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藝術在飲食文化的運用

時間:2022-06-03 03:19:14

導語:音樂藝術在飲食文化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藝術在飲食文化的運用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我們的飲食文化更是貫穿整個中國歷史,現在的中餐也受到了各國人士的喜愛。翻開歷史的卷軸,飲食文化可追溯到新石器時期,傳說中黃帝的第三妃子,負責人們的飲食住行,被尊稱為烹飪始祖。“民以食為天”更是充分詮釋了古代人們對飲食的重視,《孟子•告子上》:“食色,性也”。焦循《正義》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說明了飲食對人們的生存繁衍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在遠古時期,由于技術有限,飲食僅僅只是為了生存,那么在之后的歷史發展中,人們的生產力快速發展,不同的地域開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不僅僅只是將食物用來果腹,更是將更多的意境融入其中。中餐講究色香味,一些佳肴更是有著自己的主題,中國飲食文化之美并不只局限在味覺、視覺,同時更多的是意境之美,需要有深遠的意味。時代在繼續往后發展,飲食更是包含了許多禮儀制度和人情世故,甚至到現在,中國人依然習慣在餐桌上辦事。中國是講究倫理秩序的“禮儀之邦”,而其中的“樂”文化也因“禮”文化而起,在古代,貴族吃飯時,總要奏樂怡情助興,音樂藝術飲食文化的滲透可見一斑。由林勝華主編的《飲食文化》(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年1月第1版)向我們介紹了傳承幾千年并充滿特殊意義的中國飲食文化,對我們去探究中國飲食文化的奧秘有很大的幫助。總覽全書,特點如下:

一、內容豐富,結構合理,獨特的飲食文化淵源

中國飲食文化是獨一無二的,幾千年的歷史底蘊深厚豐富,受到了海內外各國人士的熱捧和贊美。此書包含了中國飲食中各種文化的形成和其所產生的影響,從史論研究、傳承發展、闡揚拓展三個方面闡述中國飲食的優良傳統和特點,幫助學生陶冶情操,激發其對中華民族千年歷史的“食”文化進行探究。內容包括飲食理論、飲食審美、飲食神髓、飲食風俗、飲食流通熱愛。本書用十二章節對我國的飲食文化遺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對“飲食”和烹飪歷史、風味流派、傳統特色、宴席文化、筷子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諸方面的知識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對學習飲食文化有很大的幫助。書中指出,醫食合一、飲食養生、本味主張、孔孟食道構成了中華飲食文化的基礎理論。在中醫中,注重對人體進行調理,達到人體平衡的狀態,在日常的生活中,“是藥三分毒”是平常百姓對藥的理解,眾多名家喜食療,輕藥療,名醫孫思邈就提出:治病先用食療,沒有作用時再用藥,在古代便有諸多醫著提出了食療的重要性。《神農本草經》是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是我國最早臨床用藥經驗的系統總結,文字簡練古樸,被譽為中藥學經典著作,書中很多內容涉及餐飲,體現了醫食同源的理念。《黃帝內經》是上古至太古時代的中華民族在醫學和養身中智慧的結晶,被稱為“醫家之宗”,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極其深遠,“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以五味養五氣調理人體陰陽平衡,利用食物原料的藥用價值,做成美味的食物以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食療本草》中更是將食材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中國自古就有對長生不老的追求,無數的探索者們留下了許多有特殊作用的實踐經驗,其中合理的飲食是最重要的長壽之道之一,由此可見,飲食養生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國人對于食物講究“本位”,遵循著食材的天然特性,與其他國家的飲食文化不同。中餐講究一菜一格,重視主配原料的本位,也重視調味料的運用,以酸、苦、辛、咸、甘五味交叉組合,構成中國烹飪的獨特風味。孔孟食道追求養生為宗旨的淡泊簡素,形成“食志—食功—食德”的獨特理論,事實上在其后的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它被人們自覺地、自在地實踐著。不難發現,它也符合著現代飲食的科學規范,偉大的思想之所以偉大,在于經歷時代的變遷也依然能經得起考驗。讀者在細細品味之后能對中華飲食文化的歷史和理論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也便于對飲食文化的深入探討。

