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概念教育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6 09:54:00
導語:語文新概念教育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在線空間”:語文學習新課堂
進入信息時代,我們生活的“空間”發生了驚人的變化。我們不僅生活在一個特定的、具體的“現實空間”,而且,又將進入并“漫游”在一個神秘浩瀚而又虛無縹緲的“虛擬空間”,這個空間被叫做“賽伯空間”(cyberspace),在我國又稱之為“在線空間”。這個空間是一個由數字化數據構成的思維和信息的虛擬世界,它利用信息高速公路作為基本的平臺,通過計算機實現了跨國家、跨地區、跨民族、跨人群、跨領域的“語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信息交互、文化交互”,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
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育的一體化,必然逐步打破傳統語文課堂的封閉圍墻,把語文教育帶入這個無限廣闊而又全新的領域——“在線空間”,促使語文學習不但在時間上、空間上,甚至連課堂的主體都被拓展得無限的寬泛。語文課堂將成為一個被無限拓展的無比寬泛的概念。
(一)課堂時空的寬泛——時時是課堂,處處是課堂
傳統語文課堂非常封閉,其地點是固定的,僅僅局限于某一班級;時間也是固定的,只有區區每周幾節。而“在線空間”卻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通過區域網或互聯網,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語文學習和實踐,運用語文去交流和溝通。可以說只要有一臺計算機、一只“貓”和一條電話線,哪里都可以成為語文課堂;只要一開機,就可以“上課”——進行“在線閱讀、在線作文、在線討論、在線交流”等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實踐活動,達到“時時是課堂,處處是課堂”。
(二)課堂主體的寬泛——人人是教師,人人是學生
傳統語文課堂,其主體僅僅是一位教師加幾十位學生,不但數量是固定的,師生關系也是絕對的,師是師,生是生,涇渭分明。而在“在線空間”里,學生通過網絡,通過“遠程登錄”,就可以很便捷地進入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樣的“語文課堂”,去接受世界各地語文老師甚至其他非語文老師的遠程語文教育。同時,通過網絡,通過“電子郵件”“網絡新聞組”和“電子公告板”,學生還可以把自己的語文知識傳遞給他人(周邊人與遠程人、熟悉人與陌生人),可以指導他人進行語文學習,自己搖身一變,又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語文教師”,具有了“學生”與“教師”雙重身份。
我們還可以開辟幾個類似于“聊天室”或“論壇”的“在線語文課堂”,由多名教師(可以不同校或不同地區)組成教師群作為“版主”,學生自由選擇參加,每次“在線上課”擬出一個主題,師生共同討論學習,使學生與教師、同學能夠便捷而又自由地進行實時交互性“直接對話”,實現多元多向互動以及即時評價與反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憑著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隨時進入某一“在線課堂”,也可以隨時退出。當學生認為已經學會了某一課(或某一單元、某一年級的教學內容),可以自己直接切入下一課(或下一單元、下一年級的教學內容);當學生覺得尚未理解,難以掌握,就可以通過提問求助于教師或其他同學;教師或其他同學對某一同學的學習實時地進行解答、評價、指正、鼓勵、表揚、啟示、幫助、輔導和肯定,從而實現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學習,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在這樣的語文課堂里,一個學生所面對的是多數量、多元化的教師,他所獲得的語文教育也必將是多數量、多元化的;而且,學生本身也是某種意義上的教師,他也可以去教他人,輔導他人。在這種打破班級、年級的“人人是教師,人人是學生”的語文課堂里,教與學不斷轉換和整合,個性化學習和合作學習互相配合,帶來的必將是持續的教學相長和課堂中每個主體的語文素養的不斷提升。
二、“在線信息”:語文學習新教材
互聯網擁有世界上最重要最豐富的信息資源,是全球信息集散地。它采用“超文本鏈接”(即信息組織形式不是簡單地按順序排列,而是用復雜的網狀交叉索引方式將不同來源的信息進行鏈接,所鏈接的內容不僅包括文字符號,也包括圖像、聲音、動畫、電影等多媒體信息),將全球的網上圖書館、網上報刊雜志、網上書店、網上藏書屋、網上數據庫、信息資料中心、實驗中心、計算中心及遠程教學機構、專家系統等鏈接成巨大的多媒體信息庫,構成一本沒有頁碼的按照多線索多層次交叉編輯的巨大“天書”,供讀者按照個人最感興趣的路徑或線索來組織瀏覽閱讀。這本“超文本天書”是信息時代語文學習不可或缺的內容。
可以預見,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育的一體化,必然引發語文教材的變革,不但在語文教材的編排上將增加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習、實踐活動相溝通的內容與形式,使語文教材更容易吸納現代信息技術的精華,更富于時代性和現代化;而且,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學習中的廣泛運用,可以通過網絡,使世界各地的各種“超文本”語文資源與現行語文教材或緊密結合,或遙相呼應,最大限度地拓展語文學習內容,突破教材的極限,彌補教材的缺陷,改變當前教材單一、內容狹窄的狀況,使語文教材更富于針對性、實效性和多元化、立體化。
