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消費信貸產品使用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04 04:47:24

導語:大學生消費信貸產品使用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消費信貸產品使用調研報告

摘要:本研究以長江大學荊州校區的學生為調查對象,系統地了解了該校大學生花唄使用的具體情況,并據此對大學生與良性校園金融產品的互動模式做出了更加合理的猜想。深入挖掘大學生使用花唄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花唄;非理性消費;大學生

一、引言

近年來,一些新型的消費信用貸款產品(如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層出不窮,這些金融產品打著安全、便利的標簽,被大學生廣泛接納并使用。但大學生作為基本無收入來源開支主要靠生活費的特殊群體,同時在消費主義思潮的沖擊下,許多學生選擇超前消費來獲得即時滿足的情況下,他們能否理性看待與使用,以及這種消費觀念對學生的消費行為是否有影響的問題都有待研究。

二、調查與分析

(一)研究對象。本研究選取長江大學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為調查對象。線上線下同時發放問卷,剔除無效問卷,共收回問卷108份,其中,女生67人,男生41人。(二)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自編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花唄使用情況、個人對花唄的使用態度等問題。(三)結果與分析1.長江大學(荊州校區)學生花唄了解及使用比例分析花唄作為信貸產品中的領軍者,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青年群體成為花唄的主力軍。本次調查發現,使用群體占比82.41%,完全不了解群體僅2.78%,表明花唄在大學生群體中有很高的接受度。2.長江大學(荊州校區)學生生活費和花唄額度情況分析(見圖1)以該樣本大學生群體為例,67.59%大學生的生活費在1000元-1500元區間,生活費高于1500元的學生約為20%。而在花唄額度上,額度高于1500元的學生高達71.84%。由此可見花唄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費,使得不少的大學生使用花唄進行超前消費。3.長江大學(荊州校區)學生支出排序情況分析(見圖2)以該樣本大學生群體為例,在開通花唄的群體中,日常生活支出的綜合排序占了第一位。在使用頻率上,在經常使用的花唄的大學生中,日常支出占比也首居第一位。4.長江大學(荊州校區)大學生花唄使用原因分析(見圖3)以該樣本大學生群體為例,在“為什么使用花唄”題中,多數人在使用花唄時都較理智,依賴性不高。而因為生活費不夠支出和提高生活質量使用花唄的大學生,推測其面臨的是一個長期矛盾的狀態,因此這部分人對花唄依賴性也較高。5.長江大學(荊州校區)大學生償還花唄情況分析由于花唄的還款形式多樣,主要從是否逾期和分期兩方面了解花唄償還情況。調查發現有60%的人表示有想過甚至實際降低額度或關閉花唄的行為,有約40%的人表示因為償還花唄而曾經有過(37.25%)或者經常(5.88%)降低生活水平。這表明花唄對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一定影響。針對遇到超額消費和超額還款這兩種情況,大學生的應對方式又有所不同。在第一種情況時,近一半的人(49.09%)選擇尋求父母支持,反映了大學生經濟基礎薄弱、依賴性高的現實。而第二種情況下,尋求父母的支持的人下降到三成(32.73%),說明大學生更傾向獨自承擔超額消費帶來的結果。

三、存在的問題

(一)償還花唄的能力不足,不利于大學生學習生活。數據顯示,月均消費1000元以下的消費人群,在使用花唄后消費力提升了50%。而部分大學生在過多的使用后,還款的方式主要為:分期還款、尋求父母、尋求朋友、兼職還款或者獎助學金還款。而導致的結果往往是壓縮生活費、增加家庭支出負擔、壓縮學習及課余時間、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等。長此以往,不僅會形成非理性消費的惡習,還會長期存在潛在焦慮,影響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二)消費結構比例失衡,非理性消費凸顯。有研究表明,部分學生由于交友、聚餐、休閑娛樂以及戀愛或者網絡購物狂歡節等原因頻繁地使用花唄,但仍存在超出支付能力的情況。類似于此的非理性消費在花唄消費中尤為明顯。盡管花唄消費排行和生活費支出排行一樣,但是占比上卻出現了失調。(三)花唄消費行為擴張了攀比享樂型的非理性消費心理。有研究表明,對于炫耀型的消費心理的心理動因,可分為文化動因面子得失、心理動因追求獨特、社會動因身份認同。而花唄可能正是刺激了這些心理需求。此外非理性消費行為中存在有這樣的心理機制,當消費者將沖動購買的原因歸結到外部因素,比如當同伴進行沖動購買,消費者會將這種沖動意向解釋為自己被群體接納,這樣的歸因能夠帶來積極的情緒體驗,增加感知社會支持,并減少內疚的消極體驗產生。這也對非理性消費提供了內在解釋。

四、建議與對策

花唄這一類信貸產品的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一類好的產品被不恰當使用時,我們就需要對不合理的信念加以引導和干預。(一)學校加強培養學生合理消費觀以及理財的教育普及開設消費、理財相關選修課程,設置具體的實踐環節,引導其進行科學理性的消費行為;通過公共媒介宣傳消費理財相關的知識,強化大學生的理財教育;開展更有意義的校園活動,使其在自我價值的定位上有更多選擇。(二)家庭發揮積極的原生力量。教育引導孩子根據家庭情況計劃支出,對生活開支做好規劃;加強與子女的溝通,了解子女的需求,關注子女心理變化并及時引導。(三)個人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增強遠離奢侈消費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增強風險意識,避免情緒化購物,保持冷靜;根據實際需求和經濟能力,充分了解還款能力和履約能力后理性使用信貸產品,合理規劃生活支出。

參考文獻:

[1]孫圓.網絡消費境遇下大學生消費觀教育探析[J].教育現代化雜志,2017(44):130-131.

[2]李茁寧.“花唄”使用情況調研報告[D].遼寧大學碩士論文,2017(4).

[3]賈松松,程學文.當代大學生非理性消費心理的研究淺析[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7):178.

[4]張碩陽,文,王二平.消費心理學中的風險認知[J].心理科學進展,2004,12(2):256-263.

作者:羅曼玲 王仕杰 頓家威 韓萌 鄭雪艷 單位:長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