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范文
時間:2023-11-09 17:47: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低年級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思維能力;培養
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那么,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怎樣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呢?在此,談談我對小學低年級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幾點嘗試。
一、充分利用趣味性元素,激活學生的形象思維
瑞士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說過:“興趣是進行所有智力方面工作的依據。”實踐證明,當學生對某一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們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其思維意識也變得非常活躍,學習成效也會有較大的提高。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各種趣味性元素,激活學生的形象思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活動中。例如,在教學一年級“拼拼搭搭”活動課時,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復習教材中各種立體圖形的特點之后,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他們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用已經準備好的材料搭建出各種自己喜歡的形狀,然后在小組間進行比較。此時,教師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要以引導者、欣賞者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作品。通過這一活動,學生不僅在拼搭過程中掌握了不同立體圖形的不同特征,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活躍了課堂氣氛。現行教材中類似的課題活動有很多,都是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而設計的,因此,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趣味性元素,并融入自己的創意,讓學生逐漸愛上數學。
二、合理設置障礙和疑問,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當全體學生已經掌握基礎知識和“變式題”的時候,為了讓優等生吃得更飽,讓中等生吃得更好,讓后進生吃得了,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的最后,增設“發展”環節,提出具有思考性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對比、類比、推導,充分發揮自身的創新思維,并在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探索出新的方法,提高對知識的應用能力。例如,在教學完“7”的乘法口訣之后,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發展”環節:讓學生自主探索8×1,8×2,8×3,8×4,8×5,8×6,8×7,8×8等幾道題,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對比、類比以及推理過程,最終得出了8的乘法口訣,這一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充分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三、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活動中。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結合教學實際靈活制訂教學策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促使學生充滿興趣地融入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快速融入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學“10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技術,點擊鼠標在屏幕上分別出現數字娃娃“0”“1”“2”“3”“4”“5”“6”“7”“8”“9”,然后數字“9”跳出來說:“我最大,我是你們的老大”,這時,“0”和“1”都紛紛表示不平,它們說:“如果我們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師趁機進行引導:“小朋友,你們知道這兩個數字組成的數字是幾嗎?”這種方式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充分利用各種教具,為發展學生思維奠定基礎
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的思維,正在經歷從具象到抽象的過渡,因此,他們的思維大都與形象、具體的事物聯系在一起,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充分運用各種學具和教具,幫助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從而概括出正確的數學概念。例如,在教學“有余數除法”這一節時,可以先讓學生自主動手拼擺學具,從“沒有剩余”到“有剩余”,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但手腦并用,初步建立了對“余數”的認知概念,而且為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思維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見,通過實踐方式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可以培養學生多想多問的良好學習習慣,有效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為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數學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一,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作為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給學生一片廣闊的天地,給他們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讓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在課堂學習中得到充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商秋燕.略談小學數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1(08).
[2]王燕.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23).
[3]洪阿麗.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海峽科學,2011(03).
[4]何素芳.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2011(06).
篇2
【關鍵詞】 數學思維能力;直觀形象;動手操作;引發思考;鼓勵創新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但決不是降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求。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他們正處于從以動作和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和邏輯思維發展的階段。以下筆者結合自己平時教學的實踐,從四個方面談談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做法。
一、創設直觀形象的思維情境
