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體育課程文化傳承研究
時間:2022-05-26 11:34:02
導語:大學體育課程文化傳承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體育課程是按照大學教育目的所建構的公共體育學科和體育教育教學活動的系統,它是一種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為學生安排學習體育、鍛煉身體的文化過程,旨在使學生獲得體育知識、形成運動技能、發展體育能力、培養社會情感、完善個體人格等。大學體育課程作為一種具有多方面來源的客觀現象,作為一種學校借以實現其目標、完成其任務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其本質內涵是指在學校教育環境中,旨在使學生獲得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的教育性經驗體系①。大學體育課程與文化具有密切的聯系,一方面是社會文化影響和制約著大學體育課程的內容,文化模式和文化生態影響大學體育課程的設計,文化交流和變遷導致大學體育課程的變革,文化發展水平制約著大學體育課程的現代化進程,社會文化是大學體育課程的不竭之源。另一方面是大學體育課程對社會文化進行的選擇、平衡與提升,促進社會文化的傳遞和傳播。在本質上,大學體育課程文化是一種精神財富,這種精神財富不僅只是表現為大學體育課程意識、大學體育課程思想、大學體育課程價值等內隱性文化,而且也表現為人類在大學體育課程實踐中所創造出來的大學體育課程制度、大學體育課程政策、大學體育課程管理等的外顯性文化。從文化的角度來研究大學體育課程,這是大學體育課程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其一,因為大學體育課程與文化具有天然的血肉聯系,一方面是文化造就了大學體育課程,文化作為大學體育課程的母體決定了大學體育課程的文化品性,并為大學體育課程設定了基本的邏輯規則及范疇來源,脫離文化,大學體育課程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另一方面是大學體育課程又精煉、形成著文化,大學體育課程作為文化發展的重要手段或媒體,為文化的增值與創新提供了核心機制,離開大學體育課程,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就會受到阻隔。從大學體育課程與文化的關系上,我們可以看出,大學體育課程自形成之初就是體育文化傳承的工具,也就是說,傳承體育文化是大學體育課程存在的邏輯前提,這就形成了大學體育課程的文化傳承功能。其二,大學體育課程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是高等學校教育的一種文化形式,大學體育課程是一種特定的文化形式,這不僅表現在大學體育課程是體育文化傳統和體育文化積淀的產物,它從人類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中選擇出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的“集萃”,展示的是文化的精華。
1.文化傳統是大學體育課程設置的重要依據
文化傳統是一定區域內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在某一長期的歷史演變進程中所生成、積累起來的穩定的文化因素和文化特征。文化傳統主要包括民族特有的價值觀念、思維特點和行為方式等,文化傳統深刻影響著大學體育課程的價值取向。我國文化傳統博大精深,以儒家人文精神為代表的人文傳統占主導地位,崇尚“中庸和平”和“天人合一”的文化觀;西方文化傳統同樣深厚久遠,以實證主義的科學精神為核心,倡導“開拓創新”和“崇力尚爭”的文化觀。不同的文化傳統決定了人們對大學體育課程的內容選擇,使得大學體育課程呈現出鮮明的民族性特征,如我國的文化傳統屬于典型的倫理型文化,反映在大學體育課程文化中的價值取向是“泛道德主義”傾向,從中華武術文化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到競技比賽的“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大學體育課程的文化價值主要體現為強身健體、愉悅身心、豐富生活、社會交往等,無不體現了中華“溫、良、恭、儉、讓”的文化傳統情懷。而西方文化傳統屬于典型的競爭型文化,反映在大學體育課程文化中的價值取向是“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精神具體體現為民主精神、自由精神、進取精神、合作精神等。
2.文化交流是大學體育課程文化整合的活力之源
文化交流是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碰撞、沖突與融合,它推動著文化的發展和文化的創新②。文化交流是一種橫向上的文化流動,既包括一國之內不同類型的文化交流,也包括國際范圍內不同國家的文化交流。文化交流不僅是大學體育課程文化賴以進步與發展的基礎,而且也是大學體育課程文化融合與創新的途徑,更是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發展與創新的推動力量。現代大學體育文化交流不僅形式多種多樣,而且內容豐富多彩,既豐富了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的內涵,也激活了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的活力。尤其是我國當代大學構建的“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的體育教育模式,大大增強了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的內在活力;CUBA更是給大學體育課程文化增添了無窮的文化魅力。