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材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13 04:48:00
導語:語文教材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教材的變動情況
國家教委對1986年制定的《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于1990年初作了調整,1990年6月出了修訂本。調整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二是降低難度,減輕學生負擔。
根據修訂大綱,教材作了相應調整,情況如下:
甲:基本課文,初中由110篇減為100篇,高中由80篇減為70篇,共計篇數是由原來的190篇減為170篇。
乙:課文類型變動情況見下表:
表一課文類型變動情況表
(附圖{圖})
這個變動體現著降低要求,減輕學生負擔。而降低要求、減輕學生負擔主要體現在文言文上,因為文言文是刪掉了五個單元20篇課文(即由原來的16個單元66篇課文,變為現在11個單元46篇課文,原先比較系統的古漢語知識點,絕大部分已經刪掉,只剩下怎樣學習文言文,誦讀要領,常見文言虛詞和實詞,學習文言實詞應注意的幾點,詞類活用,斷句,翻譯和古文化常識(對人稱謂,紀年紀月法、地名、官名、科舉名)。這給我們省了很多事。修訂大綱是“今后一個時期教學,評估教學質量、編寫與修訂教材的依據,也是實行新的考試改革辦法之前畢業考試、升學考試和中學會考命題的依據”。語文考試(包括畢業考、會考和升學考)更應嚴格以大綱為依據,要根據教學要求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考試命題涉及課文部分不能超出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課文。高考命題為了考查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可以選一些課本以外的淺易文言文,但較難的詞句必須加注,這是很關重要的降低要求和減輕負擔。
原來的1986年大綱要求高中生要能寫比較復雜的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修訂大綱對此也降低了要求,修改為要求能寫一般的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由“比較復雜”降為“一般”。
對現代文的閱讀,絲毫沒有降低要求,這表現在現代文課文的調整,只在講讀課,課內自讀課,課外自讀課的范圍內調整,沒有任何一篇被趕出課本。
根據上述情況,我們得出結論:根據修訂大綱調整的教材,降低要求,減輕學生負擔,主要體現在文言文上;再是規定畢業考,會考和升學考命題涉及課文部分不得超出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課文,其次是寫作上。現代文的閱讀,沒有降低要求,而是要加強。
二、教材的結構特點
關于教材的結構特點,我們按照下表認識:
[1]基本課文和非基本課文的關系┐
[2]單元知識和課文的關系│單元平面(橫向)
[3]基礎知識和練習題的關系│
[4]保底不封頂的特點┘
[5]各年級的螺旋式深化}年級立面(縱向)
1、基本課文和非基本課文的關系:即講讀課和課內自讀課、課外自讀課的關系。這是例子和實際應用的關系。講讀課是例子,通過研究這些例子來掌握知識和方法,自讀課則是運用這些知識和方法,讓學生在自學運用中培養出能力,能力是大綱要求的重點之一。從這個角度說,高考對非基本課文是在間接考,即從能力方面去考。因此,我們不能以“高考命題涉及課文部分不得超出大綱規定的基本課文”為理由而只管基本課文,不管其它。如果那樣,就等于取消了指導學生自學的機會,他們將會缺乏自學的習慣和興趣,甚至會沒有自學能力,沒有獨立鉆研的能力,達不到大綱的要求。我們都希望學生能舉一反三基本課文就是“一”,非基本課文就是“三”。這70篇基本課文包括了各類體載,也包手了古今中外,足以成為各類例子。我們要管好這個“一”,引導他們去反“三”,讓他們在我們的引導下,去親自實踐練出終身受益的本領。要這樣,我們就得要按照計劃去完成講讀、課內自讀課外自讀的教學任務。完不成這個任務是個大損失。我們不要給學生包打知識天下,而要教他們去打知識天下
2、單元知識和課文的關系。單元知識著重介紹重要的教學要點,有關的單元知識聯系起來,就成為統率這類課文的綱。編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個教學要點或是這個綱,還特地編有單元知識訓練題。這樣,這個單元知識,一頭聯系著已學過的課文,一頭聯系著后面的訓練題綱舉而舊目新目均張。因此,我們不能因為單元知識不是課文而忽視它。會考標準要求學生自學單元知識,目的是叫學生自己整理所學過的知識,使之系統化而不是吃老師嚼過的饃。
