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傳播學科瓶頸問題

時間:2022-01-10 09:53:59

導語:信息時代傳播學科瓶頸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時代傳播學科瓶頸問題

在這個網絡日益普及的時代,作為信息載體的傳播學并沒有如預想中發展得如日中天,反而招致了諸多質疑——假新聞、標題黨、水軍、營銷號等等亂象層出不窮。這些亂象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顛覆了人們對傳播學的原有印象。我們必須要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些亂象?傳播學科自身將何去何從?不可否認的是,傳播學科已然觸到了其發展瓶頸。筆者從傳播學的真實性、娛樂性與莊重性相互平衡的角度分析這一問題。

一、傳播學科的真實性

所謂傳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真實性作為傳播學的設立基礎之一,并沒有在當今信息時代得到真正實在的詮釋。在網絡波瀾壯闊的信息亂流中,真假信息交織混雜。根據中山大學聯合騰訊安全團隊在2016年的《微信年度謠言分析報告》,謠言中比例最高的是失實報道類,占比達31.4%。而傳播最為廣泛的《請一定轉給你身邊的女生看,這是最新騙局》等五大熱門謠言,閱讀量均超過2000萬次,并被多個公眾號轉發。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面對撲面而來真假難辨的各類信息,民眾不免開始麻木。雪上加霜的是,本應以揭露事實為使命的媒體人,有的不作為甚至刻意掩蓋事實,丑聞上開出鮮花,民眾也對新聞選擇性地捂上了耳朵,以至于出現民眾對媒體信任度的大滑坡。以泉港碳九泄露事件為例,一開始網民呼吁泉港區農林水局真實數據,積極賑災卻屢次被忽視,直到事情不斷發酵后當地部門才終于發聲,但卻是說“一切正常”,并未警醒市民海域中的有害物質。似乎對于當地媒體來說,一份駭人聽聞的報告與民眾的不信任相比,顯然是前者更為可怕。真實,雖然觸目驚心,但并非不可解決,如果為了撫慰民眾而擬出虛假數據,其所造成的信任度流失是巨大的。而沒有人相信的新聞,還有什么意義呢?

二、傳播學的娛樂性、莊重性之間的平衡

當前,微博非常流行一句話:將軍白頭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改版后的微博,雖然相較于以前莊重性有所上升,也時不時能看到關于國家大事、民族大義的話題,但那些最能吸引人眼球的新聞,卻往往是作為所謂“流量”的各大明星的緋聞與丑聞。無疑,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娛樂新聞比枯燥的“大事件”更能成為人們的飯后談資,但這絕不意味著媒體人因此就只注重娛樂新聞。生活的調劑品固然重要,但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也必須要廣泛傳播。一項革命性新技術的誕生卻被某某明星公布戀情搶了頭條,這不是很可笑嗎?傳播學科需要在娛樂與莊重中尋求一個平衡點,亦莊亦諧,不失大體、又富有樂趣的新聞,才應當是媒體人所追求的作品。

三、傳播學出現虛假性及娛樂性、莊重性不平衡的原因

傳播學中之所以出現大量虛假性信息和娛樂性信息的直接原因是因為他們刻意追求新聞的“快”,尤其是在當今“大量泛媒體的存在,先進的視音頻傳播技術,為信息傳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各種傳媒為生存為搶先,開始了獨家或頭條的信息大戰”。但從根本上說,傳播學中之所以出現大量虛假性信息和娛樂性信息的根本原因還是利益。誠如上文所述泉港碳九泄露事件,權威部門最后的結論是“一切正常”的背后一定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抑或說是背后有驚人的利益糾葛,否則,他們作為國家全文部門又怎能置民眾的生命健康而不顧呢?而新聞媒體之所以舍棄了其立足點根本——“真”,恐怕背后也會涉及一些利益或者無奈。娛樂性信息則是因為比其他新聞更能吸引人的眼球,自然也能為媒體帶來更大的利益。

四、信息時代傳播學科瓶頸問題的應對策略

要解決傳播學科瓶頸問題的首要條件是新聞媒體真正獨立出來,成為真正的“無冕之王”,而不是迫于其它方面的壓力而做違心的報道。其次,要培養打造綜合業務素質高、能夠堅守職業道德底線的新聞從業人員隊伍,真正做到“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屈”,不僅對所報道的新聞負責,而且還要有高屋建瓴的視野,多傳播正能量,努力改變“將軍白頭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的狀況。再次,公安等部門也應該及時介入,對虛假信息堅決打擊,同時對虛假信息的信息人、形象代言人也不手軟,最好對受害者進行補償。

總而言之,在當今信息時代中,傳播學科正不斷飛速發展,但其自身卻已遇瓶頸。新聞傳播的真實性將立足何處?怎樣在傳播的娛樂性與莊重性之間找到平衡點?這些問題尚需廣大媒體人的不懈努力。而我也相信,傳播學科定會在不斷的自我反思、自我修正中,在人民的生活中承擔更有價值的角色,為當今的時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何山.電視新聞報道的“真實性”思考[J].科技傳播,2018,3.

[2]張玉,潘昶玥.關于人工智能與傳播學的前沿反思——基于5W模式的視角[J].新聞論壇,2018,5.

[3]方田.新媒體時代新聞真實性的困境及應對[J].新聞世界,2018,7.

[4]古月.網絡時代如何維護新聞的真實性[J].新媒體研究,2018,15.

[5]劉慧玲.傳播學的危機與出路[J].中國出版,2018,17.

[6]郭曉真.人工智能時代傳播學的現狀與反思探究[J].傳播力研究,2018,27.

作者:王思茗 單位:廣州市天河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