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指導觀察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4 11:02:00
導語:語文指導觀察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聯系我們
網站首頁┆課件下載┆教學論文┆實用文檔┆個人簡歷┆論文中心┆演講稿┆考試相關┆黨團社會┆職場技巧┆作文園地┆法律文書
您當前的位置:中國文書論文網->語文論文->教學內容退出登錄用戶管理
贊助商
欄目導航
·語文論文·數學論文
·英語論文·政治論文
·物理論文·化學論文
·歷史論文·地理論文
·生物論文·音樂論文
·美術論文·體育論文
·信息論文·德育論文
·教育法規·課程改革
·家長頻道·教育管理
·教程指導·班主任論文
·教育綜合
最新推薦
·小學數學復習五法
·數學課堂激趣藝術三法
·淺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
·讓藝術之花在語文課堂上
·變“只求甚解”為“好讀
·尊重學生個性,構建和諧
·在閱讀教學中辨析文章的
·把握規律讓識字成為一種
·創新識字教育方法開發兒
·貼近生活,熱愛生活——
·用反證法解遺傳題的幾點
·愉快教學法初探_生物論文
熱門文章
·大氣溫室效應和全球
·保護生物多樣性_生物
·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
·淺談納米技術_物理論
·小學作文教學感悟_語
·轉基因動物_生物論文
·淺談三年級起步作文
·動植物基因工程介紹
·轉基因動物食品安全
·[圖文]賭博與概率論
相關文章
·生物教學中如何滲透
·指導學生撰寫科技小
·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生物教學中“巧”用
·初中生物探究型課外
·[圖文]運用同化論指
·2002年高考名師指導
·生物教學中“巧”用
·學法指導發揮電教優
·[圖文]初中生物研究
指導學生觀察四重奏_語文論文
作者:佚名來源:不詳時間:2006-12-1222:18:36人:yujklj68kfg
減小字體增大字體
[作者]楊益民
[內容]
(山西臨汾一中楊益民)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據視覺心理學的研究,一個正常人從外界所接受到的信息有90%以上是從視覺通道輸入的。而文章是社會生活在作者頭腦中反映的產物,由此可見,觀察對于寫作有著多么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呢?
一、明確認識
觀察對于寫作及整個語文學習是至關重要的方法。但是,如何使學生也認識到這一點,卻又是教師的一個重要責任。所以,教師必須高度重視,作為專題講解并反復強調。
在講解中要引經據典,以開啟學生心扉,提高認識。例如達爾文的話:“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中人之上。”魯迅也說:“如要寫作,第一須觀察。”這些論述從不同的角度指出了觀察的重要性,會給學生以深刻的啟迪。
一般來講,觀察對于寫記敘文、說明文的作用,學生了解的比較清楚。而對議論文的作用就不然了。因而,要向學生強調指出,寫議論文自然離不開學習理論知識,但觀察仍是基礎。因為只有深入生活,掌握豐富的寫作材料,才有可能提煉出有針對性的論點和有說服力的論據。寫《湖南農民運動的考察報告》,深入農村一個多月;恩格斯為寫《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花21個月時間深入工人之中,并將此書副標題命為“根據親身觀察和可靠材料”。這些都是典型實例。中學語文教材也不乏其例。《說小》《當說必說》《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黨八股》《錯字小議》等,許多議論文,可以說都是深入觀察的結晶。
二、把握要領
學生認識到了觀察的作用和意義,就會激起觀察的熱情和興趣。而此時,教師指導學生把握觀察的要領就顯得尤為重要。要領如下:
1.觀察必須與思考共存。觀察不是一般地看一看,而是要有目的地科學地看。既要仔細看又要用心想。沒有思考的觀察是盲目的、缺少靈魂的。可以說,思考是觀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且是一個更為重要的部分。茅盾由白楊而想到北方的抗日軍民;楊朔由茶花而看到新中國,這些都是很好的說明。
