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現狀研究

時間:2022-09-27 09:59:17

導語: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現狀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現狀研究

我國高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已有30多年歷史了,始終堅持“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活動指導原則,活動范圍涉及社會各個方面,且取得明顯成效并累積大量經驗,也是目前高校大學生實現社會化的重要途徑。按我國高校入學標準年齡來看,高校現在已有部分在校大學生是“零零后”了。他們的生活環境和成長歷程相比于以前的大學生有明顯區別,這些區別也會表現在其進入大學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第一,“零零后”大學生的群體特征直接影響其對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興趣;第二,“零零后”大學生在其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主觀意識非常強烈;第三,“零零后”大學生在選擇參加何種社會實踐活動方面目的性很明確。

一、“零零后”大學生的群體特征對于其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興趣的影響

“零零后”大學生是成長于中國經濟飛速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物質生產相對豐富,中國民眾家庭生活質量明顯提升,已基本解決溫飽,在成長經歷中很少感受過經濟緊張,吃苦耐勞精神相對缺乏;同時,受限于當時我國仍然實施計劃生育制度,有很多城市地區的“零零后”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得到關注度非常高,在與人交往時很容易顯現出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另外大部分農村地區的“零零后”是留守兒童,家庭關懷不夠,不善與人交流;另外,我國自二十一世紀以來,整個國民社會的自信心都在不斷提升,而“零零后”身處于這種社會氛圍,其部分會表現自信心過度,一旦受挫反而無法接受。這幾個方面都會影響“零零后”對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興趣程度。目前,高校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本質仍然是一個讓學生體驗各種社會形態的過程,而學校組織的基本都是以團體形式來進行的,且是在與學校環境截然不同的狀態下開展,在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與“零零后”自身經驗與知識儲備無法解決的問題,需要有一定抗壓力。因此,高校必須著眼于未來“零零后”大學生將成為在學生主體的現實情況,從自身轉變,積極適應“零零后”大學生的群體特征,開展多樣化社會實踐活動:第一,根據“零零后”大學生重視自身體驗的情況,可以在他們剛進入大學后參加第一次社會實踐活動中,把個體實踐和團體實踐結合起來或鼓勵“零零后”大學生內部自由組合團隊,以培養他們逐漸適應與他人合作的意識;第二,依據“零零后”大學生日常生活情況,推出社會實踐地點多樣化,不必須全程在農村,可以城市與農村整合,一階段在城市,一階段在農村,給他們一個過渡期;第三,在制定社會實踐活動方案時,結合“零零后”大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社會經驗,設定合理活動困難度,最終達到即完成社會實踐活動的目標又讓“零零后”大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得到成就感。

二、“零零后”大學生在其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主觀意識強

“零零后”大學生自主意識很強,尤其表現為對于平等話語權的要求非常高。這絕對是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中僅有的。以前學生在家庭生活中,更多是被家長灌輸“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的觀念。但是,城市地區的“零零后”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結構更多表現為三口之家,他們在家庭生活中只能與家長對話,在這種家庭氛圍下逐漸塑造了他們對于平等話語權的強烈意識;另外他們對個性化生活要求非常高,雖然學校強調集體教育,但是“零零后”更加重視展示個性,推崇與眾不同,不喜歡整齊劃一。這些情況在“零零后”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表現明顯,具體體現就是他們在選擇活動主題、確定活動形式、安排活動內容、參與活動方式等方面都有強烈自主意識,不會完全被動服從學校安排。但現行高校教育理念還秉承老一套,沒有與時俱進、變革思想;仍采用上對下教導、直接安排命令等模式,導致很多社會實踐活動沒有取得相應效果。這是因為忽視“零零后”大學生對于話語權的要求,沒有給予他們一個平等的對話空間。因此,很多高校雖然在不斷開展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但確出現學生參與度不高,流于形式等境況。所以,高校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時必須從現狀出發,高度重視“零零后”大學生對于話語權的要求,改變原有工作方法和理念,做到與其觀念無逢銜接。積極鼓勵他們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的制定,構建一個學校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平臺,以應對目前高校社會實踐活動所遇到的各種困境。例如,可以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之前,學校進行調研,切實了解學生的想法,并從學生想法與社會主流價值觀及學校現狀找到重合點,且在與學生進行平等深入的交流之后,確定社會實踐活動的最終執行方案,確保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能有充分參與權和對話空間,實現社會、學校、學生三方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目標。

三、“零零后”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性很明確

現今,高校都把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看成是讓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并進行思治教育的重要方式。高校也一直在強調只有讀書才能使人明智,但明智之后更重要的是實踐和運用,同時在為國家與社會奉獻自己力量的過程中,讓學生道德素養得到提升。所以,高校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時都是有明確目的,且基本都是根據在校學生大多動手能力不強、對時事政治和社會熱點缺乏關注的現狀而制定出來的。但在面對“零零后”大學生群體時,這種工作思路已有所滯后,不符合其實際需求,因為他們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時有自己明確的目的。“零零后”大學生在其成長歷程中,其信息獲取渠道要遠遠超過以前任何一代人,不必須通過學校課堂教育才能得到知識,很可能在某方面他們的知識比其指導老師要多,進而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時,會出現他們不認同學校原來設定好的活動目的,而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制定活動目的。同時由于“零零后”信息獲取渠道較多而使其知識面寬廣,所以他們在做決定或參加活動時,其自身會有一定程度思考,以明確活動目的,不盲從。因此,高校在針對“零零后”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之前,必須對他們的想法進行認真調研,做到有的放矢,制定符合他們實際需求的活動目的,有針對性、有區分性的開展活動。千萬不要期望于事前不調研,事中隨意制定一個活動目的,事后通過學校的權威性來推動活動開展,這只能致使活動流于形式,毫無成效。

參考文獻:

[1]章井平.“00后”學生個性特征成因與教育策略[J].都市家教,2016(7):139.

[2]關曉光,闞穎,孫人杰.關于遼寧省大學生社會實踐現狀的調查分析[J].新校園,2016(12):18~19.

[3]張智慧.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現狀調查研究———以安徽農業大學為例[J].當代經濟,2017(01):102~104.

作者:任宗儀 郭金梅 程繼華 單位:1.貴州師范學院歷史與社會學院;2.貴州師范學院地理與旅游學院;3.貴州師范學院繼續教育學院;4.貴州師范學院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