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思維訓練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12 01:36:00
導語:語文思維訓練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新,不是墨守陳規,而是推陳出新。而創造性思維就是指人在創造過程中的思維,通過創造思維,產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因此說,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鼓勵質疑,培養思維的獨立性
獨立性是創造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決問題時,與眾人、前人不同;獨具卓識,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從而具有一定意義的首創性、科學性。而這種獨立性的特點往往體現在思維中的懷疑因子:對“司空見慣”的置疑,對“完美無缺”的置疑,對教材的置疑,對教師的置疑……
懷疑,常常是創新的開始。教學中要讓學生做到不“唯書”不“唯上”,敢于懷疑已成為定論的東西。朱熹曾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學生學習上的進步,就是在從無疑到有疑、從有疑到無疑的轉化中得來的。在這個循環往復、由低級簡單向高級復雜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創造性因素。雖然懷疑并不是每次都是對問題有創新性的見解,或將疑問進行創造性解決,但它仍不失為最有可能打開創造性之門的鑰匙。當然,發現疑難,提出問題,對小學生來講,有一個培養、訓練的過程。
1.激發興趣,養成質疑習慣。要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首先要轉變觀念,端正教學思想,打消那種怕學生提出的問題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擠占課堂教學時間、打亂教學計劃的顧慮。實際上,只要教師實事求是,有地放矢,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教師應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提問,敢于不斷提出問題又能不斷地解決問題。
2.教給方法,提高質疑水平。要指導學生從文章語言因素、表達形式、篇章結構、思想感情等方面去發現問題,避免脫離教材內容和語文教材特點的不著邊際的濫問。以語言因素為例,教師指導學生在標點不同處、字詞精當處、語句重復處等質疑。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質疑水平會逐步提高,一些學生能提出具有較高思考價值的問題。如《燕子》最后一節有這樣的句子:“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有個學生讀到這里,提出自己的疑點:這里的細線指的是電線,為什么不用“條”或“根”而用“痕”呢?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這時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見,也清清楚楚地記得,他的……”學生讀到這里問老師:“這里兩個‘清清楚楚’的意思相同嗎?為什么要重復用這個詞呢?這些問題,無不體現著學生獨立思考、深入讀書的主動求知心理。
3.積極引導,解決質疑問題。啟發了學生提問,接著要解決處理好學生提出的問題。發現學生提出帶有規律性、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教師要及時予以充分肯定;對于提得不夠好的,也不必求全責備。教師應盡量在課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有些問題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無法一時解決的,要向學生說明。
二、激發想象,培養思維的連動性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想象是一種立足現實而又跨越時空的思維,它能結合以住的知識與經驗,在頭腦中形成創造性的新形象,把觀念的東西形象化,把形象的東西豐富化,從而使創造活動順利展開。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學生可以打思維的閘門,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樹木想到飛禽走獸;從一個思路跳到另一個思路,從一種意境跳到另一種意境;使狹小單薄的擴大充盈,使互不相連的聚合粘結……它滲透在小學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特別是在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觀察感知,豐富表象積累。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觀察能力是發展學生認識能力的基礎,也是進行創造思維活動不可缺少的一種智能。因此,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指導觀察與課文有關的事物,如實物、圖片、影片……與作文有關的景、物,如風霜雨雪、花鳥蟲魚、人情風俗、親戚朋友……并且注意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善于將觀察到的用于課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訓練當中,只有這樣,才能發展學生的閱讀和作文能力,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想象的發展。
2.啟發引導,拓寬想象空間。如果我們單純地談教學,忘記了教學活動背后還存在著一個廣闊的、豐富多彩的世界,那么我們的語文教學會變成一種缺乏生氣的活動。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把觀察、思維及各種實踐活動聯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學得活潑、深入、全面,有助于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主要表現在閱讀和作文兩個方面。
