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傳統文化傳承研究

時間:2022-05-12 03:18:57

導語:區域傳統文化傳承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域傳統文化傳承研究

摘要:在鄉村振興和文化旅游助力脫貧的背景下,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傳承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民俗和民間文化由于其分散性以及城鎮化的進程,面臨著日漸式微的局面。本文以紹興師爺文化為例,討論如何以旅游為載體,運用新媒體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建議培養年輕一代對文化的認同感,文旅融合借助新媒體進行推廣,結合區域旅游資源,線下同步發展文化產業。

關鍵詞:師爺文化;文化傳承;文旅融合

全球視野下的旅游經濟開始嶄露頭角,旅游和傳統文化形成一種新式融合,逐漸成為區域發展、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和國民經濟的重要來源,傳統文化更為旅游注入了長盛不衰的文化生命力。我國歷史悠久,傳統文化成果豐富,然而由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意識的差別,導致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傳承極易也存在很大差別。部分地區隨著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以及農村城鎮化,區域特色傳統文化的傳承面臨挑戰,最終走向消亡;如果旅游和文化能夠相輔相成,則可以將當地特色的信仰、生活方式、手工技藝、民間藝術及民俗民風等進行有效傳播,同時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因此支持區域發展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在時代中重獲新生顯得極為重要,如何結合文化與經濟兩者,發展與傳承區域傳統文化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紹興師爺文化發展背景

(一)因歷史成就的師爺文化

(1)興起。“師爺”一詞是舊時官署幕友的尊稱;古代將士出征,沒有官方的治理之處,則以幕為府,由此形成“幕府”,“幕府”的出現為當時的文人學士開辟了一條入朝從政的通道,這些人未被列入清朝政府的官員序列、但幫辦政府的各類事物,幾乎占據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的職位,從而形成了幕僚。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記載道“戶部十三司胥算皆紹興人”,在幕僚這個群體中,紹興人作為清代幕業的開辟者,占據了其中的重要地位,且成為了師爺的典型代表。(2)高潮。師爺文化在雍正、乾隆兩個朝代最為興盛,由此引發師爺文化的第一次高潮,封建社會統治階層的最終目的是集中權力來鞏固統治者政權,再加上當時邊疆戰亂、國土被犯,為了平定叛亂,清政府廣招天下學士,而紹興師爺則借機紛紛投身官府,入幕為僚。其中最為出名的要數鄔思道先生,不畏權勢、敢于揭發,也因此受到了雍正皇帝的重用,在鄔思道的影響下,更多的紹興師爺聞聲而來,紹興師爺的勢力也迅速崛起,紹興師爺鼎盛時也曾達到“無紹不成衙”的程度;師爺文化第二次高潮出現在近代以后,此時東西文化碰撞,新生事物應接不暇,各級行政官員聘請師爺用以手段來適應時代。(3)衰落。清末,清政府推行“新政”和一系列改革措施,廢八股、停科舉,對于師爺群體無疑是當頭一棒,新興的知識群體如雨后春筍而起,逐漸代替了師爺群體的地位,打破了近百年來穩定的幕僚制度,同時也標志著師爺文化將逐漸衰微直至沒落。然而祖輩流傳下的“紹興師爺”并沒有消失,而是慢慢傳承下來,成為紹興的代表性文化,也成了安昌這座古老小鎮對外的一張名片。

(二)與時代接軌的師爺文化

“古以文載道,今以文聚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新時代的同時,人們對于高層次的美好生活需求更為迫切,文化建設被納入社會發展的重要環節,要求提升至更高層面。紹興師爺文化,是地方的特色文化,是凝練紹興地區傳統的一種體現,更是當地自然、經濟、社會政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同時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剪縮影。紹興師爺文化之所以流傳至今,其中不乏民族色彩的地域、鄉土教育的人文以及家國傳統的情懷。傳統文化作為民族之根基,在民族發展經濟過程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具有挖掘空間和研究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彌足珍貴。

二、紹興師爺文化發展困境

紹興師爺文化雖然有較為豐富的歷史故事,喜聞樂見,但是紹興地區對于文旅融合的探索尚處在探索階段,未完成文化名片打造,這既不利于傳統文化發展傳承又會造成小鎮旅游損失,再加上目前社會環境下旅游行業競爭激烈,要想在這樣的行業形勢下脫穎而出,文旅融合還面臨諸多挑戰。

(一)師爺文化材料搜集難度較大

首先,師爺文化的故事、精神、傳承等文化資源的挖掘實際操作起來的難度很大,由于師爺并非政府官員,其行為事跡的相關記錄很少,另外時間比較久遠,文字資料較為破碎,某些記載資料難辨真偽。其次,紹興師爺文化傳播受眾地區局限很明顯,因此網絡上關于紹興師爺文化的詞條還是占少數的,一些專門的書籍也無法將整個師爺文化高度融合在一起,且網絡搜索的文化仍有待考究,無法真實全面地呈現。

(二)紹興師爺文化的傳播途徑還依賴于傳統媒體

關于紹興師爺文化的信息無法多頻率地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仍停留于傳統的傳播方式,卻鮮少見到紹興師爺文化出現在新媒體上。這與傳統文化固有特征有關系,同時也與文化傳承遭遇的挑戰有關系。如何充分利用新媒體、自媒體,讓師爺文化走進大眾視野,已經成為影響文化傳承的重要因素。

