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綜合性學習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5 05:36:00

導語:語文綜合性學習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綜合性學習管理論文

隨著語文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綜合性學習”便日益成為語文教師關注的焦點。那么,什么是綜合性學習?為什么提出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學語文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本文試圖結合自己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的經(jīng)驗,對以上問題做一些探討,以求大家斧正。

綜合性學習是一門課程,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所謂綜合性學習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提出課題研究或?qū)n}活動的全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并獲得親身參與的體驗、經(jīng)驗,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yǎng)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等。

眾所周知,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的語文教學處于一種相對封閉的狀態(tài),“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是停留在口頭上。具體說來,課本是惟一的信息源,教師是惟一的信息傳遞者,教室是惟一的信息交流場所。在全球都在呼喚“讓學生學會學習”的當今時代,語文教學的這種現(xiàn)狀再也不能繼續(xù)下去了,綜合性學習必然要進入我們的視野,運用到語文教學中來。綜合性學習以學生主體性活動為構成要素,在內(nèi)容上、形式上、空間上、時間上都具有開放性,整個過程具有強烈的實踐性,是對長久以來形成的“靜聽為主,教師中心”這一教育方式的不可或缺的補充。《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是綜合性學習的價值所在。有調(diào)查者對學生的綜合實踐、研究活動的作用做了調(diào)查統(tǒng)計,結果如下

學生參加活動收獲示意圖

1、學會了很多新知識60.36%

2、知道了怎樣組織活動5.12%

3、學會了動手操作10.24%

4、知道了怎樣同他人交往13.45%

5、樹立了更高的理想8.33%

6、其他2.5%

這一調(diào)查結果表明,開展綜合性的學習,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意義深遠。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它重在學科內(nèi)外的聯(lián)系,重在學習過程,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能較好地整合知識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等等。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yōu)化語文學習環(huán)境,努力構建課內(nèi)外聯(lián)系,校內(nèi)外溝通的語文教育體系。

那么,語文教師應該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呢?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它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因此實踐是第一位的。能在多學科的交叉中體現(xiàn)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實際運用,促進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這是綜合性學習的目的。所以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在家庭、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這些要求無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語文綜合性學習應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結構以及教師、學校的具體情況做出具體安排。

1、重探究、重應用

培養(yǎng)學生對世界事物的好奇心、產(chǎn)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具有問題意識,這是綜合性學習的前提。學生在課內(nèi)學到的東西到實際生活中馬上能用,獲得了鍛煉的機會,也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綜合性學習”的目標要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設計的活動應該是“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等等。

隨著學生的發(fā)展,語文的實際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越來越強。課內(nèi)學到的東西不再是單薄虛擬的,長時間積累起來的各種語言材料在實踐中會顯得越來越豐滿,學習時的應用意識以及“學”和“用”之間的聯(lián)系、反應會越來越增強。“重探究、重應用”其特征是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現(xiàn)實生活并加以調(diào)查研究,尋找出隱藏于內(nèi)的因果關系,提出切實可靠的解決措施。此類學習適于初一、初二年級學生,以引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觀察、思考、探索的習慣和能力為主。不必過于強調(diào)研究的知識含量和深度、廣度,以免使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如:在學習《向沙漠進軍》這一課之前,先就本校的足球場為什么越來越高這一現(xiàn)象引導學生進行研究,讓學生測量足球場比土制跑道平均高出多少,讓他們調(diào)查足球場原先就這么高還是后來變“高”了,并分析原因。學生們興致盎然地研究起來,得出的結論是:不是足球場變高了,而是土制跑道變低了。原因是:由于大風長年累月吹走地面浮土,地面平均每年降低五毫米左右,而足球場上因種植草皮,浮土沒有被吹走。再引導學生學習《向沙漠進軍》,指導學生寫論文,有的學生在論文中提出了以下意見:A、這是自然生態(tài)被破壞,環(huán)境逐漸惡化的結果。B、“向沙漠進軍的主要武器是水”,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辦法是水----遇到大風就撒水,這樣即減少了灰塵,又不會使地面繼續(xù)降低。C、“抵御風沙襲擊的另一辦法是植樹種草”,建議在操場周圍種樹,以綠化操場,保護操場,并注意保護操場草坪。