(一)離心發散拓展式。即以課內語文教材為中心,抓住某一結合點(知識點、情感點、內容交叉點等),設計一些課前、課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資料搜集、網上閱讀與交流等發散性、拓展性實踐活動,以求把網絡上的語文資源充實到現行語文教材中,使語文教材豐滿起來,完善起來,把容量很小的語文教材拓展得無限廣大,把薄薄的語文教材充實得厚厚的,使教材更富于立體化、多元化,更富于時代性、針對性、實效性。
(二)向心聚斂呼應式。即引導學生以網上“超文本”語文資源為教材,通過信息技術進行廣泛的在線閱讀、在線作文、在線討論、在線交流等網上語文實踐,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求通過這種百川匯海的形式,把網上的語文資源向學生的語文素養聚斂匯集,并與課內語文教材相呼應,相補充,相促進,共同對學生進行大語文教育。
三“在線學習”:語文學習新方式
網絡世界是一種全新的學習環境。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育一體化的不斷深入,語文課堂和語文教材的無限寬泛,以及計算機作為一種學習工具逐步被學生所掌握,最終必然呼喚并促使語文學習方式的革新,產生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在線學習”(也包括下載后的“離線學習”,它是“在線學習”的延伸)。這是一種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時代特有的語文學習方式。只有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和發展,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和駕馭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育一體化的語文學習情境。
(一)“在線語文學習”的主要方法
1.在線瀏覽。即按照“上網閱讀→尋找資料(用找標題、中心句、關鍵段等方法)→摘錄”的程序進行快速瀏覽,查閱文獻,選取所需信息。在線瀏覽是互聯網中應用最廣泛的方式,利用這種方式進行學習是最直接最可行的。除了可以瀏覽“在線空間”中的各種“超文本信息”(如人教網\小學語文\學生頻道中的語文學習資源)以外,教師還可以創建自己的主頁,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學目的要求,選擇合適的教育教學內容,通過有效的信息技術進行網上傳送,讓學生在“在線瀏覽”中進行語文學習。
2.在線檢索。即采用“任務驅動式搜尋法”,按照“提出搜索任務——確定檢查標志(所需文獻的類目、關鍵詞、作者姓名、發表日期等)→選定檢索工具(“搜狐”等搜索器)→輸入檢索途徑→查找原始文獻資料(瀏覽、篩選、摘錄、整理)”的程序進行搜尋查閱信息,讓學生在“在線檢索”中進行語文學習。
3.在線下載。即指導學生利用“文件服務器”,采用“復制粘貼法”“目標另存法”或利用“網絡螞蟻”“網際快車”等下載軟件,對信息進行下載,并對獲得的大量信息進行分類、整序、編碼、建立索引等存貯處理,使下載的信息系統化、簡明化,便于進一步查閱。教師也可以將各種學習資源,以軟件資料庫的形式存放在互聯網上,供學習者自由下載。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將所需學習的材料下載到本地硬盤上,然后運行或打開該文件進行學習,根據要求完成作業,再將作業傳到教師的主機上,教師批改以后將信息發送給學生。
4.在線討論。即用互聯網電子布告牌系統(BBC)的用戶管理、討論管理、即時交流、文章討論、電子信件、用戶留言等諸多功能,引導學生登錄到某一主機,然后進入BBC系統進行討論式學習,教師可以開辟出幾個近乎“聊天室”或“論壇”的“在線語文課堂”,在站點上建立相應的主題討論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愛好,自由選擇主題區參與討論發言,并針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論或辯論。教師進行必要的監控和導向,保證學生的討論和發言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力求達到教學目標。
5.在線傳遞。即通過文件服務器的上傳功能或電子郵件,發送傳遞自己的意見或郵件等,參與討論,完成作業,交流信息,進行網上討論、網上交際、網上投稿等在線語文學習活動。
6.在線登錄。即指導學生通過局域網的“網上鄰居”或互聯網的“遠程登錄”,將自己的計算機登錄到教師或其他遠程主機上,并運用該主機上的各種功能進行在線語文學習。教師可以專門開辟一個可以供學生進行登錄的區域,安排好各種學習課件,由學生進行個別化學習。由于同在一臺主機上,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情況、學習進度等基本信息都是即時傳送,教師可以在與學生的直接交流中進行“虛擬現場指導”,提出學習建議,監控學習過程。
(二)“在線語文學習”主要形式
1.以計算機為學習平臺,構建“個性化”學習方式。“在線語文”通過先進的技術,在同一空間營造出一個相對個性化的學習環境,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與教師與同學充分交流的機會,它可以針對每一學習者,按最有效的個性化原則來組織學習,更注重培養自學能力,這將揚棄“教師講,學生聽”的班級教學方式,代之以個人學習、小組協作的研習方式。它更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伙伴、學習進度和學習方式,自主參與討論、操作與實踐,自主作出思考、判斷與選擇,甚至允許學生自主選擇教師、選擇課堂。在這個“在線語文課堂”中,學習首先是個人的事情、自主的活動,計算機只是提供一種基于網絡環境的學習平臺。“個性化”學習方式將是“在線語文學習”最基本最主要的學習方式。
