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設論述時代特征

時間:2022-07-04 03:41:20

導語:文化建設論述時代特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建設論述時代特征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結合時代特點,圍繞文化建設進行了大量論述,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文化建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關于文化建設的論述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是政治性與人民性、科學性與實踐性、具體性與全面性、民族性與包容性的有機統一。

關鍵詞:;文化建設論述;時代特征

每一個歷史時代,都有其特定的時代內容和時代特征?!罢_判斷時代特征,準確把握發展趨勢,科學制定目標任務,是關系到馬克思主義政黨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也是衡量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重要根據。”[1](P521)“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2](P40-41)歷來重視文化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他結合時代特點,圍繞文化建設進行了大量論述,提出一系列關于文化建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彰顯出了政治性與人民性、科學性與實踐性、具體性與全面性、民族性與包容性的時代特征。

一、政治性與人民性的統一

文化建設作為上層建筑的重要內容,體現著明確的政治性和鮮明的意識形態性。同時,為了誰、依靠誰也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價值取向,文化建設也要體現出鮮明的人民性。政治性與人民性的有機統一,是關于新時代文化建設論述的根本時代特征。政治性是關于文化建設論述首要的時代特征。新時代文化建設要突出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性和政治性。指出:“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盵3](P153)意識形態工作是事關黨和國家建設的關鍵性工作,是關系到文化建設與發展的方向性與導向性的根本問題。意識形態建設是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意識形態安全是文化建設中最重要的安全。新時代文化建設只有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引領,才能凸顯出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的政治性,才能保證文化建設沿著社會主義方向不斷發展、行穩致遠。新時代文化建設要堅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引領,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4](P41)。要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文化建設的引領作用,使億萬人民更緊密地團結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周圍。要闡釋清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特點和優勢,講清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文化脈絡和中國特性,就“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5](P155-156)。只有講清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文化脈絡和中國特性,人民才能夠更好地理解并擁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才能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文化建設中引領方向、凝聚人心、積聚力量的重要作用,新時代文化建設才能更好地突出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性和政治性的時代特征。關于文化建設的論述體現了鮮明的人民性的時代特征。新時代文化建設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建設。文化建設要依靠人民更要為了人民,廣大人民群眾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可靠建設者和最終享用者。一方面,新時代文化建設人民性的時代特征體現在文化建設要依靠人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唯物史觀認為,廣大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主體力量。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沒有創造,工人才創造一切,甚至就以他們的精神創造來說,也會使得整個批判感到羞愧。”[6](P22)廣大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主體力量。尊重人民的文化主體地位,重視文化建設中人民主體力量的發揮。他強調,新時代文化建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文化建設的根本問題,依靠人民推進文化建設。新時代文化建設中要依靠人民,依靠人民力量進行文化建設,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文化建設熱情和文化創造活力,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建設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的主體性。另一方面,新時代文化建設人民性的時代特征體現在文化建設更要為了人民,由人民共享文化建設。人民共享文化建設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建設思想的重要體現,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價值旨歸,更是文化建設人民性時代特征的生動闡釋。指出:“堅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7](P154)堅持人民性,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建設思想,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文化利益作為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文化建設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社會主義文藝旨在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對此,要把創作優秀的文藝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創作出更多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文藝作品,更好地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創作導向。關于文化建設論述體現了新時代背景下增強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對文化建設的新要求,體現了鮮明的人民性的時代特征,是政治性與時代性的統一。