教師直觀形象的教學語言、生動鮮活的掛圖教具、惟妙惟肖的動作、適度恰當的多媒體展示等都是創設直觀情境的要素,對兒童的感知、思維、情感活動起著主導、調節和支配的作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如,在一年級教學“認位置”一課,是讓學生辨認方位,學習前后左右上下的概念。教學時,讓學生左手握拳、右手握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請幾位同學到講臺前,與老師站成一排(背對學生),說出老師的左邊或右邊分別是誰;說出自己的左邊和右邊是哪一位同學;出示掛圖讓學生觀察——小明的右邊是誰,小芳的左邊是誰;再用水瓶、茶壺、茶杯三個實物教具讓學生辯論左右方位;再請同學到臺前(背對學生)按老師發出的左右口令做動作。這樣,就在直觀形象的情境中,讓學生正確辨認了左右這一方位概念,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組織有效的動手操作活動
“眼過百遍,不如手過一遍”。在動手操作中,學生必定要動腦思考,相互交流。適時、適度組織動手操作活動,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我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考慮到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去市場購物的機會少,于是這節課上我開設了一個模擬的“文具商店”,讓學生親自操作,體驗換錢、購物情境,讓學生在模擬換錢、購物情境中認識人民幣。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1元=10角,我設計了以下的動手操作活動:小明要買一本1元錢的筆記本,可他手里都是角幣,有1角的、2角的、還有5角的,小明該怎樣付錢呢?請你幫幫他?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分小組交流,對多種策略進行研究,得出了元、角的換算關系。課堂上學習的氣氛十分濃厚,每個孩子都參與了進來。在活動中,我真切的感受到此時的課堂就是生活的縮影。接著,我還設計了一個課外延伸的活動:放學后,請小朋友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到超市自己試著買東西、付錢,好嗎?學生興趣盎然。動手操作活動將數學知識回歸于生活,應用于生活中,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設計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
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用質疑激發學生啟動思維,通過問題或問題串引導學生思維一步步深入,是訓練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一個好的問題設計應滿足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低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當學生遇到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時,往往很難說出它的算理算法,但當我們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和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聯系在一起,把其形象化、直觀化,學生就比較容易對算法算理進行描述了,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也就得到了提升。二是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既要有一定的挑戰性又要不能太難。也就是說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要“跳一跳、夠得著”,要留給學生積極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如,在教學教學“認位置”,在學生基本掌握了左右的方位后,我將鬧鐘、臺燈、筆筒排成一排,并設計了以下有層次的三個問題,構成一個問題串:
1.鬧鐘在臺燈的哪一邊?筆筒在臺燈的哪一邊?鬧鐘在筆筒的哪一邊?
2.什么東西的左邊是臺燈?什么東西的右邊是臺燈?
3.自由說說,什么東西的左邊是什么?什么東西的右邊是什么?
在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交流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加深了,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發展。
四、積極評價鼓勵學生創新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對學生的鼓勵、賞識,使學生感覺到老師對他的信任與肯定,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在教學中,我常常用:“老師相信你一定行”、“真了不起”、“你說得真好”、“你的方法很特別”……等鼓勵賞識性的語言夸獎學生。或一個微笑或摸摸學生的頭,體現出對學生的肯定和贊賞。如,我班上有一個學生叫小康,由于父母長年在外打工,是一個留守兒童,平時在課堂上不愛發言,每次他發言后,我都給予積極的評價,有時還“言過其實”地進行表揚。在不斷的贊賞和肯定中,小康的發言越來越積極,思維也越來越靈活。在教學“比一比”這一課中,在大多數同學說出長與短、高與矮、輕與重這些常規的觀察角度時,小康把手舉得高高的,居然說出了粗與細、遠與近這兩個一般同學想不到的結果,也令我們老師感到興奮和激動!正應了那句話:“聰明的孩子是夸出來的。”
篇3
關鍵詞:數學教學;創造能力;思維能力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2-0173-0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現代學校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知識是思維活動的結果,又是思維的工具。學習知識和訓練思維既有區別,也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它們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同步進行的。數學教學的過程,應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學從一年級起就擔負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任務。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談幾點看法。
1.重視運用教、學具進行實踐操作,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概念
在教學中發揮小學生直觀形象思維的優勢,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手段,加強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這是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思維能力的首要問題。實踐證明,要解決這一問題,最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意充分利用直觀手段(運用教具、學具、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又要注意采用科學探索的教學方法,深化基本概念,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教會學生創造性地構建認知結構。