2、重過程、重參與

綜合性學習就是提出一些學習的活動及其要求,讓學生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人人主動積極地投身其中,善于與他人合作。鼓勵和幫助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適合于自己的獲取新知識和能力的途徑。學生通過自己參與獲得的答案有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可以通過討論,讓學生反思自己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找到和理的答案。可時時鼓勵學生敢于說出與別人不同的想法,包括與教師不同的想法,要支持學生在現(xiàn)成的答案之外探尋“新解”的嘗試。例如,學習七上《月亮上的足跡》,讓學生從自己已有的知識講起,介紹有關月球的知識、人類登月全過程以及很多的神話傳說、科幻作品等,甚至可以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想像未來世界的你登月的情景……這樣通過本課的學習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又可以與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相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話就說,大膽表達。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地捕捉、放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及時對學生做出評價,當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見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時,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自然的就被激發(fā)了出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我要學”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成為學習的主體。如在學習《愛蓮說》時,為了讓學生了解關于蓮的科學知識,引導學生感受文人賦予蓮的美好品質(zhì),并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閱讀、背誦有關蓮的詩文,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欣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互相協(xié)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特組織了一個關于“蓮文化魅力”的綜合性活動。將學生分為分別探究蓮的歷史、蓮葉防水和自潔、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蓮生長繁殖之謎、千年古蓮發(fā)芽之謎的五個大組,分別查找、篩選五個主題的資料。小組選出組長,并制作為期兩周的活動計劃。小組同學互相協(xié)作,分工合作,將查找及篩選的資料制成圖文并茂的PPT演示文稿。如在上詩歌單元時,讓學生在生活中觀對聯(lián)、集對聯(lián)、作對聯(lián)。對聯(lián)是我國特有的文學藝術形式,曾被詩人藏克家稱為“中國文學園地一朵別致的小花”。課堂上,教師先教給學生對聯(lián)的一些基本常識,甚至介紹一些趣聯(lián)趣事、名聯(lián)名事。比如宋朝大文學家朱熹的名聯(lián)“風聲雨聲讀書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或采訪別人收集紅白喜事、開業(yè)慶典中的對聯(lián)。幾年下來。收集最少的也達百多幅,有的按春聯(lián)、婚聯(lián)、壽聯(lián)、開業(yè)對聯(lián)等一一分類。有的學生留心觀察并收集農(nóng)村歡宴中的對聯(lián),發(fā)現(xiàn)這些對聯(lián)很有講究。于是他們按大門、頭門、廚房門、側(cè)門、后門等地方分類收集。堂屋側(cè)門聯(lián)“幸有素餐娛雅客,無珍味宴嘉賓”;廚房門聯(lián):“當家才知鹽米貴,出門方曉路難行”……還有的同學專門收集迎春聯(lián),男女壽星50至100歲的通用聯(lián)等。教師組織學生將這些收集來的對聯(lián)編輯整理成《日常生活通用對聯(lián)大全》,每當親戚朋友遇紅白喜事時,好多同學能信手拈來,過過農(nóng)村“小秀才”的癮。

3、重方法、重體驗、重歸納

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有利于終身的學習和發(fā)展。課程實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重視“方法”的教育。在綜合性學習中,學生掌握的學習方法主要在于各種知識和能力的“整合”、課內(nèi)外學習的“綜合”、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結合”。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要求“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如在學《春》這一課時,教師帶領學生去春游,讓學生去仔細觀察,用耳、鼻、手去全身心感受,其次,再讓學生各抒己見,口頭表述你所感受到的春天,再次,放《春》這一課的朗讀帶,最后,回校后讓學生從“春花”、“春風”、“春雨”、“春勤”等內(nèi)容中選取你感興趣的專題,寫幾段文字,或分類收集詩句,編制一期以“春意常在”為主題的壁報。這一設計不局限于一字一詞,也沒有用似是而非的東西去為難學生,卻又有深度、有質(zhì)量,很富有啟發(fā)性、挑戰(zhàn)性、歸納性、綜合性,既能激起學生探究的愿望與興趣,又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語文新課程標準》還要求:“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比如,江蘇教育出版的《語文》教材,將四篇寫狼的材料組合在一起:蒲松齡的《狼》寫狼的“兇殘”、“狡黠”;畢淑敏的《母狼的智慧》寫狼的“聰明”、“神勇”;《中國大百科全書》介紹了狼的獸性;《狼與鹿》又告訴人們打狼引起了生態(tài)失衡。然后,從社會學、生物學、生態(tài)學等幾個方面提出了如“請寫出漢語里有關狼的成語和諺語,介紹你所知道的有關狼的故事。”“從成語、諺語、故事中可以看出,人們對狼的態(tài)度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等八個問題,每個問題都既淺近通俗,又蘊涵了深刻的道理,而且都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因素,引導學生思索、質(zhì)疑,讓學生自由討論、研究、辯論。最后讓學生選取一個角度,從各種參考書和網(wǎng)絡上進一步搜集資料,寫一篇有關狼的小論文或簡單的調(diào)查報告。寫作的題目有《說狼》、《從成語等材料看對狼的認識的差異》……這樣的設計。通過教學生方法,讓學生自身去體驗,把聽、說、讀、寫活動歸納在一起,讓他們自主培養(yǎng)學習的綜合性方法,從而培養(yǎng)了他們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造意識。

1、語文綜合性學習必須注意緊緊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意探索和研究的過程。強調(diào)觀察周圍事物,親身體驗,包括自然、生活、社會等各個方面,做到有所感受,有所發(fā)現(xiàn)。學習是個體的一種主觀活動,外界可以對個體施加影響,但無法代替?zhèn)€體活動。如同在騎車,在游泳一樣,綜合性學習就是給學生一個親自實踐的機會。學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知識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中,在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學會學習。當然,教師對待學生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點到為止,即把重點放在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diào)動和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可能陷入的困境上。

2、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時,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出發(fā),考慮并設計一定的課程目標,應給學生比較多的選擇余地、活動內(nèi)容和方式。如:對周圍的事物要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nèi)容提出問題;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diào)查訪問,相互討論;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和研究報告。

3、語文綜合性學習應避免出現(xiàn)這種誤區(qū),以為綜合性學習就是要和科研人員一樣,搞發(fā)明創(chuàng)造,撰寫論著,教師把注意力集中在一部分人身上,卻把大部分學生撇在一邊。這一現(xiàn)象應該扭轉(zhuǎn)。教師先要明確倡導新型學習方式的立意所在,然后注重培養(yǎng)全體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習慣,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在探究中獲得新知識和能力的樂趣。

4、語文綜合性學習還必須注重對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進行篩選,即學生要注重信息加工能力的培養(yǎng)。信息加工能力主要指針對問題,尋找、選擇、綜合和儲存各種有用的信息,獨立的解決問題。

5、語文綜合性學習不是要取代課堂學習,系統(tǒng)知識的學習永遠是必要的。

總之,我認為“綜合性學習”的內(nèi)容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中,實施“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有利于讓社會生活走向課堂。有利于讓學習生活與社會生活有機銜接,有利于新世紀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