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資源利用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5 11:25:00

導語:語文資源利用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資源利用管理論文

把“資源”引入語文學習,并非標新立異。長期的教學實踐,使我感覺到在語文教學中,對課堂以外的且有益于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語文素材、資源的利用率極低。主要表現在語文教與學的觀念狹隘,不大注意語文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什么是語文學習資源?我們可以從主觀與客觀、課內與課外等方面進行歸納。概括起來講,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態度、能力,教師的教學觀念、個人修養、施教手段,語文課本、新聞媒體及耳聞目睹的一些社會現實、自然環境等,我們都可以稱之為語文學習的資源。廣泛地利用好這些資源,對語文學習資源進行開發和優化,其實質就是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思維的培養。

一、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生活處處皆語文。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囚于校園,困于教材,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低下。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對大自然的體驗大部分來自于《海上日出》、《挑山工》、《大理石街》、《游金華的雙龍洞》、《荷花》等課文。當然,我無意于對這些課文和課堂教學的否定,相反它對于學生有計劃地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提高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發展思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在利用課堂很好地學習、理解、消化這些課文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或將語文的學習引向生活,或對生活中的語文資源加以網絡,無疑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網絡”語文資源方面,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去看日出,看雨后彩虹,看春天里的花朵,看螞蟻搬家;引導學生去河邊拾石頭,去山上采蘑菇,去公園里看荷花,去公共汽車站里揣摩匆忙者的內心世界,去自由市場感受誠實與欺詐。利用節假日觀察父母一天的勞逸情況等。但是,體驗也好,觀察也罷,為了求得實效,一是要有針對性,有些活動必須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就拿《海上日出》來說,學習后,可以安排學生實地觀察日出,雖然沒有海上日出“偉大”,但總有一些獨特之處,這正是語文學習所需要的。二是要給學生相互交流的機會,多給學生自由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可以“一周一節一主題”,這樣才能使課內課外的語文資源形成一個整體。三是學習環境虛擬化,多給學生一些自由,傳統的“以作文代替生活體驗”的做法,使大多數學生感到反感。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從培養興趣入手,引導學生“消費”語文資源,而不要強迫學生吸收資源,如果那樣,可能會適得其反。

二、建立全新的語文能力的評價體系

語文能力評價體系改革是很不容易的,甚至有人認為小學語文無需評價或者說評價無改革的空間,其理由是小學語文屬學習的基礎階段的基礎學科。這種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語文評價體系的改革,造成了“唯教材”、“唯分數”的評價模式。筆者近期曾對全鎮所有的六年級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進行了一次測試,其中在習作部分,筆者設計了一道打電話的情景題,內容是:小明要放暑假了,在城里當醫生的小姨打電話邀請小明到城里去過暑假。要求學生在規定的地方,按一定的格式寫出“通話”的經過。對這道題,語文老師反響強烈,反對者、頓悟者、質疑者皆有。原因何在,是因為我們在平時的語文訓練中,沒有涉及到這些課外資源。事實上,本鎮的電話普及率已達到了75%,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過打電話的經歷。對此若進行必要的訓練,既有利于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也有益于提高學生社會生活的能力。有一次,筆者發現貼在某機關大院門口的一則《招工廣告》,廣告一是格式不正確二是中間有4個明顯的錯字,“廣告”貼了兩天之后,我對同住機關院內的18名五、六年級的學生隨機進行了口頭問卷,幾乎沒有學生發覺廣告上面的問題。追問何以至此,多數學生回答“這個不考試,無需學習”。由此可見,傳統的“教材為本”的評價模式,造成了老師對語文資源利用上的荒蕪和學生對生活感悟能力的低下。

為了充分利用語文資源,我們有必要發揮評價這個指揮棒的作用。對學生生活中的語文知識且與“大綱”又基本相吻合的內容,進行必要的綜合評價,引導廣大教師正確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語文資源。當然,評價的形式應是多種多樣的,既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筆試,也可制定一定的標準,對學生進行口試,或者進行實驗性考核等。

社會的開放性、信息化決定了我們的學校教育必須打破傳統的封閉系統。就語文教學而言,有必要對校內外的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語文資源進行開發和優化,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又能把學習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