低年級兒童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他們的思維往往還和具體形象的事物聯系在一起。在教學中應注意把要領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導入,充分運用具體形象的直觀教具和學具,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際畫畫、量量、擺擺、比比,并說說擺的結果和思維過程。學生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眼、耳、口、手、腦等各種器官協同活動,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讓他們在獲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再抽象概括出這類事物共同的本質屬性,形成正確的概念。比如:在教學《有余數除法》時,先讓學生自己動手擺分學具,由分后沒有剩余到分后有剩余,通過學生動手擺,動眼觀察,動腦思考,既初步建立了"余數"概念,又為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2.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質疑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鼓勵為手段,主動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激發學生質疑的熱情和勇氣。若課堂中出現質疑問題的好苗頭,教師要能及時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與學生進行角色互換,提出重點問題,同時要積極開展小組合作,讓學生相互討論、探究,試著去解答。久而久之,就會使課堂形成積極活躍的質疑探究氛圍。此外,教師需教給學生質疑的一般方法,讓學生有"疑"可提。"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要運用多種手段創設良好的探究氛圍,保護學生好問和好奇的天性,促使學生善于質疑,樂于質疑,從而讓學生在質疑問題中不斷鍛煉和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
3.計算和練習教學對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計算數學貫穿于小學數學的始終,培養學生正確、熟練、合理、靈活的計算能力,是小學生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可相應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獨創性等良好思維品質。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學習計算方法、掌握解題方法一樣,必須通過練習。而且思維與解題過程是密切聯系著的。培養思維能力的最有效辦法是通過解題的練習來實現。因此設計好練習題就成為能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一環。一般地說,課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練習題。但是不一定都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級的情況不同,課本中的練習題也很難做到完全適應各種情況的需要。因此教學時往往要根據具體情況做一些調整或補充。設計練習題要有針對性,要根據培養目標來進行設計。例如,為了了解學生對數學概念是否清楚,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斷對錯或選擇正確答案的練習題。
4.積極評價,提高興趣
針對低年級學生自尊心強,上進心迫切,喜愛表揚等心理特征,教學中,我多采用積極評價,根據不同的對象,有的放矢地給予表揚和鼓勵,如:對班上的優等生,在完成正常的課堂教學的前提下給他們吃偏碗飯,增加知識的難度,可以激發他們學數學的興趣。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在課堂上多提問,給他們創造學習的機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對學生在作業中出現的錯誤,個別輔導;對學習進步的學生,及時表揚,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提高了。
總之,要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數學,并在學習中創新,教師必須轉變角色,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小學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低年級 趣味性教學 策略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遵循學生的自身特點與認知規律,創新思維,拓寬視野,強化趣味性教學,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自覺參與,進而不斷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一、創設有效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一定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與環境,要以學生的生活常識、實踐經驗以及知識水平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善于創設對于學生自覺學習、自主學習以及合作交流的良好環境與氛圍。因此小學低年級數學老師要積極認真地創設學生極為感興趣的教育教學環境,真正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使他們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創設有效的教學環境,就是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逐漸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活動有關的環境過程,進而不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有效的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環境,不僅能夠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甚至可以凝聚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進一步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創造思維。此外,在小學低年級數學平時教學活動中,老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有意創設科學合理的環境與氛圍,鞏固學生所學知識,也可以使他們能夠靈活運用,進而使其求知的欲望得到了滿足,更為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新的教學活動中去。所以,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活動中,我們創設科學合理有效的環境與氛圍,就能夠使學習成為學生的主觀需求,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帶來成功喜悅的同時,也產生了探究知識的樂趣。
二、促進師生關系融洽,切實活躍課堂氛圍
促進師生關系融洽,切實活躍課堂氛圍,是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的有效策略之一。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一般都是靠語言來進行的,而老師語言情感流露的多少,則直接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產生很大程度的影響。學生會隨著老師極具激情的語言情感逐漸產生學習興趣,會隨著老師啟發鼓勵的語言情感投入到學習認知過程中去,也會隨著老師贊揚激勵的語言情感沉浸到成功的喜悅中去。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課堂教學中,要求老師的語言除了精煉、準確、清晰外,更要做到自然親切、興趣怏然、富有情感以及激勵啟發。我們可以想象,如果老師是帶著微笑和說著親切自然的語言站在講臺上的,那么學生的緊張恐懼心理就會逐漸消除了,進而使得其大腦處于興奮的狀態,因而他們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此外,老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善于運用具有激勵、啟發和鼓勵的語言情感,對待學生更要熱情親切、誠懇中定、激勵啟發。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真正感覺到老師是發自內心的鼓勵與開導,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
