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野研究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6 05:48:00

導語:文化視野研究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視野研究管理論文

天驕網我是天驕招聘兼職家教培訓招生考研論文淘客

首頁|招聘企業|精英人才|企業服務|職場指南|人才戰略|論文/應用文范文參考|企業庫|淘寶導購優惠充值

網站首頁>>范文參考>>文學范文>>新聞傳播論文>>正文

文化研究的視野:大眾傳播與接受

當代世界最不引人注目卻又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現象是什么?電視.電視觀眾恐怕是當代世界最廣泛的文化研究對象.研究電視,是理解與大眾傳播中心問題有關的整個社會和文化進程的潛在的關鍵.因為,電視觀眾是今天人類日常生活中社會和文化的最主要的實體。

在當代世界,與電視有關的生產者的力量日益強大,而與之相應的消費者的力量也日益強大.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德國接受美學興起時的一個重要契機就是其創始人敏銳地感受到了當時大眾流行文化的興起.后來,接受美學又突破了其早期讀者中心論的藩籬,向COMMUNICATION轉化.COMMUNICATION這個詞既是交流,也是傳播.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傳播及其傳播媒體已成為現代社會不可一刻或缺的生存手段.

按照傳統的觀念,消費的基本要素是其實用性或有效性,也就是說,購買一種產品,一定是于人有用的.而其之所以有用,是因為人的需求奠定了其效用的基礎.但是從現代觀念來看,人的需求是養成的.現代人的消費也在不斷發明著\制造著\涵養著他們自身的需求,特別是人們的精神的和文化的需求.消費本身是一個構筑意義的過程,它"關注的是日常生活中文化的內化",是文化的生成\漫漶\固化的過程.我們無法想象,30年前中國社會會對當代流行音樂有如此巨大而狂熱的需求.10年前有位朋友從西方歸來,談及西方電視觀眾對某一電視主持人的喜愛和依賴.一位年長的時事政論主持人因度假,節目改由他人主持,竟然有幾十萬觀眾寫信打電話要求他回來,他們聲稱無法忍受沒有他的日子.當時對此深感不解.幾年后我國電視也重演了這一活劇.使我們深駭于電視的力量:電視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從世界范圍來看,現代科技的發展尤其是傳播技術的發展,現代科技廣泛地運用于各類文化藝術活動之中,在文化領域掀起了新科技革命的旋風,已經導致新興文化形態的崛起和傳統文化形態的更新。文化生產方式工業化,實現了從文化手工業到現代文化大工業的深刻變革,直接導致文化工業革命。文化作坊讓位于文化工廠,社會化文化大生產取代個人化文化小生產,極大解放和發展了文化生產力。高新技術的產生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不僅導致所有傳統藝術形式的升級換代和現代更新,而且創造了大量嶄新的藝術形式。

文化傳播形式隨著現代大眾傳媒從紙煤質到電媒質的創生變換,經歷了一場深刻的媒體革命。廣播、電影、電視、音像、多媒本相繼產生,不僅創造了嶄新的文化工業--廣播工業、電影工業、電視工業。音像文化乃至多媒體文化代替圖書文化,成為新興的主導文化形式,并且在圖書的基礎上創造了電子報刊,新聞產業、廣告產業等等相繼誕生,文化不斷經歷創新擴容。文化的領土前所未有地猛烈擴張。

相對而言,如果說中國二十世紀初葉經歷的新文化運動實現了中國文化的新舊置換,是一場具有中國歷史意義的文化本體革命;那么,以電子媒質為代表的現代大眾傳媒的升級換代和創新發展,使人類具有了嶄新的現代文化,實現了文化本體的更新發展和創新擴容,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文化革命。

人類童年時代的文學藝術是通過口耳相傳的。古代的游吟詩人就是通過不斷的游走吟唱來傳播藝術、故事和歷史的。詩歌特別是史詩成了那個時代人類最主要的藝術方式。但是口耳相傳的藝術是沒有原本的藝術,是在傳播中創作和加工的藝術。印刷術的發明,使人類的傳播有了巨大的進步。閱讀成了獲得知識,展開想象力,享受藝術,開拓人類精神領域的最佳方式。正是紙媒質確立了文學在諸種藝術形式中的宗主地位。

從紙介質的傳播媒體向廣播電視等電子介質的傳播媒體轉化,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飛躍之一。電子傳媒比印刷傳媒擁有更為強大的力量。

今天科技對文化的滲透,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藝術的媒介化趨向。藝術的媒介化以越來越多的大眾文化產品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為標志。它表現為藝術的傳播越來越受到媒介工業技術和體制的制約。借助媒介,藝術傳播的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傳播效率更高。而且,媒介介入了藝術的創作過程,成為藝術的一部分。傳播媒介給藝術帶來的直接后果是藝術作品與藝術創作原初語境的分離,即所謂"取消語境"(decontextualization),在一個虛擬時間虛擬地點重構一個新語境,此所謂"重置語境"(recontextualization),藝術傳播和媒介技術帶來的語境的分離和重構,也從根本上改變了藝術創作反映生活的傳統觀念。是媒介手段創造了比現實更真實的"超現實"或"超真實"。

