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材插圖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2 04:32:00

導語:語文教材插圖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教材插圖教學管理論文

現行中學《語文》課本有插圖近百幅,這些插圖大都出自名人之手,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其價值都很高。作為語文這一學科,著實應該把它們看作教學的一部分內容,認真地研究。

關于插圖的作用問題,我國現代著名作家、美術家豐子愷先生曾有過間接的論述,他生前曾為魯迅的《阿Q正傳》等九篇小說作了插圖,他說:“這些插圖,就好比在魯迅先生的講話上裝上一個麥克風,使他的聲音擴大?!庇纱瞬浑y看出插圖的作用。

細心的高中語文教師大概發現了《孔雀東南飛》一文的插圖在新舊教材中是不同的,為什么新教材要更換插圖呢?其中一個原因,想必就是因為舊教材中的插圖有些不當之處,這幅插圖中的雄雞啼叫便沒能真正理解“雞鳴入機織”一句,插圖中理解成“雞鳴”便是黎明,而詩中之意在時間上則還要提前,大概相當于今天的1點到3點,這才足以證明蘭芝的辛勤和焦母的刁難。正因為這樣,新教材便更換了插圖,從這也可看出插圖在教材中不是可有可無的。

首先,插圖是文字的補充和注解。

教材中有的插圖是文字所介紹事物的真實再現,像說明文中的插圖便起了這樣的作用。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所附的荔枝全貌圖及結構解剖圖,就有效地幫助學生形象地把握住了荔枝的形態及其內部結構。若沒有這幅插圖,對不產荔枝地區中的學生來說要想象出荔枝的真實形狀則著實有困難。

教材中有的插圖形象地概括了文章的內容,這樣的插圖大都在記敘文和散文中。如《裝在套子里的人》中別里科夫的肖像圖,有力地概括了文字的描繪,形象逼真地完成了人的肖像刻畫。再如《多收了三五斗》文末中的插圖,可讓讀者在回憶課文時便于對眾多人物的描寫有一個深刻的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稉]手之間》的插圖是文章抒情議論的形象凝縮?!稙榱肆粋€階級弟兄》中的夜渡黃河圖,通過濁浪排空的畫面和老船公們那緊張嚴肅的情緒,形象地告訴讀者夜渡黃河的危險和艱難,便于把握“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主旨。

其次,插圖是自然美和社會美的生動體現。

教材中好多插圖都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美和社會美,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其熱愛祖國的山川河流、熱愛幸福美好生活都起著重要的作用?!逗商猎律分械脑孪潞商翀D、《石鐘山記》中的石鐘山圖、《長江三峽》中的三峽圖等,都真實而形象地再現了美麗的自然風光??粗@些精美的圖畫,學生便會油然生出一種熱愛祖國山川的情感,便會被其壯麗所熏陶。

至于教材中諸多的肖像更是社會美的一種反映。因為一切美好的事物中最美好的事物便是那些推動歷史前進的富有創造力量的人物形象。像魯迅先生便是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上的一面旗幟。教材中的幾幅肖像集中概括了他們作為戰士的一面?!队浤顒⒑驼渚分械男は裾宫F了魯迅先生在殘酷形勢下的沉痛與悲憤。他那緊蹙著的雙眉,無疑告訴人們他正在思索著討伐反動軍閥及走狗文人的戰斗檄文,體現出他那“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戰斗精神。而《瑣記》中的肖像則是“俯首甘為孺子?!钡膶懻?。

再次,觀賞教材中的插圖有助于學生想象力和觀察力的培養。

欣賞藝術品的過程,就是欣賞者再創造的過程,面對一幅精美的插圖,學生很難做到不去思考畫面背后的內容。看“蘇武牧羊圖”,便會很自然地想到孤身一人的蘇武在那荒涼的北海會是怎樣一番滋味,也會自然地想到甘愿忍受寂寞和困苦的蘇武是多么地高尚。自然,欣賞的過程中,學生也會進行畫面的擴充,雖說畫面不遼闊,但學生腦中的天空也許是遠的,深邃的,這就是創造想象的結果。至于觀察力的培養那就更容易理解。因為想象和觀察是統一的。比如教完《雨中登泰山》后,我要求學生依據插圖寫一段文字,其中一個學生寫下了《泰山小照》一段:

這幀精致的小畫,把古老泰山的風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那些松樹,把斜斜的身子墜入山崖,鋪灑開一團醉人的墨綠。它們腳下那陡峭的十八盤,仿佛一架云梯搭在南天門口,從窄窄的山谷中蜿蜒而上。左側是高峻綿延的山峰,頂端那座小巧的亭子最是別致可愛,尖尖的頂,高翹的四角,纖細的柱,竟是那般玲瓏,凌空踞在山崖。身后便是天街,那許多的小客店,密密匝匝的幾堆,錯落有致,別具風情,更有三三兩兩的游人互相攜扶著,留下歪歪斜斜的腳印。似那“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倒也有趣。總之,這是一張很有情趣的小畫。

通過這段文字,不難看出學生觀察的仔細,經常進行這種訓練,無論是觀察力,還是想象力,都能相應地得到提高。

明白插圖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內容,那么該如何進行插圖教學呢?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1.知識性的插圖要拿出時間讓學生對照著文字去讀懂。

2.美感教育占重要內容的插圖,要跟學生作文聯系起來,指導學生借助想象力把畫面轉化成文字。

3.對于那些高度概括了課文內容的圖畫,要讓學生和文字比較著看,從中尋找相同點和不同點。

4.至于那些文字優美、境界深遠而無插圖的課文,不妨要求學生補出,因為作畫的過程便是全面理解課文的過程。

中國有句話:詩畫是一家。當年東坡評王維的詩時便說:“惟摩詰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是如此,文也是如此。只要教師把二者的關系處理好,分寸把握住,觀看插圖對于“開拓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無疑有著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