三、培養學生動手習慣,提高他們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動手習慣,提高他們思維能力,是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的常用策略之一。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發展階段,要使他們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僅僅憑借老師的語言講述,是滿足不了學生學習的需求的。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活動中,老師必須借助多媒體等教育教學資源的優勢,盡量為學生創造有利的條件,積極培養學生養成自己動手的習慣,讓他們真正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使抽象的數學知識逐漸具體化。此外,老師要善于把學習、操作、思維與語言表達等有機地結合起來,著力解決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問題。更要注意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出發,促使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盡量讓學生觀察、觸摸、操作、思考有關數學問題與現象,不斷增加學生參與各種有益活動的機會,把有關數學知識的外現動作過程同內隱思維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使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加具體化,進而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可以在學生自身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自己動手比一比、看一看、拼一拼等,既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又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四、選擇合理教學方法,盡力滿足學生需求
篇5
關鍵詞:解決問題;表現;重要標志;任務和挑戰
一、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幾點因素
筆者任職低年級數學教學工作已有5年。這期間每次測試之后我都會對試卷以及學生的得分進行分析,發現所教的學生普遍都存在一個問題,基礎題正確率較高,而解決問題失分卻明顯增多。對學生在解決問題失分嚴重的問題上,筆者結出影響他們的幾點因素。
1. 字詞量不夠,難以理解題意
大多數低年級學生剛入學,由于年齡偏小,對字詞掌握得不夠,識字能力差,在做題時很多字都不認識,這嚴重影響學生對題目意思的理解。很多學生因此無法作答,解決問題幾乎空白,失分率相當高。
2. 思維能力缺乏
學生讀題、觀察題目僅僅停留在表面,思維能力缺乏。對于題目中出現兩個以上的數量關系時,不能正確地判斷有效的數量關系,造成數量關系混亂。
3. 粗心,審題時大意
低年級的解答題大多都是圖文結合,很多學生審題時非常大意,仍然停留在數圖階段,往往忽略了題目所給的文字。審題失誤,造成作答錯誤。
4. 無法正確地選擇解題策略
大多數學生做到解答題時就懵了,不知如何下手,頭腦里不能形成清晰的解題思路,找不到正確的解題策略。時間一長,對解決問題就會產生一種恐懼心理。
二、提高低年級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幾點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下,培養學生自主創造、自主探索能力是首要目標。貫穿整個數學課程的解決問題能力這一重要內容最能有效地體現新課標的要求。低年級數學中的解決問題其教學意義直接指向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思維和策略。如何利用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發展水平之上或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幫助學生在生活中解決數學問題,筆者對低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了分析,總結出提高低年級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幾點策略:
1. 提高識字數量
識字是學習的基礎,字詞認識量不夠,識字能力差,學生就無法讀題。很多字都不認識,更是無法理解題意,這嚴重影響學生對題目的作答。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不是單一地傳教學生基礎的計算題,而應該滲透識字教學,幫助學生提高識字量。比如在解決問題時,盡量把題目板書在黑板上,一方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看到題目。通過教師領讀、帶讀,學生自讀的方式識字,可在生字上面備注音標,在認識生字中感受數學語言的簡潔性、規律性,提高識字數量。
2. 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的習慣
在新課標的改革下,教材中解決問題常以圖文結合、表格、對話等方式呈現。很多學生往往只留意其中一部分信息。如數圖時忽略文字,只看文字時又忽略圖片的信息,造成審題失誤。因此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審題。由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審題時的習慣,養成認真看圖、仔細審題、細致讀題等好習慣。學生只有全面了解題目大意,才能準確無誤地解決問題。
3. 尋找已知條件,建立數量關系
數量關系是基礎,加強數量關系的分析與訓練是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學生在認真審題的基礎上,找到題目所給的已知條件,并且理解已知條件的意思,利用已知信息建立數量關系求出問題答案。低年級出現的解決問題都是最基本、最簡單的數量關系。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歸納出幾類簡單的數量關系:簡單的加、減、乘數量關系;知道其中的兩部分求總量的關系;知道總量、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關系;求一個數比一個數多(少)幾的關系;求幾個簡單的乘法關系等。學生可以思考利用所總結的數量關系解決問題。
4. 發展思維能力,構建多樣的解題策略
數學答案大多存在唯一性,但是解題的方法卻存在多樣性。因此在解題時教師應該盡量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能自主構建多樣的解題策略。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直觀感受數量之間的關系;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錯綜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學生學會對信息的取舍,感受數學簡化的思想,使他們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自主建造數學模式;再次,教師教會學生利用畫圖方式把復雜的題目直觀地展現在眼前,能準確地解決問題。眾多的解題策略,如推理法、排除法、圖解法等都滲透了新課標的數學思想,既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又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無形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5. 回歸生活,準確解決數學問題
解決問題來源于生活問題,同時也是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服務。低年級數學問題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解決問題的方法要依據現實生活中的經驗。回歸生活,把數學問題與生活經驗建立直接關系,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教師在學習例題時可以選擇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創建數學問題。既可以輕松地傳授重要的知識點,又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能體驗到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
篇6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計算教學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計算中,我們要重視算理的推導通過變化練習形式的手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完善學生的思維品質。在練習中有以下幾種形式供大家參考。
一、從單一到多種的思維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已知兩個加數求和,已知被減數和減數求差,已知因數求積,已知被除數和除數求商等計算。如果依據算理、算法求結果,其思維過程往往是單一的,這種單一的思維過程對于學生掌握基本算理、算法進行一般的思維訓練是必須的。但學生如果只具備這種單一的思維,顯然不能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應安排一些有一定難度、靈活性較大的題目對于學生的多種思維培養具有一定的作用。
例1 在空格內填上適當的數,使每一橫行、每一豎行、每一斜行的三個數相加得18.