二、科學性與實踐性的統一

新時代文化建設既要遵循文化建設規律,體現規律性和科學性,又要體現社會性和實踐性??茖W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統一是關于文化建設論述的重要時代特征。關于文化建設論述具有科學性的時代特征。新時代文化建設堅持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符合文化建設的內在規律,體現了科學性的時代特征。一方面,關于文化建設論述科學性的時代特征體現在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指導思想是文化建設的行動指南,科學的指導思想是文化建設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指出:“我們共產黨人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時,我們不是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不能數典忘祖、妄自菲薄?!盵8]他更指出“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此處的“本來”不僅包括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更包括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指導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領導核心,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有力傳播者、忠誠踐行者。新時代文化建設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思想??茖W的指導思想保證了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指導思想的科學性是文化建設科學性的重要體現。另一方面,關于文化建設論述科學性的時代特征體現在符合文化建設規律。規律是事物之間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文化建設也有其內在的規律性。尊重文化建設規律,強調文化建設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按照文化建設的客觀規律推進文化建設。他更重視認識和利用文化建設規律,并指出“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9](P26)。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強調在認識和把握文化建設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創新、推進文化建設,是關于文化建設論述的重要特征。關于文化建設設想、實現途徑的論述等符合文化建設規律,體現了文化建設科學性的時代特征。注重文化建設的實踐性是關于文化建設論述顯著的時代特征。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首要的基本觀點。重視實踐、尊重實踐,強調實踐的重要作用:“理想責任價值不僅是一個認識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理想責任價值從來不是靠空談,體現于實踐,實現于實踐。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堅定理想、強化責任、實現價值,也要重在實踐。”[10](P152)文化建設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文化建設存在于、發生于、實現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偉大文化實踐活動之中。新時代文化建設就其本質而言,是一項實踐活動。一方面,關于文化建設論述的實踐性體現在實踐中進行文化建設。在黨的報告中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注重實踐養成。實踐養成對于人民價值觀尤其是青少年價值觀的形成和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核心價值觀的養成是一個耳濡目染、循序漸進的過程,“絕非一日之功,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11](P174)。另一方面,關于文化建設論述的實踐性體現在實踐中共享文化建設。實踐共享是文化共享的重要方式,在實踐中共享文化建設是文化建設實踐性的重要體現。近年來,我國文化實踐活動豐富多彩、種類繁多,較好地推動了文化建設的實踐中共享。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理想信念教育活動,中國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活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活動,公民道德建設活動,全民健身活動等文化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讓人民在廣泛參與文化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豐富了自身的精神世界,增強了自身的精神力量,滿足了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設實踐性的生動體現。新時代文化建設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遵循文化建設的內在規律,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同時,新時代文化建設,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注重實踐中建設、實踐中共享,彰顯了實踐性的特征,具有鮮明的實踐性,是科學性與實踐性的統一。

三、具體性與全面性的統一

關于文化建設的論述既關注文化建設的關鍵性內容也關注文化建設的普遍性內容,即關注文化建設的具體性問題也重視文化建設的全面性問題,新時代文化建設是特殊性與普遍性、具體性與全面性的統一。具體性與全面性的有機統一是關于文化建設論述的主要時代特征。關于文化建設論述體現了具體性的時代特征。對文化建設的相關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都進行了詳細、具體的闡釋,體現了具體性的時代特點。關于文化建設論述具體性特征的重要體現是對事關文化建設的每個重要內容都作了具體、詳盡的論述。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地位、重要性等進行了大量論述,對于黨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不僅對意識形態進行了具體的論述,而且還對高校、網絡空間、新聞輿論、宣傳思想部門等具體領域的意識形態工作進行了詳盡的論述,尤其是針對網絡空間的意識形態問題,他強調要高度重視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牢牢掌握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堅決打贏網絡意識形態斗爭。“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任何一個時代的經典文藝作品,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和精神的寫照,都具有那個時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個時代的文藝,只有同國家和民族緊緊維系、休戚與共,才能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反映時代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時代使命,聆聽時代聲音,勇于回答時代課題。”[12](P350)文藝工作是反映時代進步的晴雨表、社會發展的風向標。回應時代課題,反映現實關切是文藝工作的重要使命。重視文藝工作,對于文藝工作也進行了大量具體的論述,尤其在文化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更是對文藝的重要作用、如何創作優秀的文藝作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等文藝工作方面的具體問題作了詳細、具體的論述,對于推進新時代下文藝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中國夢是關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夢想,與每個中國人的美好生活息息相關。中國夢不同于美國夢,如何把中國夢解讀透徹、闡釋清楚、講述明白,使世界人民更好地認識、解讀中國夢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要課題?;诖耍€對中國夢進行了具體的闡釋和解讀,并指出:“中國夢意味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價值體認和價值追求,意味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味著每一個人都能在為中國夢的奮斗中實現自己的夢想,意味著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最大公約數,意味著中華民族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的真誠意愿?!盵13](P161)此外,還對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提高新聞輿論的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弘揚中國價值、傳播中國精神、講好中國故事等具體問題進行了論述,充分展現了關于文化建設論述具體性的時代特征。關于文化建設論述體現了全面性的時代特征。從全局的角度,對事關文化建設的整體性問題進行了系統性的闡釋,體現了全面性的時代特征。一方面,關于文化建設論述全面性的時代特征體現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容構成全面性的把握。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也要不斷豐富、發展、完善自己,以更好地適應新時代背景下的文化建設。在黨的報告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容構成進行了新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盵14](P41)的這段論述,從總體上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成,體現了文化建設內容構成全面性的時代特征。另一方面,關于文化建設論述全面性的時代特征表現在對新時代文化建設構成內容的全面性把握。對新時代文化建設從整體上進行了全局性的把握,他認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構成內容總體上可分為三個層面、八個組成部分。第一個層面是根本性內容,即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第二個層面是主體性內容,包括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重視理論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六個方面的內容。第三個層面是拓展性內容,即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講好中國故事。同時,他又對每個層面、每個組成部分進行了整體性、全面性的論述。關于文化建設論述全面性的時代特征,還體現在從文化建設的角度對事關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總體性、全局性的問題進行思考與把握。當今時代,各國之間交流頻繁、聯系密切,越來越成為一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新時代交流的頻繁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了發展的機遇,但也使人類共同面對一些諸如全球氣候變化、互聯網治理等帶有全局性、整體性的普遍性問題。人類社會越來越成為一個共生共榮的整體。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他認為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可以為上述共同問題的解決提供有益借鑒,他指出要加強文化的交流與合作,“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15](P539),以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關于文化建設論述的具體性與全面性的時代特征,二者是統一的,也是相對的。具體性是從局部的角度對文化建設某一領域或某一內容的具體性論述,全面性是從全局的角度對文化建設的內容從整體上進行把握。全面性中涵蓋具體性,具體性中也體現全面性,二者統一于新時代文化建設。

