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對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
時間:2022-12-08 03:21:35
導語:大學生對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有效實施手機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個重要任務。調查表明,手機新媒體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發表觀點、娛樂交往的重要載體。總體來看,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運用手機新媒體開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生動活潑,與學生互動性強,有良好的效果,受到大學生的歡迎,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得以提升;但在理念思路、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創新仍有待提升,需不斷更新內容、語言風格,做到內容和形式相統一,增強輿論引導力。
【關鍵詞】民族院校;大學生;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認知評價
當前,新媒體時代到來,高校重視運用新媒體對大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任務。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1]而伴隨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媒體技術尤其是手機新媒體迅猛發展,影響了大學生的媒介接觸方式,大學生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學習生活交往方式等都受到了明顯影響。尤其是2018年的大學新生,超過三分之二為2000年出生的“00后”,正是伴隨智能手機成長的新一代“網絡原住民”。手機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接收信息、傳播信息、發表言論的重要媒介。各類自媒體發展迅速,對大學生有一定影響力。高校在新形勢下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機遇和挑戰。高校各院系重視網絡育人,積極開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手機客戶端等校園新媒體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高等院校重視運用手機新媒體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是現實迫切需求,也是對傳統思想政治工作形式載體的有力補充。因此,運用手機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了解、掌握其實效性是應有之義。筆者以中央民族大學為例,調查研究大學生對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工作的評價及建議,以期對高校運用手機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建議和對策。
一、研究方法
課題組主要使用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以中央民族大學在校本科生為調研對象,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的方式進行。問卷發放1500份,回收1500份,有效問卷1480份,有效率為98.7%。1480名被調查者覆蓋16個專業、四個年級,男生568人、女生912人。
二、調查分析
(一)大學生使用手機新媒體現狀。針對“你日常關注使用最多的手機新媒體形式?”這一問題,通過調查發現,民族院校大學生日常關注使用最多的手機新媒體形式依次為微信(46.35%)、微博(28.61%)、視頻網站(28.46%)和其他(6.58%)。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形成階段,易于接受新事物,大學生尤其是“00”后大學生,作為“網絡原住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形成階段,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對于新鮮潮流極為好奇,對于手機新媒體極為關注、使用較為廣泛。大學生日常使用較多的手機新媒體平臺依次為學校官方新媒體(50.94%)、個人自媒體(48.68%)、院系官方新媒體(43.98%)、官方權威新媒體(43.42%)、學生社團新媒體(24.44%)和其他新媒體(19.36%)。大學生日常關注較多的手機新媒體內容依次為娛樂類(70.3%)、學校學院活動(55.64%)、時政熱點問題(51.5%)、個人成長成才類(30.26%)、心靈雞湯類(15.98%)、民族傳統文化類(15.6%)和其他(7.89%)。可見,在新媒體環境下,人人都是信息的生產者、傳播者和受眾,每天都有海量信息涌進大學生的視野,大學生可以自主地選擇樂于接受的信息。大學生自主意識和個性特征日益強化,注重“以我為中心”選擇接受信息,信息來源更為多樣化,更關心與自己相關、個人有興趣的信息,受微時代文化快餐的影響,大學生逐漸養成通過刷屏掌握信息的習慣,喪失了深度解讀的耐心,不關心信息的質量和深度,不甚喜歡正統宏觀敘事風格,更重視信息傳輸過程中的快感,存在一定程度的娛樂化傾向。比較好奇娛樂性的新聞,熱衷于追蹤當紅明星的動態,喜歡各類娛樂節目等,手機新媒體較好地滿足了大學生們消遣娛樂的心理。(二)大學生對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情況。通過調查發現,民族院校大學生對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接受態度方面,40.41%的大學生表示可以接受,27.63%的大學生表示感興趣的看看,19.55%的大學生比較喜歡,5.08%的大學生非常喜歡。