思路:從已知橫、豎、斜行里的兩個數填出第三個數 。
解法一:橫行: 因為18-10-6=2,所以空格應填2.
豎行: 因為18-7-2=9,所以空格應填 9.
斜行: 因為18-7-6=5,所以空格應填 5.
同理填出其余個數
解法二:斜行: 因為 18-7-6=5,所以空格應填5 .
豎行:因為18-5-10=3,所以空格應填 3.
橫行:因為18-3-7=8,所以空格應填 8.
例2 +=11 學生根據記憶可能想出:
3+8、7+4、2+9……,這種思維可能是零碎的、無條理的。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將它們整理得出兩組數列,共10 種解法:
第一組: 1+10、2+9、3+8、4+7…… 9+2、10+1
第二組: 10+1、9+2、8+3、7+4…… 2+9、1+10
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多種思維,而且培養了學生思維的系統性、條理性和概括性。
二、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
從一年級開始,就要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綜合能力。如: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教學。以8+7為例,讓學生知道做這道題時用“湊十”法。先分析:(1)8加幾得10, 8加“2”得10;(2)從什么地方出現2, 7 可以分成2 和5;(3)8+2=10, 10+5=15,再綜合為8+7=15.這樣學生理解了“湊十”的方法,并在這個過程中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計算中也可以把握時機,讓學生逐步簡化思考的中間環節,壓縮思維過程。看到8+7想:8+2=10,10+5=15,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
三、順向到逆向思維的培養
從一種順向思維轉到相應的逆向思維是重要的數學能力之一。一般來說,順向思維容易,逆向思維則要經過適當地訓練。如:12-9的思維方法可以這樣想:9+3=12,所以12-9=3.這種看“減法想加法”的思維方式就是逆向思維。這種思維方式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位置。特別是20 以內的退位減法中,就是采用這種方法來計算的。而學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后還可以組織以下的變式練習。
第一個層次:順向思維,重點訓練十位的進位與不進位問題。
2 5 3 5
+ 5 2 + 4 7
( ) 7 ( ) 2
第二個層次:逆向思維,由得數反推出一個加數十位上的數。
( ) 5 3 5
+ 4 3 + ( ) 7
8 8 8 2
第三個層次:逆向思維,由得數反推出兩個加數中十位和個位上的數。
( ) 8 5 ( )
+ 4 ( ) + ( ) 7
8 9 8 4
篇7
【關鍵詞】小學 低年級數學 趣味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65-02
處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其邏輯能力和思維能力也都相對較弱。而對于知識的學習和認識是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因此應該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這一教學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將趣味性教學為切入點,通過引入趣味性因素來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在玩樂中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使教學質量獲得根本性的改變。
一、情境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段特點使學生在上課時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因此,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趣味性的因素(例如傳統的講臺是教學方法等),會使小學生更加難以接受知識和課堂內容,大大挫傷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學質量也就會因此大打折扣。從這一點出發,授課老師應該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性格特點,為其在教學過程中創造出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氣氛,通過情境教學手段引入教學知識,帶動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上加減法運算意義教學過程中,授課老師可以采用故事教學的方式,將教學內容融入到趣味性的故事中,以層層遞進的方式進行講述,既有故事情節,又不會失去教學要點,這樣不但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課堂效率,達到教學目的。
