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心理教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12 01:38:00

導語:語文心理教育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心理教育教學論文

學校心理教育是學校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展的教育活動。語文課堂教學心理教育的滲透則是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促進課堂學習認知、情感與行為技能發展的活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滲透心理教育呢

一、創造必要的滲透條件

(一)新型的師生關系

心理教育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向上的,具有生長與進取的潛力,教育的目的在于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展。它要求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首先是和諧的。這是指師生間的情感聯系,“愛”是其核心,有了“愛”,師生原先的“我”“你”關系將會置換成“我們”,從而使師生心靈溝通,共享成功之喜悅,共擔挫折之煩惱。其次是合作的。這意味著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師的作用在于,“你不會學習,我來指導你學習;你不愿學習,我來吸引你學習”。

再次是互動的。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交互作用的過程,師生互動的性質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活動的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師生互動構成了教學活動中的正反饋機制。

(二)先進的教學觀念

首先是主體性的學生觀。教師要把學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藏著主動發展的機制,教學的目的在于開發學生的潛力,驅動主體發展機制,促進其成長。

其次是發展性的教學目標觀。現代教學著眼人的終身發展,即要教給學生終身受用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一定的教育技能

實施課堂心理教育,教師還須具備一定的教育技能。大致有:了解學生的技能──通過觀察、作業分析、談話等形式,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興趣特長、內心世界等;教學設計技能──運用現代教學思想,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設計教學,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教學應變能力──教學過程中,對偶發事件特別是學生提出的問題作出積極反應,有靈活處置的能力。

二、掌握滲透的操作要領

我們認為,有效的心理教育應該結合學科教學進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找準學科個性任務與學生需養成的心理品質間的結合點,使心理教育技術與教學技術互補。語文教學中的心理教育,必須構筑在發展學生語言的基礎上。語文課堂教學滲0透心理教育的操作要領有這樣幾個方面。

(一)整合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體系決定著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質量規格和水平。傳統的教學目標多偏重知識的授受,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如今,素質教育已啟示并要求我們對教學目標進行整合。教學目標是一個多元的體系,涵蓋認知、智能、情意三個領域,這為心理教育的學科滲透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比如,教學第十冊《豐碑》一課時,除了應明確認知、智能目標外,教師還應從滲透心理教育的角度著手,引導學生感受軍需處長不朽的人格魅力,加速學生情感的升華,獲得求知的動力,受到完美人格的熏陶。

(二)創設參與情境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任何知識、技能乃至情意因素,只有經過主體內化才能養成,這就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杜威說過,興趣是學生成長中才能的信號與象征,顯示著最初的能力。因而,創設情境,引導興趣,無疑是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的有效策略。教學《守株待兔》時,為了讓學生明曉“不能把偶然當成必然,不要存有僥幸心理”的道理,課末教師設計了一個讓學生“勸農夫重新拿起鋤頭”的情境,學生在想象、表演中受到了教育。

(三)進行行為實踐

知、情、意、行是一個整體的不同側面,其中,行為實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體驗中強化對事物的認識,深化對事理的理解。比如,結合教學革命歷史題材的課文,就可以組織學生瞻仰烈士陵園,誦讀烈士詩文,講述烈士故事,還可以考察本地哪些地方是以烈士英名命名的。所有這些實踐活動,都會給學生以震撼,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激起為中華騰飛讀書的志向。

三、把握滲透的主要內容

語文教學歷來崇尚“文道統一”,心理教育其實仍可歸之于“道”之列,這也就為它在語文課中的滲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土壤。我認為,語文學科滲透心理教育必須緊緊抓住以下主要內容。

(一)鍛煉堅定的意志意志

是人們為了達到有意識提出的目標而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所做的持續努力,對個體的學習、工作有著巨大的影響。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質,進行心理教育滲透。例如,講述童第周不甘落后發憤讀書的《一定要爭氣》一課,描寫牛頓不顧嘲笑刻苦鉆研精神的《做風車的故事》一文,都是教師引導學生感受人物堅定意志,獲取潛在力量的好教材。

(二)培養活躍的思維

學習過程是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思維是學習心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憑借教材中具體人物的思維實例啟迪學生,比如《小馬過河》中的辯證思維,《田忌賽馬》中的求異思維。另一方面,還應該指導學生抓住課文語言深悟文字所蘊內涵,在具體的智力活動中漸漸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三)陶冶積極的情感

情感是構成人格穩定而獨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學生的情感正處于急劇變化時期,其情緒狀態帶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賦予的人物的積極情感因素,引導學生體驗、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像《我愛故鄉的楊梅》中的鄉情,《曼谷的小象》中的友情,《春蠶》中的母子情,《圓明園的毀滅》中的愛國情,都是極好的范例。

(四)練就自我心理修養的能力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心理滲透不僅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教育的過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過程。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有賴于相應心理知識的掌握,更需具備一定的自我心理修養能力。這樣,個體才能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保證心理健康,發揮心理潛能。因而,語文教學中,還應注意結合教材與教學,提高學生自我心理修養的能力。比如調控情緒、自塑性格、主動磨練意志等等。有位教師教學《美麗的公雞》一課時,就注意了這一點。他先指導學生找出公雞的情緒變化:得意→傷心→慚愧,繼而討論公雞情緒變化的原因。學生在接受語文訓練的同時,懂得了要正確認識自己與他人,實現了提高自我心理修養能力的目的。

綜上所述,心理教育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世紀之交的語文教學理應責無旁貸地分擔這一重任,在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進行有效滲透,以充分開發心理潛能,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發展,為塑造跨世紀的一代新人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