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體育社會化與專業化轉向
時間:2022-04-29 10:27:09
導語:社會體育社會化與專業化轉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體育專業實習管理的實踐變遷與模式創新進行研究。針對當前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科學化程度低、缺乏創新舉措的現狀,提出:1.高校引入體育企業(組織)參與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管理模式由高校自治下的行政化轉向社會化、由無序化轉向專業化是實習管理變革的要求;2.高校與體育企業(組織)之間的協同及內生外引,能實現二者對實習管理的組織化參與、常態化參與、均衡化參與;3.對實習管理主體結構多元化、服務內容多樣化、社會購買服務積極化、社會資源鏈接與整合最優化提出建議。
關鍵詞: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模式;社會化;專業化管理
可以增效。創新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工作,是為了有效發揮新時代背景下實習在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工作中的作用。眾所周知,實習是實踐教學的形式之一,是人才培養工作中培養學生一線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科學、合理的實習模式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特殊作用[1],加強實習管理是確保實現實習目標的關鍵,是全面提升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措施。
一、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的實踐變遷與模式創新
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的變遷軌跡與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和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改革的進程息息相關[2],與此相對應,在人才培養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若干管理模式,高校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積極嘗試,以尋找實用型人才培養之路。(一)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的實踐軌跡。社會體育專業自設置之初就備受國內專家學者的爭議,高校也從未停止過對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探索,社會體育專業發展與我國社會化發展進程是否一致?社會體育專業究竟要培養什么樣的專業人才?如何培養人?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長期困擾高校,進而存在,很長一段時期以來社會體育專業與體育教育專業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培養手段上無差別。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隨著“健康中國”理念的傳播,以及體育產業的發展轉型,我國社會體育管理體制經歷了單位制、協會制到社區制的變遷。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也呈現出由體制內向體制外轉變,突出表現為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從一元走向多元,從管控走向服務與契約。為此,在突出“社會化”這一重點的同時,從“實用型人才培養”角度出發,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也伴隨著體育與社會服務、體育與經濟發展、體育與人才培養之間關系的變化而變化。(二)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模式創新。模式是主體行為的一般方式,用來說明事物結構的主觀理性形式[3]。我國的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在經歷了委托實習、頂崗實習等模式后,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結構的改變,以及國家的勞動分配制度、人事制度不斷完善,社會體育專業實習更加突出人才培養的實效性,實習管理重心逐漸從定點集中實習向分散自主實習轉變,高校開始嘗試對社會體育專業進行社會化實習管理,學界也積極從理論上關注這些創新,以回應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中的諸多現實問題,并進一步打破社會體育專業與體育教育專業“實習同質化”的現象。創新實踐中,高校與體育企業(組織)之間的關系是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研究的重要范式,相關學者嘗試以高校、社會、市場的參與程度劃分模式,為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管理學者認為,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受高校與社會兩種力量強弱發展的影響,主要有高校管理型、社會(團)管理型、合作管理型三種模式,由傳統的高校管理型向合作管理型和社會(團)管理型發展是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的必然趨勢[4]。社會學者認為,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可以充分借鑒社區治理實踐,實習管理主要包括科層化模式以及合作化模式[5]。部分體育學者從“高校、社會、學生”三要素說來描述和解釋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模式,主要有學生參與型、高校主導型、社會引導型三種模式;另一部分體育學者則從“高校、市場、社會”三元角度分析認為,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模式可以抽象出高校主導模式、市場主導模式、社會主導模式、專家參與模式。
二、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現狀與難題
(一)實習管理科學化程度低。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實習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作陪襯”“填框框”“補計劃”的現實仍存在。由于缺乏足夠重視,導致實習組織機構不健全,無標準化的實習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實習的目標管理和過程監控結合程度不高,難以發揮組織在實習管理過程中的決策、計劃、組織、協調、控制、激勵等方面的職能,無法調動實習生、指導教師、實習單位等多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6]。實習管理上的隨意性,已成為了阻礙社會體育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絆腳石。(二)實習管理缺乏創新舉措。高校社會體育專業的實習方案及實習環節安排基本上是借鑒體育教育專業教學體系而制定,很多是照搬多個名校的“優點”后形成的一個“拼盤”,開展工作難以擺脫制度性安排,而形成“創新型實踐能力培養方案”需要的科學管理體系和合理組織結構。實習管理工作滯后,管理思維落伍,造成了實習安排與實習需求結合不緊。實習管理因“求穩”而缺乏創新,成為制約社會體育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最大障礙。