2.觀察要抓事物的特征。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任何一種事物都具有不同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性。大千世界品類繁多,雖各有所屬,卻不盡相同。觀察就是要抓住這些不同。比如同樣是雨,春雨、秋雨、夏雨形態各異,大雨、小雨、雷雨情狀不同。同樣是人,男女老幼各有特色,三教九流互不雷同。這樣的例子在課本中俯拾即是。同是女人,豆腐西施、祥林嫂、黃淑英等等從外到內差異都是極大的。因而,觀察時就必須把握觀察對象內、外、動、靜、遠、近、高、低等各種情態,從而寫出客觀、具體、逼真、形象的事物。
3.觀察要有獨到的發現。觀察最可貴的是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從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事物中發掘出新鮮的東西來。如果觀察只停留在回憶、驗證前人的看法上那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將這樣的內容寫進文章也只能是拾人牙慧、難出窠臼。因而,獨到的發現是觀察的最大任務。“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蘇軾登廬山則“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他們都有獨到的發現,故而能給人以深刻的啟迪,能夠流傳千秋。19世紀英國畫家透納第一次將倫敦的霧畫成紅的,引起了人們的驚訝。人們是用習慣的眼光看霧的顏色的。而透納卻跳出習慣的套子,敏銳地發現因為曼徹斯特林立的煙囪噴出大量有火星的煤煙與其相映照的緣故,使倫敦的霧不是一般的灰色,而是獨特的紅色,這一發現改變了人們對倫敦霧的傳統看法。這就是發現的意義。
因而,應指導學生、鼓勵學生去發現。
三、授之以漁
正確的方法會使學生觀察的行為更加明確具體,更加容易把握,更加積極主動,從而也更加有效。
1.無意觀察與有意觀察。
所謂無意觀察是指沒有明確目的只從興趣出發隨時隨地進行觀察的一種方法,它也叫隨意觀察。這是積累知識和素材的重要方法。清人魏禧對這種方法的作用進行了很好的概括:“比之富人之積材,金玉布帛竹頭木屑糞土之屬,無不預貯,初不必用之,面當其必需,則糞土之用,有時與金石同功。”因此,教師必須指導學生,讓其“留心各樣的事情”。
有意觀察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有目的地選擇某一對象進行觀察的方法。這種方法目的明確,針對性強,有明顯的功利色彩。因而在觀察時必須專心耐心。《我的父親》《我最尊敬的老師》《我的同桌》《記一個熱情的售貨員》《校園晨曲》《我們的教學樓》之類的命題,都需要進行有意觀察,否則便難成佳作。
2.整體觀察與細節觀察。
整體觀察即對事物的各個方面逐個進行觀察,從而全面了解觀察對象。它包括:過程觀察,即對事物各個階段的發展變化、前因后果進行觀察。例如《景泰藍的制作》《蟬》就是如此。聯系觀察,即觀察此事物與彼事物的聯系。例如1990年全國高考題,要求以圓的想象物為描寫重點,同時又要有陪襯物,完成此文就必須注意其相互聯系。
細節觀察就是對事物某一點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以求對事物透徹的了解。因而必須選取那些能代表整體、揭示本質的典型細節進行觀察。例如祥林嫂的眼睛,《背影》中“父親”的背影、葛朗臺臨死時抓鍍金十字架的動作等等,都是范例,要引導學生認真體會揣摩。并可布置《老師的眼睛》《媽媽的微笑》《好動的他》之類的題目進行訓練,使學生明白“管中窺豹”、“一葉知秋”的道理。
3.比較觀察與層次觀察。
比較觀察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加以比較,發現其同異之處,從而更準確地把握其特征。這是一種由此及彼的觀察方式。它包括同中求異——從相同相似的事物中找出不同點;異中求同——從表面上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其內在聯系。比較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因而,教師應把比較觀察作為重點加以介紹。比如,同樣寫老師,《我的老師們》則既要把握同中之異,更要揭示異中之同,以表現教師的精神品質;而《我的嚴師》《我的恩師》之類的題目,就主要在于同中求異,突出“這一個”的特點。
