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全球化與民族文化問題分析

時間:2022-08-20 10:15:51

導語:文化全球化與民族文化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全球化與民族文化問題分析

【提要】馬、恩首先論述的是居于基礎地位的經濟全球化思想,爾后,推及至精神生產(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趨勢現今已為事實,對于民族文化而言利弊皆存。當前我國正處于深化文化體制革新的新時期,也是推動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關鍵期,對《共產黨宣言》中的文化全球化思想重新解讀,對于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文化具有重要的現實啟示。

【關鍵詞】《共產黨宣言》;文化全球化;民族文化

當前學術界對于《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研究經歷了,從經濟到政治再到文化的逐步轉移,其中,對于文化全球化思想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挖掘。

一、對《宣言》中文化全球化思想的解讀

馬克思恩格斯在談到“歷史轉變為世界歷史”問題時表示,過去時代各民族封閉保守、自給自足的情形已被沖破,彼此交往、相互依賴成為了常態,“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他們指出,伴隨著全球化進程,各個民族建立了本國的現代工業生產方式及與之相應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亦日趨一致,促使不同國家之間形成了許多相似的文化觀念,這為他們之間的文化交流建立了內在基礎;而現代大工業所需要的普遍交往,信息通訊、交通運輸的發展更為文化傳播創造了機會與條件,從而開啟了文化全球化的時代。“文化全球化”是指各民族文化跨越地域空間、社會制度等的障礙在世界范圍內交流、滲透、認同、共享,由此形成“全球文化”的趨勢及過程。其主要包括兩層內涵:1.文化全球化是強調各國家之間的文化日益密切的交流、沖突與融合,從而文化共性增多的一個過程。2.在文化共性逐漸擴大的基礎上,各民族、國家不斷超越狹隘的民族、地方界限,最終形成一種較為融合的“全球文化”趨勢?!缎浴窂娬{:“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此處所講的“世界文學”即指高度融合后的全球文化,它反映世界人民的理想與信念,是適用于各個民族、國家中的“文化一般”。但“全球文化”并意味著單一文化,并不代表民族文化將會喪失,其只是消除狹隘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源自各民族不同的物質生產方式及各自復雜多樣的人文地理環境。全球化進程雖使各民族生產方式趨于一致,但由于受種族基因、自然環境、經驗事實等的影響,而呈現出各種變異。因此,文化之間的一致只是性質層面的,而體現文化性質的內容及形式是多樣的,文化全球化即為各民族文化高度融合形態下的“多樣性的統一”。文化全球化是利用資本主義的文化擴張為自身開辟道路的,原因有二:其一,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由于樹立現代文化較早,其形成了適應現代物質生產方式的文化,這些蘊含先進因素的文化具有較強的傳播力和滲透性。而處于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國家,為促進文化現代化都必須吸取發達國家文化中的有益養分,導致資本主義文化與文化全球化相關聯。其二,從全球化的源起以及其發展階段來看,全球化以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在全球擴張為標志,構成了資本占據主導的全球化發展格局。發達國家在對欠發達國家輸出資本、信息、商品的同時也進行著文化輸出,以此達到同化或消解其他國家文化的意圖,從而維護自身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優勢地位。盡管文化全球化是由先進的資本主義文化率先開啟,但它最終無法實現各民族平等共存的“全球文化”。因為資本主義文化存在著固有弊端:人與自身、社會以及自然界處于對立情形,不斷異化,各民族文化發展不平等,沖突愈發升級……。而社會主義文化是一種超越資本主義文化的形態,因此只有當人類社會邁入更高的社會主義階段,“世界歷史”才算真正形成,各民族文化才能真正的實現“全球文化”。

