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現象與社會主義本質
時間:2022-05-08 10:57:00
導語:社會主義現象與社會主義本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會主義現象是社會主義的外在特征和外部聯系,是社會主義本質在各方面的表現。社會主義現象和社會主義本質,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在實踐中,我們既要透過社會主義的現象抓住其本質,加深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又要大力營造、充分利用社會主義現象,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調整,讓人民群眾從切身感受中更加擁護社會主義。
關鍵詞:社會主義;現象;本質
現象與本質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對范疇,二者既對立又統一,有本質,必有現象。遵循這一思路,我在學習、研究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論的時候,常常想到社會主義現象這個問題。但社會主義現象該如何概括,它與社會主義本質又有什么樣的關系,這類研究成果目前尚不多見,本文試就這一問題作些探討。
一、社會主義現象
現象是事物的外在特征和外部聯系,是事物的本質在各方面的表現。依據這一唯物辯證法原理,我們可以認定:社會主義現象是社會主義的外在特征和外部聯系,是社會主義本質在各方面的表現。
如何概括社會主義現象?依據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設想,我們大致可以從社會生活和社會制度兩個方面來把握社會主義現象。
從社會生活方面說,馬克思、恩格斯為我們描述了這樣美妙的情景:人人都受到良好的德、智、體和生產勞動相結合等方面的教育,具有高度的思想覺悟,能自覺地掌握和運用客觀規律,在政治、經濟、思想和個性方面都得到徹底解放,成為社會、自然和自己的真正主人;勞動的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生產力高度發達,物質財富極大豐富,消滅了階級對立和階級差別。整個社會變成了“自由人的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①
從社會制度方面說,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列寧稱之為社會主義階段)消滅了私有制,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實行按勞分配原則;消滅了商品貨幣關系,有計劃地進行生產,實行產品經濟;國家失去政治職能,不再具有政治壓迫性質,只有社會管理職能;等等。
上述社會主義現象是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后來的馬克思主義者在很長的時間里基本上都是按照這個樣式去建設社會主義的。它寄托著人們追求美好社會的理想,是激勵人們努力奮斗的目標。
或許有人會問,這些社會主義的現象中國有嗎?中國正在搞社會主義,與之相比,夠格嗎?
社會主義作為一種后于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理所當然地要高于資本主義,這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因而看待社會主義,應當從共產主義的高度著眼,不能因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出現過重大波折以及現有社會主義國家的狀況而降低社會主義的水準。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一些社會主義現象以高度發達的生產力為依托,是合格的社會主義(相對于不夠格的社會主義而言)應有的外在特征和外部聯系。
當然,應該承認,中國目前搞的社會主義遠未達到馬克思、恩斯斯所設想的程度,是不夠格的社會主義。1987年4月,鄧小平同志在《社會主義必須擺脫貧窮》的談話中說:“現在雖說我們也在搞社會主義,但事實上不夠格。只有到了下世紀中葉,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才能說真的搞了社會主義,才能理直氣壯地說社會主義優于資本主義。”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階段,也就是不夠格階段,這是我國最大的國情和最大的實際,必須實事求是,充分看到這一點。
然而,盡管不發達、不夠格,中國畢竟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那么,中國社會主義又有哪些現象呢?我們仍然可以從社會生活和社會制度兩方面來概括。
從社會生活方面說,物質文明上表現為奔小康、求富裕的極大努力,精神文明上表現為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極大努力,社會風氣上表現為弘揚正氣、揚善抑惡的極大努力。
從社會制度方面說,經濟上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制度。政治上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此外,與社會生活、社會制度密切相關的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方針以及國家的政令、法律、法規等等也都是社會主義現象。
以上是對中國社會主義現象的不完全概括。之所以與合格的社會主義的現象相差甚遠,是因為中國的社會主義是建立在生產力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礎之上,而不是象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那樣建立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基礎之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政治制度、思想意識、經濟制度等方面建構了一定的社會主義現象,跨越了“卡夫丁峽谷”,是中國歷史上的巨大進步,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的巨大貢獻。但是,發展生產力的峽谷是不能跨越的。目前中國社會主義現象比合格的社會主義現象相差甚遠,與缺乏來自生產力方面的強有力的支持密切相關。盡管如此,我們還是不難從中國社會主義現象中看出合格社會主義的雛型,不難聽到向合格社會主義前進的堅實的腳步聲。
二、社會主義本質
鄧小平同志說我們以往沒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不是說我們以往對社會主義問題一無所知,而是指沒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的本質以及社會主義現象的個性特征。應該說,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主義現象的描述是最有水平和最具普遍性的,后人無出其右者。鄧小平同志堅決主張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這對于人們認識社會主義現象的個性特征以深刻的啟迪。對社會主義本質作出最權威、最科學的概括,則是鄧小平同志對科學社會主義學說最為了不起的貢獻。
1992年春。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用毋庸置疑的語氣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③對社會主義本質作出如此清晰、準確的概括,這在國際共運史上還是第一次。這一概括把人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
第一,鄧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概括具有普遍性。有人認為鄧小平同志概括的社會主義本質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的本質。這種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鄧小平同志是最講究實事求是的,中國社會主義處在什么階段,他最清楚。他概括社會主義的本質時理所當然地要以中國的國情為基礎,符合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的要求。然而,鄧小平同志又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戰略家。他在概括社會主義的本質時又是放眼整個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的。他沒有使用“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的本質”,而是直接用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其用意是很清楚的。因而,我們學習、研究鄧小平同志的社會主義本質論時,要以忠于原意為出發點。再者,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是事物內部最深刻、最穩定、最高層次的東西,貫穿于事物發展的全過程。毫無疑問,社會主義本質一經科學地概括出來,也就是貫穿于社會主義全過程的東西了。因此,無論是合格的社會主義或不夠格的社會主義,還是中國的社會主義或外國的社會主義,本質都是鄧小平同志概括的五句話,區別只是在于對不夠格的社會主義是將來時(即五句話并未實現,還有待于去努力),對合格的社會主義是現在進行時或過去時(即五句話正在實現或已經實現)。