二、動手實踐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好動是學生的天性之一,尤其是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貪玩和好動更是其突出的特征表現,如果授課老師能夠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性格特征,以“玩”為出發點,就能夠最大限度地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中來,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工作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各種動手實踐活動,學生們不但可以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習興趣,還能增強動手實踐能力,使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進行七巧板的教學過程中,授課老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述曹沖稱象這個故事,調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然后向每個學生發放一套七巧板教學工具,學生開啟后,會發現七巧板只不過是由數量不一的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等普通圖形拼湊而來,并沒有特殊之處,此時授課老師可以在故事引導的基礎上教導到同學們模擬曹沖稱象的情景,學生們便會立刻埋頭動起手來,在動手過程中不時傳出驚呼聲和陣陣的笑聲,使課堂氛圍得到充分的活躍,通過動手實踐教學使教學工作更具有趣味性和實際意義,使學生們發現了七巧板中這些看似簡單圖形可以拼湊出很多精美的圖案,授課老師也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交流,展示自己的發現,進而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今后的數學教學工作打下基礎。
三、游戲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性格特點,非常適合運用游戲教學法,進行教學,即將,數學中的,相關知識點,融入到哦,互動的游戲當中,使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接受,數學知識,。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將,知識點,分批灌輸給學生,但是數學是一門具有極強理論性和邏輯性的,學科,僅僅依靠這種傳統的講臺是教學模式,難免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謂,難以越來越難以接受,因此啊,將數學知識通過游戲的方式,展現給學生,不但能使數學知識點變的,容易理解,而且能,增加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例如在教授一元錢價值這一課程內容時,授課老師可以暫且不照本宣科的講授教學知識,而是要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融入到課堂游戲中,使學生共同參與游戲。在教學游戲進行之前,老師首先賦予學生消費者和售貨員的兩個角色,讓學生扮演實際生活中的購買和消費過程,使學生能夠尋找到一元錢所能購買的物品,進而加深其對一元錢購買能力的理解。最后在游戲結束之時,授課老師可以總結和引導學生講述在游戲過程中的心得體會,通過這種游戲教學方式,不但使學生切實了解到一元錢的價值,而且也達到增強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四、以教師的感染力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
老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可能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情緒,因此,授課老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與學生進行情緒交換,注重自己的語氣和聲調,動作既要有分寸也要注意不失風趣感,使學生感覺不到上課的拘束。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過程中,授課老師應,注重充分與學生進行情緒交換,增強,教師的感染力,在向小學生提出要求時,使學生能夠感到善意,和親切,這樣老師提出的要求也很容易被學生接受,并且成為推動他們,努力學習的動力,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盡量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和學生站在一起需要共同解決,數學問題,建立也有愛的,師生合作關系,
五、總結
總而言之,數學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雖是一門邏輯性過強的學科,但只要在教學當中適當引入趣味元素,就能將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活潑而富有趣味性。教師通過設立情境、動手實踐和游戲等趣味教學方式,可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在這種氣氛下,學生不知不覺將知識點完全吸收并牢牢記住,令教學質量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
參考文獻:
[1]趙建英.趣味性教學在小學體育中的應用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10):145.