層次觀察即由表及里的觀察方法。對人則是由外貌到性格,對物則是由形式到內容。對于學生來說觀察人更重要些,所以必須使學生明白人的外部特征需要以內在特征為依據,用來說明個性;內在特征需要通過外在特征來顯露,用以表現個性。不能說明個性的外部特征,即使再具體生動也無多大意義,而沒有外在表現的內心刻畫,則會使人感到不著邊際。部之,要使學生明白寫人必須內外結合,進行深入細致地觀察,才能寫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加強訓練
觀察能力要在實踐中,在反復訓練的過程中才能逐漸地培養起來。訓練的途徑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教師是有心人就可以靈活地選用。以下簡述幾種,以期引玉。
1.結合課文培養觀察能力。很多課文都寫到山水草木日月風雨等自然景觀。這些都是學生常見的,但由于平時觀察不細,故而難以寫好。所以很有必要借教材這個范例,啟發學生觀察。學了《春》,可讓寫《秋》《夏》,學了《荷塘月色》,可讓寫《花壇月色》《荷塘秋色》,實踐證明,有激情、有實踐、有樣板,就能寫出佳作。
2.借助圖畫培養觀察能力。近年高考中考都出現過圖畫作文。這也是對觀察力的一種考查。圖畫比文字的閱讀難度更大,所以,應引起重視,多作訓練。例如:漫畫《打井》《豬八戒照鏡子》;油畫《蒙娜麗莎》《父親》;還有名人頭像等都是訓練的好材料。讓學生通過對畫面的觀察,用準確的語言描摹出來,是很好的方式。
3.利用靜物培養觀察能力。一件器物,一件工藝品,一個文具,都可以做為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教材,把它放在講臺集體觀察或者教師拿著在教室巡回讓學生瀏覽,然后,展開比賽,看誰寫得又快又準又全。這樣能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觀察的欲望。
4.通過人物培養觀察能力。教師、同學、父母等都是學生熟悉的人,因而也是訓練的材料和內容。比如,讓學生寫出班上的一個同學,但不說姓名,文章在班上讀后讓大家猜是誰,進而評價得失并修改完善。這種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表現的激情。
5.通過場面培養觀察能力。運動會、班會、討論會、升旗儀式、打飯情景等都可以激發起學生觀察的興趣。筆者曾以“校運會上”為總題,讓學生寫作,一個學生寫了以《搶拍的兩個鏡頭》為題的文章,其中寫了兩個人:一女生跑步時掉了一只鞋,便索性甩掉另一只,赤腳在滿是石子的跑道上向前沖:一男生在長跑中因體力不支而跌倒了,但他又頑強地爬起來,艱難地堅持到終點。作者將兩個鏡頭都叫作“拼搏”!由此可見,引導得法,自有佳作。
6.走向社會,走向自然。一個市場、一家商店、一座新的建筑、一個十字路口都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教材;春游、秋游、郊游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好機會。
7.命題啟發。命題的好處就在于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特定的觀察對象。命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a.單一性題目,如《爸爸真兇》《調皮的小貓》等。b.比較性題目,如《我的兩個同學》《我的兩家鄰居》等。c.激情性題目,如《春雨》《第一場雪》等。d.假設性命題,如《如果我當了語文老師》《假如我是設計師》等。e.啟發性題目,如《暖瓶為什么保溫》《鉗子為什么比手的勁大》等。
8.命意限制。命意就是只要求一個中心意思或限定一個范圍。比如,要求學生寫一個農貿市場、寫一個老教師、寫秋天或春天的景色等。命意比命題靈活性更大,學生也具有更廣闊的選擇余地。
9.寫觀察日記。這是積累材料、培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可要求學生一日一記或數日一記,教師定期檢查或小組、同學互相評閱。堅持下去,積腋成裘。
總之,觀察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重要、復雜而又長期的工作,這四重奏也只是筆者的一點粗淺體會而已,至今也還未彈奏出和諧的旋律,今奉獻出來以就教于同仁,就教于方家。
- 上一篇:網絡金融發展對策論文
- 下一篇:人才資源市場化配置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