相對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手機新媒體有海量的資源,傳播更新更快,內容更為生動和豐富,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發揮了各種影響和作用;此外,也突破了傳統的地域限制、物理空間限制、時限限制等,這讓大學生們接受信息更為便捷,為民族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陣地。大學生喜歡的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依次為貼近學生實際類(74.25%)、評論類(45.11%)、榜樣人物事跡(43.61%)、傳統民族文化知識類(33.83%)、理論知識(28.57%)和其他(3.38%)。大學生喜歡的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特點依次為正面宣傳和反面教育都能接受(53.2%)、正面宣傳(41.54%),僅5.26%的大學生選擇反面教育。大學生喜歡的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依次為視頻(58.27%)、使用00后語言活潑風格(53.38%)、可互動參與(41.54%)、線上和線下結合(34.59%)、理論文章(28.76%)、直播(6.95%)和其他(3.01%)。在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可信度方面,83.46%的大學生認為官方新媒體更可信,16.54%的大學生認為自媒體更可信。民族院校大學生認為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生動活潑,貼近大學生,感召力會更強。手機新媒體使得信息傳輸、信息表達都趨向形象化、立體化,展現給大學生豐富多彩的多種直觀信息,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對學生的影響力和感染力。互聯網虛擬空間讓師生更好互動交流,互動參與更受學生歡迎。(三)大學生對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民族院校大學生認為當下官方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主要體現為:形式單一(50.38%)、素材內容老舊(47.56%)、不能吸引眼球(43.05%)、缺乏互動(34.02%)、教育實施者新媒體技術手段薄弱(26.32%)、缺乏信服度(22.37%)和其他方面(3.38%)。民族院校大學生認為當下非官方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主要體現為:“標題黨”現象嚴重(72.18%)、過于夸大,博人眼球(60.71%)、難以辨別真偽(55.64%)、過于商業化(29.7%)、庸俗化(18.61%)、動機目的不純(15.79%)和其他方面(2.07%)。對于輔導員運用手機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49.44%的受訪大學生可以接受,26.13%的大學生表示比較喜歡,10.34%的大學生表示非常喜歡,8.08%的大學生表示無所謂,6.01%的大學生表示不喜歡。針對“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在哪個方面急需加強?”這一問題,受訪大學生依次選擇為技術手段和方式方法(43.67%)、教育內容(36.47%)、監控力度(18.42%)和其他方面(2.44%)。在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個人的整體影響方面,40.79%的大學生認為積極作用占主導,25.19%的大學生認為積極消極作用均衡,21.43%的大學生認為說不清,9.02%的大學生認為沒什么影響,3.57%的大學生認為消極作用占主導。針對手機新媒體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比較方面,53.57%的大學生表示都喜歡、二者互為補充,34.4%的大學生表示更喜歡手機新媒體的形式,12.03%的大學生表示更喜歡傳統形式。針對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評價,46.65%的大學生表示以肯定為主,45.58%的大學生表示中立,4.89%的大學生表示說不清,3.38%的大學生表示以否定為主。總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運用手機新媒體開展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生動活潑,與學生互動性強,有良好的效果,受到大學生的歡迎,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得以提升。有的高校因為新媒體技術力量薄弱、專業人才匱乏,官方新媒體話語內容單一、語言風格單調、表達形式呆板,不能契合大學生媒介接受傾向,工作中存在“數量迷失”的現狀,只注重信息的數量,而忽視信息傳播的效果,在理念思路、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創新仍有待提升。非官方手機新媒體平臺內容更為娛樂化、生活化,但貼近大學生實際,與學生互動性較強,值得關注和學習。
三、思考探析
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滿足當下00后大學生的個性需求,受到民族院校大學生的認可。第一,民族院校大學生成為使用手機新媒體最為活躍的群體之一。相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主題班會、學生活動等形式,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傳統的時空地域限制,這讓大學生接受信息更為便捷,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陣地。第二,民族院校大學生受到新媒體各方面沖擊,學習、交往方式發生了新變化。交互式自主學習越來越成為學生獲得各種知識的主要渠道。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交往更為個性化、虛擬化,相對于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分享和表達個人觀點的平臺,大學生也更愿意在新媒體平臺發表個人觀點、分享表達個人想法。