篇8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很多知識需要學生實際操作,在操作過程中有序地表述。學生操作學具的過程,其實也伴隨著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要有意識地鼓勵和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操作過程以及所得到的結果能清晰、有條理地說給大家聽。通過培養低年級學生數學思維的條理性,開闊學生的思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通過教學實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低年級學生數學思維的條理性。
一、看圖找規律
首先訓練學生能根據教師提出的要求或教學內容的需要,正確應用觀察方法進行觀察。例如人教版一年級教學上冊“1-5的認識”出示了不同種類不同數量的圖例。教師問學生:你們看圖中畫了什么,他們七嘴八舌地說:有小狗、小雞、鮮花、南瓜等等,學生是看到什么就說什么,沒有一定的順序。于是可以問:“誰能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于是有的學生是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說,有的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說,也有的是按照從右到左的順序說。對于他們提出的觀察順序教師都應予以肯定,然后指導學生觀察方法,可以有幾種順序:第一種是從外部到內部或從內部到外部進行觀察;第二種是從左往右或從右往左進行觀察;第三種是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進行觀察;第四種是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進行觀察。再讓學生根據自己選擇的觀察方法進行復述。在學生學會有序觀察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從觀察中尋求規律。如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找規律”,就是要教學生學會“看”的本領,要有條理地“看”,從“看”中找到規律,從“看”中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可以倒著“看”或順著“看”,讓數學思維在“看”的過程中得到發展。低年級數學教材中要求學生通過“看”后,發現數學問題的例子很多,學生通過看的訓練,能較好地把握形象特征,迅速地作出反應,從而培養他們對形象的直感能力,思維的條理性得到了有效發展。
二、養成聆聽的習慣
首先,讓學生較準確地復述老師或同學講的話。例如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進位加”56+37這一題,讓學生進行計算,經過學生的嘗試后,老師可以加以小結:個位上6加7等于13,把3寫在個位上,向十位進1,十位上5加3等于8再加進上來的1等于9,把9寫在十位上。所以56+37等于93。隨后指名問:“老師剛才說了什么,你能重復一遍嗎?”指名重復后,再讓學生相互講,集體講。接著再出一題:46+24=?讓學生說出思考過程。學生通過復述老師的話,并把老師傳授的知識進行吸收和理解,進而轉化為自己思考的內容,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整地說出該題的思考過程。通過不斷的訓練,學生對此類算術題的回答越來越準確,思維的條理性不斷發展。
其次,讓學生養成聆聽的習慣,不僅要聽清楚老師的話,還要聽清楚同學的發言。讓學生一個一個講,再讓他們把聽到的話進行歸納、選擇和吸收,復述,進而對同學發表的意見進行評價和認識,讓思維互相碰撞。
三、說話完整有條理
“說話”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學生學習數學,促進數學語言能力的提高,條理性思維的形成,必須在口頭數學語言和書面語言這兩方面都獲得交流能力。根據小學生內部言語發展的階段性,在進行“說話”教學時,可針對不同的年段,采取相應的策略,同時發展學生的內部言語。在低年級,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最佳時機,可讓學生邊想邊說,出聲地想,同時培養與訓練學生在演算中短時間內的無聲言語。
在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就要引導學生去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判斷和推理。而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思維活動及過程,就需要讓學生用語言表達出來,然后對學生的思維過程給予評價和思維方法的指導。學生的語言是逐步發展的,它有自身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性。所以,進行“說話”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要考慮學生語言發展的特點,遵循一定的原則要求。
四、操作條理清楚
首先讓學生能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和步驟,正確地進行操作,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使學生完成一個從感知到認識的認識過程。例如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數學廣角――搭配,在教學這一內容時,教師先出示幾幅搭配好的數字或圖案,讓學生按要求進行搭配,并說說自己是怎么搭配的。
在照樣子搭配的基礎上,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己動腦筋找出有多少種搭配方案。學生的興致很高,他們積極開動腦筋,找到了不同的搭配方法,而且能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進行操作,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其思維的條理性和創造性,同時又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低年級數學中有許多做一做、擺一擺,教師要善于用學具讓學生動手做,在有條理地做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篇9
一、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教學中存在問題
首先,學生對計算重視程度不夠,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較小,其心理特點并不成熟,天真爛漫,活潑好動,在課堂中注意力無法長時間的集中,甚至會覺得數學課堂沉悶乏味,難以激發學習興趣。在數學計算教學中,往往不予重視,出現粗心大意、馬馬虎虎等不良現象,在具體的計算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看錯數字或運算符號等問題。其次,學生沒有掌握科學的計算方法,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需要循循漸進,有一定的科學性。對于他們來說,在數學計算教學中,無法形成正確的算理意識,并且感覺學習難度較大,無法掌握科學的計算方法,一些計算技巧掌握不熟練,無法熟練使用計算法則等。就如在小數加減法中首位數要對齊、分母不能是0等,這些都是小學生無法掌握科學計算方面的具體表現。再次,計算不熟練導致錯誤時常出現,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教學中,學生會接觸到“分一分與除法”數學計算知識,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就是較為困難的計算,所以就需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除法知識與乘法知識,增加熟練度,避免在計算中經常出現錯誤。
二、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技巧
