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德育研究
時間:2022-01-02 03:33:56
導語:小學低年級德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是教書育人的藝術。“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禮記》。2000多年前,古人就認識到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時至今日,德育還是困擾各位教師的一個難題。通過一段時間的探索,筆者運用課堂、課外活動的方式,進行小學低年級學生德育教育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和大家共享。
一、研究背景
以文化考核為主的高考制度不改變,文化教育在教育中一家獨大的地位是不會被撼動的。長期以來,為了擠過“高考”這座獨木橋,學生、家長、學校把99%的精力用在了智育方面,而德育則被放在了一個非常尷尬的角落,學校教育尤為突出,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農村地區更勝一籌。筆者所任教的這個把教孩子認識“八兩秤”作為學生上學目的的偏遠山區,在學生德育教育方面更是讓人無所適從。經過多年的探索,特別是在接觸朱永新先生《新教育》理念以后,筆者嘗試通過課堂、課外活動的方式,進行學生德育教育。
二、探索方法
1.熱愛家鄉,從了解、講解家鄉的歷史做起。青城古鎮素來有著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筆者就思考如何充分利用這些旅游資源,讓學生熱愛家鄉、愛護文物呢?自此,筆者便從旅游公司借來資料,分發給同學們,安排班上的同學每人準備一個青城旅游景點的解說詞,讓他們根據青城景點的格局逐一進行介紹,再加之向當地導游借鑒學習,同學們對自己的家鄉有了深刻的了解。青城鎮旅游旺季,我組織我們班的義務小導游為游客講解景點知識,得到了游客、家長、學校普遍認可。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推出了青城深厚的文化底蘊,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熱愛青城古文化的興趣和自豪感。自此,古鎮的“破壞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旅游公司的好幫手、古鎮的主人出現了。2.厲行節約,從認識糧食的來之不易做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個同學都知道,但在實際生活中就是這樣,這還了得!經過幾天的思考,筆者認為,要想培養同學們節儉的意識,就要讓他們實際體驗糧食的來之不易,5月份,正是青城冷棚西瓜成熟的季節,筆者帶領同學去西瓜地參觀,當天,氣溫達到28度,西瓜棚中的溫度更是達到了40度左右,一進瓜棚,迎面而來的熱浪讓人窒息,在瓜棚中的十幾分鐘,同學們都汗流浹背,直說受不了。回來談感悟,同學們都認為:“西瓜雖甜,汗水澆灌”。以后的營養早餐,餐桌上剩余的花卷山小了,吃不完,交回的食物多了;浪費糧食的同學少了,勸說大家節約糧食的同學多了。勤儉節約的種子慢慢地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3.學困生的轉變,從父親節的一封信開始。筆者所在學校,有一位特殊學生,父母離異,孩子缺乏關愛,他總是用不理智的方式引起別人的重視,屬于典型的學困生。父親節前夕,為了讓孩子們學會感恩,更是為了轉化這名學困生、教育這位父親,筆者讓孩子們每人為他們的父親寫一封信,送一束花。課堂上,筆者發現這位特殊的學生非常興奮,于是筆者便坐在他身邊,想幫助他。他輕聲告訴老師“老師,我想給我爸爸寫封信。”筆者很感動,立即問他想跟爸爸說些什么?筆者用文字把他要表達的意思簡要地寫出來,讓他抄在信紙上,他抄得很認真。后來,在筆者與這名同學的交流時,他告訴筆者,他爸爸被感動哭了,說謝謝他,還說晚上要教他認字。此后的日子,這個孩子的變化很大。4.愛心種子的扎根,從課前小活動開始。學校外面有一個缺失右手的殘疾人開的小賣部,不知從何時起,同學們都叫他“一把手”,這是個明顯帶有侮辱性的綽號,筆者正面教育了他們多次,但總有那么幾位調皮的學生仍不改正。正好上到《掌聲》這課了,筆者精心準備了一些課前小活動:讓同學們單手拖地、蒙著眼睛取東西、單腳賽跑……大家都說不方便,就這樣我導入了新課,讓同學們看看有愛心的人是怎樣對待殘疾人的?而我們是怎樣做的?這時,我注意觀察那幾個調皮的學生臉紅了。課后,這幾位調皮的同學經常會幫這名殘疾店主搬東西、挑門簾……
三、探討總結
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他們認知、心理等方面的特點,單純的課堂教學,或者是講道理、舉例子教學方法,在德育培養方面的作用可能很有限。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決定了他們在認知事物、接受教育方面,表象的要優于理論的,尤其是比較抽象的德育教育,更是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把抽象的德育教育轉化成形象的活動教學,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上述事例也表明,小學低年級學生要想真正弄明白德育要求的內容,往往來自與實踐中自身的真實體驗,很多東西都是自己動過手、碰過壁、吃過苦、走過彎路,才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我們教育工作者運用在教育學生方面,教育不通的地方,只有設計真實的環境,開展恰當的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踐,讓他們自己去感知,這樣他們才能明白其中真正的道理,讓學生的德育水平在活動實踐中快速成長。
作者:李娜 單位:榆中縣青城小學
- 上一篇:小學德育途徑與方法探究
- 下一篇: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德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