第三,民族院校大學生自主意識日益強化,個性特征日益凸顯。大學生群體式集中關注的熱情在減少;反對話語霸權,更加希望平等交流;創新意識強,厭煩抽象、單一的說教式傳播;更為關注與個人發展實際、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大學生“以我為主”的特點也充分體現在50.94%的受調查學生表示更關注學校官方新媒體,43.98%的大學生表示更關注院系官方新媒體。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生動活潑,貼近大學生,感召力會更強。手機新媒體使得信息傳輸、信息表達都趨向形象化、立體化,展現給大學生的是豐富多彩的信息,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對學生的影響力和感染力。第四,民族院校大學生獲得信息的來源更加多樣,但有待提升過濾、判斷、分析信息的能力。在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獲得各類信息的途徑更為便捷,并且常常信息良莠不齊。由于在手機新媒體中,每個人都可以發言,虛擬空間又可以淡化自己的身份,48.68%的受調查大學生更關注個人自媒體。當前社會進入改革的深水區,不同思想觀念混雜,一些拜金主義、功利主義觀念甚囂塵上,網絡上“標題黨”現象等對大學生帶來一定影響。大學生對于手機新媒體的識別和理解、對手機新媒體信息的判斷和質疑、參與和使用手機新媒體、對手機新媒體技術的創造和傳播等方面的能力,值得深切關注。學校官方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思路、形式內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還有待創新。第一,民族院校官方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轉變觀念。新媒體時代,輿論宣傳、傳播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同于傳統單向傳播方式,新媒體互動交流傳播模式更為盛行;開放性的話語環境下,大學生更為主動獲取信息。新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者和傳播者,即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話題制造者,甚至主導話語權。受“灌輸式宣傳”傳統模式影響,民族院校官方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受慣性思維影響,重視宣傳輕視傳播,在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投入上還有待加強。新媒體專業技術人才還較為缺乏,技術力量還比較薄弱,重視信息的數量,忽視傳播的效果,導致其話語能力、輿論影響力受到一定程度影響。民族院校官方新媒體要充分結合“00后”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圍繞大學生關注的焦點問題,以學生容易接受和喜歡的傳播方式,及時設置新媒體內容,思想性強、語言活潑、形式生動有趣的新媒體作品,積極引導大學生思考和反思,進而實現正面引導和教育。第二,民族院校官方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不斷更新內容、語言風格,做到內容和形式相統一,增強輿論引導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規范嚴謹的,邏輯體系是完整嚴密的,但在話語風格、表現形式方面可不斷創新,進而克服刻板傳統保守模式。首先,在內容選取和設置上,民族高校官方新媒體議程設置要重視受眾即大學生,充分考慮其“以我為主”的特點,將熱點重點難點問題與大學生現實思想需求結合起來,不斷鮮活傳播內容。要不斷貼近大學生的接受傾向,善于化整為零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學校好聲音,將包括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內的大課題轉化為大學生樂于接受的內容體系,將大學生身邊的小故事提升到具有一定輻射和影響力的大事件。其次,在傳播方式方面,民族高校新媒體要不斷創新傳播模式、話語模式等。官方新媒體要充分運用靈活的語言、通俗的形象、生動的形式,迅速吸引大學生,多維度、多層次傳播,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大道理;在標題措辭上要簡短意賅,凸顯重點,文章長度也應適當調整,以便適應當今大學生碎片化閱讀習慣。要警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形式過度娛樂化傾向。最后,民族院校高校新媒體要牢牢掌握高校主流意識形態主動權,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當前形勢下,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大學生較為關注自媒體的現象要引起關注,大學生會受到多種聲音的引導,學校官方新媒體要積極主動引導輿論,掌握話語主動權;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媒體素養和法制教育,引導大學生養成理性判斷能力,不斷提升手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覃文忠,陳禹卓,周靜媛.高校官方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提升[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8(06).
[3]徐長文,鄭興燕,周志群,于昕彤.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8(04).
[4]楊美勤.淺談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教育界,2014(04).
作者:王葉紅 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 上一篇:新時代廉政建設舉措探析
- 下一篇:黨校學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