加之世界名校(如中國的北大和清華、英國的牛津和劍橋、美國的哈佛和耶魯等)之間開展的傳統賽艇比賽,無疑為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的整合涂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無疑拓展了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的國際視野。大學體育課程文化整合就是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體育文化類型加以協調、平衡,形成一種新的有機統一的大學體育課程文化。21世紀的體育文化交流更加頻繁,世界大學體育課程文化呈現出多元性、開放性、融合性傾向,這就必然要求各國加強大學體育課程文化領域的開放與對話,樹立國際化的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理念,形成國際化的大學體育課程文化視野,構建國際化的大學體育課程內容,使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的民族性與國際性融為一體。
3.文化變遷是大學體育課程文化變革的動力之源
文化變遷是文化內容的增加或減少所引起的結構性變化③。文化變遷實質上是一個新文化取代舊文化的過程,文化變遷是文化得以發展和創新的動力之源。社會文化的每一次變遷,都給大學體育課程文化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力和影響力,成為大學體育課程文化變革的主要動力。大學興起于中世紀的西方國家,中世紀西方文化的主宰力量是宗教文化,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無疑受到宗教文化的鉗制。文藝復興是西方文化復興運動,宗教文化和封建文化被西方資本主義文化所取代,人的地位、尊嚴和價值備受關注,“抑神揚人”的文化之風吹拂了西方大學體育課程文化,人文精神勃然興起;17世紀的經驗主義和18世紀的理性主義帶來了西方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的科學化運動,科學精神顯露于西方大學體育課程之中;19至20世紀是西方社會急劇變革的時代,自動化生產代替了機械化生產,社會發展速度倍增,社會競爭日趨激烈,這種社會變遷必然導致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的變遷,由此形成了西方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的競爭精神;步入后現代文化的西方社會,競爭依然存在,甚至更為激烈,競爭形成了異化。為此,當代西方大學體育課程文化正在著力從東方體育課程文化中尋覓解藥,以緩解其自身競爭文化的沖突。我國古代大學體育課程文化是以“射御”為主要內容的倫理文化;以及以“武術、導引、氣功”為主的養生保健體育課程文化;近代時期,隨著西方大學制度和大學文化的傳入,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文化明顯西化,“中體西用”文化觀主導下的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文化表現出一種折衷立場;我國現代大學體育課程文化在奧林匹克運動文化的促動下,日益西方化成為主導趨勢:從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理念(終身體育、全人體育、快樂體育、休閑體育),到大學體育課程文化內容(球類、田徑、體操),再到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精神(民主精神、自由精神、進取精神、合作精神)等方面,無不是西方大學體育課程文化在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文化中的再現。可見,文化變遷對大學體育課程文化變革形成了巨大的挑戰,大學體育課程文化要保持和諧健康發展,就必須順應時展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變革自身,主動適應并適度超越社會文化變遷,更好地發揮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的創新能力。
二、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邏輯
美國人類學家米德基于對人類原始文化的考察和對現代文明的認識,把世界上已有的文化傳統劃分為三大類型:前喻型文化、互喻文化和后喻型文化。后喻文化是一種變化遲緩、難以察覺的文化,其主要特征是未來重復過去,它是一種代代相傳的文化,后喻文化條件下的教育任務是復制文化。前喻文化是指那種長者不得不向孩子們學習他們未曾有過的文化類型。互喻文化是年輕一代注重從同代人那里交流感受、獲取經驗的文化類型,其主要特征為現在是未來的指導。米德進一步指出,過去人類為了保證文化傳播的連續性,靠的是兒童的依賴性學習,現在我們必須培養這一系統中最靈活、最復雜的部分即是成年人的學習,我們必須教會自己如何改變成年人的行為,如此我們便能放棄后喻文化中的文化復制方法及其中的互喻文化成分,去尋找前喻文化中的方法。我們必須為成年人創造新的模式,使成年人不是教孩子們學什么,而是怎么學;不是教孩子們對什么應該承擔義務,而是使他們懂得義務的價值④。從米德的文化分類來看,文化發展的機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統一,后喻型文化強調傳承,前喻型與互喻型文化推崇創新,文化傳承是文化發展的邏輯前提,文化創新是文化發展的邏輯根據,因為文化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文化傳承是河之源,文化創新是河之流。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發展,也正是大學體育課程文化傳承之源與大學體育課程文化創新之流的合一。