第二,鄧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概括突出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不是論證出來的,不是自我標榜出來的,也不是對資本主義或其它剝削階級占統治地位的社會進行批駁、謾罵中體現出來的,而是要在實踐中實干出來的。鄧小平同志在社會主義本質論中,前兩句突出了生產力的首要地位,體現出強烈的實干精神,從而克服了長期以來忽視生產力發展的錯誤傾向。社會主義能夠比資本主義以及其它剝削階級占統治地位的社會形態更好地發展生產力,這在理論上早已得到了證明。鄧小平同志也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④沒有生產力的大發展,說到底就無任何社會主義優越性可言。鄧小平同志抓住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個社會主義的根本特性,也就抓住了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的法寶。后三句話揭示了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突出了社會主義發展生產力的成果歸誰享有的問題。“共同富裕”是千百年來人類社會所追求的共同理想,歷史上任何剝削階級占統治地位的社會都不能做到這一點,只有社會主義能夠做到這點。鄧小平同志反復闡明“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同的特點就是共同富裕”,⑤“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也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⑥前兩句與后三句互相聯系,兼顧了效率與公平,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因而具備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鄧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概括體現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鄧小平同志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也要解放思想”。⑦他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結果,一方面指出了帶有普遍意義的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另一方面又在如何實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上給人們留下了廣闊的思維空間。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質的規定性,不能動搖,但對于如何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則可以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勇于走前人沒有走過的新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也是質的規定性,不能動搖,但對何時或用何種方式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則可以因時因地有別。中國目前在一定程度上暫時保留了私有制、剝削和差別,是為了以后更好地消滅私有制、剝削和差別。總之,一切有利于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事都可以大膽地去做,一切有利于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事都可以放開地去做。將社會主義的原則性與建設方式、方法上的靈活性充分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鄧小平同志的實事求是精神。
第四,鄧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概括充分體現了對人的關懷。有人認為鄧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如果加進去對人的關懷就更好了,言外之意是鄧小平同志忽視了對人的關懷。這實際上是一種片面、直觀的看法。眾所周知,鄧小平同志畢生所從事的一切事業都是為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鄧小平同志的社會主義本質論恰恰充分體現了對人的關懷。首先是對全體人民的普遍關懷,表現為對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追求。資產階級也曾標榜“平等”、“公平”,但事實上做不到。鄧小平同志的社會主義本質論中的后三句話實際上就是對資本主義的不公平在生產關系層面上的否定。其次是尊重人的個性,表現為為了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而,允許和鼓勵先富又不是為了搞兩極分化,目的在于先富帶后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種關懷既博大又具體,充分體現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鄧小平同志的寬闊胸懷。
第五,鄧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表明社會主義本質的全面展現有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我們不要認為社會主義的理論一經創立和傳播,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會自然顯露出來;也不要認為一些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一經建立,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會自然顯露出來。鄧小平同志總結歷史經驗,糾正歷史偏差,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概括出社會主義的本質。但是,他使用的是動態的描述方式,表明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永無止境的,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也有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我們既不能為此動搖對社會主義的信念,也不能為此急于求成,盲目冒進。
三、社會主義現象與社會主義本質的關系
在前兩部分的基礎上,運用唯物辯證法原理,對社會主義現象與社會主義本質的關系可作如下的分析。
第一,兩者是對立的。社會主義現象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外在特征,是可以被人們所感知的,有些(如社會生活)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社會主義本質存在于社會主義內部,不能被感官所直接感知,只能用抽象的思維方式才能把握。社會主義現象是豐富的、生動的、易變的(比如,社會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制度體制是可以創新的、政策法規是可以修訂的,等等);社會主義本質則是深沉的、單純的、貫徹始終的(但有個逐步展現的歷史過程)。社會主義現象,尤其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現象因國、因時而異,是個別的、具體的,從而也是片面的(例如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就會產生各具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模式);社會主義本質則是一般的、共同的東西。
第二,兩者是統一的。兩者互為存在的前提,不可分割。沒有脫離社會主義本質的社會主義現象,社會主義本質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發育的程度,直接決定著社會主義現象的樣式。社會主義現象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外露和表現,其樣式的不同又反映著社會主義本質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發育的狀況。
第三,弄清兩者辯證關系的重要指導意義。由于社會主義現象與社會主義本質是對立的,就不能把社會主義現象當成社會主義的本質。比如,公有制、按勞分配、無產階級專政、計劃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都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它們在實現形式上的變化或暫時中止(這里單指計劃經濟體制在中國的暫時中止)都不會動搖社會主義的本質。弄清這點,有利于人們更加進一步地解放思想,澄清各種疑惑,腳踏實地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由于兩者具有統一性,在建設社會主義(哪怕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的征程中,就不能不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就不能不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實質是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治制度,就不能不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乃至重大的方針政策。如果這些東西都不堅持,社會主義的本質也就無從體現,人們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就會動搖。
因此,在實踐中,我們既要透過社會主義的現象抓住社會主義的本質,從而加深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同時還要大力營造、充分利用社會主義的現象,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調整,讓人民群眾從切身感受中更加擁護社會主義。
——————————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新版第一卷,第294頁。
②③④⑤⑥《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225頁,第373頁,第63頁,第123頁,第364頁。
⑦《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312頁。
(公務員之家整理)
- 上一篇:任職一年工作總結
- 下一篇:中國農村政治現狀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