如果說過去的藝術作品只有一個作者的話,現代的電子媒介藝術的作者則是一大群。這只要看看每一部電視劇后面長長的名單就了然了。當代電視藝術作品除了作者(編劇)外,還有導演、制作人、工程師,以及廣告公司或傳媒公司決策人員的介入。甚至作品的發行人員都可以指手劃腳,說三道四。時尚潮流更多地影響藝術創作。

傳統的神話已經遠去,今天的神話是以電子媒介傳播的大眾文化。而電視就是當代大眾文化的神話與象征系統。電視作為技術,為其使用者創造了一個空間,這是一個操作的空間,又是一個能夠創造意義的空間,一個有著可能性及不確定性而有待填補有待擴展的空間.雖然沒有絕對的分界,電視(以及其他信息與傳播技術)區別于非交流性的家用電器的地方,就在于它的雙重連接作用.它本身具有意義,同時,它還是意義的傳送者.

先前的媒體研究認為,這一研究的核心論題應當是媒體節目的共同性與觀眾要求的特殊性之間的矛盾;是媒體的強制性壓抑、消弭了觀眾主體的能動性,使觀眾成為被動的接受者。但是,當前高科技傳媒的發展告訴我們,今日的媒體是在一個日益復雜日益多樣化、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里運轉和發展的,先前某一兩種媒體如電視或某一兩家電視臺獨霸世界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隨著媒體種類與數量的急劇增加,媒體技術的日新月異的發展,媒體的傳播功能與創造意義的功能逐漸合一,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的選擇性越來越高,主動性越來越強,某一種媒體或某一家媒體憑借一種行政命令或長官意志完全地直接地影響大眾的時代即將過去。如果我們說當今世界媒體的力量在左右著人類的話,那么,媒體的迅速發展也在不斷產生著消解其霸權的力量。媒體的多樣性和多元性,以及內容的極其豐富性,賦予受眾更大的選擇的能動性與自由度。競爭使媒體與接受者的關系由原來的教育、指導甚至命令變為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收費上網、有線電視使接受者白得免費午餐的受贈意識、傳統形成的受教育、聽報告的意識大為減弱,而代之以我作為一個消費者的個人購買與消費行為的意識。既然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我就有權要求得到更合乎我的個人意愿的服務;既然可以有多種選擇,我當然選擇最符合我的個性特征的節目。

但是這些眾多的選擇,仍然只能在一種任何人也無法逃脫的文化語境和公共空間中展開,在一定的文化與經濟的場域中實施。因而民族的、地域的、性別的、階層的特征就凸現出來,觀眾由文化所囿定的主觀傾向性便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盡管這一顯現仍然顯得那么隨意、漫漶、毫不經意。

[page_break]從媒體來看,其"服務"的多樣性也是有條件和受制約的。盡管電視節目千變萬化,它眾多的表現類型叫人目眩神迷,但它本身實際上是一種"配方式媒介"。西方電視美學家赫拉斯.紐肯默指出,"成功的電視配方被廣為模仿……能夠存在下來的配方一定是廣有觀眾的。""配方成了組織和界定世界的特殊方式。情景喜劇和電視所創造的其它形式的世界都給人不真實的感覺,但是,我認為情景喜劇和電視卻創造了一種特殊的現實感。每種類型都有它自己的價值系統……打破這種現實也就是創造一種新的配方。在某些情況下,這也就創造出一種新的電視藝術形式。"

當然,媒體的偉大與可怕還在于它水滴石穿、有意無意地形塑觀眾的趣味、喜好之型,欣賞習慣、文化生活之模式乃至深層心理文化結構的功能。

對于觀眾的研究可以是相當抽象的,但世界上的任何觀賞行為都是具體的,都是在一定的場景中展開的。至今為止的主體媒介電視主要是在家庭中觀看的,它更多地帶有一種小型的群體性質,觀眾之間有感應,有共鳴,有交流。正在迅速崛起的網絡媒體其觀看行為則更加個人化或私人化。由于動態的互動關系,先前觀者之間的感應交流已被網上的互動交流所代替,先前極為重要的此時此地的具體時空場景,現在已相形見絀,不再那么絕對重要了。

媒體的文本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意義產生的主要源泉。其后來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對觀眾的引導或與觀眾的互動都先在于生成而預存于文本之中。所以從某種角度講,觀眾早被鐫刻在文本之中。

但是,只有媒體的文本研究是遠遠不夠的,當代接受研究早已把文本研究與觀眾的社會學人類學研究結合起來,并由此出發,向媒體文本與觀眾的社會接受之間的對話交往研究發展,向媒體的文本研究與媒體的社會功能、技術功能的對話互動研究轉化,向一種更具涵容性也更具多樣性的文化研究模式發展。從這一點看,六、七十年代的英國文化研究在方法論上沒有什么驚人之筆。倒是它對大眾文化研究的首倡,對于當代傳媒研究的首倡,對于高等教育中設立文化研究的系所、學制與學位的首倡,成就了它昭彰于世的赫赫聲名。

因此,大眾傳播的研究成為文化研究的主戰場之一,不是幾個研究者像1980年代一樣,又躉來什么新鮮洋貨(貨物早已不新鮮),而是切切實實的現實需要。文學與文化的現實已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不能還在原有的范疇概念的圈子里打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