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媒介素養缺失與提升

時間:2022-02-25 03:56:26

導語:大學生媒介素養缺失與提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媒介素養缺失與提升

摘要:現如今,互聯網平臺上充斥著較多的泛娛樂化信息、低俗信息,對媒介依賴程度較深的大學生群體是社會輿論的主導力量,但是他們面對媒介信息時,容易受到負面信息的影響,缺乏使用媒介的能力。本文從技術和內容兩方面提出媒介素養提升的渠道,討論如何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

關鍵詞:大學生;媒介依賴;負面信息;媒介素養

美國未來學家尼葛洛龐帝曾說,“在互聯網上,每個人都可以是一個沒有執照的電視臺。”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每個人也從接受者成為了傳播者,媒介信息也逐漸由年輕群體所主導,他們作為媒介接觸的主流人群,也時刻對我國媒介素養的整體水平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新媒體環境下,當代大學生雖然在媒介接觸、媒介認知等的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但另一方面,卻存在著對媒介信息分析判斷能力不夠強、媒介使用以及法律意識淡薄等問題,因此探究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顯得尤為迫切。

一、大學生媒介素養的發展與研究現狀

媒介素養是指人們對媒介信息的解讀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為個人生活、社會、發展所用的能力。①其主要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含義:其一,受眾需要擁有認識且識別媒介的能力;其二,始終應具備使用恰當的媒介,并加以利用的能力。對于大學生而言,應學會使用媒介最快地在互聯網信息中攫取到有價值的信息并加以利用,而非在面對網絡信息泛濫時,無法掌握正確的信息,從而變得無所適從,導致網絡行為失范和道德的缺失。“近年來,我國的一些學者和業界人士已經深刻地意識到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伴隨著大眾媒體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缺失社會責任意識,出現低俗、緋聞、媚俗等現象,為此專家學者開始以各種方式激活媒體的社會責任意識,積極推進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教育。”②據調查顯示,大學生上網時間運用于聊天軟件、SNS網站與博客和游戲占據了74%,而查資料、電子圖書館的時間僅占18%,而大多數大學生運用互聯網從事與學習、工作無關的事情,因此大學生對網絡媒介的利用率雖然較高,但是能夠積極使用互聯網并使其發揮價值的占少數。鑒于以上情況,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迫在眉睫。

二、大學生媒介素養的主要現狀分析

目前,大學生主要的媒介素養缺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媒介使用自律性不夠,過度沉迷網絡。新媒介的不斷衍生,讓大學生更愿意選擇將更多的時間花費在社交媒體上,例如微博、微信、QQ、網絡游戲等。基于社交目的,大學生更傾向于將信息與朋友分享,朋友圈和微博打卡成為了大學生日常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游戲從電腦端轉移至手機客戶端,無論是周末課余,還是上課,部分大學生沉迷于此,導致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在新媒介上。(二)社會信息輿論中,容易出現“群體極化”。大學生作為信息的接受者和制造者,缺乏對媒介的分辨能力。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媒介信息更偏向于煽動性和低俗化,而大學生面對過載的信息,容易失去對信息的辨別意識和能力,在信息的選擇上大學生更偏重于關注過度娛樂化以及煽動性較強的信息,從而當輿論出現不恰當的傾斜時,很容易被煽動,缺乏理性的思考。(三)法律安全意識淡薄,校園網絡貸款案件頻發。互聯網金融出現井噴之勢,也不斷衍生出各類的網絡高利貸以及網絡詐騙陷阱。對于稚嫩的大學生而言,金錢的誘惑力往往讓其喪失了警惕心理,諸如河南某高校學生欠款十萬余元因無法還貸而自殺,北京某高校大學女生利用同學信息貸款高達60萬余元等。伴隨著貸款陷阱的不斷被挖掘,網絡詐騙形式也不斷升級,在瀏覽網頁的同時可能就存在著信息被盜取的可能性。(四)媒介信息依賴度過高,缺乏深度思考。在如今的碎片化閱讀時代,大學生更傾向于利用媒介來提升自我的社交能力,但卻被“淺閱讀”不斷侵蝕了大腦,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一方面是信息的異化,大學生的過度依賴媒介會使自身處于被信息支配的地位,缺乏對自我需要的清醒認識,逐漸淪為“信息動物”;另一方面是媒介的異化,人的精神交往需要靠媒介完成,媒介成為了統治人的工具③,例如大學生群體中的“沙發土豆”“鼠標土豆”的現象越來越多地出現,并且比例逐年上升。

三、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的途徑

在新媒體尤其是社會化媒體不斷發展壯大的媒介環境下,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的能力主要應該從兩個層面來進行:首先技術層面而言,新媒體具有較高的開放性,應培養受眾的媒介使用能力,尤其是對新媒體相關知識的學習與運用;其次從內容層面,海量的信息使得大學生很容易陷入信息過量而產生的“麻醉效果”,因此應重在提高信息處理能力。④基于兩個層面,本文提出以下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的途徑:(一)發揮高校育人作用,加強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首先,學校作為當代大學生的主要施教場所,應該發揮其重要作用,將媒介素養教育滲透到各專業的課程體系上;同時選擇適宜的教學模式開展課程講解,例如講座及交流活動;鼓勵學生學習媒介素養的選修課,讓大學生學會接觸和認知媒介。其次,提高任課老師使用媒介教學的能力,通過培訓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將媒介教育滲透于各科教學中。最后,利用“第二課堂”,借由社聯和學生會的平臺,將媒介教育滲透在各類大型學生活動中,或者開設校園廣播站、網站等,熟悉各類傳播媒介的技巧,培養理性的媒介批判意識。(二)創新校園媒體,加強正面輿論導向。為了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學校應積極鼓勵在校大學生開設校園新媒體,例如校園廣播、校園論壇以及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建設全媒體矩陣,提高新聞傳播力與輿論引導力;另外,媒體內容應該多元化,可制作傳播校園正能量的微視頻,也可建立參與度較高的微信公眾平臺,從生活、消費、交往各方面著手,打造全方位的論壇;在校內教學樓或者辦公樓內開設新媒體對話平臺,并實時積極的社會熱點新聞,讓在校大學生參與討論,引導理性看待系列熱點問題。(三)加強家校聯動,全方位提升媒介教育力度。高校輔導員作為在校大學生群體的第一位“家長”,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的管理,實現學校與家庭的雙向教育,特別是特殊群體,在工作方式上強調個性化。大學生媒介素養也伴隨著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受教育程度以及行為習慣出現差異,這就需要加強家庭與學校的雙向教育,對不同的家庭給予相應的個性化指導,從而提升媒介素養教育的有效性。例如構建家校互享平臺,在社會熱點問題面前,提升家長對信息的有效認知,并聯動學校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定期邀請家長與學生參與有關媒介素養的沙龍講座,邀請資深的媒介素養教育專家來講學,加強大學生對媒介素養的認知。(四)把學生干部作為抓手,加強意見領袖的引導作用。在自媒體風行的時代,微博的知名博主、知名媒體官方微博等均有可能成為輿論中的意見領袖,它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并且往往是信息的凝聚點和輿論的中心環節。而學生干部作為大學生群體中的核心力量,他們理應成為校園輿論導向的風向標,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輿論環境。第一,應將媒介素養的教育滲透到學生干部培養的重要環節,通過培訓和考核篩選出一批優秀的意見領袖;第二,定期由學校網絡信息中心發起,組織學生干部對社會熱點、校園新聞進行討論,避免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誤解以及非理性的言行。

作者:楊帆 單位: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