二、文化全球化給民族文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一方面,基于文化全球化的發展,人類文化可以超越國界的限制,各種文化要素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傳播、交流,為民族文化借鑒他國優秀文明成果搭建橋梁,民族文化因此得以加快發展步伐。例如:文化全球化有益于先進科學技術推廣,推動國家科技進步;有益于高雅文學藝術流傳,豐富民族文學藝術寶庫;有益于先進價值觀念的傳播,促進民族價值觀念提升;有益于文明生活方式的推廣,實現民族生活方式現代化等。毫無疑問,各國文化的廣泛交流,給予了各民族學習、吸收人類先進文化的機遇。尤其是處于落后邊緣的國家及地區,能從中汲取促進自身成長的養料,促進本民族文化枝葉的繁茂。人類文明發展史已然表明,采取合理的對外開放政策于國家是光明富強之路,而封閉自守必然導致愚昧黑暗。歷史上,我國曾經歷閉關鎖國、冷戰及“”時代的自我封閉(其間包括列強對我國的封鎖、孤立及遏制等因素),此為我國落后于人甚至發展停滯的重要原因。而政策轉變之后,開放格局,包含文化生活在內,我國踏實穩進地邁向了新時代新階段。再觀亞洲“四小龍”之類的新興國家(地區),他們由落伍、貧弱,轉而走向了現現代化,亦無不受益于全面對外開放策略的落實,受益于全球化潮流。另一方面,文化全球化對于民族文化的發展亦存在負面效應。當今,各國的文化生活仍處于不公平的秩序之中,少數西方國家占據制高點,文化的帝國主義及霸權主義依然沒有被消滅。民族文化在積極邁入文化全球化行列享受益處時,面臨著諸多考驗。例如:進入文化全球化,必然會導致民族文化發展養成國際依賴性,自身獨立性大打折扣,或言民族文化主權受到沖擊;異國文化的盛行,勢必與本土文化相沖,民族的傳統風俗、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等皆受其熏陶;在學習先進的文化盛宴同時,腐朽僵化的文化垃圾亦紛涌而至,對民族文化的長遠發展埋下禍根;西方的強勢文化與發展中國家的弱勢文化存在不對等的交流,未實現對待各民族一視同仁,導致國家文化安全難以得到充分保障,國家政治安全也易受破壞。就目前不對等的國際文化交流情形下,處于弱勢國家的民族文化受到的挑戰居多,如西方文化對我國民族文化的沖蝕,外來的愚人節、復活節、情人節等日漸盛行,而對于寒衣節、端午節、七夕節卻日漸被人淡忘,因此,怎樣守住本民族特色文化不被強勢文化所動搖,值得深思。此外,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要謹防民族文化的“西化”傾向,如西方價值觀念備受推崇,“拜金主義”“奢靡享樂”“個人主義”在我國盛行其道,本民族傳統文化中的“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樂于助人”卻被遺失。

三、文化全球化對本民族文化發展的啟示

(一)推動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主動融入文化全球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運轉,處處滲透著文化全球化,資產階級將“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了文明中來了?!备髅褡逦幕涣魅諠u深入,各地域間的文化界限日趨淡化,“民族共性文化”愈加明顯,甚至趨同化,這是任何國家、民族都無法回避的文化發展趨勢。因此,關于世界文化及民族性,不是粗暴征服、拒斥仇外、簡單移栽,而是融合吸納、有所革新。新時期中國特色文化的建設,即要把本土文化傳承好,繼承其精華,大膽創新轉化,使本民族文化能妥善應對新階段經濟政治發展的需要,亦能為別國人民所接受和喜愛,這是我們走向文化全球化的基礎與前提。同時,處于文化全球化進程中的中華文化絕不能坐以待斃,要堅定的走出國門,主動對外交流。在走出去期間,我們應注意吸納、消化他國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實現“洋為中用”。對此曾指出,應吸收外來先進文化作為我國文化“食糧的原料”,他將學習外來文化類比為我們咀嚼食物,經過口腔及腸胃運動,“送進唾液胃液腸液,把它分解為精華和糟粕兩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保ǘ┍Wo傳統文化中的民族特性,不斷促進文化創新?!缎浴分袑ξ幕蚧念A見并非要抹殺各民族的文化特性,其所強調的是“多樣性的統一”,是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共生共榮。如同自然界要擁有多樣性的物種才能使生態平衡一樣,世界文化的發展亦是如此,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是相輔相成,并行不悖的。我們所要建構的文化,是在保持本民族特性文化的基礎上,實現文化創新發展。盡管全球化趨勢越發顯著,但即使到了世界性交往的階段,民族特性依然不可消除。文化的世界性是通過各民族的文化個性得以展現的。斯大林曾提及,各民族間差異的緣由,一方面在于彼此生活條件相異,另一方面在于“民族文化特點上的精神形態不同?!蔽覈鴼v史悠久,在全球化過程中,尤其要注重保護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做好弘揚優良傳統文化的相關教育,提高保護各種文物及文化遺產的意識。正因為文化有民族性才是多樣的,文化首先應為民族的,才為世界的。(三)增強意識形態建設,保障國家文化安全。當前我黨的重點工作,即以馬克思主義作為堅定指導,提高意識形態的相關教育,抵制其多元化及混亂化。我國提出的核心價值觀和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及其意識形態核心所在,亦是本社會各種思想文化、價值觀念的生命之魂,其引領著本民族特色文化的發展之途?,F今,我國與別國的文化交流多樣且頻繁,外來的社會思潮及價值觀念對我國的文化建設影響深刻。由于當前國民素養不夠,對傳統文化認知有限,我國文化存在科學化、理性化不足的問題,具體表現為近年來,各種國外思潮采用現代先進的網絡技術滲入我國,使本國文化建設遭遇風險,出現某些領域的誠信缺失、道德失范等問題,部分社會成員的人生觀、價值觀異化扭曲。面對這些文化困境,我們要落實意識形態教育,始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導,將其“整合”“引領”及“破冰船”的功能充分發揮。采用辯證分析的方法,使全民尊重文化的差異、紛繁多樣,樹立自覺的文化信仰,從而有效擺脫各種錯誤及落后思潮的腐蝕。

作者:楊舒心 單位:江蘇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