(1)閱讀。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憑借教材進行想象,有助于學生入情入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理解課文中發展想象,又通過想象進一步理解課文。引發想象,可在理解課文詞句時進行。如教學《豐碑》一課,在講讀到課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豐碑”一詞時,教師讓學生說出了這個詞的本義后,又進一步問:“如果讓你為這座‘豐碑’刻上一段碑文,你會寫些什么?”學生紛紛回答,有的說:“我會寫上‘軍需處長永垂不朽’!”有的說:“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有的說:“您把死留給自己,把溫暖送給別人!”有的說:“您和日月同光,您與雪山長存!”孩子們說得多好啊!在教師的啟發下,他們展開了想象,進行了創造性思維。引發想象,還可在文章“空白”處進行。所謂“空白”,就是故事可能發生的情節、細節和結局等。如教學《荷花》一課,根據第四自然段的最后兩句:“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讀著這么優美的句子,教師不妨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去聽聽蜻蜓和小魚會對自己說些什么。此外,讓學生根據有關描述進行即興表演或繪畫,將古詩改寫成短文等,這些都不失為拓寬學生空間、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好方法。
(2)作文。小學作文訓練為學生創造性想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運用想象思維指導學生寫作,利用寫作培養學生創造想象,是打開學生思路、豐富文章內容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可以通過編故事、續故事、續寫、擴寫、科幻作文、寫童話、看圖作文等等富有創造性想象因素的作文訓練形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想象。以看圖作文為例,讓學生根據靜止的畫面想象畫外的“動”,包括人物的神態、動作、心理、語言,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具體的情節等等,再把畫面本身和想象的內容聯系起來進行表述。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想象思維的參與不行。
三、打破定勢,培養思維的多向性
思維定勢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始終是存在的。我們在教學中,應認真考慮它的兩種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維定勢的積極作用,促使產生學習的正遷移;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知道,從個人的內在因素看,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障礙就是習慣從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無意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問題,思考常常受習慣性思維的束縛。因此,我們要努力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幫助學生沖破陜隘的老框框,開拓視野,在形成求異思維過程中學習知識,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思維的多向性。
1.同一個任務,鼓勵學生尋求不同方法完成。以識字為例,讓學生記“坐”字,有的學生說,兩個小朋友在蹺蹺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說,“坐”就像老師的天平;有的說一個“土”加兩個“人”就是“坐”……他們運用的方法不同,卻完成了同樣的一個任務──記住“坐”字,對于這樣的現象,教師應予以肯定、鼓勵。以作文教學為例,教師讓六年級學生寫一篇作文──《月光下》,體裁、內容不限。有的學生寫的是月光下美麗的景色;有的寫的是月光下發生的一件事;有的由月光想起一件往事或一個人……他們各展其才,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這符合學生“總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的心理特點,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求異思維。
2.同一個問題或意思,引導學生進行不同的理解或表達。如教學《王冕學畫》一課時,當教師問到“要是能把它畫下來,那該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個學生回答說:“畫下來,天天可以看荷花。”“還有別的意思嗎?”教師啟發學生。學生有了興趣,各抒己見:“畫下來,可以讓別人看。”“畫下來,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誰美?”……這些正是創造性思維中求異思維的反映,它促使學生相互激勵,情緒活躍,在學習的過程中品嘗到求異、探索的樂趣。
3.適當安排一些具有不確定答案的練習。長期以來,我們教師只習慣給學生布置一些固定答案的練習,如看拼音寫字詞、選詞填空、解釋詞語等等。當然,筆者并不是反對讓學生進行這方面的練習,但如果總是讓他們做這樣的練習,他們的思維就會日趨狹窄、僵化,這是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不利于學生今后發展的。因此,我們應該有意識地為學生安排一些“發散性”的練習。如在六年級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布置這樣一道課堂練習,把“我們收回了澳門”這句話換幾種不同的說法,但不改變原意。學生答案多種多樣:“澳門被我們收回了。”(被字句)“我們把澳門收回了。”(把字句)“我們不是收回了澳門嗎?”(反問句)誰也不能否認我們收回了澳門。“(雙重否定句)……
當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途徑、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這方面的工作有待于我們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研究、總結;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需要我們進行創新性地教學。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從“小”處著眼,小學生的一點新看法、一個新觀念對于社會來說可能不具有創新性,但相對于其本身的知識水平來說,它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我們應該肯定它的創新性意義;二是要緊密聯系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教師應在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在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過程中去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否則,它只能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行為,是不可能有成效的。
- 上一篇:語文創造性思維訓練教學論文
- 下一篇:語文心理教育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