二、中華飲食文化與音樂的完美融合

飲食伴樂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周代,因為特殊的禮樂制度,規定天子在飲食時必須有音樂相伴。這樣的飲食方式是古代豪門貴族的象征,“鐘鳴鼎食”也是形容古代豪門望族在飲食時需要奏樂擊鐘,用鼎來盛放各種珍貴食物的盛大場面,漢朝成立了漢樂府,收錄各種民謠和詩詞用于國宴的演奏。而至唐朝,作為一個繁盛的國際大都市,出現了一片繁榮鼎盛的盛景,長安城里的各處酒家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至此,入宴飲食時奏樂不再是王公貴族的特權,而逐漸走進了民間,成了大眾化的禮儀習俗。酒與音樂相互配合引發人們的深度思考,誕生了許多傳誦千古的大詩人,詩仙李白便是其中的代表。音樂一直以來就是人們抒發自己情感的重要藝術形式,更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特定的時間場合,音樂能給人沖擊心靈的感覺,引起眾人的共鳴,例如古代出征時,必須奏樂以激發士氣,增加戰斗力;在農民勞動時,一首節奏輕快的曲子能提高勞動效率,緩解辛苦勞動所帶來的疲乏;在舉行宗教活動時伴以莊重的音樂,可以感染受眾的情緒,規范其行為舉止。而在現代,音樂的合理使用也能營造一個優美的環境,比如在商場中,總會播放符合當時氣氛的音樂,給消費者們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讓消費者有一個放松的心情,提高購買的欲望;以及校園廣播中的音樂時刻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有更好的學習狀態來進行學習;運動會中具有節奏感的音樂也能激發運動員們的斗志,激發觀眾的參與熱情;在西餐廳中我們常見極具異域特色的音樂,布魯斯和鄉村民謠都能為餐廳提高品位和營造情調,讓顧客們在享受美食時能感受到異域風情。音樂不僅能為餐飲場所營造一個優美的飲食環境,還能提高人們的健康飲食意識。音樂能對人類的心情和心理狀態產生影響,人們情緒高漲的時候總愿意多吃一些,而在情緒不佳時,會導致其食欲的下降,從而影響進食。研究證明,一首輕柔、舒緩的音樂能很好地讓人們增加食欲,而過于緊張、急促的音樂會使人精神緊張,從而導致人食欲下降。音樂總能引發不同人的共鳴,即使是在不同語言環境、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時代的人也能通過音樂進行交流。中餐往往都搭配著古雅的中國樂曲,在音樂的襯托下,飲食將會變得更加有樂趣和情調,人們能更深刻地感受和體會到獨特的中華文化的韻味。

三、對中國飲食文化中的各種文化進行深入研究

當下,世界上的進食方式主要分為三種,一種是使用刀、叉、匙,一種是徒手進食,還有一種是使用筷子。中國的飲食文化深刻地影響著周邊的國家,日本、越南、韓國、朝鮮均是使用筷子。筷子文化作為我國獨特的代表,富有深刻的內涵,筷子傳遞著家庭之間的情感、寄托著對祖國的深切情感,我們在蹣跚學步時就要學習使用筷子,相比于西方復雜的餐桌工具來說,食用中餐,僅靠一雙筷子就能完成整個進餐過程,凡是使用過筷子的人,不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不得不嘆服這神奇的工具,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使用筷子。在古代,不同材質的筷子也象征著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對于筷子的使用也有著禁忌,比如進餐時不能將筷子直插在飯碗里,在大人或客人沒動筷之前不能動筷等等,同時在婚俗中還有著送筷子的習俗,寓意“快生子”。一雙簡簡單單的方頂圓身的筷子寄托著無數中國人的深切情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獨特象征。書中提到,茶文化在中國“飲”文化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向客人敬茶,是每一個中國人都知曉的禮節,茶的妙處不但在于它的色、香、味、形,而是茶所帶來的意境,它總能讓人的心靈平靜,保持心境里的一點清純之氣。在古代,茶也是身份的象征,并且通過絲綢之路遠銷海外,受到其他地域人士的鐘愛。飲食文化中產生的茶文化內容豐富獨特,其中的茶藝、茶德、茶道妙不可言,它是一種綜合性的文化,與文學、繪畫、書法等相互結合。在我國古代和現代文學中,與茶有關的優秀作品數量豐富,內容廣泛,是我國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僅僅將茶看成事滿足生理需求的飲品,同時茶也是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代表,它人們的日常生活、社交中扮演著重要的生活,新時代下,茶文化強調通過茶藝來引導人們提升個人修養。作者提出,中國飲食的未來之路是傳承與創新,根據時代特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中國餐飲文化更加具有獨特性和包容性,傳統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它存在于人們的不斷創新之中。作者也提出今后人們要科學安排飲食,注重葷素搭配、醫藥同源、五谷雜事,不拘一格等等。同時對中國飲食有著新的思考,餐飲企業想要興旺發達,需要用優質的服務和精致的食肴來吸引顧客,建立自己的餐飲品牌形象,由此可見,作者的目光長遠,知識豐富。當讀者認真學習過《中國飲食文化》這本書后,能有很大的收獲,并且能引發知識點深刻的思考。本書內容豐富,知識點覆蓋范圍廣,對飲食文化有著深刻的研究,并且對音樂與飲食之間關系的分析有著獨到的見解,對廣大學者來說,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作者:杜亮 單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