1.大學體育課程的文化傳承邏輯機制
大學體育課程是社會文化的反映,大學體育課程的職責首先是要傳遞對社會具有價值的體育知識和技能,通過傳承體育文化實現個體的社會化。從大學體育課程的起源,到至今的發展歷程,大學體育課程無不是作為文化傳承的工具存在的,歷史演繹出了大學體育課程傳承文化的邏輯機制,大學體育課程實踐賦予了文化傳承工具的角色,于是,大學體育課程作為文化傳承的工具便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命題。從邏輯上來看,將大學體育課程視為文化傳承的工具,就使得大學體育課程脫離其文化母體,成為一種純然的工具,導致大學體育課程在文化意義上成為一個虛概念,大學體育課程與文化的品性、文化的價值取向和文化使命無涉,大學體育課程所傳承的文化就是體育原文化。即使在大學體育課程的研制過程中,對其所承載的文化進行選擇和加工,這純粹是出于技術理性之故,絲毫不能改變大學體育課程作為文化傳承的工具存在,這就使得大學體育課程與文化之間形成了一種線性制約機理,大學體育課程的文化傳承邏輯造成體育課程自身的文化缺失。此外,體育課程的文化傳承工具角色把實證化和效率化作為大學體育課程科學化標準的核心指標⑤,也就是說,在大學體育課程的發展實踐中,效率化和實證化基準是以大學體育課程作為文化傳承的工具為其邏輯前提的,于是,大學體育課程的目標、價值和評價等無疑都一致地趨向文化傳承的效率和質量,這與傳統課程論專家博比特發起的科學化運動課程是一脈相承的,大學體育課程完全受技術理性的主宰而失去了自身的文化主體,其文化反思與批判精神也隨之蕩然無存。秉承文化傳承旨趣的工具性品性,使得有史以來的大學體育課程發展呈現出毫無二致的文化驅控與鎖定機制,由此造成了大學體育課程的文化盲點,消解了大學體育課程的文化主體意識,進而使大學體育課程發展始終循著原文化的理路和節律,鏤刻著文化的原始印記,傾心于認同已有的文化。大學體育課程標準僅僅局限于社會文化的事實判斷,大學體育課程在實踐中只能趨于和適應社會文化,而不能創造和創新社會文化,這一適應性文化將大學體育課程變成了一種繭式課程。繭式體育課程在文化上體現為接受和認同品性,在體育課程實踐中強調對體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運用,而無視學生的個性、自主性和社會意識的形成。大學體育課程的文化傳承邏輯機制賦予了體育課程的文化復制功能,而非文化生成功能,文化傳承的邏輯機制不僅不能使學生生發自由精神和批判精神,而且還鉗制著學生的思想,淡化了學生的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學生的生活世界變得肅然無味。雖然這種以技術理性主導的大學體育課程文化,也賦予人們一定的信念和價值,如“知識就是力量”,“技術造福人類”等,但是,它們卻使人感到束縛和壓抑,甚至成為人類的一種異化力量,大學體育課程的這種文化傳承工具邏輯必然會走到一個更高的文化境界。大學體育課程作為文化傳承工具的邏輯緣于歷史性依據本然無可厚非,但是在今日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與價值無涉的認同性大學體育課程,無論是在理論邏輯上,還是在現實教育情境中,都已缺乏存在的合理性依據。大學體育課程在新的歷史時期必然要經歷一場深刻的文化洗禮,超越其自身的文化傳承之囿而走向文化創新之境。
2.大學體育課程的文化創新邏輯機制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⑥。創新越來越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志,越來越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進程。如果不能創新,一個民族就難以興盛,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們正處在一個創新時代,文化創新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已成為中國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必須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傳承與創新,教育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要積極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掌握前人的文化成果,揚棄舊義,創立新知,并傳播到社會、延續至后代,不斷培育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思想觀念,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教育是通過課程來培育人的社會文化活動,大學體育課程作為文化傳承的邏輯工具,使學校體育教育只能依據制度化的文化去訓練人,塑造“知識人”、“技術人”,而不是真正的“文化人”,導致不能實現培育人的歷史使命。傳承文化的大學體育課程看似有文化,其實它是拿了“他文化”而喪失了“我文化”,如此,大學體育課程在教育文化語境中沒有了自己的文化“話語權”,大學體育課程的文化困境和扭曲等,均緣于此。大學體育課程文化創新就是要對大學體育課程的文化傳承邏輯進行揚棄,還原大學體育課程的文化主體地位,使體育課程文化由“虛無”變為“實在”。