(三)師爺文化面臨缺乏傳承逐漸流失的窘境

師爺文化與其他傳統文化有一定的差別,師爺文化的產生得益于政治文化歷史的綜合作用,直到今天,它只能在紙張和口口相傳中留有痕跡。但是隨著城鎮化和商業化的逐步推進,重視和傳承師爺文化的人呈越來越少趨勢,對師爺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挖掘工作就更顯得不足。所幸文旅融合理念的提出對于師爺文化與紹興當地旅游業的協同發展提供了契機。

三、文旅融合助力師爺文化傳承與發展

(一)培育其文化認同感,提高對區域傳統文化的重視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主席的發言將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一個嶄新高度。這需要我們將著重力放到培育文化認同感上,從精神層面深深扎根,才能激起群眾的文化認同感;聯系當地黨群服務中心的同時,開設當地傳統文化的課程,加強當地政府對文化教育的重視,增加對文化教育的支出,促進文化建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文化學習氛圍。為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師爺文化,紹興市政府啟動了柯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紹興師爺故事”并開設了紹興電視臺“師爺說新聞”欄目;柯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還聯合紹興圖書館、紹興市越文化研究會多次舉辦“紹興師爺故事的欣賞與傳承”講座;安昌古鎮還以婁心田師爺故居為基礎,建立了“紹興師爺博物館”,集中收集關于師爺相關文物,吸引大批學者、中外游客前來學習、參觀。文化傳承和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優化文化旅游資源,借助公眾號進行線上推廣

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到傳統的紹興師爺文化,建議借鑒當下最流行的文旅結合,以文化為切口,借旅游為載體,與互聯網相連,創造出實時的線上推廣模式。比較適合長期運營的自媒體首選公眾號,本文建議將其劃分為四個模塊:故事匯編模塊、歷史來源模塊、故事成書模塊和視頻宣傳模塊。(1)故事匯編模塊。主要收集各式各樣的具有教育意義的紹興師爺故事片段,通過圖文并茂的插畫故事向人們傳遞師爺文化的發展歷程及艱苦奮斗、維護正義等主題精神,其中版面的設計和故事的講述可以劃分開來,為成年人和低齡兒童開設各自的“故事專柜”,涉及到不同的年齡層,貼近生活,引起共鳴,此外還可以在這一模塊里開設一個“集事箱”,每一個人都可以把自己所搜集到的師爺故事曬到我們的公眾號上,經過公眾號的審核,將一些缺失的小故事匯總到我們的插畫故事集中,這樣不僅可以起到和粉絲溝通的效果,還可以搜集更多民間流傳的師爺故事。(2)歷史來源模塊。是一個比較簡潔的模塊,里面需要包括對紹興師爺文化的一個大概來源和介紹,同時將設計的師爺形象的人物做成一段簡短的宣傳視頻放在里面,形成一種文化品牌。(3)故事成書模塊。是成書的商城入口,讓那些真正對師爺文化感興趣的粉絲可以通過這一渠道購買我們已經裝訂成冊并且注冊書號過的紹興師爺文化叢書。(4)視頻宣傳模塊。通過拍攝紹興師爺宣傳片段這種更為直觀的方式來進行宣傳,以安昌古鎮當地的自然人文風景為背景,以視頻形式還原部分師爺故事。

(三)結合區域旅游資源,線下發展文化產業

線下與旅游產業緊密結合,將古鎮打造成新舊結合的旅游景區。在不破壞古鎮原有的傳統設施上結合現下的娛樂模式,打造出一條新舊結合的商業街,并且可以分不同模塊,與現代動漫結合,進行主題包裝。集聚休閑、娛樂、美景一體化,在以此基礎上,加大燈光色彩,制作獨特夜景。同時我們也會開設另一條街道,不加以商業化的修飾,保留古鎮獨有的詩意和歷史感,在夜晚利用燈光打造一種舒適、安逸的氛圍。在“靜寂街”定時進行小型情景劇表演,粘貼師爺文化的相關畫報,在這條街上發揚傳統的師爺文化,享受獨有的古鎮韻味。此外,將手工藝產業文化與師爺文化相結合,形成一個小型的手工藝博物館,從文化起源介紹到現代產業,體現安昌古鎮中的師爺文化,展現古鎮人生活的點點滴滴,師爺文化即是古鎮的特殊代表,讓每一位來古鎮旅游的游客都能體會到這一方面,更深層次地體會到獨特的師爺文化,感受這里傳統文化的濃郁氛圍,和當地的文化傳承者進一步交流,為陌生人和傳統師爺文化牽線搭橋。同時利用經濟發展的迅猛勢頭開發房地產業等其他不同產業,為當地經濟發展開拓更多渠道。

四、結語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區域的文化是無法復刻的,紹興安昌古鎮等小鎮近年抓住文化旅游發展時代機遇,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該地區作為傳統文化旅游項目開發的最佳場所已經具備了良好的資源。在政府鼓勵性政策的加持下,紹興師爺文化以旅游業為載體,將會得到更好的傳播和傳承。

參考文獻:

[1]沈長杰.淺談我國旅游業經濟發展前景及帶動作用[J].科技經濟導刊,2020(25):91-92.

[2]馮建榮.一個特殊的幕僚群體——紹興師爺論[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3(01):01-07.

[3]梁珊珊,陳勤建.傳統智趣與當代表述:基于紹興師爺故事活化實踐的考察[J].民俗研究,2019(02):118-125+159-160.

[4]程艷.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從理念走向行動的策略分析[J].傳媒論壇,2020,3(13).

作者:杜鍵烜 鄭書莉 單位:浙江水利水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