四、民族性與包容性的統一

新時代文化建設要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豐厚滋養,體現出獨特性和民族性的特點。新時代文化建設也要兼收并蓄,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吸納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也體現著開放性和包容性的特征。民族性與包容性的有機統一,是關于文化建設論述突出的時代特征。關于文化建設論述具有突出的民族性的時代特征。新時代文化建設,深深地植根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豐厚滋養,必然具有民族性的鮮明特征。一方面,關于文化建設論述民族性的時代特征體現在他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在文化建設中的根基性作用?!安煌鼩v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盵16](P313)優秀傳統文化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的根基和命脈,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更在文化建設中具有根基性的作用。新時代文化建設中,更好地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作用,就要增進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與了解,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17](P164),更好地為文化建設提供民族文化滋養,增強民族文化意蘊。另一方面,關于文化建設論述民族性的時代特征體現在文化建設中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傳統文化形成于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中,在其形成與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社會制度、經濟發展、時代條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與影響。因此,對于新時代文化建設而言,傳統文化中的一些東西不可避免地與新時代背景下文化建設的內容、要求等各方面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認識到了這一點,他認為在新時代文化建設中,更好地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使傳統文化與新時代背景下的文化建設相符,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堅持有鑒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盵18](P313)在新時代文化建設中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重點是“揚棄”,以激活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也就是要按照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特點和要求,對那些對當今文化建設仍有借鑒價值的文化內涵和文化表現形式予以改造,根據時代要求,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化的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在新時代文化建設中實現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新進步、新進展、新要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豐富、補充、拓展和完善,增強傳統文化的感召力、影響力,使文化建設更好地體現民族性的時代特征。關于文化建設論述具有開放包容的時代特征。文化的發展進步離不開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文化開放性時代特征的重要體現。重視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他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盵19](P258)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適應當今時代文化發展的現實需要,是促進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時代要求。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兼收并蓄、善于借鑒、海納百川的民族。在人類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以開放包容的態度不斷學習、借鑒、吸納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并結合我國的實際狀況,形成了我國的民族特色。我們所借鑒的文明是包括歐洲文明、美洲文明以及非洲文明等思想文化在內的、能為我國文化建設提供有益借鑒的一切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新時代,各國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益頻繁。適應新時代背景下文化發展的新要求,中國文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新時代文化建設,我們要“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我們應該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20](P262)。在世界日益開放包容的今天,文化交流是促進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文化建設的活力之源。我們要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汲取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的,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提供有益借鑒。文化建設的民族性與開放性的時代特征是辯證統一的。“我們要虛心學習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們不能數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別國的發展模式,也絕不會接受任何外國頤指氣使的說教?!盵21](P30)開放性是以民族性為基礎的,是堅持民族性基礎上的開放,不能脫離民族性來談開放性,民族性也不排斥開放性,開放性可以更好地豐富民族性,二者統一于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戰略布局。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關于文化建設的論述以新時代為重要滋養,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之上,彰顯出政治性與人民性、科學性與實踐性、具體性與全面性、民族性與包容性的時代特征。深化對關于文化建設論述時代特征的認識,對于我們研判文化建設形勢、把握文化建設規律、總結文化建設經驗,以在新時代推進文化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與時代意義。

作者:倪素香 吳清清 單位:武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