新時代背景下的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具有較強的同構性,一方面,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需要具備超強的社會工作能力;另一方面,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對口就業需要具備全面的體育工作能力。于此,“社會與高校共同培養、協同管理”的實習管理模式,對培育社會體育組織,利用社會體育組織參與人才培養改革,推動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社會化與專業化具有雙重變革意義。(一)高校與體育企業(組織)之間的協同。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的社會化是社會體育主體的各要素遵循社會發展邏輯,協同共生,共同參與管理實習事務,共贏互促的過程[7]。社會化意味著高校與體育企業(組織)作為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主體的合作廣度和深度要加強,將原來由高校直接供給的實習人才交由體育企業(組織)承接,而承接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生工作需要良好的社會組織基礎,只有組織化程度高的社會體育力量不斷壯大,才能更好地與高校開展合作并實現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社會化。高校通過與體育企業(組織)、社區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主動尋求開放,積極倡導并協助體育企業(組織)或社區開展體育公益活動,協助它們獲得政府購買服務資金,以項目化的形式扎根社區,開展輸送優質實習生服務,實施優質服務獎勵,依法開展有償實習服務;體育企業(組織)和高校通過建立實習評估機制和優勝劣汰的退出機制,不斷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完善有償實習的監察評估,完善對社會體育企業(組織)的監督管理。實現協同的兩個途徑。一是引進和扶持體育企業(組織),即利用社會體育資源能提升實習管理能力、促進社會體育專業就業的實際。高校通過建立適度普惠型福利制度,大力引進社會體育工作機構,承接高校的人才培養職能,參與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提高人才服務效果。協同實踐中,高校可以通過定向委托和招標形式,每年安排部分教師到體育企業(組織)指導開展實習、實訓、培訓,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服務意識,建立規范運作、誠信執業、公平競爭、信息公開、獎勵懲戒、自律保障等機制。二是培育和孵化體育企業(組織),即積極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破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瓶頸,從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實習實訓著手,將實習成果轉化為現實效力。高校借助和利用體育企業(組織)的力量培育學生的創業能力,鼓勵學生參與社團管理,主動承擔學生社團管理工作,幫助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生了解不同類型社團的孵化流程,積極挖掘和培育社團領袖,儲備創業行動能力。(二)高校與體育企業(組織)之間的內生外引。專業化的基本特征要素是有用性和不可缺少性,它是專業得以生存的現實基礎,可以概括為社會體育專業的社會“必需性”[8]。向體育企業(組織)輸送可用的實習生是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的基礎工作,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的專業化就是要將學生在學校中獲得的系統知識和理論,通過社會實習環節轉化為實用技能。首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開發課程,根據體育企業(組織)的實習反饋培養學生的專業工作技能以及先進的組織管理經驗。其次,加強教育和培育,以提升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專業化水平為目的,探索建立人才教育培訓制度,積極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游泳救生員、體能師、健身教練、營養師等多種資質培訓和認證。第三,開展嚴格的實習前培訓和實習入職測試,確保實習生的能力水平與體育企業(組織)資質對等,確保實習生在畢業時能最大限度的被實習單位吸收,進而解決就業問題。
四、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社會化與專業化的轉變維度
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是高校探索人才培養專業化水平發展的必須,與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發展相伴而變。如果說傳統的實習管理主要以高等教育計劃型人才輸出模式為主,那么創新型的實習管理模式則通過推進實用型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建設、培育社會體育企業(組織)、實施社會購買服務等改革措施,推動了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由高校自治下的行政化轉向社會化,由無序化轉向專業化。(一)由高校自治下的行政化到社會化。傳統的實習管理行政化以高校為主導的自上而下管理為主要特征,高校與實習單位之間既是協作關系,又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實習單位接受實習生后,負責下達實習任務,指導實習工作;對實習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則由高校指派的實習帶隊教師負責,高校要按照實習生人數向實習單位支付實習指導費。與行政化治理模式不同的是,實習管理社會化改革改變了社會體育實習管理結構,高校將實習期間的指導權、管理權委托給體育企業(組織),社會主動參與實習管理,能最大限度的整合高校及社會資源,為體育企業(組織)訂購或購買實習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從而實現了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的主體結構多元化、服務內容多樣化、社會購買服務積極化、社會資源鏈接與整合最優化。(二)由無序化到專業化。高校是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第一責任主體,體育企業(組織)是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直接責任主體。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創新需要動員廣泛的組織化參與,社會體育組織化能聚合體育企業(組織)資源,是提高實習管理效能,增進社會體育人才資本的基本途徑。體育企業(組織)不能存在搭便車的心理,要主動尋求與高校合作,主動參與人才培養工作,才能獲得優秀的人才資源;社會體育專業學生要具備長遠的個人發展目標,要了解專業發展趨勢,主動學習、匯聚強大的職業競爭力,才能獲得好的發展空間。去無序化就是要強化實習管理工作,創新實習管理模式,專業化就是要運用專業化方法引導和培育,促進體育企業(組織)的迅速發展,激發社會體育企業(組織)的自治活力,重構自治的社會秩序,以實現組織化參與、常態化參與、均衡化參與。
五、結束語
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社會化與專業化的轉變不是一帆風順的,從管理主體來看,高校引入體育企業(組織)參與社會體育實習管理,多元管理主體結構初步形成,但無論是專業人才的前期培養還是社會購買服務的推行,都是高校主導,社會力量在實習管理中尚處于一種被動參與的狀態。從管理資源來看,社會主義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高校的資源難以做到向體育企業(組織)無限開放,加之社會體育市場的分化現象突出,社會資源的整合與利用尚處于探索初期,大量社區社會資源尚未被開發利用。從管理機制上來看,社會購買服務的行為能力低,其運行機制與保障機制尚不完善,體育企業(組織)在承接高校人才培養服務過程中,主要是按照高校的意志行事,自主性較弱,高校行政強勢與社會弱勢平衡短期難以打破。從管理內容來看,體育企業(組織)只按市場需求來管理實習生,而高校希望用人才培養質量來管理,尋找雙方的契合點需要時間。綜上,全面實現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管理的社會化模式與專業化模式還面臨著重重困境。
參考文獻:
[1]王進.社會體育專業實習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9(3):103-105.
[2]張偉健.體育教育實習指導[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7.
[3]百度百科[EB/OL].https://baike.baidu.com/.
[4]肖林鵬.現代體育管理(第2版)[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7.
[5]王楨楨.社區治理模式的比較與轉型[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10,22(2):93-98.
[6]胡茵.我國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5):12-15.
[7]羅家為,馮志峰.城市社區治理的模式轉向:社會化與專業化[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7(6):114-124.
[8]柴定紅,熊貴彬.社會工作專業化的一種理論解釋[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09,28(1):133-137.
作者:馬斯和 段義龍 李會明 單位:云南農業大學
- 上一篇: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研究
- 下一篇:小學體育課堂趣味性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