2.以計算機為信息搜集處理工具,構建“探究性”學習方式。面對無邊無際的網絡世界和無窮無盡的知識海洋,教會孩子怎樣思考問題,知道到哪里去尋找他所需要的知識,并學會怎樣運用這些知識去組合,去創新,去回答他所要回答的問題,這種“探究性學習”是現代語文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在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育的一體化中,計算機因具有快捷而又強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存貯能力和處理能力,必將成為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最佳的資料搜集和存貯處理工具。因此,必須引導學生以計算機為工具,采用搜集、處理、存貯方法進行“探究性學習”。這種“探究性學習”可以采用“專題任務驅動式”,即“提出探究任務→網上搜尋查閱信息→下載整理信息→處理利用信息(如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信息的剪切、移動、復制、引用等處理)→撰寫并交流探究報告”。
3.以計算機為銜接中介工具,構建“綜合性”學習方式。以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為“中介工具”,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抽象的語言文字與聽覺、視覺、動覺等形象語言的相互轉換,在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育的一體化中,把語文與音樂、美術、動畫、社會、自然、數學等結合起來,實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融合、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交互以及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性學習”,軟化學科界限,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4.以計算機為溝通交際工具,構建“交互性”學習方式。網絡世界的出現(并與現實世界不斷交互)使語文學習環境不斷地開放化、多元化、復雜化、動態化。如何增強語文資源的開放性、語文課堂的開放性、語文學習的開放性、語文實踐的開放性,突破學科獨立性、時空封閉性、內容狹隘性,引導學生學會交際與溝通,由單向的“接受性學習”向多向多元互動的“交互性學習”轉變,從而能夠自如地在這種網絡環境中進行跨國家、跨地區、跨民族、跨人群、跨領域的語言交互、情感交互、信息交互、思想交互、文化交互,并在交互中學會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不斷地調整自我的身心以適應網絡環境日新月異的變化,這是網絡環境下語文學習的一個重點,也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要注意引導學生:(1)以信息為載體,進行教師、學生、網民的多向多元交流;(2)以學習、生活為中介,進行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雙向多元交互;(3)以現代通信設備為工具,進行跨地區、跨人群、跨領域的多向多元交互。
5.以需要和期待為標準,構建“選擇性”學習方式。網絡世界中信息劇增、知識膨脹的程度超乎人們的想象。一方面,信息數量多、傳播速度快,信息資源不斷更新,不斷擴容;另一方面,冗雜信息也隨之增多,日益泛濫。面對浩瀚的知識海洋,如何引導學生學會“選擇性學習”,提高學生信息檢索力、判斷力和處理力,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夠更好地駕馭信息、利用信息顯得尤其重要。這是網絡環境下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要引導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1)依據“消費需要”作出選擇。用“消費的觀念”按需要進行“選擇性學習”,從信息的重重包圍中突圍出來。具體可以采用:①教材拓展式,即圍繞語文教材中某一點(如作者、體裁、時代背景等)按需要進行拓展性信息選擇;②專題搜索式,即圍繞某一研究課題,按課題的目的與要求進行信息搜索與選擇;③問題解答式,即為了解決某一問題而進行信息選擇;④生活需要式,即按日常生活的需要(如養花)而進行信息選擇;⑤興趣愛好式,即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如喜歡打球,喜歡科幻)進行信息選擇。
(2)利用“閱讀期待”作出選擇。“閱讀期待”是讀者在閱讀信息之前已經存在的一種內在的經驗(包括知識方法等)系統、情感系統、思維系統、價值系統(包括審美系統)的綜合潛質,是生活經驗(包括閱讀經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經過長期的內化積累而逐漸形成的一種基本素養,它可以在認同或抗逆中作出取舍選擇。具體方式可以采用:①利用“經驗系統”進行“直覺選擇”,即以自己在實踐中積累的經驗為標準,在“圖形”(心理學上指生活中事物等在腦海中的意象)重疊與否中作出取舍選擇;②利用“情感系統”進行“情感選擇”,即以自己對某事物的愛與憎為標準,在共鳴或排斥中作出取舍選擇;③利用“思維系統”進行“邏輯選擇”,即在閱讀反思、閱讀批判中進行推理與判斷,作出取舍與選擇;④利用“價值系統”進行“意義選擇”,即以自己的價值觀念、審美觀念為標準,在認同或抗逆中作出取舍選擇。
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育的“一體化”是語文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趨勢。基于網絡環境的“在線語文教育”必將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在語文教育中的廣泛運用而逐步形成和發展,展現出其特有的魅力,把語文教育帶入一個劃時代的世紀。我們只有盡早地直面它、關注它、研究它、把握它,才能使我們的語文教育勝利地駛入信息時代的快車道,飛速地奔向燦爛的明天!
- 上一篇:電子商務稅收問題分析論文
- 下一篇:稅務籌劃與財務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