一個“一講到底”。教師只能用全班的、分組的、個別的教學形式進行提示性的、釋疑性的、補充性的“精講”,學生則有了充裕的“學”的時間。學生可以生疑、質疑,教師必然離開自己的“預設”,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三是教學的內控機制。在“四階六步”中“四階”是學年學習語文循序漸進的四個認知階段,教學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異步推進;“六步”中的每“步”的面向全體、分類指導,旨在推動全班學生朝著各自的學習目標異步前進。同時“四階”是“六步”的目標系統,“六步”是“四階”的操作系統。如“指導預習”的目的與任務是“引讀感知”;“同步教學”是“啟讀”;“組織討論”、“異步訓練”和“課堂小結”是“研讀演練”;“課外活動”是“運用遷移”等。這樣每“步”的教學目的明確,教學就會重點突出,有的放矢,就能步步登高,拾級而上,發揮語文教學的整體功能與系統效應,可有效地防止負遷移。
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把個別的、分組的、全班的教學形式和人們總結的分層、異步、點撥和大語文教學方法溶入了具體的教學環節與過程之中,使之有序地展開,形成了依“序”而“活”,“活”中有“序”的特點。并且使這些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在進入新的系統之后,獲得了新的生命和意義。這個教學模式教師一看就懂,一懂就會,為教師實施新課程,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提供了有效的抓手。它不僅改變教師的教學過程,而且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較好地貫徹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運用中學語文異步推進教學法必須明確其基本內涵,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異步推進;每個學生認知活動的異步推進;同步教學與異步教學的異步推進;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的異步推進。
- 上一篇:體驗式營銷興起論文
- 下一篇:語文良性循環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