首先,就是要把大學體育課程視為一種文化,即是大學體育課程文化,作為文化的大學體育課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體育課程,作為工具的體育課程,承載的只是體育知識和技術而已,本身毫無文化可言。大學體育課程作為一種培養人和造就人的重要手段,它絕不應該僅限于機械地復制、認同和傳承社會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大學體育課程應有自己的文化品位、理想和旨趣。從邏輯上來看,大學體育課程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必然具有其內在的價值追求,必然是一種自主性的文化現象,必然具有自主性的文化內涵和追求。無疑,大學體育課程是作為體育教育活動的媒介物而存在于學校教育文化之中,教育化標準應成為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的根本依據,教育化標準包括學生、社會和知識三個方面文化因素。體育知識和技術當然是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的本源,但體育知識和技術并非等同于體育課程文化,體育知識和技術成為教育內容,就在于其具有教育價值和教育意義,體育知識和技術是價值中立的,而體育課程文化則是一種強烈的價值涉入文化。知識本位體育課程觀將體育課程知識視為教育的全部,體育教育的過程實質就是要學生實現對體育知識和技術的認識和掌握。滿足并促進社會健康發展同樣也是體育課程的重要使命,但是社會本位體育課程觀把體育課程完全視為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制度的產物和附庸,把體育課程視為社會制度化文化的辯護和維護工具,大學體育課程作為文化傳承的工具邏輯就緣于此。滿足并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更是體育課程的一個重要歷史使命,學生理所當然是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的重要教育性指標。然而,學生本位論卻無視社會因素對體育課程的影響,把學校體育教育從社會中剝離出去,使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缺乏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由此可見,體育課程文化標準是一個復合化的因素系統,單項式的教育性因素只能闡釋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的教育價值。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人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人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使人成為人,這就要求將大學體育課程轉變為自主性的文化存在。大學體育課程通過傳遞和積淀文化,并積極創造文化,實現自身的文化增值和創新,體育教育過程不僅是獲得體育知識和技術的過程,更是文化的過程。大學體育課程文化既是一種培育意義上的文化,也是一種超越性的文化,大學體育課程文化創新就是要表現或實現體育課程獨特而崇高的超越性文化旨趣。超越性是人與動物區別的顯著標志,變形蟲的本性與邏輯僅在于適應而已,所以“變形蟲將抱著它自己的理論、它自己的信念和它自己的習慣死去”⑦。有超越才會有進步,“自我超越是一切生命和一切進化尤其是人類進化中最驚人和最重要的事實”,如果大學體育課程只具有適應性的話,傳承社會為其制定的文化,服務并服從于社會現實的政治文化或經濟文化,那么,大學體育課程文化就只能適應而不能超越,大學體育課程作為培育意義上的文化,一種指向人之生成的體育課程文化不能在文化傳承邏輯機制中適應社會文化,而應超越社會文化。貝塔朗菲認為“如果人類的生命在于適應,那它永遠不比變形蟲進步,因為變形蟲是世界上適應性最好的東西,它從原始海洋到今天已經存活了幾十億年,如果教育只是適應環境,那么教育和培養目標就是變形蟲了”。
三、結語
人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產物,正因為如此,大學體育課程文化與人的發展具有密切的關系,兩者互為表里,人的創造性主體活動使大學體育課程文化日益豐富,日益豐富的大學體育課程文化又使人本身不斷從“自然王國”邁進“自由王國”。大學體育課程與文化具有天然的血肉聯系,文化作為大學體育課程的母體為大學體育課程設定了基本的邏輯和范疇體系,大學體育課程也為文化的傳承、增值和創新提供了條件,大學體育課程文化無疑要傳遞社會文化,并讓學生通過大學體育課程建構一定的文化。文化傳承的大學體育課程與文化創新的大學體育課程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文化傳承的工具性大學體育課程只在于要求學生被動地消極地接受和認同現實的社會文化,而文化創新的大學體育課程則導向學生主動積極地創造文化。工具化大學體育課程把學生束縛在知識世界,文化化大學體育課程將學生帶入生活世界。總之,大學體育課程作為文化傳承的工具性存在,是大學體育課程存在的邏輯前提和基礎,而文化創新則是大學體育課程作為一種文化存在的根本性特征,文化性存在是大學體育課程的本質所在,大學體育課程文化只有在文化傳承的基礎之上不斷推陳出新,不斷超越自我,才能保持與時俱進的文化品格。
作者:陶克祥宋姍工作單位: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
- 上一篇:大學體育球類教學研究3篇
- 下一篇: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探索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