3、基礎知識和練習題的關系。語文基礎知識相當于數理化中的公式、定理、定律、法則,它是理性的東西。練習題是叫學會應用這些知識的。會不會做題,就是會不會運用。它是實踐性的活動。按理說,知識掌握得好了,做題應該是沒有問題。做題情況往往能看出掌握知識的情況。因此,做題是檢查掌握知識的方法。實際上,知識很少一學就會,是要反復做題反復實踐才掌握得牢固的。因此,做題也很重要。我們所要注意的是:防止只管做題,不管知識。要以掌握知識,特別是掌握知識中的規律為中心,以做題為手段,達到培養運用語文能力的目的。
4、保底不封頂的特點。170篇課文,70篇是基本課文,是例子,畢業考、會考、升學考命題要涉課文部分只涉及它,要求學生必須學好它,這就是底。會考標準是這個底的具體化,是根據貴州的具體情況確定的。其他100篇中,8篇為講讀課文,92篇為自讀課文,這92篇中,26篇為課內自讀課文,課時上給以保證,其余66篇讓學生到課外自學。自學到什么程度,沒有個極限,所以說“不封頂”這樣“底”和“頂”之間有充分的活動余地,也就是大有因材施教的余地。我們要保好底,面向大多數,爭取大面積提高。但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忽略對高材生的因材施教,讓他們吃不飽而厭學,我們既要保底,又要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有他充分的用武之地。
這樣的因材施教,對高考也有好處,高考命題雖然不涉及那100篇課文的內容,但那只是不直接考到而是要間接考到的,因為要考學生能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就是要在自己這92篇課文中去培養。所以不引導學生去自學這些課文,對高考是直接有影響,對他們今后的工作能力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5、各年級的螺旋式深化。關于各年級的螺旋式深化問題,我們將這70篇基本課文依體裁歸類,按冊次順序列出。并附上它的單元知識,就可以看出基本的深化輪廓。下面統計表左邊部分為篇目,“1、2、3……”為體裁篇目順序,“〈一〉、〈二〉……”為冊次順序。右邊部分為相應的單元知識要點,每個要點后邊的括號內注明冊次和頁碼。
表二各類文體及其知識要點統計表
(附圖{圖})
(附圖{圖})
(附圖{圖})
這樣三個年級、六冊課本六個層次。知識要點包含閱讀和寫作在內。這樣我們有八類體裁,構成八個系統,再加上閱讀和寫作兩個系統共十個系統,對這十個系統所組成的語文結構可以用圖表表示如下:
表三各類文體及讀寫能力一覽表
(附圖{圖})
這樣,我們分別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來觀察教材,對教材的立體結構就有3個初步的認識。在這個基礎上,我再按照各個系統去分析它的螺旋式深化的結構,就可以成為我們組織教學和復習,特別是組織復習的科學依據,也可以作為我們命題的依據。關于教學和復習,我另有專文去說,下面就考試問題說一下。
三、教學內容、復習內容和考試內容的關系
如果用A、B、C分別代替這三者,那么它們的關系是:
A〉B〉C
教學內容所構成的是知識的立體結構,學生要從中不斷地看到點,看到線,看到面,看到體,而且要從中獲得知識以及運用知識的能力。又由于教材是多功能的,學生都會得到多方面的收益,特別是熏陶思想和陶冶情操方面。復習內容仍是個立體結構,只不過是重在抓要點,難點,使之系統化,做到綱舉目張,而不是面面俱到罷了。如果說在授課階段的教學強調舉一反三,那么在復習階段要特別注意舉三反一、好好把握住那寶貴的“一”。說它小于教學內容,就是從這這個角度說的。考試內容則是這個立體結構的橫截面。一張卷子,就像是對這個立體一刀下去,看看考生對這個立體中的各個系統、各個部分掌握的情況如何。考試或做題不能代替復習,更不能代替教學,其原因就在此。
扎扎實實的教學,實實在在的復習,功夫過得硬,是不怕考試的。
四、語文的多功能性
由于語文是以文章為教材,它具有多功能性,不能把它看成是純粹的工具課。多功能是語文本身的特點。我們應充分利用這個特點來進行教學,以完成提高民族素質的任務。錢夢龍說語文教學要使學生達到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形成健全人格三種境界,就是根據語文的多功能性這個特點提出來的,很有見地。
這套教材是訓練型的,而不是一般的文選型。訓練型的目的在于練出能力,切不可限于以讀懂課文為目的。這是這套教材多功能中最重要的功能。心中有個明晰的這套教材的立體系統,讓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隨之系統化,系列化,去把握那舉一反三中的“一”,境界就將大不一樣,這套教材的功能也將發揮出它的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都勻一中
審稿:鄧訓shì@①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為讠加監
- 上一篇:語文理論閱讀教學論文
- 下一篇:行政自由裁量權標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