1.全面提高小學生對計算的興趣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要想真正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水平與能力,首先就需要激發其數學計算興趣。小學生是從開心快樂、無憂無慮的幼兒園中來到學校,接受小學教育,在幼兒園和家庭等學前教育中,學生也會接觸到一些關于數學計算的題目,但是這樣的教學過程缺乏一定的系統性,他們也只是學習和掌握到一些十分基礎的數學計算知識與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階段,部分低年級學生就會認為已經學習過那些數學計算知識,就會對先學的知識比較怠慢,不利于培養和提升其數學計算能力,反正還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就應該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在結合具體的數學教材科學合理的設計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計劃和目標,提升學生對數學計算教學的重視。另外,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導致教學內容,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其學習數學計算知識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2.不斷優化學生的數學計算習慣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要想做好計算題就需要明確具體的計算方法,對計算產生興趣,當然僅靠這兩點是不行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小學生雖然比較頭腦聰明,但是在計算的時候往往出現錯誤,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計算習慣。優化學生的數學計算習慣,首先,提升小學生對計算題的重視,在一些學生眼里,計算題難度系數低,比較簡單,而正是這種輕視的錯誤思想,導致學生無法認識到計算在數學知識學習中的重要程度與作用;其次,教學需要做好對學生的控制與監督,在小學低年級數學學習中,不少學生十分想學習好數學計算,提升計算能力,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下手,也不知道該怎么做,這就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要求學生在進行數學計算時一定要細心、看清數字和符號、檢查時要真心,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讓學生不斷開展有效計算練習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計算不僅是一種智力操作技能,同時也是數學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重要過程,通過科學、合理、恰當、有效的練習和訓練,才能夠大力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第一,開展長期的課堂練習活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上,教師每天要抽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課堂訓練,根據具體的數學教學內容,可以設置20道左右的題目讓學生進行計算;第二,新舊數學知識的對比練習,在小學階段,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速度會不斷提升,但是同時也會遺忘舊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訓練學生新知識的同時,加強與舊知識的聯系,鞏固和復習數學知識;第三,突出重點,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有教學重點,在讓學生進行數學計算練習時,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講究數學計算題目的實效性,要針對學生容易理解但是也容易出錯的地方進行重點練習,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4.重視計算評價對學生進行鼓勵
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智發育不夠成熟,適當的鼓勵可以激發其學習動力與熱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也是如此,為了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教師就需要重視對學生的計算評價,善于鼓勵學生。在數學計算知識學習過程中,當學生表現出進步或努力時,教師就應該對其進行積極的鼓勵或表揚,對這種行為表示肯定,促使持續出現這種行為;而當小學生出現計算錯誤時,由于其心理承受能力較為薄弱,所以不能對他們進行嚴厲的批評或訓斥,以免降低其學習積極性,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發現錯誤,并且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加以指導。另外,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當他們的數學計算差距并未明顯拉大時,應該多給他們一些正面的鼓勵性評價,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幫助其樹立自信,特別是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要提供更多的關注與幫助,從而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三、總結
篇10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課堂教學;有效性;綜合評價
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教師在預習教學內容時就需要明確好教學目標,之后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這就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設情境教學
小學數學教師如何能充分利用課堂僅有的四十五分鐘,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研究發現,采用創設情境教學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這時,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開展創設教學情境來傳授課堂知識,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認識圖形》時,教師可以先拿出一個黑板擦,問學生這是什么圖形,學生根據書本中的概念就會輕松地回答出是長方形,這樣就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直觀地看到物體后,運用所學知識來解答發現的問題,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二、小組合作教學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不僅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小組合作教學中,給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和溝通創造機會,讓學生之間互相探討,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在互動中彌補不足,提高數學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開展合作學習,給學生拿出幾張人民幣出來,讓學生準確喊出人民幣的面值,當學生不會時可以讓學生互相探討,會的學生帶領不會的學生,實現共同進步。
三、課堂綜合評價
小學生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渴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贊美,這時教師就需要開展有效的課堂綜合評價,為學生鼓勵打氣,鼓舞學生學好數學知識。對于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需要因材施教,單獨給這個學生進行講課,直至學生真正吃透數學知識,之后再鼓勵該學生勇于探究,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班級的共同進步。
總之,要想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離不開創新教學方法的運用,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 上一篇:籃球基礎功教學
- 下一篇:核安全文化的基本要求