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數學教學互動模式的后期研討報告
時間:2022-05-14 04:17:00
導語:低年級數學教學互動模式的后期研討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堂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給21世紀的基礎教育指明了方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面對新課程,我們所言:"教師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學生學."作為戰斗在教育第一線的我們,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和嚴峻的挑戰,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一片自主的天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才能與《新課程標準》同行,與時俱進.那么,怎樣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促進低段數學課堂教學互動和諧呢下面就本學期的研究作一個經驗總結:
一,教學流程劃分.
1,發現問題.創設互動探究的問題,激發探究的欲望,明確探究的目標和方向.
2,互動和諧探究.讓每個學生圍繞探究的問題,自己決定探究方向,選擇合理的探究方法,也就是說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索數學知識產生和發展過程.
3,開放引導.強調學生的互動探究,并非意味可拋開教師的引導,學生探究活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開放式的引導.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隨著學生探究活動的不斷深入,教師相機進行引導.在引入階段,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在探究階段,設計有價值的問題和校正思維的趨向,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在建構階段,設計有效練習,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在問題延伸階段,引導學生反思和質疑,誘發學生創新思維.
4,建構應用.將探索學習活動中的成果進行歸納總結,形成較為完善的知識體系和認知方式,并將所學運用到解決具體的問題中,力求引發出新的探究問題.
二,操作方式策略.
1,問題來源
有問才能探.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注重情境的創設,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出發,多角度,多渠道引發出面臨一種熟悉但又不能一下找出決策的探究問題,以促使學生去思索,去探究.
(1)設計探究問題
教師在研究教材中,設計一些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主動探究新知.以引起學生積極探究.
(2)鼓勵發現問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如果學生自己能發現的的問題,教師不簡單給出,而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發現,去提出,學生能提出問題,表明他進行了獨立的思考和分析.比如學習長度單位時,教師出示課題后,問學生你想知道什么可能學生會提出如下問題:1,什么是長度單位2,怎樣用長度單位3,學習這些內容有什么用這些問題讓學生通過積極思考后來提出來.由于問題是學生提出的,他們的思維處于最佳狀態,渴望將這些知識弄明白,因而能積極主動的探索.
(3)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
如學習圖形的初步認識時,讓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什么地方用到了它們讓學生思考,(在人民幣的認識中)你會怎樣和別人換錢由于學生急于想知道其中的道理,探究的熱情就會漲高.
(4)在認知沖突中產生問題
數學和生活緊密聯系,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問題.
(5)將課本的結論改為問題
課本中有許多結論是現存告訴我們的,這對培養學生形成知識產生和發展過程無疑是無益的.為此,我們經常把課本中的結論改為問題,讓學生去探究.這樣有助于激發探究的積極性.
2,探究方式
現代教學論告訴我們,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互動和諧的探究,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親身經歷,自主地參與學習過程,以嘗試發現,實踐體驗,獨立探究,合作討論等形式探索知識,發現規律,發展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
(1)運用范例教會學生探究方法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雖然很想自己去探究知識規律,但有許多學生并不知道如何去探究,去發現.為此需要教師運用范例,教會學生探究的初步方法.
教師根據教材結構的特點,精選一個或幾個富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學習內容(尤其是那些面向生活,面向社會的內容,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或綜合性的問題)作為范例,進行深入透徹的學習或探索,弄清其來龍去脈,并在探究過程中,教給學生諸如搜集數據,觀察現象方法.如學習乘法口訣時,教師把1,2,3,4的口訣作為范例進行教學.在教學活動中,突出這樣幾個環節:讓學生自己找1,2,3,4的口訣的規律(搜集資料);對這些數進行觀察,思考,分析,找出自己發現的某種規律,特征運用到其余的口訣中(觀察分析,提出假設);把自己發現的規律,特征代入實際進行檢驗(驗證假設);用自己的話進行歸納,并形成結論(總結概括).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掌握進行科學探究的步驟,方法,途徑.并運用這些步驟和方法,遷移到其他數學問題進行主動的探究.讓學生懂得搞科學探究并不是一件十分神秘的事,這樣的過程就是在搞研究.
(2)讓學生在動手做中探索
在美國小學教育界流行這樣一句話:聽過會忘記,看過能記住,做過才能學會.這很值得我們深思,是教數學,還是做數學.為此,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我們經常讓學生通過自己親歷摸一摸,擺一擺,拆一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等各種形式的感官活動,同時經過猜想,類比,分析,歸納,推理等各種思維活動,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把外顯和動作過程與內隱的思維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把朦朧模糊的各種想法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從而獲得真切,可信的數學知識.
(3)讓學生憑借數學現實去探索
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他們并非一張白紙,由老師去描繪,他們有從書本中獲得的數學經驗,也有從社會生活中獲得的一些感性的數學知識,這些都構成學生進行學習的"數學現實".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概括出數學模型.為此,我們經常讓學生憑借數學現實去探索知識規律,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學習加減法的簡便運算時,我們從現實生活中購買物品付款的事例出發,媽媽帶了38元錢買帽子和圍巾,帽子的價格是8元,圍巾的價錢是15元,錢夠嗎問可能會怎樣付款,通過分析,推理,讓學生明白多減要加,少減要加的算理.
三,開放引導策略.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對所探究問題的思維方式,觀察操作的方向產生障礙和偏差,這就需要教師適當的思考性引導,即不是直接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設計有助于學生繼續展開探究的有效的策略方法,為學生的繼續探究提供正確的方案,促進學生更好的探究.
(1)引導在教學內容的關鍵之處
在教學內容的關鍵之處順勢點撥引導,能促進學生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2)引導在學生容易失誤之處
小學生年齡小,回答問題時往往發生這樣那樣的錯誤.此時,教師要及時點撥引導,促使學生覺察謬誤,重新思索,尋求正確的答案.
(3)引導在知識易混之處
當學生受思維定勢的影響,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而抓不住本質時要進行點撥引導.
(4)引導在學生的疑惑之處
學貴有疑,疑能誘發學生的積極探究.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對學生疑惑加以引導,讓學生更自覺,主動地探究新知.
四,有關思考.
通過三年來的課題研究與實踐,我們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實踐中,我們也產生了一些思考:
1,要立足"互動和諧",特別關注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與情感態度,切實提高自主學習,自主獲得的能力.
2,要積極調整"引領"策略,激活學生思維,努力達到讓學生在質疑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在發現中生成的理想境界,培育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
3,要廣泛地開展互動和諧探究式的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互動體驗,在實踐中互動探究,在實踐中互動悟得,在實踐中互動發展.
我們將在今后的研究中,鞏固成果,正視問題,深入研究,積極創新,一切都著眼于學生,教師,學校的發展,力爭把釣魚中心校的互動和諧的教學特色建設提升到更高的發展階層.
- 上一篇:小議構建和諧金融制度的啟發
- 下一篇:低年級教務職責期中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